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莽篡政称帝时,刘姓皇帝为什么不但不反对反而拍手称快?

王莽篡政称帝时,刘姓皇帝为什么不但不反对反而拍手称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38 更新时间:2024/2/21 14:10:37

王莽篡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刘邦晚年,曾召集大臣诸王定下有名的“白马之盟”,焚香起誓,歃血为盟,《史记》记载,刘邦在盟约中强调十个字:“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也因此,在大汉王朝长达四百零七年的历史上,不管是东汉还是西汉,地方上都共同存在着刘氏皇族的封国和朝廷划分的郡县。也因此,一旦中央的安全受到了威胁,这些封国和郡县就会齐心协力地讨伐叛逆,以维护刘氏正统。然而,有一件事却非常的令人费解。

都知道,东汉末年董卓祸乱朝纲,地方上发兵来攻的皇族不在少数,即便是后来权倾朝野的曹操,仍然被世人骂为“汉贼”。但是,西汉末期王莽篡政的时候,刘氏皇族却诡异地集体沉默,更有甚者竟然吹捧起王莽来。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西汉末年的皇族没有东汉末年的忠诚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刘邦建立汉朝说起。

天下一统后,汉高祖刘邦在延续秦朝郡县制的同时,将很多刘氏宗亲都封了王,并给他们划分了大片的封地。刘邦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从周朝灭亡的事件中吸取了教训。

周天子虽然在名义上至高无上,但诸侯势力渐大之后,天子就成了一个摆设。因此,刘邦想要让皇族众星拱月般地围绕在天子周围,以此来加固汉朝的江山。平心而论,刘邦的这一政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汉朝初期的几次祸乱,都因有皇族的帮助才迅速被平定。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到后来甚至反过头威胁到了中央,远远超出了刘邦所料。汉景帝时期,

齐王、楚王、吴王总共有一百六十多座城池,可以说,已经占据了整个国家的半壁江山。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反叛中央只是时间问题。

果然,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虽然在三个月内平定了叛乱,可大汉王朝也因此元气大伤。

汉武帝即位之后,为了削弱诸王的势力,专门颁布了“推恩令”。这样一来,诸侯王去世后,他的封地和财产就分割给了所有的儿子。代代分封之后,各个诸侯王越来越多,每个人的封地却越来越少。于是,到西汉中后期的时候,诸侯王对中央的影响微乎其微,有的连自己的生活都成了问题。

此外,在打压诸侯王实力的同时,大汉王朝也在权力上对诸王进行各种要求。比如:诸王的品级不能太大,不能私自离开封地,不能与地方官员勾结等等。在重重限制下,皇族势力只能游离在中央之外。然而,在皇族衰退后,后来者的外戚势力就开始展露头角,成为了皇权的又一个潜在威胁。

西汉末年,王莽就是借助着自己外戚的身份才得以篡权的。

其实,王莽进入权力的中心地带后,并未狂妄自大,而是竭力笼络皇族势力。

因为,在王莽看来,现在外戚势力虽然占据了主导,但随着下一任皇帝登基,自己这一脉的势力将荡然无存。说到底,自己和皇后或者太后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只能享有短暂的繁荣。因此,他极力地为身处低谷的皇族势力争取权益,想要让皇族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在元始元年到元始五年之间,王莽恢复了不少汉室宗亲的爵位。当时,很多宗亲早已忘了自己与皇帝的联系。所以,在得了恩惠之后,便对王莽非常有好感。王莽见自己的行为有了效果,便又主张放宽汉室宗亲继承爵位的条件。这一举措让落魄的宗亲们,更加感激涕零。

经过几年的谋划,大多数皇族都站到了王莽这一边。而且,王莽行事谨慎,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礼,这在西汉末年追求享乐的群臣中,无疑是鹤立鸡群的。于是,王莽见形势都在自己的掌控下,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夺权。

但不料,还没等王莽有什么大的动作,一帮刘氏宗亲就开始宣扬起“王莽顺应天意”的论调。

公元五年,泉陵侯刘庆向皇帝上书,在夸赞了王莽一番后,他建议王莽应该像当年的周公辅佐成王一样代天子行事。堂堂刘氏皇族竟然胳膊肘往外拐,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看到刘庆率先吹捧王莽后,其他的刘氏皇族也不甘落后。

公元六年,刘嘉称王莽的功绩足以震烁古今,并把起兵征讨王莽的刘崇说成是叛逆、国贼。公元八年,刘京见改朝换代已是大势所趋,便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曾经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说王莽才是真皇帝。此外,像刘庆、刘嘉、刘京这样鼓吹王莽的皇族还有很多,他们都成为了王莽的铁杆支持者。

