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明他是蜀地大儒,为什么却亲手埋葬了蜀国

明明他是蜀地大儒,为什么却亲手埋葬了蜀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1 更新时间:2024/1/25 10:05:11

纵然历史会惊人的相似,但历史不会重演,它只会用事实教育我们,再时不时翻拍一下。时势造英雄,比如天下英雄谁敌手的曹操、刘备,也有些人随波逐流,谯周,字允南。当世大儒

谯周是巴西人,注意他不是外国友人,而是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他家也是书香门第,受此影响谯周从小就热爱学习,废寝忘食地学习,读书乐在其中。虽然少年丧父,但不影响谯周变成一个满腹经论的学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的就是他了。

不过谯周颜值有点低,再加上性子直,第一次诸葛亮的时候,周围人都笑出声来了,这是很不礼貌的事情,连诸葛亮都说“我都忍不住,更别说你们了”,领导发话了那就奉旨笑话吧。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诸葛亮对谯周的好评,都贵为丞相了还想着拉拢人才,先给个劝学从事当当,本来谯周谁征辟他都不搭理,但诸葛亮一邀请他就来了。诸葛亮对谯周也说得上有知遇之恩了。

所以当诸葛亮逝世的时候,谯周一定要去奔丧,即使诸葛亮是远在五丈原病逝的,即使刘禅已经明令禁止大臣奔丧,就怕他们回去奔丧耽误了政事,忠孝不能两全说得就是这个。但谯周才不管这个,虽然刘禅发话了但架不住谯周行动力强,这才有机会给诸葛亮奔丧。

后来蒋琬上位,谯周升任典学从事,这是蜀国特有的职位,换算过来就是著名学者吧,谯周也是整个益州学者之首。毕竟谯周也是当世大儒,熟读六经,还通晓天文,这放在三国时期可是高级技能,看看他门下的学生,蜀国最后的名将罗宪,以及《三国志》作者陈寿!

古之谏臣

刘备时期谯周就没掺和上,所以一上来就是刘禅时期了,但刘禅的日子也不好过,要先后经历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人的“支配”,一直到40岁刘禅才算自由些。

刘禅立了太子后就表现得自由懒散,四处浪,谯周肯定不答应啊,他说“陛下您忘了先帝咋说的了吗,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啊!”刘禅一看喜欢劝谏是吧,给我当个顾问好了,于是谯周转任中散大夫,没啥实权就是陪皇帝聊聊天。

当费祎突然死亡后,姜维成为军方第一人,开始了连年不断的北伐生涯,本来北伐是诸葛亮留下来的战略,目标就是切断曹魏和凉州的联系,蒋琬和费祎虽然没啥开疆裂土的功劳,但至少保证了蜀国国力没什么衰退,可姜维的穷兵黩武弄得百姓都吃不饱饭了。

于是谯周又站出来了,他和尚书令陈祗大吵了一架,然后上书《仇国论》,主要内容就是:咱别逞能啦,没事也别打架!要知道站在他对面的可是尚书令呀,刘禅取消了丞相这个官职,所以尚书令等同于“丞相”了,不过谯周也不管你是谁,就事论事而已。

所以谯周始终没什么实权,虽然后来升任光禄大夫名列九卿,但还是个没实权的职位,就是个高级顾问而已。谯周也没说啥,安心地做着他的大儒,要是有什么讨论会就发表下建议,顺便帮后生们解答下问题。劝降益州的人

要是就这么发展下去,谯周一个海内大儒的名声是跑不了的,偏偏天不随人愿。钟会领兵伐蜀,邓艾天降奇兵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成都城外。这下刘禅他们是彻底慌了谁,谁都想不到邓艾能出现在这种地方,那要么守城要么跑路呗。

可谯周还有不同意见,“咱还是降了吧”,其他人的不同已经都被谯周给“说服了”,连刘禅都被忽悠蒙了,乖乖献城投降,从此去过乐不思蜀的生活了,就这么投降倒也保全了蜀国全境,从这个调度说谯周是有功劳的,晋国也认可他保全国家的功劳,陈寿也夸自己老师有功“刘氏无虞,一邦蒙赖”。

但是如果刘禅能坚持几天不投降,姜维、霍弋等一众人马就回师了,虽然邓艾是3万精兵,但人困马乏的还孤立无援,刘禅能多拖点时间,鹿死谁手还不好说呢。只能说蜀国的内部斗争太激烈,姜维和谯周、黄皓代表的势力各不相同,于是益州代表谯周掀桌子了,谁也别想好好玩了,咱投降!

