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臣曾国藩竟曾给自己相面:一辈子当不了皇帝

名臣曾国藩竟曾给自己相面:一辈子当不了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46 更新时间:2024/1/19 1:02:03

咸丰皇帝的突然驾崩,让驻扎在安庆英王府的曾国藩惊恐不已。他清楚地知道,一场更大的战争厮杀,已经扑面而来。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已经不可能避免。

不管朝廷局势如何变化,该尽的臣子礼仪还是要尽到的。所以曾国藩下令,湘军暂时延缓进攻,所有大军披麻戴孝,并在主营内设置大行皇帝的牌位,所有文武百官对其三跪九拜,并且放声大哭。

正当文武百官天天哭得一塌糊涂的时候,胡林翼从湖北姗姗而来。他自然也要对着咸丰皇帝的牌位大哭一场。放声痛哭后,曾国藩为其置办酒宴,为这位好友接风洗尘。在酒足饭饱后,这两人就开始了秉烛长谈,就当前的局势交换了各自的意见。

他们两人的这段对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诡异的对话。因为这段对话的内容,相当“劲爆”,一旦传出去,曾国藩肯定必死无疑。但是这些对话的内容,却被记录在了《曾国藩家书》中。这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

网络配图

在这次对话中,曾、胡除了对咸丰皇帝壮年驾崩惋惜外,他们谈的最多的就是当朝权力的重新分配。曾、胡认为,咸丰皇帝在临终前,宁可指派八个顾命大臣管理朝政,也要把自己的亲弟弟恭亲王排除在外,如此冷落这位德才兼备的亲弟,肯定会给大清留下一个深深的隐患。

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藩和胡林翼一致认为,由于新皇年幼,今后的大清政权,一定会出现太后、恭亲王、八大辅政大臣三足鼎立的局面。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国家的事情就难办了,湘军的事情就更难办了。

如今的湘军因为攻陷了安庆,已经威震天下,但是曾国藩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虽然湘军名噪一时,但是如果不找到一条归路,湘军一定难逃“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从这三股势力中找到一个安稳的靠山,这甚至比和太平军战斗都要重要。

话虽如此,但是没有人知道朝廷的三足中谁能最终获胜,更没有人能知道谁将掌握这最高的权力,因此曾国藩心里根本就没底,他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们谈话的屋子已经变成了黑漆漆的一片。这种没有丝毫光明的黑暗,正好呼应了曾国藩此时此刻的心情,他为大清的前途担忧不已,更为湘军的何去何从困惑不已。

到了最后,烦恼无边的曾国藩站了起来,他在屋里来回地踱步。内忧外患、国君年少、宗庙不和、女人执政,这种种坏事充满了曾国藩的脑袋。他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大清即将迎来一场惊天巨变,而在这场大战前,自己必须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就在曾国藩思索是投靠太后,还是投靠恭亲王,还是与八大辅政大臣交好的时候,胡林翼给曾国藩指了另外一条“明路”,一条让曾国藩完全不知所措、震惊不已的“大路”。

“来安庆前,左宗棠让我捎来一封信。”说完,胡林翼就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一个信匣。

网络配图

听见这句话后,曾国藩立刻把灯点燃。他接过信匣,抽出信纸,然后仔细地端详起来。只见信上面写了一副对联: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这四句话,让曾国藩触目惊心,震惊不已呀。特别是最后两个字,那就是要谋朝篡位,教唆我造反呀。因为“鼎”,就是问鼎中原、问鼎天下的意思。左宗棠和胡林翼的意思很明白:怎么样,老大?天下大势已明,眼见太平军撑不了多久了,我们应该有更长远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夺取天下!

