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昭君和亲为汉朝带来了什么?汉匈之间的和平是“昭君出塞”换来的吗?

王昭君和亲为汉朝带来了什么?汉匈之间的和平是“昭君出塞”换来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79 更新时间:2024/1/29 12:43:1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昭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话说,昭君出塞后的50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得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王昭君和亲后,真对国家有如此大的贡献吗?

事先声明,写这篇文章时,笔者并无诋毁昭君之意,只是觉得世人对昭君的赞誉未免有些名过其实。通过和亲,下嫁于番邦,这是一种为了国家大义的个人牺牲,是值得赞扬的。和亲之举,对汉匈之间的和平,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不过,若将昭君神化,甚至将她奉为拯救大汉江山的神女,未免有些不妥。

昭君在汉、匈外交之间,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否像民间传说的那么大呢?昭君出塞之前,汉朝也曾多次向匈奴送去和亲公主,每次都能换取双方一段时间的和平期,不过,却短暂得有限。和亲的温存过后,匈奴该南侵南侵,该抢劫抢劫,从骨子里把汉朝当成随意宰割的猪羊。

自从汉朝有了高祖受困白登山的教训以后,就一直对匈奴维持着怀柔政策。除了必要的防守之外,汉朝从未主动发起过军事行动,在外交场上也给予对方必要的尊重。不过,匈奴却屡次将这种容忍当作懦弱,依旧屡次犯境烧杀抢掠。尤其是在高祖刘邦驾崩时,冒顿单于更是嚣张到了极点。

不久,他就给寡妇吕太后写了一封不堪入目的信: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这封信是用文言书写的看起来颇为正式,但细读这封信的意味却令人觉得极其轻薄。这段话的大意为:“我冒顿是个来自偏远地区的土老帽,虽然生活在穷乡僻壤每天与牛马做伴,但也想去中原长长见识。听说最近你死了老公,刚好我冒顿也是个单身汉,要不我们凑合凑合,寡妇配光棍,岂不美哉?”

虽说,后世对吕雉的恶毒嗤之以鼻,但也不忍心见这位大汉太后受此等屈辱。吕雉何等高傲,怎会容忍匈奴人如此侮辱?不过,吕雉毕竟是见过世面的女人,她并未发作,压制了心头的怒火。毕竟,这时的汉朝还不是匈奴的对手,只能卧薪尝胆,以求发展。

为了回应冒顿单于,吕雉回了一封信,大意是:“我年事已高又是个寡妇,长相也不如那些青春少女,根本不值得单于如此挂念,如果让我侍奉单于,岂不是怠慢了您这位草原共主吗?”太后屈尊给野蛮人写信还不算完,吕雉还准备了不少礼物回敬单于,并坚持与匈奴进行和亲。

那么,刘邦、吕后等人做出的努力有没有得到回报呢?

没有。

汉文帝登基时,匈奴的嚣张气焰与日俱增,经常有匈奴土匪成群结队南侵,滋扰边境汉民。对匈奴人而言,汉朝的和亲政策并不是一种外交,只是向匈奴送女人的懦弱表现罢了。

文帝十四年,匈奴挥师十四万,进犯边境。这次的军事行动,显然无法与之前的小打小闹相提并论。通过史料我们可知,在冒顿带领下的匈奴处于强势期,当时的匈奴号称有精兵三十万。按照古人喜欢使用“号称”虚数的习惯来看,强势期的匈奴应该有十五万左右的兵力。

汉文帝十四年,匈奴人派出十四万人,几乎是匈奴全部兵力。像这样的大军压境,显然已不再是单纯的劫掠了。对此,汉朝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此,汉文帝险些御驾亲征。所幸,薄太后劝阻汉文帝冷静处理,汉文帝这才坐镇后方,调遣几路大军抗击侵略者。

从这起事件就能看出,汉朝的和亲政策,虽然,换来双方表面上的外交关系,但是,却没能实现真正的和平。那么,为什么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出塞,能一举为两国换来长达五十年的稳定呢?莫非,王昭君的个人魅力如此巨大,使匈奴人放弃了他们眼中中原这块大肥肉吗?

