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平王“东迁”导致王权旁落?为什么东周越迁越弱?

周平王“东迁”导致王权旁落?为什么东周越迁越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40 更新时间:2023/12/24 4:07:46

周平王“东迁”导致王权旁落?为什么东周越迁越弱?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说到"平王东迁"估计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熟悉的事情背后一定有不熟悉的事情发生。如果迁都就会导致王权衰弱,我想商朝已经成弱鸡了。为什么其他朝代都是越迁都越强大,只有东周迁都就变弱了呢?我们还是先老生常谈讲讲故事。

事情还得从"武王伐纣"时候讲起。这个故事肯定还是听说过的,就是没看过历史,好歹《封神榜》还是知道的,最后的结果就是西周建立,纣王自焚而死。至于妲己,我们就不要管了,虽然是美女,但是跟本文并没有关系。

周朝建立前的时候,武王建镐京,是为"宗周"。周朝建立,一改商朝的方国制度。毕竟周自己就是方国,按照历代王朝的特点,自己怎么得的天下,都会害怕别人也以自己方式得天下。毕竟,好不容易自己打下的江山,谁也不想被别人夺去。

根据姜子牙的建议,周实行分封制度。以血缘宗亲为主体的分封制是周能够维护统治的基础。对于当时各地未附且交通不发达的时期,分封制可以有效管理疆域且可以为周的扩张打下基础。后来,武王早逝,成王继位。当时的周公旦,这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又在洛阳营建了新都,这就是"成周"。并在洛阳留驻军队,就是周八师。两都的建立,更好地帮助周王朝管理天下。

说到这里,貌似好像跟今天的事情没什么关系,其实关系还是有的。随着一代代周王的继承,周王朝也跟很多王朝一样有起有落。尤其是周昭王时期的"南征荆楚"和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

在周昭王第三次征伐楚国的过程由于受到天气的原因,成周八师在汗水遇到风浪损失殆尽,周昭王也因此而死。

《帝王世纪》中记载:

“及济于汉,船人恶之,乃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

可见周王的确在汉水溺水而亡。而后在周厉王时期,由于一系列的政策失当,“国人暴动”爆发。周王朝内部发生动乱,王畿地区受到经济打击。为了缓解危机,周宣王在位期间重组周王朝军队。将宗周六师与成周八师合并,中央王权重新树立。然而,在周宣王后期,对犬戎的征伐多次“不克”,也看出此时犬戎的强大。

终于讲到宠妻狂魔周幽王了。这段传奇的烽火戏诸侯,《史记》中还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

话说这个周幽王得到了褒姒这么一个天下第一美女。古代美女都是纯天然的,这个褒姒的美的程度在古代绝对如假包换。但是,这个褒姒是个冷美人。平时从来不笑,作为宠妻狂魔的周幽王当然就着急了。老婆不想笑怎么办呢?有人跟他说,要想要王后笑,那就用烽火传信给诸侯,说有紧急战报,那诸侯一来,一看被“放鸽子”了肯定就笑了。

所以,周幽王就试试,果然效果不错。这个诸侯一到,看到被天子调戏,果然褒姒就笑了。可是再一再二不再三,越往后,诸侯就越不来了。而此时,周幽王也犯下了一个大错。那就是废掉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而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这样政治避难到自己外公家申国的宜臼相当不满,为了夺回王位,申侯联合犬戎进攻西周镐京。至此,“骊山之役”周幽王一家三口全都被杀。后来,宜臼继位,就是周平王。周平王为了避犬戎而东迁到洛阳。具《史记》记载就是:“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而这次事情,根据《诗经

小雅 正月》中说:“赫赫宗周 , 褒姒灭之”。“平王东迁”事情经过就是这样的。

但是,这件事疑点可就太多了。

平王真的应该继承王位吗?

根据《竹书纪年》中记载:

“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为太子,与周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

就是在周幽王时期,本来被废了的太子宜臼在申国、鲁国和许国共同的扶持下自称“天王”与周幽王分庭抗礼。这也是后来他联合犬戎,击败周幽王的政治口号。本来就应该是太子的宜臼,现在被废了,那我就应该讨回原来属于我的。

但是,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次“造反”。通过造反当上国家的最高领袖,无论在哪里说都是站不住脚的。其次,虢公翰也立了一个周王,就是王子余臣。这个余臣是谁?他就是周幽王的弟弟。既然周幽王和太子都死了,那为了国家的延续令立了一个王。这个王,可是比宜臼更加名正言顺。因为,引外族作乱和被大臣拥立,哪个有说服力一看便知。但是,由于与周王室的战斗,已经耗尽了申国的国力,所以此时的宜臼根本无力来消灭这么个携王。

所以据《竹书纪年》记载:“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

(侯)所杀。”为了搞定这么个携王,宜臼就只能靠诸侯的力量。所以,晋文公杀了这个携王。但是,我们可以回头想想。难道晋国会平白无故的杀了这么个王吗?肯定不会,因为同样是王,为什么要帮宜臼而不帮余臣。说到底,就是晋国和宜臼完成了利益交换。

《系年》中:“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可知,由于谋权篡位的宜臼不得诸侯心。所以,诸侯根本不待见这么个宜臼。而携王明显应该是继承正统的,而且具估计这个余臣肯定是得到了周幽王的认可的,或者早就安排好的。就是周幽王出征后“监国”的人选。并且根据《系年》记载,周携王死后,楚国并没有用周平王给的“携王”的谥号,而是用了“惠王”可见,相比于周平王,这个携王更能被诸侯认可。由此接下了,就牵扯出了下面的一个结果,平王“东迁”真的是为了“避犬戎”吗?

