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洪秀全有多少个老婆?死后被剁成肉酱轰上天

洪秀全有多少个老婆?死后被剁成肉酱轰上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281 更新时间:2024/1/1 9:36:20

1857年出版的《天父诗》,记录了洪秀全对“娘娘”们的处罚,包括“三年不发新衣”、罚饿、关黑屋子、杖责、砍手足、“煲糯米”(点天灯活活烧死)、砍头等等。而诗中提到“爷爷怒养杀三人”,显然至少在1857年之前,就有三位“娘娘”被洪秀全处死。

洪秀全为人暴虐。他还未当天王时,就经常将妻子“打生打死”(打得要死)。进了南京后,他在所作的《天父诗》中,反反复复地说,惹他发火就是死罪,他发火就要杀人,众人要一齐跪求息怒,“不求莫怪亮(火)连天”。

几乎所有记载都称洪秀全脾气暴躁,喜怒无常。连他自己也直认不讳,他和后妃们的关系相当紧张。

早在金田时代,他就时常和新娶来的妻妾们发生冲突,以至于杨秀清、萧朝贵不得不假托天父天兄下凡,以“云中雪飞”(砍头)的极刑,威胁“众小婶”不得“嫌弃怠慢”洪秀全。

癸好三年(1853)十一月二十二日,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朝见洪秀全,杨秀清劝洪秀全善待“娘娘”,希望其不要对“触怒天王”的“娘娘”用“靴头击

踢”,以免怀孕的“娘娘”因此流产;也不要对怀孕“娘娘”杖责,即使要打也应等到分娩之后。洪秀全对此并未反驳,显然杨秀清并非对空虚言,“靴踢”、“杖

责”都是常有的事。

《天父诗》是1857年出版的,其中谈到对“娘娘”的处罚有“三年不发新衣”、罚饿、关黑屋子、杖责、砍手足、“煲糯米”(点天灯活活烧死)、砍头等等。《天父诗》中多次提到“爷爷怒养杀三人”,显然至少在1857年之前,就有三位“娘娘”被洪秀全处死。

然而憎恶是相互的,洪秀全对妻妾们如此,他的女人们自然也不会给他好脸色看。

他还没当天王之时,那些被找来服侍“洪先生”的女孩子就对他“嫌弃怠慢”,以至于要惊动“天父天兄”,在筹备起义的百忙之中,协助处理洪秀全的家庭和谐问题。

等到了天京,进了天王府,“嫌弃怠慢”是不能也不敢了,但权威可以压迫别人不敢反抗,却无法迫使别人心情愉悦。在《天父诗》中,洪秀全不厌其烦地劝说、

告诫乃至央求自己的女人们,要“面情欢悦”,对他实行微笑服务,甚至用酷刑相威胁,而从这类诗句的出镜频率看,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显然并不理想--

他难道真的不明白,心情不欢悦,面情如何欢悦得起来?

洪秀全霸占了多少女人?仅妃子就有一千二百人

洪秀全自从道光二

十三年(1843)创立拜上帝会起,就以“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作号召,广泛发动农村的贫困妇女参加,在广西

桂平县鹏隘山区曾经涌现出以杨云娇为首的许多妇女积极参加。他还说过“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女如淫我妻”这样的话。在起义初期,太平军里有全由妇女单独组

成的女军,和男军一起上前线奋勇作战。一直打到武汉,还是男女同职同官;攻克南京以后太平军东征,女军仍充前锋。女将苏三娘就曾经率领女军首先攀登占领镇

江城。当时有人写诗咏赞苏三娘和她从广西带来的赤脚女兵的英姿:“绿旗黄袍女元戎,珠帽无龙结束工;八百女兵都赤脚,蛮衿扎裤走如风!”

可是在刚刚取得小小的胜利,洪秀全认为半壁江山到手,大局已定,就要关门当太平天子,要把同打江山的妇女转为供他淫乐了。

在攻克南京前十七天,洪秀全就在芜湖江面的“龙舟”上突然颁发一道严分男女界限的诏令:“女理内事,外事非宜所闻。还用四个“斩不赦”限制身边的妇女与外界联系。攻克南京以后,跟随天王的妇女都要用纱巾蒙面,一进入天王府,就被禁锢起来,与外界完全隔绝了。

