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江南九嶷,谁人记得姚重华?

江南九嶷,谁人记得姚重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997 更新时间:2023/12/29 8:11:23

宁远建县的历史,从秦朝算起,不小心就过了两千多年。现在的宁远,是永州市的养猪专业户,生猪调出大县,倒也看不出年迈的迹象。不过,城市西南隅的文庙,确实可以驻足流连,里面精美的石雕作品,就像凝固了的历史,承载着这个地方的文风和礼教。

▲宁远文庙

追根溯源,舜才是华夏人文始祖,后世孔孟儒学,秉承舜风,对其推崇备至。说起来,我来到这座楚南小城的缘由,就是为了寻访九嶷山中舜帝的遗踪。

▲雕龙石柱

出县城南约三十公里,便到九嶷山。《水经注》云:“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唐人元结《九嶷山图记》也说:“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疑”通“嶷”,九嶷者,境内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桂林九峰也,其中舜源为主峰,娥皇、女英二峰与其相对。

▲舜帝陵

九嶷南接罗浮,北连衡岳,但与三山五岳相比,只能算地方小神。元结对此颇为不满:“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表作园囿耳。”九嶷之名,因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才广为传播。

▲陵前的瑶族姑娘们

舜帝陵位于舜源峰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为陵庙合一的仿皇家宫殿建筑,坐南朝北,两重四进,由神道、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和陵山舜源峰组成。舜是华夏民族上古五帝中的最后一位,可谓中华民族的先祖,历代王朝都会在舜庙举行祭奉大典。明王朝曾规定,三年一大祭,一年一小祭,至今沿用。

▲通道两边的石人

舜源峰因舜帝归葬而得名,居九嶷中央,周围群峰拱卫,如众星捧月,所以有“万山朝舜”、“万里江山朝九嶷”的说法。走进牌坊式仪门,跨过玉带桥,沿着有石兽石人守护的神道往里,就是舜帝陵。园门搭了个民俗风情表演的舞台,一群瑶族姑娘正在梳妆打扮,看来好戏就要上场了。

相传舜出生于姚墟,故姓“姚”,名重华。他是帝颛[zhuān]顼[xū]的后裔,祖上曾经“阔过”,但五世为庶人,是“穷二代”,家境微寒。父亲瞽[gǔ]叟是盲人,生母早逝;父续娶,继母生弟象,舜难免被虐待。“舜父瞽叟顽、母嚚[yín]、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这样的家庭环境,他的遭遇可想而知。好在舜睿智包容,不但躲过杀身之祸,而且还能处理好家庭关系。二十岁时,就以孝道闻名。

▲进入宫门

穿过午门就是拜殿,朝廷派钦差祭舜,都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殿内三面墙壁悬挂隶体刻书,以介绍舜帝生平业绩,另有一方“九嶷山图”石刻,一套仿古铜编钟,以及“舜德无疆”“人文始祖”之类的匾额。

《史记》载:“三十而帝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四岳”即四方部落首领,邦国大事,尧很谨慎。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为了举贤,尧几乎不计成本。可以设想,如果舜不成器,尧岂不是要赔上孩子?好在舜经得起考验,深受人民爱戴拥护,到哪儿都有人跟随。尧又试舜“五典百官,皆治”。及“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城门洞里看舜源峰

拜殿后为舜帝陵的主体建筑——正殿,红墙黄瓦,气势宏伟。门前香烟缭绕,四周高树垂阴,据说殿旁原有香杉15株,入夜树稍透亮,称“天灯”,可惜现已不见。殿内供舜帝铜像,右手拄剑,庄重威严。像后为“万山朝舜图”,背面为“二妃图”,即舜帝妃子娥皇女英

▲祭拜舜帝的人们

“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二妃投水殉情,楚人哀之,将其合葬于君山,奉为湘水之神。我参谒过君山的二妃墓,其联云“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可谓凄迷哀怨,伤心欲绝。屈原有“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

▲舜帝像

殿内墙壁还有舜帝传说故事绘画,如禅让、南风、巡狩等传说故事。

正殿前左侧有“抚瑶颂”碑,为明万历四年所立,碑文记载明隆庆至万历年间两粤及九嶷一带瑶民起事,对抗朝廷。当时祭舜钦差为宣示朝廷威德,诏抚瑶民,立了这块石碑。有意思的是,碑文中“瑶”字是“犭”旁,足见当时朝野对瑶民的歧视,这显然违背了舜“德为先,重教化”的旨意。

