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皇帝在松锦之战后依然没有选择南迁的理由是什么?

崇祯皇帝在松锦之战后依然没有选择南迁的理由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133 更新时间:2024/1/27 20:40:09

朱由检是明朝时期的第十六位皇帝,年号崇祯,通称崇祯帝。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明朝崇祯十五年,关外辽东的松锦之战以明军大败特败而结束,明朝中央直辖的洪承畴及其直属军团全部阵亡或被俘,除少数辽东军队在吴三桂等人的带领下逃脱出来,借山海关关城暂时档住清军外,明朝在急需平乱的关内已经没有了能打的军队,南方虽然还有左良玉等和李自成对抗的军队,但他们已经变成了军阀性质,崇祯无法有效指挥他们。

还在松锦之战进行时,关押中的孙传庭被崇祯紧急起用,派他去西北练兵剿灭李自成,但需要他练出有战斗力的军队也需要时间。也就是说,松锦之战结束之后,崇祯皇帝已经无粮可调,无兵可用,在关外满清和关内李自成的双重攻击下,明朝的北方明显守不住了,南方的湖广、四川等地也兵祸连连,当时唯一完好的地域就是江南地区。

在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结束后,因为暂时无兵调派去围剿关内的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张献忠等部,让他们借机壮大。特别是李自成,他建立的短暂帝国就是从崇祯十五年开始崛起,李自成在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就攻占了整个北方地区,灭亡了大明朝,可在这两年时间里,端坐在北京城里的崇祯皇帝却没有往南方的南京撤退。

在当时,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是整个大明朝最富裕的地区,南京还是明朝的国都之一,崇祯皇帝退到那里依然有财力、物力和人力来中兴大明。可为什么崇祯皇帝在北方残破,毫无希望的危急关头也不去组织机构依旧完整的南京?结论是,他不是不想去,可利益集团的阻扰和高傲的性格让他错失最后的机会。

第一:崇祯皇帝和满朝文武都没有想到过李自成会那么快地打到北京城下

松锦之战刚结束时,李自成还在湖北一带浪荡,而且李自成在湖北襄阳成立政府后,并没有从河南直接北伐,他是想先打回陕西老家,当时崇祯皇帝已经派出孙传庭去陕西、山西一带练兵抵御李自成。

有潼关天险和孙传庭在,崇祯皇帝和满朝文武没觉得李自成会短时间内威胁到北京。何况靠近湖北的九江还有个左良玉可以牵制李自成,虽然左良玉根本不敢主动进攻农民军。

可孙传庭在已经乱了方寸的崇祯皇帝严令下,放弃守卫潼关,在粮饷不济的情况下带着还没有练成的残兵去和李自成决战,结果被早已非吴下阿蒙的李自成击败,孙传庭战死,明朝最后的一支还能听从崇祯命令的军队全灭。

然后整个陕西、山西和京畿之处没有了能使唤的军队,李自成几乎毫无阻拦的就轻松杀到北京城下,崇祯十六年十月占领西安,崇祯十七年三月就兵临北京城下,速度太快了,给了崇祯皇帝和满朝官员一个措手不及。

第二:南、北双方的士绅集团和勋贵集团都不愿意崇祯皇帝南下

北京是明朝的国都,也是明朝的经济中心,周围的土地财富极为庞大,经过二百多年的不断兼并,这里的土地资源都在北方士绅集团和勋贵集团手中。北方的士绅集团和北京城里生活了十几代的勋贵们把身家全压在这里,他们绝对不会同意南迁,南迁意味着他们世代占有的庞大的土地全部要抛弃。

在农耕文明社会,土地可是这帮权贵们的命根子,严格来说是比金银等钱财更重要的命根子,即便是赶紧的抛售估计都难得出手,因为崇祯皇帝和朝廷一跑,绝大部分有钱人也都要往南方跑,谁来做接盘侠?没人接手就只能割肉,他们才不会干。

所以他们不支持崇祯皇帝南迁,退一万步说,明朝被李自成灭掉了,他们也可以投降嘛,只要新朝能保住他们的财富,为谁做官不都是一样的做官?他们想得很美,唯一没想到的是李自成对权贵们的憎恨,结果前后两拨,李自成抢他们的钱,满清入关后抢他们的地,终归还是丢掉了一切。

北方抛弃后,一大堆北方士绅和勋贵们到了南方更麻烦,这么庞大的群体要去和南方的士绅集团争夺土地资源、政治资源,南方的士绅集团又不会干,他们早就把坑都占满了,哪来的土地和官位给北方来的同袍?因此,南方的士绅群体也是强烈抵制。大家都不配合崇祯南迁,他哪走得了?

