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一统天下,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是如何炼成的?

秦朝一统天下,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是如何炼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932 更新时间:2023/12/20 7:25:45

秦朝一统天下,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是如何炼成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700多年历史的秦军,在浩荡的历史中烟消云散,以血腥始,以血腥终。而那段横扫六国的传奇,裹挟着秦朝的暴政,竟在无意间开了一个绵延2000多年的大一统帝国。

一支军队,在短短67年间,斩首181万颗人头,是什么概念?

这是公元前301年至公元前234年间的帝国往事,而当时整个中国的人口,也不过两千来万人。

也就是说,这只魔鬼军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便将中国十分之一左右的人口,斩杀了。

你或许已经猜到了,这就是那支在战国末期横扫天下的虎狼之师:秦军。

建军序幕

公元前430年,秦躁公十三年,曾在秦国强大攻势下败仗连连、已经向秦国献礼修好的义渠戎(西方戎族的一支),乘着秦国内乱纷争、国势削弱,开始向秦国发起凶猛进攻。

这一年,义渠戎从西北方一直打到了渭水地带的秦国腹地,整个秦国为之震动。

在当时,秦人“偏居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在中原诸国看来,秦国不过是个与戎族差不多的“夷狄之地”,而秦人,则是一帮凶狠好战的“戎虏”。

但实际上,秦人来自东方,他们的祖先是东夷的一支,在漫长的迁徙旅途和定居西北后,连他们的东方邻居,华夏族的先民们,也将他们误会成了“戎狄”。

不过,秦人确实在迁徙的过程中,与戎族不断通婚混血。作为殷商“在西戎,保西垂”的部族之一,秦人的血脉,与殷商更为接近。

殷商被灭亡后,当时的秦人,与作为“亡国之余”,被分赐给姬姓诸侯的“殷民七族”“殷民六族”地位类似。可以说,在西周时期,整个秦人部族都是周人的奴隶,而这也是东方的周人和华夏族先民,从心理上深刻鄙视秦人的原因之一。

但就是这支秦人,从殷商灭国的公元前10世纪开始,他们用了700多年的时间磨砺自己,最终建成了一支震撼东方各国的超级军队,并一统天下。

公元前10世纪,秦人的祖先非子,被周孝王分封于今天的甘肃天水、清水一带的“秦”地,这也是秦人族名的来源。

此后,秦人作为周王旗下的养马部族开始发展,并与戎族不断发生冲突。公元前825年,秦人首领秦仲,就在征讨西戎的过程中被杀。

秦人崛起

公元前770年,由于在周幽王之乱后拥立周平王有功,秦襄公被周平王封为“诸侯”。从此,秦人开始以西周诸侯的名义登录中国历史。

尽管仍然备受东方各国歧视,但在名义上,他们已不再是周人的奴隶和养马部族。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帝国历史的开始。

秦襄公也在征讨西戎的过程中死于军中。

此后,秦文公和秦穆公等国君继续开疆拓土。其中,秦穆公“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并向东与晋国抗衡争霸,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当时,秦国的国土,已从甘肃陇西一带,拓展到了黄河西岸,成为雄踞西方、抗衡中原的强国。

但秦穆公(公元前682年—前621年)以后的200多年间,秦国内乱频仍,国势持续削弱,以致发生了本文开头所述的情节——公元前430年,连久已慑服的义渠戎也攻入了秦国腹地。

此后,秦国日趋衰弱。这种状况,持续到了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继位,才终于掀开了秦国军事史上最伟大的篇章。

秦献公所处的公元前4世纪,东方各国已纷纷实施变法,而偏处西方的秦国仍然懵懂无知。

继位后,秦献公开始推广县制,允许经商,并改革人口制度,对人民“户籍相伍”,也就是把全国人口按照五家为一“伍”进行编制,实行一种类似于军事制度的管理,以便秦国对人民进行控制和战时征兵。后来,商鞅所推行的极其严酷的“什伍连坐”制度和军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随着秦献公的改革,秦国国力开始转而增强。而这时,一位著名人物的到来,拉开了秦帝国恢弘而残酷的建军大业。

强军改革

这个人,就是商鞅。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随后卫国人公孙鞅(商鞅)入秦并开始主持变法。而秦国的建军大业,尽管从公元前10世纪算起至此已历经600多年,但一直到商鞅开始,那支在先秦史上震撼六国的虎狼之师,才算真正建立起来。

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商鞅变法和秦军动向的证据。

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了一批秦国的竹简。其中有一批竹简,是一对叫做“黑夫”和“惊”的秦军士兵(两兄弟),写给他们兄长“衷”的家书。

