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英法联军都进北京了咸丰皇帝依旧风流成性

英法联军都进北京了咸丰皇帝依旧风流成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111 更新时间:2024/2/6 21:03:36

咸丰个人际遇来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让他赶上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让他摊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没落也让他碰上了,他驾驭的又是一条已经航行了二百年的千疮百孔的破船。

他无处回避,责无旁贷又无力回天,为此痛心疾首,抱终身之恨。为何咸丰能够遭遇如此不幸?还要从他的“上位”来说起。

道光皇帝为何要将皇位传给一个坡子?

道光帝晚年,其实是有些钟爱六皇子奕䜣的,据传闻道光帝甚至动了将皇位传给他的打算。但我们看最后结局,仍然是奕詝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

奕詝和奕䜣,两兄弟也让道光帝十分为难。论文成武德,奕䜣远胜獐头鼠目且跛足的奕詝;但老成持重方面,奕詝又远胜过奕䜣,这点道光很是看重。

道光当朝,最讲求平庸,拿他最宠信的大臣曹振镛来说,他说过一句话:“多磕头,少说话”,这就是当时的为官之道,也是道光帝的为政特征。要说道光帝最终选择了奕詝作为皇位继承人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老成持重这一方面,奕詝的确有道光帝的几分风采。

网络配图

不过更大的原因,或许在咸丰皇帝的生母——孝全皇后身上。

孝全皇后是道光帝最宠爱的女人,可惜去世的比较早,因此道光帝对于她有着很深的追念之情。最终决定立咸丰为储,很有可能是因为孝全这一方面的原因,道光帝为了报答早逝妻子之意。

道光帝晚年的时候,执政作风越发保守。而咸丰帝谨慎为政的行为,正合道光帝之意,一脉相承。

摊上大事的咸丰皇帝,为何不重用曾国藩?

不是这里失守,就是那里被围,全都是坏消息,几乎就没听到过好消息,派出去的,无论八旗还是绿营,在太平军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这还只是一支起义军而已,当时天朝遍地烽火,翻开《清史稿》的《文宗本纪》,会发现“贼”、“陷”这些字眼出现的特别多。

洪秀全原本对满清还是有些好感的,只是写八股文的水平实在有限,录取名额又少,考官没让他通过考试。愤怒之下,洪秀全发烧烧糊涂了,做了个怪梦,结合了基督教的教义,创立邪教拜上帝会。

太平军起义事件后,咸丰皇帝算是遭够了罪,白天黑夜地翻过来忙,都觉得时间不够。更让他觉得晦气的是,花了那么多力气,成效却越来越低。既然这样为何不肯重用曾国潘呢?

要说在籍官员办理团练的不止一个,包括曾国藩在内,合计共有四十五人之多,然而除了曾国藩,没有一个整出样子,不是半途而废,就是销声匿迹。曾国藩成了今年的主打款,一众官员中,就数他最帅,帅得一塌糊涂,帅得无边无沿。

然而,曾国藩不被重用的原因就是来自一位军机大臣一句不阴不阳的话:“曾国藩不过是前礼部侍郎,一个老百姓罢了。小小老百姓,在乡间竟然能够一呼百应,随者以万人计,这恐怕不是国家之福吧。”

也或许咸丰是被洪秀全给打怕了,害怕曾国藩成为下一个“曾秀全”。

不过话说回来,咸丰皇帝和太平天国的“洪天王”还是很有缘分的。

第一,咸丰皇帝生于基福堂,他出生的时候,堂内悬有洪范五福的匾额。这里有一个“洪”字,所以这匾额,当是两人结缘的先兆;

第二,咸丰即位之年,正是洪秀全于广西金田大搞群体事件的时候,咸丰改年号,人家洪秀全也弄了个太平天国出来;

第三,咸丰皇帝临死之前,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两个太后都担心江南的战争,可是咸丰却摇头说:“……没事了,我一死就全都消停了……”果然,这老兄前脚死,后脚曾国藩就将太平天国彻底消灭了。咸丰在位十一年,死掉,洪秀全也是当了十一年的天王。

网络配图

那洪秀全分明是跑来陪咸丰玩的,等咸丰蒙主宠召,魂归极乐,洪秀全也就不在人世间待了。

哪怕英法联军来了,咸丰依旧风流成性

在联军进入北京,咸丰皇帝逃到了热河,自以为已经很安全了,便继续风流了起来。

相传,咸丰为了宠幸的方便,发明了一种类似于今天“开裆裤”的裤子,在热河他几乎是看到年轻貌美的宫女便要上前进行宠幸,以至于最后纵欲过度,身体逐渐虚弱下来。

其实咸丰皇帝的风流史在他即位第二年就已经开始了。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就下令挑选秀女入宫。他尤其宠爱其中一个名叶赫那拉·玉兰的姑娘。这位叶赫那拉氏,就是日后极富盛名的慈禧太后。

那么问题来了,咸丰皇帝风流成性致使身体极度虚弱,他是如何补身子的?