▲宫殿一角

舜执政后,重修历法,明确职责,分明赏罚,“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他年老时,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足以掌管天下,立德高望重的禹为继任者,由禹来摄行政事。与尧一样,舜也完成了名垂后世的“禅让”。所以,舜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华夏民族从此步入人类社会的文明时期。

站在正殿前回望,对面就是娥皇峰,右侧为女英峰,仿佛二女侍立。传说二妃投水殉情后化为两座山峰,守护舜源。不管天地造化还是后人附会,他总算有了圆满的归宿,与心爱的妃子能够朝夕相望。

▲烟雾缭绕

出正殿,拾级而上,就是开放式的寝殿。寝殿背靠舜源峰,正中有“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相传为汉朝陵零太守徐俭所立。寝殿左右为碑廊,计有从清朝到民国的祭碑32块,其中晚清书法家何绍基的“谕祭文”,龙纹盘旋,笔意畅达,为书法珍品。

据说最早的舜庙建于夏朝,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第二座舜庙建于秦代,在玉琯岩旁,直到2000年时,遗址才被考古发现。

▲玉琯岩石壁上的九疑山字样

玉琯岩位于舜源峰南二公里处,平地拨起一座小石山,奇峰异树,就像天然盆景。西边溶洞即为玉琯岩,洞口壁额题有“玉琯岩”三字,为南宋李挺祖所书。右壁刻宋道州刺史方信孺书写的“九疑山”,有趣的是,“疑”字中“矢”少上面一撇。究其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洞壁多摩崖石刻,保存完整者24方,汉蔡邕所作的《九嶷山铭》最为著名:“岩岩九嶷,峻极于天,能角肤合,兴布建云……”碑文为南宋淳祐六年郡守李袭之题写,李挺祖补刻,“取法汉隶,结构有体,在宋人中亦不可多得。”

▲摩崖石刻

玉琯岩以前叫“何侯石室”。传说尧舜时期,有望族何氏迁居于此,炼丹修道,悬壶济世。舜南巡时在此驻足,目睹其善行,封何氏族长为“何侯”。汉哀帝时,零陵文学(官名)奚璟到此祭奉舜帝,在石岩中发现了12支玉琯乐器,认定为舜帝遗物,不敢私自收藏,便献给朝廷。后人为纪念舜帝,将此岩洞更名为“玉琯岩”。岩壁所刻诗文多记该事,其中邑北琼洲人石光陛有诗“题何侯石室”:

五臣峰北访何侯,岩绕清瀟漱石流。

白日飞空三百口,荒庭怀古四千秋。

崖间铭勒中郎蔡,洞外花迎再度刘。

玉琯金蛙何处觅,紫霞长拥御书楼。

“白日飞空三百口”即指何侯举家得道成仙事,“玉琯金蛙”为舜帝遗物,中郎蔡当指蔡邕,再度刘不知何许人也。历代吟九嶷的诗文很多,这首七律其实算不上妙。

▲南风亭

沿石级登上石山,但见怪石嶙峋,古木苍翠。最高处建南风亭,相传,舜帝当年抚五弦琴而歌《南风》:“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晚唐李商隐有诗“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不知如今还有谁人再唱南风歌?

早期的舜帝陵遗址位于玉琯岩前百余米。据考古发崛推断,至少从汉代开始,此地就有舜庙,历经唐宋,千余年来多次重建,位置始终未变。

▲紫霞岩流光溢彩

九嶷尚有三分石和紫霞岩,皆与舜帝有关。三分石有清泉长流,为潇水源头,西面斑竹成林,翠色迷人。紫霞岩也是舜帝游历之地,又叫重华岩,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将其列为“楚南十二名洞之第二”。不过,现在的重头戏是瑶族歌舞表演和激光水幕电影。很显然,瑶民已经不再受歧视了。

▲紫霞岩里面有水

旅行提示

宁远市内有文庙,庙内的雕龙柱子弥足珍贵。

市区有小巴直达九嶷山,景区有舜帝陵,舜源峰,永福寺,玉琯岩、紫霞岩、三分石等景点,皆可参观。▲宁远文庙上香的人们

宁远建县的历史,从秦朝算起,不小心就过了两千多年。现在的宁远,是永州市的养猪专业户,生猪调出大县,倒也看不出年迈的迹象。不过,城市西南隅的文庙,确实可以驻足流连,里面精美的石雕作品,就像凝固了的历史,承载着这个地方的文风和礼教。

