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密友徐庶、石广元、孟公威均投靠曹操,为什么诸葛亮偏偏选择刘备

密友徐庶、石广元、孟公威均投靠曹操,为什么诸葛亮偏偏选择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645 更新时间:2024/1/19 8:21:15

诸葛亮十多岁的时候,跟随叔父诸葛玄来到了荆州躲避战乱,可以说,诸葛亮的中学时代是在荆州的学堂中度过的,也正是在学堂中,诸葛亮拜师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有了一群同门师兄弟。这其中,有徐庶、崔州平等四人和诸葛亮颇为交好,并称为“诸葛四友”。

估计小伙伴们对徐庶比较了解,而对其它三人并不熟悉。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着重描写了的,他化名为单福帮助刘备打败曹军,可不料母亲被曹操抓走,徐庶只好去了曹营,但他之后不为曹操谋一策,“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就是这么来的。

而其它三人,在《三国演义》中仅仅是出场了一下。比如崔州平,是在刘备一顾茅庐的时候出现的,刘备把他错认成了诸葛亮,和他交谈了一会,刘备想请他出山,崔州平拒绝了。而石广元和孟公威是在刘备二顾茅庐的时候遇见的,刘备也看上了他俩,但他俩以一介村夫为由拒绝了刘备。

那这些都是真的吗,历史上也是如此?显然,这些均有虚构的成分。

先来说说徐庶吧

对于徐庶,小伙伴们估计都有两大误解。

徐庶是在什么时候投靠曹操的?徐庶真的一言不发?

演义上是刘备请孔明出山之前离开的,而历史上其实是在长坂坡之战,刘备落荒而逃之际,徐庶投靠了曹操。当然,原因是逃难过程中,徐庶的母亲被抓了,徐庶的孝顺是毋庸置疑的。故推断徐庶和诸葛亮还曾是同事关系,徐庶比诸葛亮出仕更早。

据《魏略》记载:至黄初中,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就是说曹丕时期,徐庶被任命过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官职,这也是个挺大的官了,徐庶到了曹操那儿,料想多多少少是出了一些力的。

再来说说石广元

姓名石韬,字广元,颍川郡人,荆州沦陷后,也去投靠了曹操。后来官至郡守、典农校尉,可见他也为曹魏效力了。

那孟公威呢?

姓名孟建,字公威,老家是汝南郡的。孟建曾和诸葛亮交谈说他想北归仕官,后来也确实在曹魏那边做官了。

《三国志·温恢传》记载:恢卒后,汝南孟建为凉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就是说孟建做过凉州刺史,治理得很好,后来升官到了征东将军。

还有一个崔州平

据《后汉书》记载,崔州平即崔钧,是东汉末年太尉崔烈的第二个儿子,因为父亲买官一事和父亲闹僵。自己曾官至西河郡太守,因参加了讨伐董卓的战役,导致父亲崔烈被董卓害死,之后崔州平便到了荆州游历,其后有无再出仕不详。

故崔州平至少是和刘备差不多年纪的,和诸葛亮算是忘年之交啦。他很可能是看破官场沉浮,决心做个隐士吧。

那就有意思了,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均投靠了曹操,偏偏诸葛亮选择了刘备,这会是什么原因呢?

猜测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地理问题,落叶归根。徐庶和石广元是颍川郡人,孟公威是汝南郡人,三人均有归去仕官的想法。可诸葛亮还是三国徐州人呢,怎么不回去呢?因为诸葛亮早年就没有父亲,是全家搬到荆州的,后来叔父也去世了,他在荆州也习惯了,没必要再回去了。

据《魏略》记载:后公威思乡里,欲北归,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意思就是说,孟公威曾和诸葛亮交谈过各自想法,诸葛亮说:“读书人要遨游四方,不一定非要回故乡呀。”

其二,志向不同。

根据《隆中对》记载:(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再根据《魏略》记载: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志向是想像管仲、乐毅那样,成为股肱之臣。而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并没有那么傲。诸葛亮对三位好友的评价是他们可以做刺史或郡守,也确实预估准确。诸葛亮知道刘备的发展空间大,还具有挑战。

还可能是因为曹操和刘备两位君主的个人魅力不同吧,曹操已经占据大半天下,刘备还是贫穷落魄的刘皇叔。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主公?