在李自成攻陷山西后,左都御史李邦华(后在李自成破北京时自杀殉国)就曾经建议崇祯皇帝南迁,当时跳出来激烈反对的就是东林党人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他直接挤兑崇祯说:“贼四面环集,乘舆将往?请固守根本,以定人心。”

等到李自成快杀到北京城下时,督师大学士李建泰(明亡,他降清后又反清,失败被杀)也出来建议崇祯南迁,在崇祯表示要以身殉国时,李邦华等建议让太子南下,这个时候还是代表东林党的光时亨站出来反对:“奉太于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气得崇祯说出了那句名言:“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

光时亨多次阻扰崇祯南下,导致崇祯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这名官位不高的东林党小卒子也没落到好,他在北京城破后短暂的投降李自成,后又跑到南明朝做官,被东林党的死对头马士英抓住小辫子干掉,马士英给他治罪的罪状就是阻止崇祯南下:“给事中光时亨力阻南迁,致先帝身殒社稷;而身先从贼,为大逆之尤。”

第三:崇祯皇帝不信任南方的东林党集团,害怕皇室被架空

崇祯皇帝从登基一直到殉国,整整十七年,内阁成员换了无数个,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禁止东林党人入阁,他知道自己拿这帮人没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提拔非东林党人在内阁予以制衡。

如果南迁,那等于是羊入虎口,整个江南地区虽富,可那里也是东林党人的老巢。崇祯从骨子里不愿意去受夹板气。

至于太子南迁?安史之乱时的唐玄宗就是前例,就连阻止崇祯南迁的光时亨都明着说出这事极有可能,从东林党人在后来南明弘光朝的表现来看,他们还真是做得出来。

所以崇祯委婉的表示太子年幼无威,去了南方恐怕被架空,自己就阻止了太子南下另立中央,实际上是担心自己做了唐玄宗,他也不想想,即使做唐玄宗,只要太子在位也还是大明朝,肉总归是烂在锅里。

第四:整个朝廷的南迁是一项大工程,当时的条件已经不允许崇祯皇帝组织大迁移

等李自成攻破山西然后迅速的扑向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已经来不及准备南下了,早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整个京畿地区就乱了,原因是兵灾和大疫。

崇祯十五年清兵入关过一次,紧接着崇祯十六年京畿地区发生鼠疫,两次大灾难接踵而至,老百姓死的死,跑的跑,京畿地区早就十室九空,已经无法组织起足够多的劳力配合朝廷南迁。

当时崇祯皇帝手头上也已经没兵可用了,国都和皇帝整体南迁绝不是说走就能走的,紫禁城里的嫔妃,数万宫女、太监,包括各部官员,生活在北京已经数代人的大批勋贵集团和他们的家人、奴仆等等,要走的何止数十万。

这么多人迁移,需要携带的家当少不了,沿途需要保护的兵力也少不了。没有劳动力帮助搬家,没有足够的兵力护送,从北京南下到南京,沿途两千多里,这么远的距离根本就没法走,如果是无组织的大迁移那更是一场灾难。

最主要的是行动不会快,很有可能被李自成追上,半年时间李自成能从陕西打到北京,再一鼓作气追到长江边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当时即使崇祯南下的建议通过,也没法走了,孤身轻骑前往南方?那不是南狩而是逃命,要面子的崇祯死都不会干。

综合以上原因分析,崇祯或许有过南迁的心思,但阻力还是太大,没有几个人愿意跟着他走,都放不下那些带不走的土地。何况崇祯的性子本就倔强、刚烈、高傲,他不愿意背着逃跑的名誉去南京,也不愿意去和东林党勾心斗角,甚至都不愿意搞狡兔三窟那一套,连儿子都不放走。他或许还有着一定的侥幸心理,直到李自成攻进北京外城时才彻底放弃,把几个儿子放出宫,不过一切都晚了。

