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康乾:清朝三代帝王为什么不用清官用贪官

揭康乾:清朝三代帝王为什么不用清官用贪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705 更新时间:2024/2/10 12:04:17

史书记载,?“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始于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即公元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一十年。这一时期,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化上,以及其它诸多方面,都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而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社会经济的繁荣,无疑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历史特征。但是“康乾盛世”真是盛世?下面我们从多个角度剖析一下。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当时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这是历史上的文景、贞观、开元等三大盛世时期所没有出现的情况。

网络配图

第三,“康乾盛世”下的清朝存在许多弊端:如制定过分的“重农抑商”政策,扼杀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再如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严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使得明末繁荣的百家争鸣,科技发展彻底消失,中国从此进入一个死气沉沉而昏暗的时代;尤其是康、雍、乾三朝大都重用贪官,而不用清官,导致“康乾盛世”的吏治极端腐败,黎民百姓怨声载道,这也成为大清朝由强盛逐步走向衰落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清官、贪官之分大概是从明朝开国时期开始的。明朝之前的历代王朝,因为实行的是宰相制度,宰相统领群臣,完成皇帝交给的各项任务,维持王朝的生存和发展。这样就使君权和相权保持某种程度的权利平衡。

因此,也就出现了历代王朝,宰相得意群臣跟着得意、宰相倒霉、群臣跟着倒霉的现象。而在明朝废止了宰相制度,君权开始主宰一切,朝中的大臣士开始各自为战,不得不选择以自己个人的清廉形象抗争专制皇权。而一般老百姓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因为官员的贪污意味着直接剥夺他们的收成和利益。大明王朝的许多官员正是抓住这点,大力宣扬自己的清廉,抗议朝廷滥用权力,伸张自己心目中的王道和正义,以获得广大老百姓的同情和支持。因此,从历史上看,有明一朝的朝中官员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张。大明王朝之所以建立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三大特务机构,就是为了监视、打击那些敢于冒犯皇权的各级官员。

但有明一朝的历代君王,似乎都没有找到彻底的解决与清官对立的办法,就是逮捕、杀头都无济于事。那些敢于抬着棺材冒死上朝进谏的官员不仅没有根绝,反而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大力支持。而这些抬着棺材上朝进谏的官员,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不仅是响当当的清官,而且是响当当的忠臣。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做“国家昏乱有忠臣”。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忠臣、清官对立的自然就是昏君了。同样的道理,为官不贪,乃是天经地义的常理,表彰清官,或者说不贪污的成为一种稀有的高尚道德行为,也就意味着贪污已经是常态了。到了清朝,皇帝们终于找到了解决朝廷官员与皇权之间的紧张关系的方法,那就是重用贪官,不用清官。清代的康、雍、乾三朝皇帝在大角狠抓廉政建设的同时,却暗中纵容和鼓励官员大肆贪污,中饱私囊。

网络配图

康熙把重用贪官的原因就说得很清楚,他说,“人当做秀才时,负笈徒步,及登士版,从者数十人,乘马肩舆而行,岂得一一问其所以来耶”,“故朕于大臣官员,每多包容之处,不察于细故也”。那意思是说,士人没有做官之前,穷得要命,一旦做官,马上就有随从,有车,不贪污怎么可能。所以当有人控诉官员贪污巨款时,康熙亲自做了很有人情味和幽默感的批示,说此人“小有所取,亦未可知”,至于贪污巨款,则“必无其事”。那些心领神会的官员,从此自然放心大胆地“小有所取”,享受着先富起来的优惠政策,过上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生活。

不过,康熙并非是白痴皇帝。他比谁的清楚,独裁政治的核心原则是权力。保持权力的垄断性,维持统治的稳定性,乃是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每个官员都有贪污行为,也就意味着每个官员都有小辫子抓在皇上的手里,不听话,随时可以查办。乖乖听话,自觉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则不妨“小有所取”,放心贪污。而以惩治贪污的方式,清除个性张扬的官员,既可以把他们名声搞臭,彻底打垮和剥夺他向皇权挑战的资本,又可以向一般民众展示自己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获得民众的支持。如此一来,不仅从内部消除了体制内的官员挑战和质疑独裁统治的可能,又把支持士人向皇权挑战的“民意”抓到了自己手中。