▲宁远文庙

追根溯源,舜才是华夏人文始祖,后世孔孟儒学,秉承舜风,对其推崇备至。说起来,我来到这座楚南小城的缘由,就是为了寻访九嶷山中舜帝的遗踪。

▲雕龙石柱

出县城南约三十公里,便到九嶷山。《水经注》云:“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唐人元结《九嶷山图记》也说:“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疑”通“嶷”,九嶷者,境内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桂林九峰也,其中舜源为主峰,娥皇、女英二峰与其相对。

▲舜帝陵

九嶷南接罗浮,北连衡岳,但与三山五岳相比,只能算地方小神。元结对此颇为不满:“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表作园囿耳。”九嶷之名,因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才广为传播。

▲陵前的瑶族姑娘们

舜帝陵位于舜源峰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为陵庙合一的仿皇家宫殿建筑,坐南朝北,两重四进,由神道、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和陵山舜源峰组成。舜是华夏民族上古五帝中的最后一位,可谓中华民族的先祖,历代王朝都会在舜庙举行祭奉大典。明王朝曾规定,三年一大祭,一年一小祭,至今沿用。

▲通道两边的石人

舜源峰因舜帝归葬而得名,居九嶷中央,周围群峰拱卫,如众星捧月,所以有“万山朝舜”、“万里江山朝九嶷”的说法。走进牌坊式仪门,跨过玉带桥,沿着有石兽石人守护的神道往里,就是舜帝陵。园门搭了个民俗风情表演的舞台,一群瑶族姑娘正在梳妆打扮,看来好戏就要上场了。

相传舜出生于姚墟,故姓“姚”,名重华。他是帝颛[zhuān]顼[xū]的后裔,祖上曾经“阔过”,但五世为庶人,是“穷二代”,家境微寒。父亲瞽[gǔ]叟是盲人,生母早逝;父续娶,继母生弟象,舜难免被虐待。“舜父瞽叟顽、母嚚[yín]、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这样的家庭环境,他的遭遇可想而知。好在舜睿智包容,不但躲过杀身之祸,而且还能处理好家庭关系。二十岁时,就以孝道闻名。

▲进入宫门

穿过午门就是拜殿,朝廷派钦差祭舜,都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殿内三面墙壁悬挂隶体刻书,以介绍舜帝生平业绩,另有一方“九嶷山图”石刻,一套仿古铜编钟,以及“舜德无疆”“人文始祖”之类的匾额。

《史记》载:“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四岳”即四方部落首领,邦国大事,尧很谨慎。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为了举贤,尧几乎不计成本。可以设想,如果舜不成器,尧岂不是要赔上孩子?好在舜经得起考验,深受人民爱戴拥护,到哪儿都有人跟随。尧又试舜“五典百官,皆治”。及“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城门洞里看舜源峰

拜殿后为舜帝陵的主体建筑——正殿,红墙黄瓦,气势宏伟。门前香烟缭绕,四周高树垂阴,据说殿旁原有香杉15株,入夜树稍透亮,称“天灯”,可惜现已不见。殿内供舜帝铜像,右手拄剑,庄重威严。像后为“万山朝舜图”,背面为“二妃图”,即舜帝妃子娥皇女英。

▲祭拜舜帝的人们

“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二妃投水殉情,楚人哀之,将其合葬于君山,奉为湘水之神。我参谒过君山的二妃墓,其联云“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可谓凄迷哀怨,伤心欲绝。屈原有“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

▲舜帝像

殿内墙壁还有舜帝传说故事绘画,如禅让、南风、巡狩等传说故事。

正殿前左侧有“抚瑶颂”碑,为明万历四年所立,碑文记载明隆庆至万历年间两粤及九嶷一带瑶民起事,对抗朝廷。当时祭舜钦差为宣示朝廷威德,诏抚瑶民,立了这块石碑。有意思的是,碑文中“瑶”字是“犭”旁,足见当时朝野对瑶民的歧视,这显然违背了舜“德为先,重教化”的旨意。

▲宫殿一角

舜执政后,重修历法,明确职责,分明赏罚,“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他年老时,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足以掌管天下,立德高望重的禹为继任者,由禹来摄行政事。与尧一样,舜也完成了名垂后世的“禅让”。所以,舜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华夏民族从此步入人类社会的文明时期。

