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曹操和孔融为什么会成为政敌?

揭秘:曹操和孔融为什么会成为政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48 更新时间:2023/12/31 11:28:5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孔融和曹操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一代枭雄, 他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文学诗歌的创作上,都表现出相当杰出的才能。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东汉末年著名的一代大儒,曾是少年神童,后来为官,在朝野享有盛名,当时有个叫祢衡的人认为,满朝文武,只有两人,“大儿孔文举(孔融),小儿杨德祖(杨修)。”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当时,曹操与孔融竟然会因为是否应当禁酒产生争论,那么,他们为何会对这样的话题进行争论呢?最后结果又怎样呢?

曹操与孔融的酒论

东汉汉献帝时,曹操架空皇帝,朝政完全由其操纵,成为最高的实际统治者。当时,北方初定,经济凋敝,而各派军阀又各自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不服中央管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颇有政治胆略,励精图治,操练军队,大举屯田,加强军事、经济实力,以图统一各派割据势力。在这种情况下,下令禁酒。曹操禁酒的原因,表面上是为风尚道德问题,而实际上,正如后来范晔在《后汉书●孔融传》中说的,是因为“年饥兵兴”,出于经济的原因。

孔融当时官为大中大夫,他极力反对曹操禁酒。他给曹操写了一封公开的信件,列举许多理由来陈述自己的观点。他说:“古先哲王,类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他还认为,如果帝不是千钟酒不醉,就没法建立太平天下,孔子不是有百觚酒的酒量就不能称为上圣;而屈原正因其不善饮酒,反而弄得在楚国不得志。

他还特别指出,汉朝开创与光大之功,也与酒的关系很大,“高祖(刘邦)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钟酒,无以奋其怒”,“郦生(郦食其)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大颂酒之德,由此得出结论,“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认为禁酒是没有理由的。其说可谓振振有辞。

曹操与孔融关于酒的分歧

由于孔融在当时名望甚高,曹操不得不重视。于是他复信给孔融来加以辩驳,说:夏、商两朝都因酒而灭亡,不少政事和当政者都败在酒上,所以应以亡王为戒,禁酒是必须的。孔融读到曹操的信后,又复信反驳,他说:“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

孔融一针见血地指出,曹操抬出“亡王为戒”的大道理,其实是为了节约粮食,以积财为主要目的,使曹操也无言以对。不过曹操当时握有大权,虽然假托的禁酒理由被攻破,但仍然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实行禁酒。应当说,在当时禁酒对于缓解经济困难、粮食紧张问题的确是大有帮助的,因为中国的酿酒原料主要是五谷杂粮,多酿酒必多耗粮。汉末战乱频繁,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曹操是一个有才略的政治家,提出应当禁酒,正是其政治才能的表现。孔融以一介儒生,虽然振振有辞,辩得曹操哑口无言,但他缺乏的正是曹操那种政治眼光和雄才大略。

曹操禁酒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效,后来曹操击败群雄,统一北方,虽不可能归功于禁酒,但与其禁酒惜谷等节俭的作风是大有关系的。

曹操与孔融个人对酒的爱好

纯粹就对酒的态度来看,曹孔二人均为嗜酒者。曹操文武全才,对酒颇有好感,有诗为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其率大军南征孙吴,到达长江边时,也“酾酒临江,横棨赋诗”,豪兴勃发;而且曹操还曾向当时的汉献帝进献一种造酒的方法,叫“九酝春酒法”。这是一种用间隔下料的方法酿酒,是当时一种很先进的酿酒方法,可见曹操对酿酒技艺还颇有心得。孔融更是酒徒一个,深受魏晋时期放浪形骸、纵情娱乐的士风影响,嗜酒如命。常聚宾客饮酒作乐,喝得天昏地暗,并常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我愿足矣!”

曹、孔二人均嗜酒豪饮,但在汉末则一个要禁酒,另一个却极力反对,大颂酒之德,两人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为了酒,而实际是两个人在政治思想、政治抱负上相左的一种反映。后来,曹操与孔融在许多政治观点上屡有齟龉,孔融经常挖苦曹操,跟他唱反调,最终使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真无法想象,曹操和孔融两位三国时早期的风云人物,竟然还曾为禁酒发生这样的争论,真是争到了一定的新高度!