查办贪污,也就成了清朝统治者清除持不同政见者的最好办法。而这些也就是大清朝廷对大贪污犯的惩治,都发生在权力更迭之际的原因。一般不明真相的群众,还以为真的出了真命天子,山呼万岁。他们哪里知道,鼓励和纵容贪污,正是清朝 “当今圣上”的权力秘诀。雍正即位之后,更是以“严明”察吏,推行刚猛政治。他大力整顿吏治,清查钱粮亏空,对查实的贪污官员严加惩处,追回赃款,抄没家产;又改兴廉为养廉,实行“耗羡归公”,官员按级别从中提取“养廉银”,给予官员合理的酬劳,使贪污行为失去借口。雍正的高明在于不仅惩治了大批贪官污吏,而且在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诉诸制度保证,对整肃吏治颇为有效。

但是,雍正在对待清官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是不容忽视的。他说,“洁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其害事较操守平常之人为更甚”。他甚至认为,“此等清官,无所取于民而善良者感之,不能禁民之为非而豪强者颂之,故百姓之贤不肖者皆称之……及至事务废弛,朝廷访闻,加以谴责罢斥,而地方官民人等群然叹息,以为去一清廉上司,为之称屈”,而像李卫等能吏敢于触犯各级人等的利益,结果“或谤其苛刻,或议其偏执,或讥其骄傲,故意吹索”,为舆论所不容。因此,雍正提出“舆论全不可信”,甚至舆论皆称好者,想必是沽名邀誉、欺世奸诈者流;为众人所攻讦而孤立无援者,则应备加呵护。

网络配图

雍正深信“贪官之弊易除,清官之弊难除”,选拔大臣时,“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废事的清官。”为了彻底消除官员好名的风习,他还禁止百姓挽留卸任官员和为他们建祠树碑。雍正过于倚重能员,鄙薄清官,这种矫枉过正的措施也产生了消极后果,即时人指责的“贪吏、酷吏者,无一不出能吏之中“。到了乾隆时代,大大强化了雍正重能轻贤、重才轻守的倾向。他不仅贱视清官,而且对一切有沽名钓誉之嫌的官员深恶痛绝,绝不能容忍臣子以气节操守获取清名。而反过来,他却重用以和珅为首的一大批贪官污吏,为祸朝廷,鱼肉百姓。乾隆中期以后士大夫道德自律日益松弛,清官不称于世,而贪官污吏出于能员者不乏其人。后来养廉银制度虽一直沿用,但各级官员不再以清廉品节相尚,虽一时畏于严法不敢出格,但忽略人品的砥砺与惩劝,已经埋下官场风气日渐衰落的隐患。

其实,纵观历朝历代的朝廷需要的,不是张扬的清官,而是听话的贪官。这些贪官之贪,帝王认为,无非就是从老百姓身上搞点钱物而已,无伤大雅。如果以“清廉”为政治资本,则是公然挑衅皇权,要把权力从自己手里拿走。这才是是要命的事。独裁政治,考虑的永远是权力的垄断和独占,而不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康乾盛世”的产生和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康、雍、乾三朝皇帝拥有独特的个人素质,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延缓了封建社会衰败的进程,但是,却改变不了其日渐衰败的命运。“康乾盛世”的繁荣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回光返照。

标签: 贪官

更多文章

  • 春秋历史上齐国少公主被摧残致死的真相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公主

    晋国自晋文公称霸以来一直是诸侯的领袖,而齐国自齐桓公以后就再也没能重登霸主地位。晋国传至晋平公的时候,齐景公为了讨好晋国,把年龄最小的公主送进了晋国后宫,没想到仅仅三个月,少公主就被折磨的一命呜呼。《左传》说:夏四月,韩须如齐逆女。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七月壬寅,···晋少姜卒。你看,正史记得多么清