面对这个部下的意见,手捧着这封“逼反”的信件,曾国藩的心里一阵发冷。他的手掌已经布满了汗水,而他更是一句话也不敢说。

而曾国藩对面的胡林翼,也是呆呆地看着曾国藩,也一句话不敢说。

几乎同一时间,这两个人都沉默了,空气也凝重了起来,周围更是像死一般的寂静。

沉默呀,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此时此刻,曾国藩只要一句话,他麾下的10万湘军就会改变中国的历史,曾国藩也会将那个腐朽无比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全部踩在脚下!但是这句话,曾国藩始终没有说出来。

对曾国藩来说,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他脑海里根深蒂固,他没有突破这个束缚的能力,更没有突破这个束缚的决心。有四个因素一直左右着他的行动,让曾国藩一直苦苦支撑着那片天,报答那所谓的“皇恩”。

第一个因素:曾国藩不会造反。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虽然左宗棠、胡林翼他们支持自己造反,但是李鸿章彭玉麟这些人会支持吗?他们凭什么要上这条贼船?只要朝廷略施小计,赋予这些人更大的官职,给予他们更大的权力,那么这些人肯定会为大清卖命,而曾国藩的湘军也会在瞬间被瓦解。一支完全被分化瓦解,各自为战的湘军,拿什么去造反?

第二个因素:曾国藩不能造反。

咱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曾国藩真的造反了,那么曾国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与哪些人为友,与哪些人为敌,还有自己旗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让曾国藩困惑不已,甚至无计可施。

与什么人为友,是之前被自己揍得半死的太平军吗?还是之前的主子清朝呢?还是那些只会看戏的洋人呢?与哪些人为敌,是继续攻击的太平军吗?还是清军?还是那些外国侵略者?

网络配图

连敌、友的关系都搞不明白,用什么旗号去造反?一支没有旗号的部队,如何招揽四方英杰,进而收买人心?

综上所述,如果曾国藩真的造反了,那么他只会把局面变成一个“夹心饼干”,而他的湘军则是“夹心”的那部分,最后只能被所有人群起而攻之,完全覆灭。

第三个因素:曾国藩不愿造反。

咱们都知道,曾国藩非常精通相面之术,他还为此写过一本叫《冰鉴》的相面书。据说这本书现在还卖得很火。

在这本书中,曾国藩看透了自己的面相,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帝王之相。虽然曾国藩常常说自己是“蟒龙转世”,但是蟒龙终究不是龙,它就是一条蟒蛇。如果蟒蛇想变成真龙,那根本就是一个痴人说梦的故事,更是一个荒诞可笑的传说。

第四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曾国藩不想造反。

从出生到现在,曾国藩一直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人。虽然他靠战功获得了无上的荣耀,但是他的骨子里,还是流淌着读书人的血。

曾国藩从六岁开始读书,一直到现在建功立业为止,曾国藩一直接受着儒家学说的思想教育。因为他一直学习忠君爱国的儒学思想,所以曾国藩一直恪守儒家的仁、义、智、礼、信,并且一直恪守如一,多年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如果现在曾国藩选择了造反,那么在儒学里,这就叫“不忠”,如果造反失败,曾国藩一定会猪狗不如,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即使侥幸成功了,曾国藩也要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他一生的抱负和名节都将不复存在,而且他的下半辈子,一定会活在道德沦陷的煎熬中,更不会诞生那位“一代完人”。

综上所述,因为不能、不愿、不会、不想这四个因素,曾国藩誓死不背叛大清,他誓要与这个无药可救、腐败到底的王朝共存亡。

标签: 曾国藩

更多文章

  • 这个皇帝爱让大臣喝酒:不喝就挨揍喝了更严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皓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建立了吴国,可他毕竟没有统一中国。不是他不行,不然曹操也不会说出生子当如孙仲謀这句话了,而是对手太强大。因此,吴国终究只能偏安一隅。最终,吴国亡在了孙权的孙子孙皓的手上。这位孙先生和大多数亡国之君一样,是个能整事的人。网络配图孙皓是孙权的太子孙和的次妃何姬生的庶长子,他爷爷孙权很喜

