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一双筷子是如何让一代名将周亚夫丧命?

揭秘:一双筷子是如何让一代名将周亚夫丧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822 更新时间:2024/2/15 3:20:00

周亚夫之忠可谓愚忠,而汉景帝则是巨奸。在集权时代,即便像汉景帝这样造就“文景之治”的皇帝,也是相信不得的。

公元前143年的一天,未央宫内肉味扑鼻,酒香四溢,原来,汉景帝刘要宴请条侯周亚夫。宫殿之上,歌舞升平,气氛和谐。与往日不同的是,有一个14岁男孩儿——太子刘彻

待到景帝一声令下,周亚夫才注意到,自己案几之上的肉并没有切成肉块,而且也没有筷子。周亚夫以为负责酒席的官员失误所致,脸上立刻显露出不悦的神色,回头向他们索要筷子。

景帝冷笑着说:“此不足君所乎?”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可以看出景帝对周亚夫的表现是不满的。

周亚夫听出皇帝的语气有些讥讽不满之意,但是不明白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索要筷子?

太子看着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尴尬略有些惶恐的周亚夫,只好摘掉帽子,告罪请退,快步离去。看着离去的周亚夫,景帝愤愤不平地说:“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周亚夫生于将相之家,精通韬略,长于治军,颇有其父周勃之风。公元前174年,周亚夫驻军细柳(今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抵御匈奴入侵,文帝刘恒亲自视察细柳营并劳军。由于“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文帝也必须遵守军中之令。一身戎装的将军周亚夫以军礼参见文帝,文帝大受感动。出了军门,众臣皆惊。文帝却说:“嗟乎!此真将军矣!”文帝在临终之时,特意嘱托儿子刘启:封周亚夫为车骑将军,如果天下有危急,周亚夫可以带兵。

由于景帝的器重,周亚夫被任命为丞相。丞相统领百官,辅治天下,需要精通权术,需要懂得权宜。周亚夫性格直爽,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他的相权又岂能不和独裁的皇权发生激烈冲突?栗姬失宠,景帝因此要废掉没有过失的太子刘荣。周亚夫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据理力争,坚决反对;景帝因窦太后之请,想封王皇后的兄长王信为侯。周亚夫以高祖遗诏“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为由,回绝了景帝和窦太后。景帝想封归降汉朝的匈奴王徐卢等五人为侯,周亚夫认为这些人背主失节,又不同意。于是,君臣隔阂越来越深,矛盾越来越大。周亚夫又耍起了性子,借口有病,请假不上朝。尴尬的景帝趁机免掉周亚夫的丞相一职。

可是,景帝仍然对这个功高盖主、名盛一时的周亚夫心怀顾忌放心不下。为了试探一下周亚夫,景帝煞费苦心,终于想出这条妙计——宴请免官的条侯周亚夫。如果周亚夫姿态恭顺,也许会考虑让他做刘彻的辅政大臣。反之,这顿饭就成了“鸿门宴”。

如此“怠慢”功勋元老,周亚夫对这些负责宴席的官员有些不满,虽然有些小家子气,可也在情理之中。周亚夫哪里知道,这正是景帝设下的一计。面对景帝的嘲讽,周亚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什么过错,更难让他心服口服。周亚夫的道歉,不过是出于对皇权的敬畏,出于对景帝的尊重。其实,这本是件小事,可是如果通过这件事,把周亚夫与太子刘彻联系起来,问题就复杂了。何况,这本就是景帝设下的一计,其结果理所当然的就是上纲上线。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终于,有一件事让景帝抓住了周亚夫的把柄。周亚夫的儿子从皇家的作坊为他购买了500套陪葬的甲楯,被工人告发牵连到周亚夫。面对责问的狱吏,周亚夫不做任何解释。被激怒的景帝就把周亚夫直接交给了廷尉处理。廷尉依据是“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面对莫大的侮辱,周亚夫以绝食进行抗争。五天之后,一代名将周亚夫吐血而亡。

对于周亚夫的死,并不是因为他有横纹入口,司马迁说得很到位:“足己不学,守节不逊。”一个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需要学习,就是今天所说的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周亚夫善于韬略,长于治军,并且忠贞为国,不计私利,固然使他能够走向人臣的至高点。可是一旦他处于权力最高峰时,就不能很妥当地处理好相权与皇权的矛盾,虽然坚持臣节,却缺少足够的理智和智慧,显得不够谦逊,最终给自己带来无可挽回的结局。