标签: 孔融东汉

更多文章

  • 揭秘孔融让梨背后的黑暗真相 孔融最后为何被不忠不义的罪名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孔融,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孔融让梨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孔融让梨,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那是老师要求必须背会的一课。随着这篇课文的学习,在我们幼小的心里便深深的佩服孔融,一个几岁的小孩就懂得谦让,真是值得学习。自然老师们的口中也经常会说,要向孔融的这种精神学习,从小做一个懂

  • 长大后的孔融是怎样的?他最后因为什么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孔融,东汉

    孔融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孔融这个人大家不会陌生,小时候就听到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以孝道留存在我们的心中,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并不公平,因为这个人在长大之后的所有言论都没有和孝有关的东西,最后因为言论过激被处死。在我们小的时候,语文课本中有这

  • 古代神童之孔融四岁让梨,该故事是怎么彰显其才智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孔融四岁让梨

    孔融,字文举,生于公元153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幼因聪明好学,博览群书而被称为神童。长大后,初为司徒,后拜中军侯,迁虎贲中郎将,转议郎,举北海相等职。汉献帝时,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公元208年被曹操杀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孔融兄弟七人,

  • 金屋藏娇到长门废后 陈阿娇的悲惨结局由谁造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阿娇

    陈阿娇,可不是个一般的人!她的父亲是汉朝的开国元老陈午,母亲为长公主,家庭背景极为显赫,而且阿娇长得十分美丽,又从小被教育得极好,多才多艺。按理来说,有权有钱,应该会过得很幸福才对。然而皇家多政治斗争,陈阿娇的一生便也是极端幸运与不幸运的一生。关于阿娇的婚事,母亲长公主本来是打算将阿娇嫁给太子刘荣的

  • 金屋藏娇并非戏言:刘彻也真心曾爱过陈阿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屋藏娇并非戏言

    汉武帝一生中有许多红颜知己,那么这么多红颜知己中汉武帝的原配阿娇,年少的刘彻曾许下“金屋藏娇”的诺言,那他爱过阿娇吗?班固在《汉书》中说:汉武帝刘彻3岁时,就被封为胶东王。在做胶东王期间,一次,他的姑妈长公主刘嫖把他抱在膝盖上问:“想不想娶媳妇?”刘彻回答说:“想。”长公主就指着在旁侍侯的一百多人问

  • 宫廷野史:陈阿娇与卫子夫为什么不能共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卫子夫

    自古以来除了我们可以看到的宫庭上面的权谋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地方更加的惨烈,那就是后宫!汉武帝的第一人皇后陈阿娇就是牺牲在这样的宫斗之中!究竟为何陈阿娇与卫子夫不能同时存在是有什么样的原因呢?陈皇后的被废,涉及阿娇自己、 卫子夫、汉武帝,是三方合力作用的结果。网络配图陈阿娇也非常专横、霸道。她的出身、

  • 陈阿娇和卫子夫相比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陈阿娇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汉武帝

    还不知道:陈阿娇和卫子夫有什么区别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西汉时期的事情是我们很多人都比较喜欢的话题,因为在汉武帝在当时的历史上,创下了很多的功绩,不仅被当时的百姓所歌颂,就是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汉武帝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那么除了

  • 汉武帝真的爱过陈阿娇吗 为什么陈阿娇会被废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阿娇,汉武帝

    还不知道:陈阿娇为什么会被废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刘彻以及陈阿娇之间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关于他们之间还有一个词语,就叫做金屋藏娇。他们两个是表兄妹,从小都在宫中长大,可以说是青梅竹马,而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因为一句金屋藏娇,而被早早的绑在了一起,在

  • 陈阿娇光优势都比卫子夫大得多 为什么还是输给了卫子夫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阿娇,卫子夫

    还不知道:陈阿娇为什么会输给卫子夫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小我们就学过“金屋藏娇”这个成语,这个词是来自于汉武帝刘彻和他娶的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但是,故事美好,真实的结局却不一定美好,几乎每一个类似于“藏娇”的故事,最后都没有什么很好的结局。陈阿娇有出身高

  • 揭秘“情圣”司马相如如何情钓风流寡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奇情故事,成为中国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成都人甚至封司马为“情圣”,与“诗圣”杜甫相提并论,以彰显其情感的伟大性。但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和《汉书》表明,这个所谓“情圣”的行为充满了各种道德疑点。网络配图司马相如当年靠文辞华丽而赢得王侯的赏识,但主子去世,他只好辞官返回故乡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