平王的“东迁”真的是“避犬戎”吗?

现在问题就来了,这个平王东迁真的就只是为了躲避犬戎?现在就说到我们上面的问题。就是中央的军事力量的消亡。我们都知道,周王室能够威慑诸侯的两个重要武器,第一就是“宗法制”。也就是周天子“共主”地位建立的基础。大家都按照礼法继承王位,和平相处两百年。但是,现在这个“宗法”被宜臼给破坏了。本不应该继承的宜臼变成了周天子,而应该继承的余臣后来被晋文公杀了。

第二个武器就是周王室的军事力量“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但是,这两个军事力量在周宣王时期由于连年征战的损耗被合并为“十二师”。接下来在周幽王征伐时候彻底被消灭。没有的军事力量的周王室此时已经没有了一点震慑诸侯的实力。

所以,根据后来宜臼将关中这个空头支票给了秦襄公以及郑武公成为“国卿”的事实来看,为了得到承认,平王是出卖了相当大的利益的。而接下来就是东迁洛阳。为什么要东迁洛阳,而且具记载,东迁洛阳并没有带镐京一代的子民。而且,这个东迁还是在各大诸侯国的护送下。那就一目了然了,说是护送,其实就是各大诸侯的政治胁迫。洛阳不比关中,周围就是郑、晋、卫、鲁等诸侯国。明显,这个周平王就是被胁迫到了洛阳。

所以,这个时候的周平王和周携王就是两大势力互相碰撞的傀儡而已。直到,虢国控制下的周携王在公元750年,也就是周携王执政二十一年的时候被晋国所杀。

标签: 周朝平王东迁

更多文章

  • 周平王“东迁”,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周平王,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周平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平王东迁"估计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熟悉的事情背后一定有不熟悉的事情发生。如果迁都就会导致王权衰弱,我想商朝已经成弱鸡了。为什么其他朝代都是越迁都越强大,只有东周迁都就变弱了呢?我们还是先老生常谈讲讲故事。事情还

  • 周成王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周成王陵墓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成王,周朝

    周成王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周成王陵墓在哪周成王(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姓姬,名诵,周武王之子,是中国西周第二代国王,谥号成王。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驾崩,享

  • 唐朝为什么叫唐朝?周成王姬诵灭唐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周成王姬诵

    唐王朝的国号——“唐”,来自山西。表面上看,“唐”国号取之于唐高祖李渊曾袭封“唐国公”,他称帝后自然以“唐”为国号,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朝代国家定名的惯例与范式。如汉高祖刘邦曾封“汉王”,其王朝国号为“汉”;曹操封“魏王”,其后立国号“魏”;司马昭封“晋公”,其国名“晋”;杨坚袭爵“隋国公”,称帝后国号

  • 周公辅助13岁周成王 大权在握的周公为什么不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公,周成王姬诵,姬诵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

  • 周公的真名叫什么?他和周成王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周朝,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历史上,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

  • 历史上真实的妲己是什么结局?嫁给周公姬旦,被周成王姬诵无情抛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妲己,商朝

    大家好,说起妲己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妲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尤其被《封神演义》一顿骚操作,其“狐狸精祸国殃民”的标签算是贴上了。其实这都是小说家言,历史上真正的妲己并非迷惑纣王败坏殷商大好江山的祸水,而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三国志/孔融传》记载,袁绍的儿媳妇甄宓美貌娇艳,惹得曹

  • 周成王姬诵登基后有哪些功绩?他为西周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周成王,西周

    周成王姬诵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周成王姬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 。周成王为政期间,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

  • 唐叔虞生平简介 历史如何评价唐叔虞?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叔虞

    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因封在唐国,史称唐叔虞。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母王后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周朝诸侯国晋国始祖。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旦灭亡唐国后,把唐地封给叔虞,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燮父)继位。燮继位后迁居晋水之旁,

  • 唐叔虞家庭简介以及后裔姓氏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叔虞,周武王姬发,邑姜,姬诵

    家庭成员父母父亲:周武王姬发。母亲:王后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兄弟姐妹兄弟周成王姬诵,唐叔虞同母兄。邘叔,邘国始封君主。应侯,应国始封君主。韩侯,韩国始封君主。姐妹太姬,周武王长女,陈国君主陈胡公之妻。子孙儿子晋侯燮,谥号不详,名燮(一作燮父)。贾共公,名公明,叔虞少子,贾国始封君。孙子晋武侯,名宁

  • 唐尧与唐叔虞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是直系血缘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叔虞,周朝

    还不知道唐尧与唐叔虞是直系血亲关系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华文明的泱泱长河中,有两位煊赫千古而为当今唐氏宗亲所特别关注和敬仰的伟人,他们是唐尧和唐叔虞。当今社会,国家繁荣昌盛,人民衣食无忧, 全国各地各个姓氏的民众都在相继成立自己的宗亲会,并广泛开展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