实际情况绝非如此。

面对野蛮的游牧民族,一味地忍让退让,只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战场上都没法争取到的东西,靠一个女人去争取,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昭君之所以取得成功,靠的是她身后强盛的大汉王朝。自汉武帝创造了“汉之为汉”的盛世后,汉朝的实力与日俱增。国库中储存的钱币,因为数量太多,串钱的绳子都被磨烂了;仓库中储存的谷物,堆积得流出了谷仓,不少粮食被存放到腐烂。

除此之外,在汉匈战争中,卫青霍去病舅甥二人接连得胜,打出了“漠南无王庭”的光辉战绩。在与匈奴交战期间,汉武帝又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了与西域诸国的外交,在国际上孤立匈奴。经汉朝的连番打击,匈奴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终于被打压。值此之际,匈奴内部爆发变乱,以至于,匈奴分化为五个部分,受到了五个单于的分别统治。

分裂到这种程度,可见这五个单于虽是血缘上的兄弟,但他们却一点都不团结。连年内乱,再加上旱灾,匈奴的国力日渐衰败。在五单于中,实力最弱小的是呼韩邪单于,在五兄弟里呼韩邪不但年龄最小,他的人马也最少,经常被其他兄弟们欺负得抬不起头来。呼韩邪走投无路,只能求助于汉朝,觐见汉宣帝,心甘情愿地成为汉朝的藩属。

这位心甘情愿给汉朝当小弟的单于,就是王昭君所嫁的呼韩邪单于。也就是说,昭君出塞,嫁的是实力最弱小的单于。从当时的形势来看,估计呼韩邪根本没有跟汉朝叫板的实力。如果,他有实力跟强盛如斯的汉朝抗衡,何愁不能平定匈奴呢?呼韩邪,不过是匈奴内斗中惨败的丧家之犬,走投无路后寻求汉朝的庇护。这也就是说,汉元帝时期的和亲,与汉初的和亲意义截然相反。

汉初的和亲是为了巴结匈奴,用女人换取短暂的和平期。汉元帝时期的和亲,就是汉朝对呼韩邪的回应:“只要你乖乖的听话,当我的小弟,我就让你尝尝甜头!”昭君出塞,象征着五十年和平的开端,但绝不是五十年和平的首因。匈奴被汉朝打到分裂,落魄到极点的呼韩邪单于根本没有继续叫嚣的资本。若非如此,单凭一个美若天仙的女人,岂能左右匈奴人的外交?

所以,将一切都归功于昭君的朋友,未免太过幼稚。

在历史课本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故事,那就是昭君在远嫁番邦后,多次劝老公不要南侵,有了她的说服匈奴单于才打消了侵略汉朝的念头。前文我们提到过,在昭君以前就有和亲公主,难道这些和亲公主没有劝过自己的老公,没有吹过枕边风吗?难道是她们的姿色不如昭君,或是夫妻关系不和谐?为什么匈奴还是一如既往地欺负汉朝?原因显而易见,因为,当时的汉朝国力虚弱。

呼韩邪成为汉朝的小弟后,得到了不少甜头。除了美女昭君之外,汉朝还派兵帮他平定叛乱,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在和亲的这段时间里,汉、匈之间也时常有战争爆发,只不过,当时与汉朝做对的并不是呼韩邪所在的南匈奴罢了。例如,当时的北匈奴,就是顽固不化的侵略者,其统治者郅支单于,也就是呼韩邪单于的兄长,依旧对汉朝抱有敌视态度,并时常发兵侵扰汉地。

在匈奴内乱之中,郅支将弟弟呼韩邪揍得哭爹喊娘,将呼韩邪逼得投靠了汉朝,甘愿成为汉朝的附庸。其实,郅支单于也不是傻子,他明白如今的汉朝如日中天,根本不是自己这点微末道行能对付得了的。见呼韩邪在投靠汉朝后日渐坐大,尝到了甜头,心里非常痒痒。此外,郅支单于也担心南匈奴能与汉朝联手讨伐自己,所以,郅支也在考虑与汉朝交好。

甚至,为了与汉朝建交,郅支单于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当人质,还准备了不少礼物。不过,汉天子的回应非常霸气:“晚了!”郅支单于不敢与汉朝叫板,被迫转移到西域,靠欺负小国生存下来。不过,当时的西域诸国均与大汉交好,汉朝怎会允许这头野狼在西域撒野?之后,汉朝派出一路大军,三下五除二灭掉了郅支,将北匈奴从地图上抹除。

干掉郅支单于,颇有杀鸡儆猴的意味,此举亦给包括呼韩邪单于在内的匈奴首领敲响了警钟。分裂后的匈奴,郅支单于一家独大,饶是如此,北匈奴仍不是大汉王朝的对手。倘若,尚存的匈奴部落,不论是呼韩邪单于还是他的兄弟,胆敢对汉朝露出爪牙,那么,他们的下场将与郅支单于别无二致。

有了兄长的教训,呼韩邪彻底对汉朝心服口服,就算他之前有什么不轨意图,如今也全部收敛,心甘情愿地对汉朝俯首称臣了。

所以,说来说去,汉匈之间的和平,绝不是昭君以一人之力换来的。除了这个女人之外,还有卫青、霍去病,以及在疆场上抛洒热血的汉军将士。

只不过,冰冷的杀伐与铁血未免让人难以接受,所以,昭君的故事才被夸大。

标签: 汉朝王昭君

更多文章

  • 王昭君虽然嫁给继子能名垂青史 曹丕霸占庶母为何被后人所诟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丕,王昭君