站在正殿前回望,对面就是娥皇峰,右侧为女英峰,仿佛二女侍立。传说二妃投水殉情后化为两座山峰,守护舜源。不管天地造化还是后人附会,他总算有了圆满的归宿,与心爱的妃子能够朝夕相望。

▲烟雾缭绕

出正殿,拾级而上,就是开放式的寝殿。寝殿背靠舜源峰,正中有“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相传为汉朝陵零太守徐俭所立。寝殿左右为碑廊,计有从清朝到民国的祭碑32块,其中晚清书法家何绍基的“谕祭文”,龙纹盘旋,笔意畅达,为书法珍品。

据说最早的舜庙建于夏朝,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第二座舜庙建于秦代,在玉琯岩旁,直到2000年时,遗址才被考古发现。

▲玉琯岩石壁上的九疑山字样

玉琯岩位于舜源峰南二公里处,平地拨起一座小石山,奇峰异树,就像天然盆景。西边溶洞即为玉琯岩,洞口壁额题有“玉琯岩”三字,为南宋李挺祖所书。右壁刻宋道州刺史方信孺书写的“九疑山”,有趣的是,“疑”字中“矢”少上面一撇。究其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洞壁多摩崖石刻,保存完整者24方,汉蔡邕所作的《九嶷山铭》最为著名:“岩岩九嶷,峻极于天,能角肤合,兴布建云……”碑文为南宋淳祐六年郡守李袭之题写,李挺祖补刻,“取法汉隶,结构有体,在宋人中亦不可多得。”

▲摩崖石刻

玉琯岩以前叫“何侯石室”。传说尧舜时期,有望族何氏迁居于此,炼丹修道,悬壶济世。舜南巡时在此驻足,目睹其善行,封何氏族长为“何侯”。汉哀帝时,零陵文学(官名)奚璟到此祭奉舜帝,在石岩中发现了12支玉琯乐器,认定为舜帝遗物,不敢私自收藏,便献给朝廷。后人为纪念舜帝,将此岩洞更名为“玉琯岩”。岩壁所刻诗文多记该事,其中邑北琼洲人石光陛有诗“题何侯石室”:

五臣峰北访何侯,岩绕清瀟漱石流。

白日飞空三百口,荒庭怀古四千秋。

崖间铭勒中郎蔡,洞外花迎再度刘。

玉琯金蛙何处觅,紫霞长拥御书楼。

“白日飞空三百口”即指何侯举家得道成仙事,“玉琯金蛙”为舜帝遗物,中郎蔡当指蔡邕,再度刘不知何许人也。历代吟九嶷的诗文很多,这首七律其实算不上妙。

▲南风亭

沿石级登上石山,但见怪石嶙峋,古木苍翠。最高处建南风亭,相传,舜帝当年抚五弦琴而歌《南风》:“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晚唐李商隐有诗“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不知如今还有谁人再唱南风歌?

早期的舜帝陵遗址位于玉琯岩前百余米。据考古发崛推断,至少从汉代开始,此地就有舜庙,历经唐宋,千余年来多次重建,位置始终未变。

▲紫霞岩流光溢彩

九嶷尚有三分石和紫霞岩,皆与舜帝有关。三分石有清泉长流,为潇水源头,西面斑竹成林,翠色迷人。紫霞岩也是舜帝游历之地,又叫重华岩,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将其列为“楚南十二名洞之第二”。不过,现在的重头戏是瑶族歌舞表演和激光水幕电影。很显然,瑶民已经不再受歧视了。

▲紫霞岩里面有水

旅行提示

宁远市内有文庙,庙内的雕龙柱子弥足珍贵。

市区有小巴直达九嶷山,景区有舜帝陵,舜源峰,永福寺,玉琯岩、紫霞岩、三分石等景点,皆可参观。

标签: 姚重华

更多文章

  • 纣王为何没杀闻太师?他谁都杀闻仲却能活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纣王

    纣王纵欲过度的皮囊下其实藏着一颗狼子野心,终其一生,他都想要把天下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他宠幸狐妖,跟着她一起做坏事,并不完全是被美色所惑,而是妲己要做的事都是他心里想做的,正好顺水推舟。从他可以毫不犹豫杀了比干却对闻仲秋毫无犯这件事可以看出,纣王心里有一杆秤,与谁为敌、与谁为友他想得一清二楚。纣王