标签: 周亚夫汉朝将领

更多文章

  • 周亚夫的墓地在哪里 后世如何纪念周亚夫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亚夫,西汉,丞相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丰县人,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周亚夫的墓地在哪里河北衡水景县周亚夫墓位于河北景县县城西1.3公里处,底周长600米,高约16米,占地面积

  • 揭秘:周亚夫是如何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亚夫,刘彻,卫青,平阳公主

    因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看出了汉景帝因当下同姓诸侯国的势力过大,进而威胁到了中央的王朝而苦恼的事,所以他上疏《削藩策》建议汉景帝开始削弱各诸侯国的实力,从而加强王朝的权力。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但是这必然会遭到早已权力膨胀了的诸侯的反对,于是有了西汉时期著名的“七国之乱”。汉景帝三

  • 解密: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亚夫简介,汉文帝

    周亚夫简介想必大家对周亚夫一定不陌生吧,看过电视剧《美人心计》都知道周亚夫这个角色吧,那么他的真实历史大家知道吗?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中的周亚夫吧。周亚夫出生于公元前199年,死于公元前143年,他是西汉非常有名的将军,军事家,今天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

  • 周亚夫一生战功赫赫最后却为儿子连累至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亚夫简介,周亚夫生平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主的七国诸侯,不满汉景帝的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政策,于是一起抱团组成联军对抗长安的中央王朝。汉景帝在诛杀献策削藩的晁错试图平息七国之乱失败后,下定决心起兵镇压,统领汉军以及诸大将的就是周亚夫。因为七国早先就已经约定好了,所以联合军队在叛乱

  • 汉景帝考察周亚夫:这么大一块肉还不满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亚夫

    考察是识别和衡量人才是否勘当重任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我国早在汉代就确定了刺史六条,用以监督和考察百官的政绩与行为,并把它立为百代不易的良法,可见,对人才的考察由来已久。网络配图周亚夫【周亚夫简介】可是汉景帝的股肱重臣【补充:周亚夫(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今江

  • 汉朝名将周亚夫究竟是如何平定七国之乱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因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看出了汉景帝因当下同姓诸侯国的势力过大,进而威胁到了中央的王朝而苦恼的事,所以他上疏《削藩策》建议汉景帝开始削弱各诸侯国的实力,从而加强王朝的权力。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但是这必然会遭到早已权力膨胀了的诸侯的反对,于是有了西汉时期著名的“七国之乱”。网络配图

  • 解密:西汉名将周亚夫为何被逼的在狱中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是西汉名将,唐人写诗喜欢用“细柳营”,就是从这里来的。据说:匈奴兵进犯的时候,朝廷任命周亚夫为将,汉文帝不放心前方战事,就亲自慰问。文帝的车驾到了细柳营,只见军士都手拿利刃,身披铠甲,机弩上也搭着箭枝。天子的先行官来到营门,立刻被军士挡住,无法进去,只好说:“天子即将驾到了!”守卫营门的都尉却

  • 平定叛乱立下战功的大汉名将周亚夫为何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死于狱中……。在周亚夫做河内郡守时,一位叫许负的女卦师,以善于面相著名。这天,周亚夫请她到官府中,为自己看相。许负是位老太太

  • 西汉名将周亚夫:竟然因一顿饭而被饿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名将

    周亚夫这个人,无论是在汉朝还是在整个历史上,都是一个名人。曾经因严于治军,而被汉武帝看中。又因为平定七国之乱,而名垂青史。但是,最终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而饿死狱中。从权力的巅峰,到沦为阶下囚,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周亚夫出身于高干家庭,他的父亲就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周勃不仅曾经拯救刘家江山于危难,

  • 汉朝名将周亚夫到底是如何平定七国之乱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名将

    因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看出了汉景帝因当下同姓诸侯国的势力过大,进而威胁到了中央的王朝而苦恼的事,所以他上疏《削藩策》建议汉景帝开始削弱各诸侯国的实力,从而加强王朝的权力。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但是这必然会遭到早已权力膨胀了的诸侯的反对,于是有了西汉时期著名的“七国之乱”。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