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古代最牛岳父,三个女婿都是皇帝

揭秘古代最牛岳父,三个女婿都是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84 更新时间:2024/1/26 10:14:3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独孤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对于生活在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下的古人而言,婚姻的嫁娶都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而这种不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婚姻对于女子来说,很多时候是致命的。

父母的眼光决定着女儿的幸福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古代女子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嫁给什么样的人,就决定着未来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古时候,会有很多父母会将女儿当作一种利益交换的筹码,这种被嫁出去的女儿们的命运往往非常悲惨,但更多的父母,是真心实意在意子女的婚姻幸福与否,对未来女婿也是精挑细选的,想给女儿一个后半辈子无忧的生活,这时候父母的眼光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眼光独到的好父亲,他的三个女儿全部都嫁进了帝王家,成为了三个不同朝代帝王的正妻,他也被称为“千古第一岳父”,他就是独孤信!

千古第一岳父

独孤信是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的知名将领,史书上称他"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他一生养育了七儿七女,其中的三个女儿最终都成为一国皇后,跨越了北周、隋朝、唐朝三个朝代!

明敬皇后

独孤信的长女与北周明帝宇文毓原本就是情投意合,在宇文毓还是藩王的时候便嫁给他为妻,后来宇文毓被宇文家实权者宇文护扶上了帝位,独孤氏妻凭夫荣,成为了皇后,这是独孤家的第一位皇后。可惜的是,独孤氏福薄,在明帝宇文毓登基后的三个多月便香消玉殒了,后来独孤氏被明帝追封为敬皇后,后世又称她为“明敬皇后”。

文献皇后

独孤信的小女儿独孤伽罗就是历史赫赫有名的独孤皇后,谥号“文献皇后”,这是极少数能够史书上留下姓名的女子,独孤家女子的文献记载就数她的最多。

独孤伽罗是个有勇有谋的美人,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后”,她14岁的时候就嫁给当时北周的大臣隋国公,也就是后来的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辅助杨坚开创大隋王朝。她与杨坚伉俪情深,让杨坚许下了“一生挚爱她一人”的诺言,哪怕杨坚称帝建立后宫“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也是形同虚设,杨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妻管严”。

元贞皇后

独孤家最后一位皇后就是独孤信的四女儿,不过这位独孤氏与先前两位皇后不一样,这位并不是在世的时候做了皇后,而是死后被追封。因为她的儿子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李渊称帝后,追封了自己的母亲为“元贞皇后”,这位皇后怕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妹夫的天下,最后居然落到了自己儿子的手中,果然是人生如戏。

抛开女儿光环,他依旧是个传奇

独孤信,本名独孤如愿,公元502年,他出生在鲜卑的一个部落领主家庭里。独孤信长得一表人才,为人正直、性情勇敢坚忍,而受到草原尚武之风的影响,他极为擅长骑马射箭。

战功累累

光正末年,北朝魏国爆发起义,独孤信同贺拔度等人组建了抗击起义军的队伍,并一起斩杀了义军大将卫可孤,给对方以重创,独孤信一战成名。后来,起义军势力逐渐壮大,他被迫加入义军队伍,成为葛荣的部下。

公元528年,尔朱荣发动了河阴之变,掌握了北魏实权,大败起义军,在战俘中见到独孤信,深感此人今后定大有作为,特升他为别军,独孤信感激尔朱荣的伯乐之恩,在军中屡立战功,威名远扬。

北魏末年,孝武帝决定不再做傀儡皇帝,独孤信决定跟随,孝武帝见他如此忠心,便晋升他为骠骑大将军、大司马。自此,魏分东西,高欢另立孝静帝,自己执掌朝政,史称东魏;宇文泰拥护孝文帝取代孝武帝成立西魏,独孤信被封为柱国大将军,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

后来,宇文泰逐渐羽翼丰满,谋权篡位是早晚的事,独孤信与宇文泰又是同乡,所以他便让独孤信做了尚书令,又拜他为大司马,独孤信也从西魏末相成为了北周开国元勋。

治世能臣

独孤信并非单纯的武将,他还能治理地方,是一位文武兼备的能臣。大统三年,他进据洛阳,将原本荒凉的洛阳治理地小有成效;大统四年,独孤信任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收拢民心,又“示以礼教,勤以农桑”,让陇右日渐富裕,周边流民见状都举家依附,使得独孤信名声大噪,"信名遐迩",宇文泰以此为缘由,赐名为信,这就是独孤信名字的由来。

