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迁笔下的聂政是怎样的?历史上真实的聂政真的是这样的吗?

司马迁笔下的聂政是怎样的?历史上真实的聂政真的是这样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163 更新时间:2024/1/18 19:57:25

聂政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前言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人,发生了很多事,也经历了无数次朝代的变迁,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与和平的交替。

而在这个过程中,时间是不断流逝的,而人们的记忆又是有限的,因此便出现了一些记录历史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千百年前发生的事情,并让我们有所感悟,而在所有的史书之中,《史记》必定是非常出彩的存在。

史记

《史记》是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样的一个作品,自然成为人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但是问题又来了,虽然它的名气很大,但是这本书的记录到底可不可靠呢?答案是很显然的,可信,但是不可全信,因为在《史记》中也存在一些与事实不符合的故事。

“士为知己者死”之聂政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一共描绘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这五个刺客的事迹,其中最不为人熟知的当属聂政。

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根据《史记》记载,战国时严仲子事韩烈侯,因上奏宰相的故失,怕被报复,找上聂政,想先下手为强。严仲子用黄金百镒为聂政母亲祝寿,聂政不受,并辞以母在,身未敢许人。

后来聂母过世,聂政为酬知己,主动去见严仲子,严仲子要帮他安排帮手,聂政说人多口杂,难以成事,只身前去狙击。趁君臣聚会东孟,杀了宰相并力战至死。聂政自知无法脱困,怕连累亲人遭到族诛,反以剑自毁颜面、削双目,再切腹自杀。

显然的,司马迁笔下的五个刺客之中,聂政的名气并不大,甚至比排名最后的荆轲名气还要小,但是此人却是争议最大的,因此司马迁笔下的他,与历史事实不大相同。又或者说,司马迁之所以记述了聂政的故事,或许是为了表达“士为知己者死”的观点,因此带着些许的刻意成分。

当然司马迁这样的理念,也为后世的很多人所接受,比如清朝文学家蒲松龄,也就是《聊斋志异》的作者,尤其崇拜聂政,他曾经说道:“余读刺客传,而独服膺于轵深井里(指聂政,聂政出生于轵县深井里)也。”

也就是说,蒲松龄崇拜聂政的原因,是“其锐身而报知己也,有云之义;白昼而屠卿相,有鱄之勇;皮面自刑,不累骨肉,有曹之智”。也就是说,世人都认为,聂政是非常优秀的人物,也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物,应当成为世人尊敬的对象。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结语

倘若你细细品味其中的情节的话,其实不难发现,聂政和严仲子不过就是雇佣关系罢了。显然的,聂政知道做这件事情的严重后果,因此母亲在世的时候他不敢轻举妄动,等母亲去世了之后,他为了钱财,最终选择了搏一把,因此接受了严仲子的金钱,并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在整个故事里,聂政不过是个悲剧人物罢了,他从头到尾都是为严仲子所利用的,即使获得了钱财又如何,失去了性命,不也相当于什么都没有了吗?他辛辛苦苦做了这么多,到头来不过是为严仲子白白做了嫁衣罢了。你们觉得是不是呢?

标签: 聂政战国

更多文章

  • 霍去病正直壮年却突然暴毙 司马迁对此为何只字不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霍去病

    很多人都不了解霍去病之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霍去病,这是一个神秘的名字。一个骁勇善战的天才武将,一代军神,却在最壮年的时候突然暴毙,是巧合?是天意?还是另有说法?就连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的死亡都只用了一个“卒”字就交代了,而过程一字未提,也许冥冥中真相被某种原因掩盖了!也

  • 王维-诗词《李陵咏》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陵咏,王维

    古诗《李陵咏》年代:唐作者王维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 王维《李陵咏》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陵咏,王维

    古诗《李陵咏》年代:唐作者王维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 李陵才是真正的战神 曾率五千步兵对阵八万骑兵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陵,汉朝

    在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最强的要数骑兵。成吉思汗当年率领蒙古铁骑,打遍亚欧大陆无敌手,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蒙古帝国,被欧美历史学家称为黄祸。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北边的游牧民族。他们骑着战马,快如闪电,忽然奔袭而至,烧杀抢掠一阵,又一阵风地不见了踪影。从春秋战国开始,当时地处今河北、山

  • 汉朝名将李陵为何最终不肯回归汉朝?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陵,汉朝

    李陵为何最终不肯回归汉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病死于五柞宫,时年八岁的幼子刘弗陵即位,由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等人辅政。霍光、上官桀与李陵原是故交挚友,两人立即派出使者任立政去匈奴招李陵重归汉朝。但是李陵却说“丈夫不能再辱”,最终没有选择回来,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他真不的不愿意回来了

  • 李陵的悲剧:本想诈降却意外成真至死未归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陵

    李陵出生时间不详,只是知道他出生于陇西成纪,就是如今的甘肃省天水市。年纪轻轻的李陵就担任了侍中建章监一职位,他擅长于骑射,对待别人都是有礼有貌,对待下属都很谦虚,因此,他的名声特别的好。甚得汉武帝满意,认为他具有李广大将军的风范,就让他率领八百骑兵。李陵为人勇敢,有一次还深入到匈奴境内2千余里,他

  • 真相探索:李陵为何会选择投降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陵

    李陵(?~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年轻时为侍中建章监。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向汉武帝请求攻打匈奴,收复国土。汉武帝很欣赏他这种勇气,就准奏了这次军事行动。李陵于这年九月率五千人从居延出发,经过了三十天的长途跋涉,到达浚稽山(约在阿尔泰山脉中段),在山下遇

  • 西汉大将军李陵投降匈奴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陵

    李陵(?~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年轻时为侍中建章监。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向汉武帝请求攻打匈奴,收复国土。汉武帝很欣赏他这种勇气,就准奏了这次军事行动。网络配图李陵于这年九月率五千人从居延出发,经过了三十天的长途跋涉,到达浚稽山(约在阿尔泰山脉中段),

  • 李陵真的投降匈奴了吗?他为何会这样做?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陵

    李陵(?~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年轻时为侍中建章监。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向汉武帝请求攻打匈奴,收复国土。汉武帝很欣赏他这种勇气,就准奏了这次军事行动。李陵于这年九月率五千人从居延出发,经过了三十天的长途跋涉,到达浚稽山(约在阿尔泰山脉中段),在山下遇

  • 李陵才是真正的战神 用五千步兵对阵八万骑兵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陵

    在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最强的要数骑兵。成吉思汗当年率领蒙古铁骑,打遍亚欧大陆无敌手,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蒙古帝国,被欧美历史学家称为黄祸。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北边的游牧民族。他们骑着战马,快如闪电,忽然奔袭而至,烧杀抢掠一阵,又一阵风地不见了踪影。从春秋战国开始,当时地处今河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