  • 史上狼爸皇帝!道光皇帝竟一脚踢死厌学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道光

    道光皇帝旻宁自幼就是一个律己很严的人,远离享乐,毅力惊人。他在上书房读了三十几年书,深受儒学的熏陶,即位后一直保持着书生的习惯,穿着最朴素的御袍,吃的是最节俭的饭食,瘦骨嶙峋,目光坚定又有几分迂腐。网络配图道光皇帝的长子奕纬生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其母当时只是一名普通宫女,后来被收为侧福晋。道

  • 为何清朝皇帝的生育能力会越来越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雍正

    女真族最初只是一个三万人的小部落,古代奉行的是“人多力量大,人少被欺负”的规律,女真族为了使自己迅速强大起来,采取了满蒙联姻的方式,女真族和蒙古族相互结合,不出几年,女真族的人数急剧上升,很快地,女真人也攻入紫禁城占领中原。网络配图满蒙联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让女真族快速的变强。族人数量增多,但也给

  • 揭秘万历皇帝后宫之乱:一生竟然只爱郑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万历皇帝

    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这个年号一共用了48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年号,神宗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然而,实际上这个年号中有30年的时间都没有皇帝上朝,而这仅仅是因为一个女人——郑贵妃。爱美人不爱江山万历十四年(1586),神宗传谕内阁,说自己“一时头昏眼黑,力乏不兴”;万历十八

  • 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将真田幸村妻子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真田幸村妻子都有谁

    真田幸村是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将,之所以能够留名史册是因为其在1615年大坂之战中的出色表现和悲惨结局,因此真田幸村被称为日本历史上“|三大末代悲剧英雄”之一,真田幸村早在其十九岁的时候就迎娶了大谷吉继的女儿安岐危正室妻子,之后又迎娶了三位侧室。因此真田幸村有四位妻子,下面就介绍一下真田幸村妻子的情

  • 面涅将军狄青:竟是和岳飞相似的悲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狄青

    北宋由于始终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所以,除了太祖和太宗时代还有一些大将之才外,其余时代,根本没有出色的军事人才。直到宋仁宗年间,才出现了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他就是北宋著名的“面涅将军”狄青。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身长7尺,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狄青

  • 明仁宗朱高炽:竟然因肥胖症而差点丢掉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儿子。他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最窝囊的。老爸健在的时候,不受老爸喜爱,又受两个弟弟汉王高煦、赵王高燧的挤兑,继承权几乎不保。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二十二年皇帝 的老爸驾崩,四十七岁的他终于继承了皇位,龙椅还没有坐热,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终明一

  • 足利义满为何一生致力于日本的政治体制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足利义满

    还记得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那个将军吗?他的原型就是足利义满将军。那么足利义满到底是什么人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在动画片里,足利将军会经常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并以为难下属和百姓为乐趣,他妒忌一休的智慧,可是一遇到麻烦总是会第一时间舔着脸去求一休,他的武艺和智谋常常让人对于他是怎么做到将军

  • 千古一帝康熙在位61年 如今尸骨竟被污水浸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

    清朝康熙皇帝是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也是在历史上留下伟大功绩的君主,末代皇帝溥仪就曾经将康熙皇帝作为自己的楷模,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文治武功,威加海内,八岁登基,十四岁除鳌拜,二十多岁平三藩,四十多岁又先后收复台湾,平准噶尔,将大清帝国推向了历史的巅峰,后人对其评价也非常高,常常将康熙皇帝与秦

  • 推上断头台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死得冤不冤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是路易十五的孙子,欧洲历史上第三个被处死的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的事情,要从他当上国王后开始谈起。1774年路易十五去世,王储路易十六继位,成为当时的法国国王。1787年,为了挽救法国的财政危机,路易十六接受大臣的建议,召开显贵会议,其目的是向特权阶级征税,最终以贵族阶级的抵制而失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