可以说,在西汉末年闹剧频出,刘邦的子孙竟然帮着外人篡夺了大汉江山。试想一下,刘邦如果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地活过来吧。

最终,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称“始建国元年”,时年54岁。可见,王莽是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成为皇帝的先河。

标签: 王莽汉朝

更多文章

  • 王莽最畏惧的人是谁?是刘秀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莽,汉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王莽的故事。要知道,当初汉高祖刘邦听从陈平的计谋,为瓦解楚军,也不过拿出4万斤黄金,终于“买”来了西汉的天下。伯升是什么人,让王莽如此畏惧,开出空前绝后的赏格呢?伯升不是东汉的光武帝刘秀,而是刘

  • 郅恽是什么人?劝王莽下台,把刘秀关城外,自诩吕尚伊尹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郅恽,汉朝

    郅恽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历史上不缺狂生,但狂到一辈子跟领导作对的少之又少,敢连续狂怼两朝皇帝,更是稀有动物,公然对皇帝说“你皇位不合法赶紧让位”,那就要在“狂”字前面加上“疯”了!历史上真有这么一位奇人,名叫郅恽,生活在两汉之间的一位儒生。郅恽年轻时候攻读《韩诗

  • 说说王莽时期的十大最新巧合事件 圆周率计算结果比祖冲之早了五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王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莽十大发现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自从量子力学普及,王莽身上笼罩的谜团越来越多,让人欲罢不能。于是,除了那个著名的“穿越”游标卡尺和改制外,很多人又挖掘出更多王莽时期超越时代的奇迹!基于量子力学的“穿越”理论不同于超光速的时光倒流,而是像《复联》那样

  • 西汉末代皇帝刘婴是怎么死的?和王莽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汉,王莽

    汉孺子刘婴人物简介及生平资料(5年-25年)(6年—8年十一月在位),号孺子,乃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侯刘显之子、汉宣帝玄孙也。公元25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等起事,劫取刘婴逃离长安,到了临泾,立刘婴为帝,2月,因推翻王莽而被拥立为更始帝的刘玄,派部将带兵前去攻打。混战中,刘婴为乱兵所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

  • 王莽建立的新朝为什么不被历史承认 除了“乱臣贼子”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莽,新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莽新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按照《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王莽所建的新朝是没有被列在其中的,也就是说历史是不承认

  • 王莽被起义军推翻之后 王莽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莽,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莽被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话说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的新朝已是千疮百孔,各地义军都已成燎原之势,而这时的王莽竟然举行“哭唱比赛“,并发动长安及周边的百姓都参加,期待以这种方式来力挽狂澜。结果抹眼泪没能帮助王莽挽回颓势,他只好使出最后一招:依靠

  • 为什么三国时期的人名字都是两个字的?与王莽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

    对三国的名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今人们的名字可谓是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是三个字和两个字,不过偶尔也有四个字的。人们如今已经将姓和氏、名和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姓名。在古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名和字也是有区别的。人们在称呼上都是称呼字,而不是名,这是对他人的尊重

  • 史上最惨皇帝兼改革家,王莽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莽,西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王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皇朝更替于兴亡屡见不鲜,但少有人注意到两汉之间,在长河中一闪而过的王朝——新朝。它的缔造者便是今天的主人公,被誉为“穿越者”的王莽同志。下面便让我们看看这位“穿越者”是如何从逆袭巅峰到成就最惨的吧。王莽字巨军

  • 汉景帝刘启的出生是场误会:宦官错放窦太后名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皇帝,刘启

    窦太后,是赵国清河观津人。吕太后当政时期,她以良家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服侍太后。后来,吕太后遣出宫女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分给了五个美女,窦氏就在这次出宫的行列中。窦氏家在清河,她认为去赵国会离家近一点,她请求主管遣送事宜的宦官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宫女的行列中。但是,这个宦官却把这件事忘记了,误把窦氏的

  • 刘启的功绩被历史公认 子孙却连个庙号都不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景帝,刘启,汉朝

    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皇帝而言,都应该有自己的年号,谥号,庙号等。在秦汉时期,庙号在一个皇帝的评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高祖刘邦去世后,为了缓解四年楚汉相争带来的人口锐减,经济凋敝等现状,也为了中和汉高祖杀伐一生的不良后果,其继承人汉文帝和汉景帝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创造出来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