在竹简中,有一件提到这样的内容:“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

翻译过来就是:收到信就要给我个回信,告诉一下我们兄弟给家里争的爵位分发到没有,告诉黑夫是发什么样的。

黑夫所关注的这个爵位,正是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军功爵制度。

商鞅变法的内容很多,但核心内容有两条:第一条是奖励耕战,废除原来的世卿世禄,实行纯以军功定赏罚功罪的军功爵制度;第二条是实行严酷的国家管理。

军功爵,简单来说,就是封爵20级,每斩获一个敌人的首级(人头),就可以赏爵一级,并得到相应的土地、宅邸,以及得到一个佣人为他服役。史书的记载是:“能得爵首(敌军首级)一(个)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除庶子一人。”

对于一个古代平民来说,每砍得一个敌军人头,就可以得到这么丰厚的赏赐、发家致富,换做是你,你会不会奋勇杀敌?

秦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封赏,史书记载,秦国的士兵在战场上,经常为了争夺敌人的首级自相残杀,有的秦国士兵甚至会将死去的同伴首级割下以邀领军功。

在这种残酷的“上首功”(以斩割人头为封赏第一要素)制度下,秦军俨然成为了一个个视人头为金钱的嗜血屠夫。

秦军建军大业,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残酷的刑罚制度。

《商君书·境内》记载,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对秦国全国人口,无论男女,从出生就开始注册户籍,一直到死后才注销,而男子满17岁(虚岁)至60岁都是服兵役的时段。

军队则五人为一“伍”,战斗中如果有一个人死了就要刑罚其他四个人,但如果这四个人能够斩获敌人首级,则可以免受刑罚。而统率五人的“屯长”和统率百人的“百将”,在战场上必须要斩获敌人首级,否则就要被处以死刑。

由于变法严酷,“富贵之门,存战而已”,因此秦国的老百姓和士兵,一听说要打仗砍人头就磨刀霍霍、争先恐后,因为“民之欲富贵也……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至此,秦孝公和商鞅通过制度之手,使得杀人成了秦国上上下下欢欣鼓舞的事业。因为只有人头,才能发家;因为只有人头,才能致富;因为只有人头,才能封爵。

秦帝国由此成为东方各国畏惧如虎的“上首功之国”。

在东方各国看来,秦国这个野蛮的“戎狄”之国,纯粹是以杀人和砍人头为乐,并且将其作为一种发家致富的终生事业,这个国家和他的军队、人民,实在是可怕之极。

放在人类文明史上,这也是一种赤裸裸的反人类的野蛮暴行。

横扫六国

正是由于有了军功爵等一系列制度,此前萎靡不振的秦国朝政和秦军,变得所向披靡。

清代史学家梁玉绳统计得出,秦军有记载的斩首数量就达到166.8万,并认为“史所缺略不书者尚不知凡几,从古杀人之多,未有如无道秦者也”。

然而,根据《史记·六国年表》统计,仅仅从公元前301年至公元前234年间的67年间,秦国在22次战争中的斩首数量,就达到了181万人,这还只是史书有明确记载的数据。其中著名的斩首记录有:

宜阳之战(前308-前307年),前后斩首韩军6万人;伊阙之战(前293年),斩首韩魏联军24万人;华阳之战(前273年),斩首魏赵联军15万人;长平之战(前262年-前260年),前后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人。

仅仅是上述48年间,秦军在四次大型战争中,就斩杀达90万人之众。

从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全面推广变法开始,秦国逐步走上“壹民于战”的比军国主义更加残酷的战争道路。秦军在此后除了吃过赵国和楚国的一两次亏外,几乎是全面碾压了东方各国,致使各国人民“闻之战栗”。

瓦解剧终

在分析秦军几乎百战百胜的原因时,战国末期的荀子说:“秦人其生民也陿阸,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势,隐之以阸,忸之以庆赏,䲡之以刑罚,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

意思是说,秦国提供给老百姓发家致富的路子很窄,役使人民的手段又非常严酷,老百姓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获利和出人头地。在这种严酷的制度和生存压迫下,秦国历经四任国君而“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这不是侥幸或幸运,而是定数使然。

秦帝国也终究为它的严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先人的基础上,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就先后荡平六国,统一天下。然而仅仅14年后,公元前207年,秦王朝就被反抗暴秦的起义烈火所推翻。