洪秀全早就迷恋后妃成群的帝王宫廷生活。他创立拜上帝会的时候,自称在天上有一房“正月宫娘娘”,所以把他的妻子称为“又正月宫”;金田起义的时候,他

已经有美妃十五人;一年后在广西永安围城战中,洪秀全就有了三十六个女人。打出广西以后,到了湖南道州,又接纳何贡生“进献”的美女四人;占领武昌以后,

洪秀全一次选妃,就选了民间女子“有殊色者六十人”。

到了南京以后,洪秀全到底有多少个美女?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有一本书叫做《江南春梦笔记》的,说是王后娘娘下辖爱娘、嬉娘、妙女、姣女等十六个名位共二

百零八人;二十四个王妃名下辖姹女、元女等七个名位共九百六十人,两者共计一千一百六十九人。以上都属嫔妃,都是要和洪秀全同床共枕的。天王府不设太监,

所以另外还有许多服役的‘女官’。以二品掌率六十人各辖女司二十人计算,合计为一千二百人。各项人数加起来,总计有两千三百多名妇女在天王府陪侍洪秀全一 个人。

关于洪秀全一共有多少个女人,恐怕是永远无法正确统计的。宏观地看,天王府中有两三千美女,却只有洪秀全一个男人,而这些美女都能够向“天王”提供性服

务,这和古代君王后宫佳丽三千人”的提法近似,但终究不是每一个被幸”过的女人都有正式的名份。微观地看,“幼天王”洪天贵福1864年10月25日在江

西石城荒山被俘,写了一份供词,开头是自我介绍:现年十六岁,老天王是我父亲,他有八十八个母后(此句有语病),在我九岁时就给了我四个妻子……”应该是

比较可靠的说法。相比之下,连爱好声色犬马的咸丰都只有十八个妃嫔,比天王洪秀全少多了。

洪秀全从四十一岁进南京到五十二岁自尽,在全是美女的天王府中过了十一年,从未走出天京城门一步,既不指挥杀敌,也不过问朝政。那时候他正值壮

年,体格健壮,但是十一年中仅仅颁发过二十五篇诏书,而且从咸丰四年到咸丰八年(185-1858)是空白,五年中竟然未发一诏!这几年他都干什么去了?

一句话,尽和他的‘嫔妃娘娘’们饮酒赋诗作乐去了。

洪秀全没读多少书,所谓‘赋诗’,其实不过是些顺口溜的打油诗而已。从咸丰七年

(1857)太平天国刊印颁行的‘官书’之一《天父诗》看,所收的五百首诗文,大都是记录洪秀全进入天京初期三年中的宫廷生活或者是写给后妃们看的宣讲男权夫权的。例如嫔妃、女官们早晨为天王“洗身穿袍梳理发,疏通扎好解主烦;主发尊严高正贵,永远威风坐江山!”然后向天王参拜:“朝朝穿袍钟锣响,响开钟

锣尽朝阳,后殿此时齐呼拜,前殿门开来接光!”接着拉起金辇陪天王游御苑:“苑内游

行真快活,百鸟作乐和车声。”还要给天王端茶捧痰盂:“捧茶不正难企高,拿涎不正难轻饶!从这些不通的诗中,就可以看到洪秀全的威严和荒淫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看出他为什么一连考了四次,都没有考中秀才的原因。

到了南京的天王洪秀全,开始嫌那些从广西跟他来的老姊妹们粗鲁、肮脏了。听见有人高声说话,他就写诗斥责:“娇娥美女娇声贵,因何似狗吠城边?”看见有人不会刷牙、敷粉、洒香水,他就用刻薄话讽刺:“跟主不上永不上,永远

不得见太阳!面突乌骚身腥臭,嘴饿臭化烧硫磺!”

洪秀全毫不掩饰他喜新厌旧的情绪:“一眼看见心花开,大福娘娘天上来;一眼看见心火起,薄福娘娘该打死!”他为那些可怜的“薄福娘娘”们规定了几项杖责

戒律:“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起眼看夫主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说话极大声六该打,有嘴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欢喜

八该打,眼左望右望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还有一 项特别奇怪的规定:“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一个大胆看眼上,怠慢尔

王怠慢天!”妇女们受到责罚,即使冤枉也不得辩解,只许认错领打,否则就会受到加倍的处罚:“打开知错是单重,打不知错是双重;单重打过罪消融,双重雪下

罪难容!”什么叫‘雪下’?“雪下”是太平军“刀下”的代称。据我所知,至少有三个天王府的女人因为挨打的时候喊冤不认错而被杀。被杀的人当中,有一个人

至死不认错,还顶撞了天王,最后居然受到五马分尸的酷刑。——单从这一点来看,就可见洪秀全这个人有多么残暴!

