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还能坚挺百年?多亏了这支军队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还能坚挺百年?多亏了这支军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474 更新时间:2024/1/29 13:18:18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一下子从盛唐走到中晚唐,从开元盛世变为军阀混战的局面,内有藩镇不听号令、频频造反,外有吐蕃虎视眈眈、屡犯边境,中晚唐时期战火纷飞,可谓是实打实的内忧外患。

在这一时期,发生过泾原兵变、吐蕃侵袭,甚至连长安城都被攻陷,皇帝不得不逃亡避难。那么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大唐为何还能坚挺到黄巢起义,直到公元907年才走向灭亡呢?

中晚唐时期出现过元和中兴、会昌中心,皇帝们为了夺回皇权进行过很大努力,也出现过一大批忠君的功臣名将,他们守卫京师,抵御外寇。

此外,一支驻守京畿地区的常备武装力量也不容忽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关中得以和平,唐朝得以坚挺百年,它就是唐朝禁军神策军。

一、起源:玄宗——肃宗

神策军起源于安史之乱前夕。公元754年,大将哥舒翰在击败吐蕃、收复黄河九曲后,上表请求设置洮阳郡,以成如璆为太守,同时兼任神策军使,这就是最早的神策军。

此时的神策军是作为抵御吐蕃的边防军出现的,编制在两千人左右,只是一支普通的戍边军队,与日后的大唐禁军还相差很远,甚至没有进入大唐割据势力的中原大战。直到安史之乱后,朝廷征调大量边军平乱,神策军也在征调之列,赴难中原。

公元759年,神策军兵马使卫伯玉率领千余神策军参加相州之战。

此战,唐肃宗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互不统属,各自为战,结果唐军大败亏输,卫伯玉只好带着本部人马逃亡陕州。然而,卫伯玉发现神策军原来的驻地已经沦陷吐蕃,神策军突然无家可归,只好留在陕州,站在抵挡史思明进攻的最前线。

恰好此时深受肃宗信用的鱼朝恩也在陕州,自然而然就成了神策军的监军,在卫伯玉的努力下,他们大败史思明三千人马的进攻。此战也让神策军得到肃宗褒奖,他们与陕州节度使郭英乂手下的人马共同镇守陕州,完成从戍边军到藩镇军的转变。

之后,卫伯玉、郭英乂先后被征调入朝,鱼朝恩成为神策军统帅。从此以后,神策军在鱼朝恩这位权宦的率领下,迅速成为唐朝皇帝的嫡系禁军。

公元763年,吐蕃攻占长安,代宗出奔陕州,鱼朝恩率领神策军护驾有功。待吐蕃退去后,神策军护送代宗至长安;此后又发生仆固怀恩诱吐蕃进逼京师,鱼朝恩率神策军护卫京师,待吐蕃退去后,神策军正式成为中央禁军。

二、上升:代宗——宪宗

得益于吐蕃军的屡次进犯以及深受皇帝信用的统帅鱼朝恩,神策军在护驾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皇帝的嫡系部队,另外,神策军是从戍边军到抵抗史思明一步一步打出来的,其战斗力是其他禁军无法比拟的。因此,代宗以及后来的皇帝都十分重视神策军,在其成为禁军之后,鱼朝恩对其进行扩军。

扩军的主要来源是邢君牙、尚可孤、郝廷玉、阳慧元、侯仲庄等部曲,这些部曲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是实打实的实力派,他们的加入使神策军实力大大提升。另一方面,代宗从鱼朝恩之请,将好畤、普润、兴平、武功等地划入神策军名下,使神策军有了物资和财赋来源。

鱼朝恩被杀后,神策军由刘希暹、王驾鹤、白志贞等武将统率。

此期间,神策军能征善战,跟随李晟打败过吐蕃,“逾漏天,拔飞越,廓清肃宁三城,绝大渡河,获虏首千余级”;军纪严明,德宗征调军队防秋,临行时皇帝和大臣设酒食践行,其他军队都受命饮酒,独独神策军不饮,“上深叹美,赐书劳之”。

