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有张良、陈平之谋略的谋士田丰一事无成?

为何有张良、陈平之谋略的谋士田丰一事无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721 更新时间:2024/2/20 11:05:04

田丰在汉末历史中,在智谋型人物中,是排得上号的人,也是袁营中出类拔萃者,东晋史学家孙盛曾评论说,田丰有张良陈平那样的谋略,可见田丰的能力。《后汉书·卷七十四》记有,田丰是巨鹿人(今河北宁晋西南)原在冀州牧韩馥麾下,初平二年(191年)被袁绍委以别驾(州牧属官),田丰博览多识,对形势变化,善于因势利导,应对措施及时,切中要害,最突出之处,就是袁绍与曹操较量中,至少有三次关键时刻,记录着田丰都的先知卓见。

其一是,建安元年(196年)九月,曹操迁汉帝至许县(今河南许昌),关中等地尽皆归附。新都初创,曹操自为大将军,以袁绍为太尉,袁绍上表不受,曹操惧于袁绍势力,建安二年,使孔融持节,拜袁绍为大将军,并兼管冀、青、幽、并四州。但袁绍每接朝廷诏书,多是于己不利,为此,袁绍借口许县地势低湿,宜迁都地近青州的鄄城(今山东鄄城县北),被曹操拒绝。田丰已觉察到,曹操是袁绍潜在威胁,所以他及时向袁绍献策,同卷《后汉书》记载有,田丰说:“徙都之计,既不克从,宜早图许,奉迎天子,动托诏令,响好海内,此算之上者。不尔,终为人所擒,虽悔无益也。”但袁绍并不觉得这是当务之急,却与早有积怨的公孙瓒开战,兵伐幽州,错过了一次时机。

其二是,建安五年(200年)一月,汉帝密诏败露,其中刘备是参予者,而刘备此时正在徐州。不久,曹操以重兵攻打徐州的刘备,许县兵力空虚,田丰乘机第二次向袁绍献策,同卷《后汉书》记载有,田丰明言:“与公争天下者,曹操也,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几动,斯其时也。”袁绍因幼子疾病,又没同意。田丰当时十分激动,“丰举杖击地曰:‘嗟乎,事去矣!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疾失其会,惜哉!’” 袁绍知道后十分生气,从此疏远田丰。

田丰剧照

其三是,曹操战胜刘备后,锐气正旺,袁绍才着手与曹操决战,此时,时过境迁,田丰第三次进言,《三国志·袁绍传》记载了田丰当时看法:“曹公善用兵,变化无穷,众虽少,末可轻也,不如以持久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重,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对田丰所谏袁绍不听,再苦谏,袁绍一怒之下,以出言不利,剥夺他兵权,并下狱监禁。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兵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掀开了官渡之战的前奏,至十月,袁绍兵败官渡,觉得无颜面对田丰。《三国志·袁绍传》记载,“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重’,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 他的结局,成为忌妒下的殉难者,颇带有荒唐色彩。自初平二年(191年),田丰跟随袁绍,至建安五年(200年),十年之间,在汉末乱世中,袁绍除了采纳田丰计谋,打败公孙瓒之外,其他均不见史载。在袁、曹之战中,袁绍排除了田丰,可见他缺少知人之明的又一例证,而田丰的悲剧,只少有三点思索,浮现在历史中。

第一,促使田丰悲剧的落幕,无疑是袁绍多变性格使然,正如正如荀彧所说:“绍貌外宽内忌,任人而疑其心……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当初袁绍名满天下,多人曾是慕名而来,荀彧举家迁往冀州,袁绍曾待为上宾,还有郭嘉,也诚心投奔过袁绍,可是过不多久,他们发现袁绍虽是礼贤下士,但不会用人,难济天下大难,对他深感失望,所以,陆续离开袁营。田丰也不是不了解袁绍,后来袁绍兵败,自知难免一死,就是一个佐证,但他为什么还追随袁绍?分析的原因是,一是袁家四世三公门第显赫,是东汉重臣,颇具影响,田丰始终寄望于袁绍,一心想辅佐他,担当起匡济时局的大任。二是袁绍当初对他“卑辞厚币”相请,又赋予重任,总是有一种感激之情,由感情上升为愚忠,也是在情理之中,正是如此,使他陷得过深,以至无力自拔。

第二,袁绍与田丰出发点不一样,田丰出仕前名重乡党,后来征召太尉府为侍御史(负责举报官吏违纪行为的官员),宦官当政,田丰弃官回乡,至袁绍据冀州,田丰志在匡救,才来到袁营。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一路诸侯讨董,推举袁绍为盟主,其后,袁绍叔父太傅(天子近臣)袁隗全家五十余口,被董卓杀害于洛阳,国仇家恨,袁绍义不容辞地,应全力讨伐国贼。可是,当时十余万大军,却在酸枣(今河南延津县西南)止步不前,置酒高会,可见袁绍是深孚众望。第二年袁绍占据冀州,成为冀州牧,从事沮授等(裴注引《先贤行状》记载,还有田丰)曾向袁绍建议“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袁绍当时同意,但又一转念,皇帝非自己所立,于是又改变主意,致使被曹操抢在先机。建安四年(199年)袁术僭越败亡,临死前曾写信与袁绍,“汉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门……今君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无与比大,论德无与比高,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续绝命救已灭乎?”袁绍的态度是“而阴然之”。由此可见田丰与袁绍,一个是拥汉派,一个是乘乱图谋!他们目的不同,迟早将发生不可调和的碰撞!