标签: 崔州平徐庶

更多文章

  • 这个女人一年只在大年三十洗澡,康熙反而敬重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麻喇姑,康熙

    康熙一生中最为敬重的女人只有两个,其中一位便是他的祖母,孝庄太后;另一位其实身份地位并不显赫,甚至有些卑微,她就是苏麻喇姑,一个被称为清后宫最善良的女人。看过《康熙王朝》的人们应该都对苏麻喇姑印象深刻吧,在电视剧中她是以康熙的初恋登场。不过实际上苏麻喇姑并不是康熙的初恋,她的年龄甚至比孝庄太后还年长

  • 魏忠贤临死前说了四个字,崇祯到死后才明白其中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崇祯

    崇祯皇帝17岁继位,少年天子自然少不了大干一场,尽管天启皇帝去世前还嘱托善待天启帝的亲信太监魏忠贤,可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少年天子哪里记得那些,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当时把持朝政的宦官们身上,最后前朝红人太监魏忠贤走投无路在回乡途中自杀!魏忠贤可以说是被崇祯皇帝逼死了,在他死之前说了四个字:“空谈误国”,魏

  • 古代死得最惨的两个奸臣,一个被做成油灯,另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董卓

    众所周知,在古代真正做到两袖清风、疼爱百姓、忠于皇帝的官真的很少,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奸臣,但自古邪不胜正,即使他们的一生再辉煌,最后都会被皇帝铲除,尤其是他们,可谓死状惨烈。董卓曾经是桓帝末年的并州刺史,他生性凶残,随着势力的不断膨胀和地位的相继上升,他的野心开始了膨胀,他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

  • 这是最霸气的帝王陵墓,墓前的守墓人雕像都是他国的领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李治

    在今天陕西西安市乾县的郊区,唐朝皇陵之一的乾陵坐落在此,陵墓的主人正是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皇后,即后来的武则天。和唐太宗昭陵的六骏浮雕装饰不同,在乾陵朱雀门的两侧,东西共有61尊雕像,大小和常人相近。他们穿着各异,有着典型的西域风格,朝拜似的面向乾陵,令人吃惊的是,这些雕像都是无头的,有着很明显的打砸痕

  • 此人才是隋唐的第一高手,唯一可以与李元霸较量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唐,瓦岗

    话说当年罗艺投军路上病倒,花光了盘缠,便在街头耍枪卖艺。谁成想却无人理会,不免发牢骚道:“此地没有良善之人吗?”一老者道:”年轻人,不是我们本地人不可怜你,只是你的枪法太烂,所以没有人观看。”说罢叫来一个儿童,耍了一趟枪法,罗艺大惊。一问才知此地叫做姜家集,是蜀汉名将姜维后人隐居之地,人人习枪,家家

  • 皇帝驾崩之后,后宫的三千佳丽的命运又是怎么样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朱瞻基

    俗语云,“食色性也”。皇帝也不例外。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皇帝,几乎都有一个庞大的后宫。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后宫佳丽三千人”。这还是虚指。实际上,有的皇帝的后宫远远不止三千人。那么问题就来了,当皇帝驾崩后,后宫三千佳丽怎么处置?一、成为太后皇帝的嫔妃如果生育了儿子,这个儿子有幸当了皇帝,那么

  • 宋仁宗在位的时候没有开疆拓土,可是为什么被成为一代明君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宋仁宗

    公元1063年3月,宋仁宗赵祯逝世。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 辽道宗耶律洪基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还表示要给宋仁宗设“衣冠冢”。宋国和辽国是敌对之国。耶律洪基有此反映,足见宋仁宗人格魅力之高,连敌人都十分折服。中国古历朝历代,一共产生了300多位皇帝。

  • 北宋曾经有好几次可以灭掉西夏的机会,竟都被他浪费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宋徽宗

    北宋对外战争的不利,可以说有这么几个因素,分别是:长城防线不在手里,不懂军事的人来指挥军事,以及两线作战。当时的敌人一边是契丹,一边是西夏党项,如果说少一个方向,那也将会有利得多,最不济也不会像历史上那般被动。然而,你读历史就会发现,北宋其实完全是有机会灭掉党项,达成北方仅对付一个契丹的局面,可惜的

  • 闻名上海滩的三大亨,到底哪一个比较厉害呢?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民国,上海三大亨

    闻名上海滩的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以善于为人处事而著称,其才智和手段都比黄金荣、张啸林更胜一筹,因此杜月笙后来者居上,成了上海滩的老大。但是很多朋友又提出,杜月笙是上海滩的老大,那王亚樵又算老几?王亚樵与上海滩三大亨相比,究竟谁的实力更强?谁的影响力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事。上海滩

  • 溥仪大婚,一个神秘的习俗让皇后很难堪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溥仪

    1922年12月1日凌晨,紫禁城里迎来了最后一次“皇帝”大婚,年纪轻轻的溥仪迎娶了美丽而娇嫩的新娘——婉容。虽然当时清王朝的大幕已经落下了十一年,但这场婚礼的程序仍然保留着皇家的各种习俗,甚至有的习俗令新娘(皇后)十分难堪。12月1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