可以说,神策军是关中地区最值得皇帝信赖、也是最能打的一支军队。

而接下来的奉天之难则使神策军被宦官一手掌控。奉天之难中,许多文臣武将叛变,与之相对比的是德宗身边的宦官一个都没跑;同时神策军在此次叛乱中表现突出,是平乱的主力。

因此,在叛乱平定之后,德宗将自己最信赖的人与最能打的军队结合起来,让宦官任神策军统帅,任命窦文场、霍仙鸣为神策中尉,同时设置多个军职由宦官担任。此时的宦官统帅与鱼朝恩是不一样的,他们对神策军的掌控已经成为一种制度确立下来,一个宦官倒下后,势必会有千千万万个宦官站起来重新领导神策军。

自此,神策军与宦官紧密结合在一起,两者荣辱与共,兴衰相倚,同时走向兴盛,也同时走向灭亡。

三、衰亡:宪宗之后

宪宗朝的神策军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德宗时期,神策军已经“至十五万人”,作为京师禁军,同时也是镇守京畿的精锐之师,神策军多次出征地方,是朝廷打压藩镇最直接的力量。宪宗即位之初,神策军即跟随李晟打败西川军阀刘辟,并将其生擒。不过在接下来的一次出征中,神策军吃尽苦头。

公元809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宪宗为了改变河北藩镇父死子继的传统,决定兴师讨伐不听话的王士真之子王承宗。但是这次的统帅吐突承璀屡战屡败,战事迁延日久,最后还是王承宗上表谢罪,神策军才撤回京师,草草收场,本质上此战是皇权在与藩镇的斗争中落败。

此战过后,神策军威名不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很少大规模出兵征讨地方,而是留在关中镇守京师,并逐步走向衰落。

神策军的衰落是各方面因素导致的。比如在宪宗之后,神策军较少参加战争,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而朝廷给神策军的各种优惠政策反而助长了他的腐朽:神策军待遇优厚,补给是其他军队的三倍;代宗之后的每次大赦天下最优待的就是神策军;神策军在法律上不受御史监察,在人事上可以优先升迁转任,在经济上可以自己经营买卖。

一系列优厚政策让神策军成了香饽饽,无数富家子弟挤破头皮也要挤进来,但是他们又不能打仗,在晚唐时期主要就是跟着皇帝打猎游乐、营建宫楼、习“角抵、杂戏”,打仗的时候就花钱弄来更不会打仗的老弱病残代替自己。

因此,在黄巢起义时,宦官田令孜率数万(号称十万)神策军把守潼关的时候,起义军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克潼关,神策军竟毫无一战之力。

此战过后,神策军死伤殆尽,之后虽然有田令孜、昭宗募兵建神策新军,仍由宦官统领。但是神策新军与宦官绑在一起,被卷入与朝臣的斗争,同时卷入的还有朱全忠与李茂贞两大藩镇势力,最后朝臣依附的朱全忠获胜,宦官被屠戮殆尽,神策军也被正式废除。

曾经不可一世的神策军就此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神策军的鲜明特征就宦官的兴衰决定了神策军的兴衰,在穆宗之后的九位皇帝中,有七位是宦官所立,其余两位之一的敬宗虽然不是宦官立的,但他却死于宦官之手。宦官之所以如此嚣张,完全得益于他们对于神策军的掌控。

但是神策军的存在对于唐朝的延续是有积极作用的。神策军在抵御吐蕃、平定叛乱方面立下诸多功劳,从神策军镇守关中以来,关中出现过近百年的和平,这在中晚唐是很难得的。难怪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圆仁曾说“自古君王,频有臣叛之难,唯置此军以来,无人敢夺国宝”。

标签: 唐朝,唐宪宗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竟然有喜欢摆摊的皇帝,第二天就被大臣废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北朝,宋

    南朝宋武帝刘裕生来是个劳碌命,早年给东晋卖命,后来干脆自己起来闹革命。由于工作过于繁忙,以至于忘了生孩子,直到四十四岁才生了第一个孩子刘义符。刘裕喜出望外,虽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的大小老婆们又为他生了十六个孩子,但是长子刘义符仍然是他的最爱,因此早早将他立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生孩子太晚,刘裕没好好