  • 此女贵为太后却色诱敌国国王 奉行利益主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宣太后

    自古及今,使用美人计的数不胜数。但以一国之尊身份亲自去实行美人计的,大秦宣太后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大秦宣太后,一般称芈八子,就是《芈月传》主角的原型。她是秦惠文王的一个姬妾。秦武王暴亡无子,芈八子的儿子昭襄王当上国君,因年龄太小她就开始了摄政生涯。宣太后是历史上第一个称太后的实权人物,她执掌秦国政权达

  • 珍妃亲姐姐与其同时入宫 为何一生甘于寂寞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珍妃

    大清王朝最出名的妃子莫过于珍妃了,时至今日,有关珍妃的话题人们还议论不休。珍妃还有一位比她大两岁的姐姐,与其同时入宫,名气却远不如她。姐姐被封为瑾妃,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专宠,但命运比妹妹好多了,得以善终,并成为大清王朝最后一位体面入葬帝陵的皇妃。史料介绍:端康皇贵妃(1873年—1924年),即瑾妃

  • 探秘:岳家军上将陆文龙排名竟严重被低估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岳家军

    岳家军第二号大将陆文龙,他的能力其实被严重低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小说形象陆文龙是《说岳全传》中的人物。金兀术义子,岳家军第二号大将。网络配图陆文龙本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之子,金兀术攻陷潞安州陆登夫妻双双殉国。金兀术将还是婴儿的陆文龙和奶娘虏至金营,收为义子,是说岳前期仅次于完颜金弹子和曹宁的

  • 沈婺华:从皇后到一个普通的出家人的传奇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沈婺华

    沈婺华是出生在吴兴武康地区的人,她的父亲在当时担任着仪同三思的职位,也是望蔡贞宪候,而她之后嫁给了陈叔宝,在陈叔宝成为皇帝之后,她也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后,可是这个皇后的位子并没有坐多长时间就遭遇了王朝灭亡,所以她这个皇后的命运也并不是很好,关于这个人物的相关信息在沈婺华简介中有着详细的介绍,那么沈婺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就因一颗金丸结束了生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

    大多数的圣君贤主似乎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在继位前期勤廉为政、爱民如子,社会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而到了后期就开始骄傲自满、穷奢极欲起来。唐太宗李世民也没有逃脱这个“怪圈”。在“贞观盛世”的成功面前,他自认为在文治、武功及怀远三个方面都超越了古人,于是,骄傲自满的情绪开始滋长,思想与行为也逐渐发生变化。

  • 武则天有多残暴:动不动就挖人祖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

    过去人很看重祖坟的所谓风水,因“挖祖坟”而引起的掘墓扒坟现象,便成了中国古代盗墓史上的一大绝景。唐朝中期,大宦官鱼朝恩便动过挖郭子仪祖坟的歪念头。鱼朝恩与郭子仪素来不和,《新唐书·郭子仪传》(卷150)记载,郭子仪“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

  • 揭秘清朝的最后三位皇帝为何不能生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同治

    清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不可抹去的时代,整个清朝在中国的历史中占据了300多年的历史。清朝对现在的人们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以至于现在的古代宫廷的电视题材大多都是反应清朝的事情。网络配图最近几年流行的都是宫廷剧,皇宫佳丽三千,子孙成群,好一派繁荣昌盛的局面。但是到了最后三个皇帝的时候居然出现了一个古怪的事情

  • 张飞死因真相:是刘备精心布置的一场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此前,我们只晓得勇士李逵是被哥哥宋江用毒酒害死,谁知猛将张飞也遭到了刘备的算计。世上的大哥啊,为何都如此不厚道!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张飞死因真相。一、张飞结义的动机无为,先佐炎汉,后忠刘备相

  • 萧皇后并未"一女嫁五帝" 曾写赋规劝隋炀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萧皇后

    与争议颇多的隋炀帝杨广相比,皇后萧氏在历史上并不知名。在后世的话本、小说里,萧后受隋炀帝牵连,被描写成无才无德、失节不贞的“女祸”形象。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萧后是一个性情柔顺、文化修养较高的传统女性,既非红颜祸水,也非弄权女主。萧后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的女儿,因生于二月,江南风俗视为不祥,因此先后被寄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