    对曹丕霸占庶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据《世说新语·贤媛》记载: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也就是说,曹操死了之后,曹丕把父亲曹操的后妃都霸占了。事实上,这也并不是曹丕第一次干这种事。公元204年,曹丕攻破了邺城,当时17岁的曹丕就霸占了袁绍之子袁熙的夫人

  • 王昭君是如何牺牲自己拯救匈奴和大汉的关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昭君,唐朝

    你真的了解王昭君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楚汉相争之后,刘邦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大汉王朝。眼见着当年秦朝的土地如今都臣服在了他刘邦的脚下,刘邦的内心也不免膨胀了起来。不可一世的项羽已经都被我击败了,还有谁能阻挡我的兵锋?这个时候,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出现了。白登之围,让刘邦几乎要成为

  • 古代神童故事之王昭君智斗贪婪鬼,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王昭君智斗贪婪鬼

    中国古代有个王昭君,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美人”之一,也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她鄙视贿赂,厌恶昏庸与谄媚,自愿远嫁匈奴而使国家安定、百姓幸福,让青春和美放出异彩。她就像美的光源,一踏上大漠,整个草原便为她鲜花开放,大地山川都向她致意,连天上的大雁也不敢自傲,甘心落到地上,欣赏她的风采。故史书又称她为

  • 刘据是个怎样的人?刘据之死与汉武帝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武帝,刘据,卫青,卫子夫

    汉武帝的儿子刘据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生母是卫皇后,所以也称他为卫太子。刘据出生于公元前128年,在公元前122年被立为太子,和当时刘彻被立为太子是同一个年纪。刘据是刘彻的第一个儿子,而且在刘彻即位十多年的时间里唯一的一个儿子,当时田蚡还对刘安说,刘彻没有太子,将来刘安会是天子,但是刘据的出生让汉武

  • 汉武帝的儿子刘据真的反了吗 刘据有后代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据

    汉武帝的儿子刘据汉武帝的儿子刘据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生母是卫皇后,所以也称他为卫太子。刘据出生于公元前128年,在公元前122年被立为太子,和当时刘彻被立为太子是同一个年纪。刘据是刘彻的第一个儿子,而且在刘彻即位十多年的时间里唯一的一个儿子,当时田蚡还对刘安说,刘彻没有太子,将来刘安会是天子,但是

  • 历史上最悲情的太子刘据:30多年太子最终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据

    刘据简介刘据是卫子夫与刘彻所生的儿子,史称卫太子,刘据一出生,就得到汉武帝刘彻的爱护。他命人写了一首赋,叫做《皇太子赋》,很显然这首赋预示着刘彻已经把刘据视作太子了。在刘据七岁的时候,刘彻就立他为太子。自然刘据的生母卫子夫也成了皇后。因为刘据是韩无毒唯一的嫡长子,所以汉武帝对其百般爱护,尽力培养他的

  • 史上最悲情的太子刘据:当了30多年太子还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子刘据

    刘据是卫子夫与刘彻所生的儿子,史称卫太子,刘据一出生,就得到汉武帝刘彻的爱护。他命人写了一首赋,叫做《皇太子赋》,很显然这首赋预示着刘彻已经把刘据视作太子了。在刘据七岁的时候,刘彻就立他为太子。自然刘据的生母卫子夫也成了皇后。因为刘据是韩无毒唯一的嫡长子,所以汉武帝对其百般爱护,尽力培养他的政治才能

  • 巫蛊之乱解谜:汉武帝为何要杀太子刘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武帝为何要杀太子刘据

    在中国古代史上,秦皇汉武被相提并论。汉武帝一生大有作为,但在他在位时又上演了一幕幕巫蛊闹剧,致使皇后、太子、丞相和无数大臣都成为巫蛊的牺牲品,史称“巫蛊之乱”,它成为汉武帝一生洗不清的污点。公孙贺是当时汉朝丞相。为了替儿子赎罪,他答应为汉武帝捉拿阳陵大盗朱安世。朱安世被捉后,为了报复,向汉武帝写了一

  • 卫子夫之子太子刘据是个怎么样的人?刘据如果继位西汉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刘据

    卫子夫之子太子刘据是个怎么样的人?刘据如果继位西汉会怎么样?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先是说刘据“性仁恕温谨”,因而“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终究又说“从其所好,故宾客多以异端进者。”一方面说刘据性格很符合儒家的贤人形象,一方面又说刘据接受的是异端——非儒家思想

  • 从巫蛊之祸看,太子刘据的一生有多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据,汉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过去我们常说封建制度有一个很大的矛盾,那就是君主独尊与太子分权的一种冲突。要知道以往,君主为了保住权威,可以与任何人挑战,这是一种常识和规律,但是当君主面对自己的继承人太子的时候,他就无法处理好其中的麻烦了。也正由于这种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