太平军进入南京城以后,最初奉东王杨秀清的严令,居民“愿随营者随营,不愿随营者各归民家”。后来北王韦昌辉代替生病的杨秀清主政,改为没收一

切工商业及强迫男女分离集中住居的“百行条例”:男人入营当兵,妇女住女馆参加劳动。当时天京大兴土木,妇女们都要参加天王府的建造。天王府周围的高墙,

二丈高四尺宽,墙头加砌碎瓷片,墙外令掳来的妇女挖濠沟挑土,有的参与造房屋。——单从这一点来看,就可见洪秀全这个人只知自己享乐,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 疾苦。

太平军从得民心占领南京,到失民心民众大批逃亡,前后不过几个月工夫。太平军进城前,南京原有八十万人,春季进城后仅九个月,到当年年底天朝顶天侯衙核查登记人口,就只剩下十五万人了。其中老弱男子四万人,妇女十一万人。洪秀全自称“小天堂”的天京,简直像人间地狱。

当时朝野上下反映最强烈、影响政局稳定最迫切的,就是妇女问题。洪秀全驱使成千上万妇女建房、挖濠、砌墙,风雨寒雪不停,时有打人杀人情事发生,引得民

怨沸腾。当时天京城内,从侯以下所有军政官员到平民百姓,全部家人离散,分居在男营、女馆,一部分被选征到各王府,主要是到天王府服役,久久分离,又无期

限,十分悲惨。

天京内讧以后,洪秀全依然在天王府中左拥右抱,生活更加糜烂。在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太平军进取苏浙的时候,洪秀全又从李秀成选送到天京的三千美

女中挑出一百八十人收入天王府。就在这一年,还不到五十岁的天王洪秀全,终于颁发了最后一道“朕命幼主写诏书”的诏旨,把权力交给他那个年方十三岁、却已经学会荒淫的儿子,自己当起了太上皇来。

洪秀全的恐怖结局:尸体竟被曾国藩剁成肉酱

洪秀全在天王府美女群中过了十一年帝王生活,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他五十二岁,终于在曾国荃湘军的隆隆炮声和后宫粉黛的嗟怨声中,不得不丢下他那千百个美女娇娘,自尽身亡。他死后四十八天,天京沦陷,天国灭亡,他的宝贝儿子也当了俘虏,后来被凌迟处死了。

1864

年7月19日,天京(今南京)内外,黑云压城,火光冲天。正午时分,随着曾国藩弟弟曾国荃一声令下,“轰隆”一声惊天巨响凌空怒炸,太平门处的城墙被炸塌

二十余丈,整个天京城地动山摇。数万眼睛血红狂狼暴兽般的湘军一齐呐喊如潮,挥舞着刀剑像龙卷风一样席卷向坍塌的城墙。守城的太平军再也抵挡不住洪水般呼

啸而来的敌人。战至傍晚,九门皆破,天京失陷。湘军“见人即杀,见屋即烧”。他们无一例外都只想猎取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天王洪秀全。

然而湘军将整个天京城翻了个底朝天,也不见洪秀全的踪影。7月30日,湘军总兵熊登武得到一个太平军黄姓宫女告密,这才知道洪秀全已死十多天

了。在她的指引下,曾国荃派人从天王府的大殿内挖出了洪秀全的尸体。一直到死,洪秀全都保持着他固有的神秘感。临死前,他命人用十几层厚布,在死后将自己

裹得严严实实。湘军掘开坟墓,将洪秀全浑身的厚布全部扯烂,扛到城南雨花台给曾国藩当面验看。

曾国藩用炮把其骨灰轰上天

曾国藩和洪秀全,两个苦苦搏杀了11年的对手,一直都只是相互耳闻,却从未谋面,想不到今天会以如此奇特的方式见面。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记述这位老对

手:“胡须微白可数,头秃无发,左臂股左膀尚有肉,遍身用黄缎绣龙袍包裹。”刚刚验毕洪秀全的尸首,本来晴空万里的南京城,突然狂风骤起,暴雨袭来,约半时方歇。

8月1日,曾国藩断然下达了最严厉的惩处方式: “戮尸,举烈火而焚之!”洪秀全的尸体再次被拖了出来,被刀斧剁得粉碎。即使这样,还不罢休,曾国藩又命人把肉泥拌进火药,装入炮弹,然后接连发射出去——就是死了,也要让洪秀全灰飞烟灭,阴魂无归。然而,如果说“焚尸扬灰”对于死

后的洪秀全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报复,那么临死之前,他那走火入魔神秘荒谬的表现,则说明远在湘军的大炮把天京城墙轰塌之前,洪秀全的理想信念已经破灭,精神世界已经坍塌了。