一是吸鸦片。其实咸丰帝即位不久,就吸上了鸦片烟;

二是服用丹药。咸丰帝命令御医给他配制很多丹药,将此药放在圆明园的宫殿里面。有的资料里面还记载了当时觐见咸丰帝的朝臣丁宝桢(传说中宫保鸡丁的发明者)误食此药而大受其窘;

三是喝鹿血。可见,咸丰帝本来就是体弱之人,不适宜常喝鹿血。但是,咸丰帝却乐此不疲。为了能够及时喝上新鲜的鹿血,咸丰帝要求马兰镇总兵进献活鹿。

网络配图

着急殉职,给继位者的顾命大臣们凑了“两桌麻将”

皇帝这个职位多少人争着抢着求之不得,可咸丰反其道而行之,得知自己身患重症后,好好风流了一把,火急火燎地希望自己早日殉职。最终,酒色让咸丰帝一命呜呼,年仅31岁。

顺治临死前安排了四位顾命大臣辅佐康熙,里面的鳌拜给少年天子造成了一些麻烦。咸丰死前吸取历史教训,觉得可以凑一桌麻将的顾命大臣不够,要两桌才好,就找了八个,没想到这平生最后一事也没能做好:叔嫂联手,肃顺伏诛,一直饱受打压的恭亲王当上议政王。

咸丰泉下有知还不得气死?清东陵里,咸丰的特别小,老婆慈禧的反而特别大,夫妇完全不在一个等级,老公混的没老婆好。

不过,慈禧死后的日子也没舒服多长时间,直到碰见孙殿英。

标签: 咸丰

更多文章

  • 关羽败走麦城身死人手 竟然是刘备孔明设计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将关羽失守荆州,退守麦城,在此演出了一场千古悲剧。麦城因此闻名中外。麦城现留有残垣断壁。南北长600米,宽100米,高30米,似一座小山,横卧在沮水河畔。公元218年10月,南阳百姓因不堪剥削暴动,宛守将侯音乘机叛乱,致函关羽求助;关羽反应迟钝,后为曹仁所擒杀。关

  • 秦始皇嬴政竟然曾打算用禅让的方式传王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嬴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用新的帝号,称为始皇帝,并规定继者称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这是《史记》所记载的。但据《说苑·至公》的记载,起初秦始皇在考虑采用什么方式传王位这个问题时,曾经有过要用禅让制的想法:。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

  • 赵匡胤:靠大年初一的惊天谎言当上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朝代的更迭,皇帝的变换,不一定非要点燃烽火,刀光剑影,打打杀杀,血流成河。有时候,一个计谋,甚至一个谎言,就能成就大事。北宋的建立,靠的就一个弥天大谎,而撒谎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原为后周将领,历郭威、柴荣、柴宗训三朝。赵匡胤的发迹,始于战功,也始于柴荣,没有流血的英勇事迹,没有柴荣

  • 睡在一张床上的两个皇帝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耶律延禧

    辽朝最后一任皇帝名叫耶律延禧,也就是所谓的“天祚帝”。按照字面上来理解,他这人很有福气,因为有上天保佑。他的经历似乎“证明”了这点。小时候他差点被奸臣耶律乙辛暗杀,若不是北院宣徽使萧兀纳提醒辽道宗外出游猎时把这个孙子带上,小小年纪的耶律延禧就成了刀下鬼了。但上天保得了他一时,保不了他一世,后来他当了

  • 中国历史最出名的酒鬼皇帝 臣子不喝便杀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延曦

    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是个仅有5个州的小国,王延曦即位后暴虐无道,甚至腐败到卖官鬻爵的地步,又对宗室族人大肆诛杀,昏庸无道酷爱饮酒作乐的王延曦被世人称作最荒唐的酒鬼皇帝。不过,王延曦对历史还是做出过贡献的。没有王延曦,就没有如今的“老板”一词。他制造大铁钱,“以开元通宝为文,五百文为一贯,俗称为钱板;明

  • 朱元璋为何要杀戮功臣?难道是心理出现了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

    大家都知道伴君如伴虎,朱元璋个人猜疑心极重,在登上皇位后,特别知道打天下不易,坐江山更不易,便想到了拿老臣开刀,几乎把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都杀了。朱元璋之所以杀功臣,是因为惧怕儿孙软弱,压不住这些为他建功立业的大臣,为确保大明江山传至千秋万代,朱元璋绝对不能容忍在他死后,还留下一帮老臣危害他儿孙

  • 三国里诸葛亮的失策之处 他也被别人坑过几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张良、诸葛亮、刘伯温这一类的人物都成为了智慧的化身。特别是诸葛亮,完全成为了神话中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好像无所不能,无所不通。再加上小说《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渲染,三气周瑜,草船借箭,巧布八卦,更让诸葛亮的智慧深入人心,然而,诸葛亮就没有失策之处吗?其实,三国里诸葛亮也被

  • 穿补丁龙袍的皇帝 他是勤政爱民还是空谈治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道光

    历史上有很多勤政爱民的皇帝,他们力行节俭,反对奢靡之风,在历史上很有作为,比如隋文帝杨坚等皇帝,都是勤俭节约的楷模,现在,历史的车轮走向了清朝道光年间。道光也有着做贤君明主的情怀,他认为繁荣富强是需要节俭的,在他这样的想法下,清朝出了一位最节俭的道光皇帝,就谈节俭这一点,他那些丰功伟绩的祖先就比不过

  • 是什么人竟让成吉思汗也佩服不已?一言止杀救无数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吉思汗,丘处机

    “神仙”这个修饰词对于丘处机这个级别的道士来说似乎是不会太在意的。这是成吉思汗在会晤了这位道界高人之后,对其发出的由衷赞叹。是什么样的人会让成吉思汗这等重量级的人物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不可思议的是,对于信奉喇嘛教和萨满教的成吉思汗为何接受了这样一位道教人士的指点迷津并且有了“迷途知返”的迹象。史书曾将

  • 他,旷世奇才,秦始皇为得到他发动一场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嬴政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他是韩国公子,荀子的学生。但是命运坎坷,令人感慨。《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见到这个人,竟然能虽死无遗憾,可见在秦王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