  • 封神榜中的闻仲是神话人物还是确有其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闻仲

    闻仲,古典小说《封神演义》重要人物,帝乙托孤大臣,商纣王重臣,太师,坐下墨麒麟,手使雌雄鞭。相传商纣王之父帝乙在位三十年驾崩,托孤于太师闻仲。闻仲是殷商的贤能之臣,辅佐两代帝王,后因纣王昏庸无道,武王崛起伐纣,闻仲为保殷商不得不出兵征战西岐,最终死于一场大战中。网络配图 如此之能人师出何方,闻太师

  • 历史上闻仲看不出妲己是狐狸精吗?他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妲己

    闻仲在《封神演义》里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凭一己之力保殷商的江山社稷,他法力高强并且有“金刚护体”,刀枪不入,虽不是天仙,但他是一流的地仙。在殷商时期,他的威望很高,是商纣王的托孤老臣,有先王御赐打王金鞭,商纣王对他很是尊重。他这样一位法力高强,而且极具权谋的太师闻仲看不出妲己是狐狸精吗?网络配图妲

  • 截教里的石矶娘娘到底是好人坏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石矶娘娘,上古

    在封神中石矶娘娘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而且也没有杀过人,说话恭敬,隐居骷髅山白骨洞修炼,故事还是源于哪吒,据说哪吒年少无知,有一天在城楼上玩,看到了乾坤弓和震天箭,于是就拿起来玩,随手拉起放了一箭,谁知道这一箭不偏不向的射向了石矶娘娘的弟子碧云童子,这个概率比中彩票可小多了,碧云童子随之倒下身亡

  • 石矶娘娘是怎么死的?跟太乙真人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石矶娘娘,上古

    封神榜中有一个比元始天尊还护短的师傅,他就太乙真人。太乙真人护短那是出了名的,而且为了护短还说了一些能让人气死的话,这不,石矶娘娘就是被这气话枉断了性命。那太乙真人到底对石矶娘娘说了什么?让石矶非要跟太乙真人拼命呢?封神榜第十二回讲哪吒贪玩用轩辕黄帝当年大破蚩尤的乾坤弓、震天箭,一箭就射中了骷髅山上

  • 封神演义里,石矶娘娘封神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石矶娘娘,上古

    哪吒拉开乾坤弓,射出震天箭,射杀了石矶娘娘身边的徒弟碧云童子!  这就引得石矶娘娘大发雷霆,要拿哪吒问罪!  可小霸王一般的哪吒先下手为强,又打死了石矶娘娘身边的彩云童子!  一番大战之后,哪吒不敌,逃到了师傅太乙真人身边寻求庇佑!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石矶娘娘被太乙真人以完杀劫的名义给杀

  • 石矶娘娘是谁?她的真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石矶娘娘,上古

    石矶娘娘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她虽然长着人的样子,却是一个神仙,并且她有人形是经过修炼幻化而来的,只是后来她又回到了自己的原型。对于石矶娘娘的原型是什么有很多的说法,那么石矶娘娘的原型是什么呢,封神英雄榜石矶娘娘是谁,关于她还有哪些简介呢?封神英雄榜石矶娘娘是谁石矶娘娘是封神演义中的一号女性人物,

  • 石矶娘娘被太乙真人炼回后,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石矶娘娘,上古

    “封神”开局不久,石矶娘娘便稀里糊涂地被卷入到了旋涡之中,一去难回……神话传说里,能称为娘娘的,在三界的地位一般不低!比如,女娲娘娘、王母娘娘、后土娘娘等,这些神仙在神话故事中,都有着相当尊贵的地位。《封神演义》里,有读者朋友就将女娲娘娘、石矶娘娘和三霄娘娘称之为封神“五大娘娘!”石矶娘娘的地位到底

  • 石矶娘娘的八卦云光帕有多厉害?可惜少了点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上古,神话

    石矶娘娘的八卦云光帕有多厉害?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元始天尊的弟子太乙真人和通天教主的弟子石矶娘娘,原本无冤无仇,却最开始拉开了阐截两教的斗法。太乙真人应该是元始天尊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从他分得的法宝中可以看出,除了他送给徒弟哪吒乾坤圈、混天绫、风火枪外,自

  • 马王爷为什么会有三只眼?第三只眼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王爷,上古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人说:“不给你点厉害,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三只眼不是二郎神杨戬么?为啥马王爷也有第三只眼,他这第三只眼厉害在哪里?历史上有哪些人曾“做过”马王爷?马王爷,又称“水草马明王”,又称“马神”,是北方五圣庙武神之首,相传马王爷洞察人间一切事,弃恶扬善,深受百姓爱戴,民间庙宇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