当天京城被围数月,面临城破的巨大危险时,天京城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情绪,每个人的心理底线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全城弥漫着地狱般的恐怖气氛,一时风

声鹤唳、人人自危,以致于“人妖鬼妖互相为患,殊令眠不贴席也。门以内则见妖见鬼,时时哄闹;门以外则拘奸缚盗,救火驱鬼,时时鼎沸。”

而此时的洪秀全,已接近恍惚疯癫的状态了。长期的享乐生活已严重削弱了洪秀全的意志,损坏了他的智力。刚刚进入天京,洪秀全就派人拆掉了明朝的故宫,命

令将那些巨柱和石料运到玄武湖边上,去构造一个新的宫殿。宫殿建成之后,洪秀全整天把自己锁在金碧辉煌的天王府中,谁也不见。他一方面杂乱无章地思考着一

些哲学和神学问题,幻想着如何把王权跟宗教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一个超级的奴隶王朝,让臣民同时成为自己的教民,无私地贡献所有的一切;另一方面,他像

历史上所有的帝王一样,苦练房中术,想在两性交媾中得到极乐,也摸索一种解脱之道。他的所有努力都失败了。到了后来,离群索居让他心灰意懒,及时行乐成了

惟一的安慰。

中国历代皇帝都讲“天命”,造反者也讲“天道”。但没有谁像洪秀全那样一味靠“天”。他听不得一点不同意见,听 不得任何理性劝谏的声音。脱离群众使

他更加高高在上,迷狂虚妄,甚至扬言“朕睡紧都做得王,坐得江山”。与其说这是恶性自我膨胀,不如说是狂热的自我迷信。他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除了玩弄点

权术,根本没有多少应对复杂现实的办法。只能再三强调“认实天情”,既稳住别人的信心,也借以从纷繁的现实中自我摆脱。

“上帝之子”因失德而失控

惊心动魄的天京事变不仅使洪秀全丧失了自己的道德权力,领导集团内部的残暴也暴露无遗。人们对洪秀全“上帝之子”的身份开始表示怀疑,对他后宫生活的纯

洁性也提出质疑。一个高高在上、疑神疑鬼、缺乏能力的天王,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军心民心分崩离析,天国神话逐渐破灭。

随着天京的最后一道屏障、长江上游的重镇安庆失守,和各地太平军节节败退的消息传来,洪秀全愈加颓废消沉,麻木自欺。当形势急转直下,李秀成一

再劝他率众突围、“让城别走”时,洪秀全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训斥道:“朕承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做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

不用尔理。尔欲外去,欲在京,任由于尔。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此时天京城总共才剩三万人,仅有一万多人是太平军,真正能战斗的不过三四千人,李

秀成问:天京城内兵微将少,怎么办?洪秀全答道:“尔说无兵,朕的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尔怕死,便是会死,政事不与尔干。”

拒绝了李秀成“让城别走”的建议,剩下的结果只能坐以待毙。在天京被围困的最后关头,洪秀全眼见城池守不住了,精神彻底地崩溃。他整天嘴中念念有词,不

断呼唤神灵,乞求上天让地下长出食物,让自己的天兵天将饱餐杀敌。然而粮食毕竟无法从天而降,许多人饥饿而死。全城男女腹饥难耐,日夜围着忠王府哭求救

命。李秀成不得已将自己家中仅剩的米谷发放救济穷人,但他所辖的官兵又没有粮食,不得已又将他的母亲以及妇女首饰金银作为军资。然而这点接济又怎能解决根

本问题。随后李秀成奏请天王,允许饥民出城逃生。天王对此大为不悦。洪姓家族又趁火打劫,将出城逃生之人所带财物搜刮掠净,闹得满城风雨,日夜不宁。到4

月全城粮食已尽,洪秀全命人将苔藓野草之类东西“取来做好”,美其名曰“甜露”。李秀成奏“此物不能食”,洪秀全说:“取来做好,朕先食之!”颇有与民众

同甘共苦之志,可不久他就因食“甜露”过多而病倒了。但洪秀全拒不服药,导致病情日趋严重,终于一命归西。临终前,洪秀全发布了最后一道诏书:“大众安

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

纵观洪秀全的最后时刻,死得悲惨,死得悲哀。他整个虎头蛇尾的人生,留给后人太多的遗憾与感叹。随着他的死亡,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将近代史最沉重的一页翻了过去。

标签: 洪秀全

更多文章

  • 明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国家没有荒废掉?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万历皇帝