崇祯不南下对于后来的南明来说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崇祯和他的直系子女是当时天下人都认可的能代表明朝的旗帜,南明和南宋相比,不断的内耗就是因为缺少这样的一面唯一的旗帜,永历皇帝时期的南明擎天双壁李定国和郑成功也是因为拥唐拥桂的政治因素才没办法通力合作,所以,崇祯皇帝真要是一心南下,即使只过去他一个人,南明的历史也会大不同,估摸着搞出个南北分治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标签: 崇祯皇帝明朝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一生中说过的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什么?有何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秦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性的统治者之一。他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手段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他的治国理念和个人品格也备受争议。然而,无论我们对他的看法如何,有一句话却深深地激励着人们——“一统天下”。这句话出自于《史记》中的一则故事。据传,秦始皇曾经问一位名叫李斯的官员:

  • 梁豫章王萧栋简介 南朝梁朝的第三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梁豫章王,南北朝皇帝

    萧栋(?—552年),字元吉,南朝梁朝的第三代皇帝。史称豫章王、淮阴王。南朝梁豫章王萧栋为昭明太子萧统之孙,豫章王萧欢之子。萧统去世后,梁武帝曾经有一度想立萧欢为皇太孙,但最后没有,而改封萧统三弟梁简文帝萧纲当太子。551年,侯景废简文帝之后,立萧栋为皇帝,改元天正;四个月后侯景废萧栋为淮阴王并自立

  • 柔然二王子多伦简介《花木兰传奇》多伦王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花木兰,花木兰传奇

    莫将/多伦:敌国的柔然王子,一开始化名为莫将,来到花木兰的故乡,原本是为了破坏织女们编制和亲图,却不可自拔地爱上了木兰。两人因为身份的对立而爱得悲壮,最终历经艰辛走到了一起。《花木兰传奇》定位为历史偶像剧,郭品超饰演男主角柔然王子多伦,他和花木兰一个柔情蜜意,一个忠孝义勇,刚柔并济。在《花木兰传奇》

  • 北魏拓跋绍简介及生平 清河王拓跋绍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拓跋绍,北魏,南北朝皇帝

    拓跋绍(393年-409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次子,明元帝拓跋嗣二弟、生母贺夫人。天兴六年(403年)道武帝封拓跋绍为清河王,后因杀父被拓跋嗣赐死。拓跋绍的生母贺夫人是献明皇后的妹妹,其人甚为美丽。道武帝到了贺兰部,见贺夫人时大为喜悦,立即告诉献明皇后,请准纳她为妻,献明皇后立即反

  • 魏征直谏 魏征犯颜直谏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征,直谏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材之心,才使魏征有了发挥才干的平台。他不仅帮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国方针,也时时刻刻

  • 魏征的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征,名言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

  • 刘曜简介 覆灭西晋的前赵昭文帝刘曜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曜,晋朝,昭文帝

    前赵昭文帝刘曜(?----329年),匈奴人,字永明,善属文,工草隶。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刘曜由汉赵建国开始就经已为国征战,参与覆灭西晋的战争,并于西晋亡后驻镇长安。后于靳准之乱中登上帝位,后迁都长安,319年四月改国号为大赵。同年赵王石勒就自立,国家分裂。刘曜在其在位期间多番出兵平定和招降西戎和

  • 石孝友简介 南宋孝宗时期著名词人石孝友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石孝友,宋朝,南宋词人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

  • 段誉的老婆是谁?新天龙八部段誉最后和谁在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段誉,金庸,历史剧

    钟汉良版《天龙八部》近日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由韩国帅哥金起范饰演的段誉一出场就备受大家的喜爱。剧中的段誉风度翩翩、彬彬有礼也深受众多女主的喜欢。在新版《天龙八部》中,段誉最后和谁在一起了呢?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段誉感情经历段誉在《天龙八部》一书中也与几位女主角有感情上的互动。钟灵─初时即与段誉

  • 杨贵妃简介 古代四大美女中的“羞花”杨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贵妃,唐代

    杨贵妃简介: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