剩下的日子谯周都是在晋国度过的了,司马昭这边一直想让谯周来洛阳上班,可谯周已经年近70,一直病歪歪的,熬死了司马昭,自己没过2年也就病逝了。

带头投降的谯周真是没少被黑。

标签: 三国刘禅刘禅谯周

更多文章

  • 慈禧逃跑的时候选了一帮特殊的人,比禁军厉害多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

    自古皇帝出巡都是气势浩大,除了皇家仪仗队在前面摆排场,往往还有百官随行左右。不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护卫,这就需要带上一支精悍的军队,御林军在这个时候就得执行这项特殊任务了。慈禧虽不是皇帝,但实际地位堪比一代“女皇”。要讲排场恐怕没几个人能比过她了,可当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慈禧吓得一路逃亡,哪里还

  • 和珅儿子是在没逃过死劫的?不仅仅是因为娶了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和珅,丰绅殷德

    丰绅殷德生于1775年,死于1810年,享年35年,父亲是大官和珅,母亲是冯霏霏,很多人好奇和珅的儿子不为什么不随父姓,其名字来源还是有一段故事的。1780年,就是丰绅殷德5岁的时候,乾隆看上了丰绅殷德,所以给其赐名叫做丰绅殷德,关于其之前的原名无从考证也不从知晓。赐名后的丰绅殷德还被点名为额驸,当

  • 千古好男人,这两位皇帝好的浑身上下都找不到污点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朱祐樘,刘询,

    大家都知道人无完人是我国很古老的一句话了,而且经过时间的验证这句话绝对是对的,但是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的全面因为有这么一个职业,他们是有可能做到完美的,那就是皇帝。有些人可能会说皇帝犯错不是更可怕嘛?其实真的是这样,因为皇帝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们的一些小错误都会导致很大的错误。不过同理因为他们的权

  • 武松活到80多岁的原因,跟关键的地方竟然会是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朝,武松,水浒传,

    武松嫉恶如仇,走的也是大侠路线。性格如此,加上武艺不凡,所以他一生杀的人也很多,但就是这样双手沾满血腥的人,在水浒中居然以善终结束,而且还活了80多岁。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那便是,他的心向正义。正义其实很不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是我们来看他杀的人,很多都是地方恶霸。这群人本

  • 他本应该是皇帝的,却自己想太多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朱元璋,朱标,朱允炆,

    朱棣是很著名的皇帝,但实际上,朱元璋并没有想把皇位给他。他最满意的儿子是朱标,也早早将其立为太子。可惜的是,这个儿子死得太早,让他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孙子朱允炆。太子死后,他杀了一片人,为的也不过是让他坐稳脚步。不过朱允炆干了一件事,真的将朱元璋的一片苦心浪费得一干二净。在临死之前,朱元璋下了个命

  • 慈禧死前非要在遗诏加这句话,妄想成功洗白才肯闭眼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慈禧,光绪,袁世凯,

    慈禧太后最恨的人,就是光绪皇帝。原因无他,只因光绪在维新变法中,想借助袁世凯的力量,将慈禧太后囚禁瀛台。可是袁世凯临阵倒戈,反将光绪皇帝抓到了瀛台,并漫漫无期地软禁了起来。维新变法的六君子在菜市口被开刀问斩,可是光绪皇帝因有外国人支持,故此不能杀,慈禧太后就决定用“软刀子”杀人,她孤立光绪,折磨光绪

  • 宋朝开国赵匡胤的亲军五虎将,果然是伴君如伴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赵匡胤,陈桥事变,

    赵匡胤亲军五虎将,出自赵匡胤亲军,参加过陈桥兵变。赵匡胤陈桥兵变前后,亲军大将不少,最著名的有“义社十兄弟”、陈桥兵变九大将等,在这些大将中,有五位骁勇善战者,可称“五虎将”。高怀德。后唐中军都指挥使高思继之孙,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之子,高家枪传人,以拥戴有功,宋初为殿前副都点检,曾参与平定李筠、

  • 为啥唐德宗能一次将才貌双全的同胞五姐妹纳入后宫?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骜

    唐宫奇闻:为啥唐德宗要将同胞五姐妹一起纳入后宫?在中国历史上,嗜好“姊妹花”的皇帝不在少数,汉朝刘骜、后燕慕容熙、后唐李煜、清皇太极榜上有名;而一次能将才貌双全的同胞五姐妹纳入后宫的皇帝,恐怕也只有唐德宗李适了。《旧唐书》和《新唐书》都记载了唐德宗将五姐妹纳入后宫的这一史实。《旧唐书·后妃传》称,“

  • 清朝这位王爷为清朝尽心权力,最终还是1912年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溥仪,咸丰,奕訢

    《南京条约》是大清王朝前所未有的耻辱,然而,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没有任何反思,他将战争失败视为偶然,将失败责任归于办事大臣的无能。他力行节俭,个人品质高尚,但是他因循守旧,认识不到世界的变化。继任的咸丰帝多少有点振作之心,比如整顿朝政、打击腐败。不过,他的施政方案,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政治上没有新创设

  • 中国历史上五大女强人,第一个是女军事家,最后一个众人皆知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妇好,武丁,吕雉,刘邦,武则天,慈禧,北魏冯太后

    在我国古代,一直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但却有一些女人,打破了这种限制,她们手握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女强人”。因为她们的影响力,被历史所铭记,盘点一下古达五位女强人。一、妇好妇好,是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妇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个人战斗力爆表。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