功勋卓著,却不得善终

宇文泰北巡途中,不幸染重疾病逝,其侄子宇文护把控朝政,正式建立北周王朝。“八柱国”之一的赵贵不满宇文护的排挤,想连同也遭受排挤的独孤信一起除掉宇文护,却被宇文护提前知晓,宇文护将赵贵满门抄斩,免去独孤信官职。一月后,宇文护御赐毒酒,逼独孤信在家中自缢,时年,55岁。

独孤信同历史上的诸多开国元勋一样,功勋卓越,却被上位者忌惮,“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最终却没落下什么好下场。

标签: 独孤信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孝穆成皇后从未入宫为何会被封为皇后?去世后27年才真正入土为安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孝穆成皇后,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孝穆成皇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女性人物,她原先只是咸丰皇帝的一名妃子,却生下了咸丰唯一成活的儿子载淳(同治帝),母以子贵,成为大清国的圣母皇太后,命运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那么,她的婆婆到底是一位怎样的

  • 李世民年轻时身强体壮,为何51岁就驾崩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唐朝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23年),为大唐王朝奠定了基础地最伟大帝王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1岁。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一代明君,隋末唐初他跟随父亲李渊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他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唐王朝建立后,28岁的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成为了

  • 皇太极后宫的四大妃子,竟然有三个是寡妇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太极,清朝

    众所周知,皇太极时期的后宫妃子制度还不够完善。其中,第一级是皇后,皇后下面是妃,妃下面是侧妃,侧妃以下就是庶妃,后宫妃嫔只有这几个级别。妃是仅次于皇后的,所以皇太极时期能升到妃位的,除了皇后也只有四个女子。巧的是,四大妃都来自同一个姓氏——博尔济吉特氏。就连皇太极的皇后也是博尔济吉特氏。更巧的是四大

  • 道光那么抠门,宴请大臣时准备的什么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道光,清朝

    在古代,按照常理来说达官贵人一般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更别说皇帝了。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但清朝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却反其道 而行,不仅自己省吃俭用,还“逼”着文武百官跟自己一样“抠门”。道光皇帝的节俭是从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开始的,尤其是跟随老爹清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 历史上万贞儿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被后人抹黑成了一代妖妃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万贞儿,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贵妃万贞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大家都知道明朝后宫里的传奇女性有非常多,不过有一位虽然没有坐过皇后这个位置,不过她作为六宫之主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这个人便是万贵妃。虽然有许多妃子深受着皇帝的宠爱,但却没有哪个像她那样传奇。她是明宪宗的贵妃,而朱见深原本是庶

  • 真实的张飞到底是怎么样的?袁枚在其《随园随笔》中有何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枚,张飞

    《三国演义》中,张飞以一张赛过锅底的黑脸和有勇无谋的莽夫形象出现。最终因为责罚手下过重,被部下所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过,根据一些历史资料记载,真实的张飞并非如此。袁枚在《随园随笔》卷十九中说:张飞似乎不是粗俗鲁莽的人,也并非大字不识一个,涪陵有张飞所作的

  • 历史上张飞并非莽汉,哪三件军事事件可以证明张飞有勇有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飞,有勇有谋

    民间有一句俗话:“张飞穿针——粗中有细”,意思是说张飞并非莽汉。有三件军事事件可以证明张飞有勇有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一是在当阳桥独退曹军。据《三国志》记载,208年,曹操南下,刘备从襄阳狼狈撤退,被曹操追杀了一日一夜,来到当阳长阪坡。刘备抛妻弃子逃命而去

  • 唐朝末年的明君,唐代宗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代宗,唐朝

    唐朝末年有位皇帝,堪比唐太宗李世民,被世人所赞叹。这位皇帝就是唐代宗。唐代宗于山河破碎,社稷崩颓之际,收复两京,使,稳定政局,使唐朝危而复安,再造了大唐。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后虽未能完全恢复盛世局面,但我们应该看到,当时他所面临的局面,各种矛盾交织,其复兴程度,远非玄宗和

  • 杜如晦被外派后,房玄龄为何说此人不能舍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杜如晦,唐朝

    关于杜如晦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后人谈论到唐代的名相时,都以“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加以评述。姚崇、宋璟是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的功臣。以此反论,房杜二人在贞观一朝的地位也可见一斑。房玄龄与杜如晦并称“初唐名相”,是唐太宗李世民基业草创时期的主要大臣。李建成在争夺皇位

  • 地方官用做痰盂献给乾隆帝,乾隆收到后啥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清朝

    乾隆天子继位后,仿效祖父康熙天子的做法,先落伍行了6次南巡。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6次南巡的时间划分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四十九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