  • 清末的新式禁卫军,拥有当时亚洲最好的武器装备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光绪

    19世纪60年代,没有洋枪洋炮的清军在英法联军面前一败涂地。1895年拥有现代化武器的清军在不如英法联军的日军面前又一溃千里。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就连这支打不了胜仗的军队也无法掌握在清政府手中了,全都落到了掌握北洋的袁世凯手中,全听袁的命令。清朝皇室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从1907年开始着手建立

  • 历史上的这场两国大战,竟然是因为桑叶引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吴国

    在说蝴蝶效应之前,先说一个笑话:“假如潘金莲不开窗户,不会遇西门庆;不遇西门不会出轨;不出轨,武松不会逼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腊不会被擒,可取得大宋江山;不会有靖康耻、金兵入关,不会有大清朝;不会闭关锁国,不会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中国将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诸侯都是浮云。小潘呀,闲着没事开什

  • 历史上三位功高震主的功臣,令皇帝赏无可赏,只能忍痛杀掉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秦始皇

    官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身在官场的每一个人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一着不慎就有杀身之祸,所以历朝历代,很多人都在官场上丢了性命,即使曾经立过再大的功劳,有过无比辉煌的荣耀,只要君王一声令下,最终还是沦为阶下囚的角色,今天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三大功臣,因为功劳太大,最终让君王赏无

  • 三国时期的这位大臣气死大哥,诬陷赵云,刘备竟拿他没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刘备

    要是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三国时期第一厚脸皮,还真轮不到那个被骂死的王朗,因为王朗的脸皮实际是很薄的——被诸葛亮一顿乱骂就气死了。而真正的厚脸皮当属刘备的大舅哥糜芳,那才是一锥子扎不透,射上几箭都没事。而且这厮一贯坑人害人,诬陷过赵云,坑死过关羽,还气死了亲大哥,弄丢了妹夫刘备大好基业的半壁江山,

  • 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真的是因为李隆基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唐玄宗

    太平公主,她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之女,这个在武则天40多岁生下的女子,注定了一生的不太平。她受尽万千宠爱,有过2次婚姻,并且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在历史上一位很有名的女子,几乎成为了第二个武皇帝,估计因为她是一个女子,让武则天不忍让她如自己一般操劳,武则天虽是一直宠爱她,甚至为了她的终生幸福不惜杀

  • 此人曾经创立一个国家,打败了唐军,后来被招抚归为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唐玄宗

    七世纪末至十世纪初,在经济与文化高度发展与繁荣的盛唐统治下的东北地区,一个拥有“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人”的地方政权—当时被誉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国(698-926年),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这一政权的建立,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白山黑水地区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标志,而

  • 该怎么评价司马懿老婆张春华?“因爱绝食”就出自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春华

    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与司马懿举案齐眉,历史上司马懿在纳妾柏灵筠后,曾一度宠爱柏夫人,加之张春华已渐渐老去,对妻子的嫌弃之情慢慢加深。“因爱绝食”的戏份也是取自真实历史,司马懿生病卧床,张春华前去探望病情。司马懿说:“老东西真讨厌,哪用得着烦劳你出来呢!”张春华因此羞惭怨恨,于是拒绝进食,想要自杀,她

  • 徐达有什么样的丰功伟绩?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徐达,明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徐达的故事。徐达,字天德。生于1332年,卒于1385年,世代农民,与朱元璋同乡。1353年,徐达伙同郭子兴起兵造反,随即结识朱元璋,从而跟着朱元璋走南闯北打天下。历史学家评价徐达为人宽厚老实,深通兵

  • 做一个明朝皇帝的老师到底有多难 一个伴君如伴虎的危险职业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老师

    还不知道:明朝皇帝老师危险性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家对于接班人的教育都相当上心,不过,储君的老师人选并非学识渊博就能满足。关于帝师,《史记·留侯世家》中有:“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 足矣。”《汉书·朱云传》中也有:“至成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