    国不可一日无君,一个国家必须得有领导者,皇帝的职责就是上朝批奏折,决定国家大事,所以皇帝上朝是理所应当的,但也有些昏君只为了贪图享乐整天待在后宫,将政权交给大臣。可历史有一个皇帝,他也不算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昏君,但是他却创造了28年不上朝的记录。他就是明神宗朱翊钧,明第十三代皇帝,年号万历。他10岁继

  • 曾国藩的后代为何都能成才,全因他立下的这几条家训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曾国藩

    曾国藩是清朝中后期重臣,他才能出众,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都很有建树。而曾国藩除了做官,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对子女教育,“曾国藩家训”被当成是教育下一代典范。曾国藩教育子女,一般都特别强调这几点。1、 注意勤俭持家有这么一则故事: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候,他妻子带着小女儿来找他。小女儿可能是没有见过总督府,因

  • 天下大旱,刘伯温对朱元璋说:杀了此人,天就会下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伯温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里面,有一个特别出名的朝代,这个朝代就是明朝。明朝的开国先祖叫做朱元璋,朱元璋他有一个非常器重的大臣,名字叫做刘伯温。然而刘伯温即便如此聪明,也还是不得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重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并不是富家子弟出生,在年幼的时候,并没有很多人学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社会环境

  • 王贲简介,王贲的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贲

    王贲简介王贲,出生年月不详,逝世年月也不详,频阳东乡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富平东北。王贲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的儿子,秦朝著名将领,也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王贲跟随其父为秦朝效力,在外征战,立下无数战功。公元前226年,秦始皇派遣王贲率兵攻打楚国,王贲大败楚军,攻陷楚国十几座城池。公元前225

  • 太后为什么自称哀家?有什么含义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太后

    哀家,是古时候的戏曲里,死了丈夫的皇后自称。 只有在丈夫去世以后,皇后或太后才可以"哀家"自称。其含义是自称可怜之人,无夫之哀。古人妇女以夫为纲。"哀家"是明、清通俗小说和现代戏曲中皇室女子(太后、太妃、后、妃、公主等)的自称,与婚姻状况特别是"孀居"与否并无关系。"哀家"中的"哀"字,其实并非只表

  • 小周后原名是什么?怎么死的?受辱后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小周后

    小周后(950年-978年),名不详,南唐司徒周宗次女,周娥皇(大周后)之妹。开宝元年(968年)十一月,立为国后,南唐亡国后,随后主被俘入北宋京师(今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死于汴京,小周后不久亦与世长辞。小周后容貌美丽,神彩端静,有才情,曾创作《击蒙小叶子格》一卷,是叶子戏规则

  • 杨贵妃初嫁李瑁,唐玄宗娶比他小34岁的儿媳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贵妃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这样写道:“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看上去,杨玉环是通过采选或者礼聘的方式入宫的,是直接选到君王身边去的。然而,“地球人都知道”,杨贵妃原先嫁的是唐玄宗的第18个儿子寿王李瑁,唐玄宗李隆基娶的是比他小34岁的儿媳妇。《全唐诗》有两处提到杨

  • 史上最贪财皇后,把持国库导致兵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玉娘

    皇后乃一国之母,按理说天下都是她家的,还有什么可贪的呢?然而就有这么一位皇后,她贪财到让人不敢相信的地步,她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刘氏出身乡野,身世凄惨,自小死了母亲,跟着以算命为生的老爹艰难过活。当时适逢天下大乱,在一次战争中,只有五六岁的刘氏被还身为晋王的李存勖的将领袁建丰虏获,送往晋王

  • 武松与孙二娘的情谊关系不是夫妻却胜过夫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松

    水浒传中108好汉中,也最为世代传诵不歇的就是打虎武松。景阳冈上醉打大虫的精彩刻画,一直在课本、戏曲及影视剧中多彩演绎。武松在梁山好汉里好友虽然看似很多,但有些大兄弟可能不信,跟武松真正交心的还真没几个。但是有一个女人可以说是武松最好的朋友,此人就是梁山上三女将之一的孙二娘,孙二娘曾在武松被流放的时

  • 小时候凿壁偷光的那个人,老了却贪污腐败为世人唾弃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匡衡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大人们讲那些古代的故事,其中就肯定包括了“凿壁偷光”,这个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的名人事迹。“凿壁偷光”故事的主人叫作‍匡衡‍,此人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而古代是没有灯的,匡衡的家里自然也买不起蜡烛,聪明的匡衡便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来借邻居家的光读书。此外,匡衡还到县里一位家里有很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