第三,袁绍内部派性,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袁营始终被派性困扰,而袁绍又不能辩明是非,往往是偏听偏信,至使在袁绍之后,两派对立,各保其子袁谭袁尚,袁氏集团就此分裂,终于被曹操所乘,这是后话。田丰被杀害,也有这方面因素,田丰为人耿直,与逢纪不睦,逢纪在袁绍面前,曾数次进谗言,而逢纪又是当年袁绍从洛阳出走时,跟随的不多人之一,又曾向袁绍献计,谋夺韩馥的冀州,与袁绍关系密切,而田丰是后来者,为此,袁绍偏信于逢纪,官渡兵败,袁绍感到愧对田丰,曾说与逢纪,而逢纪却说,“丰闻将军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这就加剧了袁绍忌妒,遂起杀机。田丰之死,派性倾轧起着加速作用。

如果说袁绍,采用了田丰三策中任何一策,袁、曹之间难说以后的结局,至少也不会速败,无怪乎曹操在官渡之战后说“向使绍用别驾计,尚未可知也。”田丰的悲剧,真是不应结局的结局,是惋惜还是遗憾,留在历史的思索中。

标签: 田丰三国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何有张良、陈平之谋略的田丰一事无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良,陈平,田丰,汉朝

    田丰在汉末历史中,在智谋型人物中,是排得上号的人,也是袁营中出类拔萃者,东晋史学家孙盛曾评论说,田丰有张良、陈平那样的谋略,可见田丰的能力。《后汉书·卷七十四》记有,田丰是巨鹿人(今河北宁晋西南)原在冀州牧韩馥麾下,初平二年(191年)被袁绍委以别驾(州牧属官),田丰博览多识,对形势变化,善于因势利

  • 陈平献计刘邦败项羽!伴君如伴虎却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平,刘邦,项羽

    陈平屡出奇计,救主危难,立下汗马功劳。他的计策神鬼莫测,让人匪夷所思,但总能解决疑难问题,改变不利局面。他机智过人,历经风险,而能游刃有余,总能化险为夷,虽伴君如伴虎,而终得善终,实属难得。一、屡出奇计,救主危难 陈平出身贫寒,家里只有三十亩地,在人少地多的秦代,以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推算,也就只能勉

  • 周勃和陈平是什么关系 周勃陈平是如何干掉吕氏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勃

    陈平与周勃均是西汉开国的功臣。《笠翁对韵》上说:“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这里说的是陈平过人的才智;“虽非周勃安刘手,不愧当年产禄诛。”而周勃则是另一位汉初大功臣。此二人,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为刘邦安天下出奇计,世人都对此二人为大汉的江山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周勃出生年月不详,西汉

  • 解析汉朝历史上周勃是不是真的不如陈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勃,陈平

    说起周勃,很多的人都知道他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但是关于周勃的具体故事,人们却不是很了解,如果想要更深刻了解周勃,很多人会选择去读周勃传,这个传记让人们了解更加真实的周勃。周勃画像周勃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迁居到了沛县,周勃主要是以编织竹器作为生存的手段,有些时候,他在人们办丧事的时,在丧事上帮助他

  • 大将陈平贡献良多为何无法入选汉初三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初三杰

    刘邦的手下能臣良将颇多,最著名的就有汉初三杰。汉高祖刘邦有一句名言,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汉高祖刘邦的这句名言,就是“汉初三杰”称谓的由

  • 刘邦为什么纵容陈平 帝王的高级驭人之术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

    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精兵击垮刘邦的近60万大军(刚开始诸侯联军五十六万,后来有陆陆续续的投靠的,包括彭越的三万多人马。),就如诸葛亮火烧葫芦谷没有烧掉司马懿父子一样,眼见项羽部队就要活捉刘邦的时候,突然一阵狂风袭来,白天顿时变为黑夜,飞砂走石弥漫,刘邦趁此逃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打天下,并不是轻而

  • 刘邦身边最恐怖的阴谋家:陈平如何获刘邦赏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陈平如何获得刘邦赏识?同韩信、萧何、张良等人不同,那些人要不真刀真枪,要不运筹帷幄,反正是特有风度特让人羡慕的那一种功成名就,而陈平则十分“另类”,没有战功,手也不能缚鸡,专门靠“玩阴的”博得刘邦的赏识……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都免不了有一大帮文臣武将来辅佐,很多辅佐功臣也都会同那些个

  • 陈平为何被刘邦看中:因其善于离间项羽君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陈平是个谋士,不过以前在项羽手下做事。因为项羽肉眼凡胎,未能慧眼识才,致使好多有本事的人离开了自己。项羽刚愎自用,哪里会把这个陈平放在眼里,可他不知道就是这个陈平和先前离开的韩信,让自己一败涂地。事情还要从陈平被逼逃到汉王说起,陈平被汉王任命为都尉。不过周勃、灌婴等大臣都诋毁陈平说:“陈平虽然是个美

  • 身边处处是帅哥!刘邦的大谋士陈平竟也是帅哥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平

    陈平是刘邦大谋士,诡计多端,是个大阴谋家,名人是非多,因此关于他的绯闻也是不断。陈平是大帅哥,司马迁是这么说的,班固跟着司马迁,也是这么说的:平为人长大美色;就算是进他谗言的人,也不得不说: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未出名前的陈平帅哥自然更得女人喜爱。而陈平这个帅哥,非常爱在女人身上动心思。他未出名之前

  • 张良和陈平谁更胜一筹?谁对刘邦的贡献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陈平

    张良和陈平谁更胜一筹?谁对刘邦的贡献大?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张良和陈平都是刘邦的鼎级谋士,为刘邦建立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在刘邦当皇帝之后,他们两个人的奖赏却完全不一样。张良的奖赏更丰厚。他还被刘邦视为,汉初三杰之一。另外两个,是萧何和韩信。因为陈平的奖赏没有张良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