历经700多年的建军大业,从公元前10世纪分封秦地,到公元前207年覆灭,秦人和秦帝国也走到了历史的尾声。

在秦末的大规模战争中,秦帝国最精锐的长城军团、关中军团和骊山军团,惨败于巨鹿之战。剩余的20多万降军,被以项羽为首的诸侯军击杀活埋。

秦军主力被歼灭后,剩余的关中军团最终投降了入关的刘邦。岭南军团则在赵佗的带领下,割据自立,建立南越国。

至此,700多年历史的秦军,在浩荡的历史中烟消云散,以血腥始,以血腥终。

而那段横扫六国的传奇,裹挟着秦朝的暴政,竟在无意间开启了一个绵延2000多年的大一统帝国。

标签: 秦朝秦穆公商鞅

更多文章

  • 同时和傅士仁一起降吴 为什么糜芳会遗臭万年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糜芳

    为什么糜芳遗臭万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19年,是三国名将关羽,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年,在这一年,他的主公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不仅将他拜为了前将军,还赋予了他假节钺的权力,使他成为了刘备麾下,地位最高的武将;同样是这一年,他出兵襄樊,不仅围

  • 继妃是陪伴努尔哈赤最久的大妃,为他生育3个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继妃,清朝

    对她是努尔哈赤唯一的继妃,生育3个子女,是陪伴努尔哈赤最久的大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很多喜欢清史的朋友对满清的婚姻制度表示很唏嘘,确实,汉俗中无法接受的婚姻观,在满清却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特别是清朝早期以前,这种奇葩的婚姻观更是比比皆是,什么“姑侄共侍

  • 董鄂氏受到了哪些恩宠?在清帝后妃中堪称是空前绝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董鄂氏,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董鄂氏所得到的恩宠,在清帝后妃中堪称是空前绝后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那么,这位皇帝的心上人董鄂氏是怎样入宫的呢?《清史稿后妃传》只作了简要的记载,说此妃为“内大臣鄂硕女,年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定冠后官。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皇贵妃,行册立

  • 历史上最深情的皇帝之一,在位16年如同行尸走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元帝,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元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汉宣帝虽然是皇室子弟,但却长在民间,从小见遍了形形色色的人,吃了大大小小的亏,成为皇帝之后英明神武慧眼如炬,大事小事都蒙骗不了他,就连处理棘手的权臣霍光一族都十分的干脆利落,他所治理的时代被后世称为“孝宣之治”,而他一辈子难道就没有

  • 札木合那么厉害为什么没有统一蒙古?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札木合,元朝

    札木合的实力比成吉思汗强,为何不能统一蒙古草原?只因他好色,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成吉思汗还没有崛起的时候,最有机会称霸蒙古草原的是札木合,可他缺乏自律,因身上的两个坏毛病错失良机,不得不眼巴巴地看着成吉思汗一天天壮大,最终吞并自己后,又将整个草原吞并。我

  • 孝明皇后是怎么做到太皇太后这个位置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孝明皇后,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揭秘孝明皇后由打工妹到太皇太后的传奇之谜,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这位孝明皇后,确切的来说算是母以子贵才在唐朝的历史上留名,而她由打工妹到太皇太后的传奇人生,更是让后世觉得迷雾重重。首先,后勤工作人员。孝明皇后郑氏,原本是叛臣李锜的小妾,因李锜兵败,他的家属也都作为奴仆成

  • 他本来可以回国继承王位 为什么他却拒绝回国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重耳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重耳为何将国君之外让人呢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春秋早期的时候,晋国的国君晋献公宠爱小老婆骊姬,慢慢的疏远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晋献公的长子申生精明能干,最先遭到了骊姬的妒忌,在骊姬的设计迫害下,申生被迫自杀身亡。看着大哥被迫害致死,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

  • 能征善战的尉迟迥,为什么起义之后仅仅2个月就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尉迟迥,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拥兵数十万的尉迟迥,能征善战,为何起义仅仅2个月便全军覆没?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年仅21岁的周宣帝于公元580年暴病身亡,北周的形式随后急转直下。杨坚勾结郑译与刘昉等近臣,假诏宣帝遗命辅佐。后来又借为宣帝会葬,开始诱捕在外的各个诸王,越王宇文盛与赵王宇文招,还有毕王

  • 汉桓帝刘志到底做了什么 他为什么被称为小偷皇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汉桓帝

    汉桓帝刘志为什么被称为小偷皇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历史上居然还有一个喜欢专门偷盗大臣家东西的皇帝,如若你不信,今天我就给你说说这位皇帝老儿的事情。这个专门爱偷大臣家东西的皇帝是汉桓帝刘志。汉桓帝刘志(132-167年)是

  • 慕容皇后是怎么当上北魏的皇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慕容皇后,南北朝

    亡国公主慕容氏击败敌国皇帝的发妻,成为北魏的皇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后燕慕容氏,大家会想起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慕容复就是后燕王国的后人。而这里提到的慕容氏皇后,就是后燕的公主,应该算是慕容复的祖姑姑,当然慕容复只是小说里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