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帝原本有两次逃命机会,他为何放弃了?

崇祯帝原本有两次逃命机会,他为何放弃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77 更新时间:2023/12/19 1:37:56

崇祯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凡有点求生欲,就不会跟死神较劲。崇祯作为大明最后一任老总,他同样也不想死,只不过在的任期内,内忧外患加上自然灾害,明朝已经无力支撑。

如果在明亡之际,崇祯苟活于世,他无法原谅他自己,他也无法面对列祖列宗,所以崇祯选择自我了断。当然了,如果崇祯真的想活,也是有很多机会的。

一、杨嗣昌主张议和

史料记载“象升主战,嗣昌与监督中官高起潜主款,议不合,交恶。”

崇祯十一年,杨嗣昌曾建议攘外必先安内,如果和满清议和,那么就可以用全部力量对付起义军,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缓解当时的窘境。对此崇祯表示默许,当时杨嗣昌已经采取了行动,辽东巡抚方一藻已经派人去和皇太极接触。

皇太极的答复也很明白“如有确议,则撤兵东归。”满清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根本没有统一中原的打算,他们本就人口稀少,资源匮乏,他们最大的愿望大致也就是占据辽东,能过上好日子。如果没有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满清是没可能入主中原的。

此时,皇太极也同样捉襟见肘,议和对满清来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杨嗣昌主张议和本来是秘密进行,但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之后消息被传扬开来,杨嗣昌变成那个“卖国贼”,在众多士大夫的口诛笔伐下,议和计划也只能半途而废。

皇太极见议和无法实现,在崇祯十一年九月挥兵南下,崇祯有心议和,但在众臣的反对声下,也无可奈何,最后卢象升成了两方势力的牺牲品。

假如当时能和满清达成议和,赢得喘息之机,那么明亡的时间可能还会延后很长。崇祯没有抓住机会,他总是瞻前顾后、首鼠两端,等机会错过,为时晚矣。

二、陈新甲提出议和

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大明离灭亡只有一步之遥。兵部尚书陈新甲秘密派人和满清议和,消息后来传到了大学士谢升耳朵里,谢升看到山河变色、大厦将倾,就将此事告诉了崇祯。

史料记载“升进曰:倘肯议和,和亦可恃。帝默然,寻谕新甲密图之,而外廷不知也。”

崇祯对此表示同意,并令陈新甲秘密进行,不能泄露消息。一次兵部职方马绍愉从边关发回议和信件,放到了陈新甲的书案之上,家童以为是军事情报,就交给了地方官员传抄。

这一下所有人都知道了陈新甲的秘密活动,这回大家群起而攻之,最终崇祯只得斩杀了陈新甲,来了结此事,议和事宜仍是不了了之。

但凡帮崇祯搞议和的人,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崇祯的立场总是摇摆不定,他会为了皇帝的面子,直接杀人灭口。这大致就是最后一次和满清议和的机会。

三、李明睿主张南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马上兵临城下,都城危在旦夕。左中允李明睿上疏崇祯,劝其南迁至南京再做打算,崇祯当时的反应是直接答应:“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意思就是我也这么想的,但是外面那些大臣不同意,怎么办。

到了这般田地,崇祯还是在顾左右而言他,这已经不是什么议和的问题了,火已经烧到了眉毛。那些所谓的士大夫,在李自成入城后,大多选择了投降,难道这些士大夫的意见这么重要?如果崇祯一心要南迁,难道这些士大夫拦得住吗?可见崇祯还在考虑所谓的虚名和面子。

朱棣迁都是留了底牌的,南京的行政机构一个不少,只要崇祯到了南京,六部六科即刻就可以开始运转,这先天条件不知比南宋强了多少倍,但崇祯就是不这么做。

四、那么为何崇祯没有抓住机会?

崇祯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朱常洛本身就不受万历待见,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还只在位一个月就挂了。朱常洛在成为皇帝之前的待遇就极差,崇祯的条件也可想而知。崇祯的母亲刘贤妃去世得也早,可以说崇祯的童年还是比较不幸的。

史料记载“庄烈愍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也,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母贤妃刘氏,早薨。”

明熹宗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在成长环境、教育方面有很大问题,这也让崇祯的性格不是那么稳定。在接手政权之后,崇祯还要面对强大的魏忠贤,而当时崇祯仅仅十八岁。

魏忠贤可以说是明朝势力最大的宦官,做得最过火的,就是他曾联合客氏给后宫妃子堕胎,并直接害死多名嫔妃,他还曾企图从宫外找孩子来顶替皇子,可以说是无恶不作无所不为。

魏忠贤很清楚他是做不了皇帝的,但他可以另立傀儡,所以说当时的崇祯也十分危险,崇祯一度都要自己带饭吃,根本就不敢吃宫中饭菜。面对如此重大威胁,崇祯都要一人想办法解决,这对崇祯是个巨大的考验,等到铲除了魏忠贤,崇祯的内心也充斥了极大的满足感。

年少的不幸经历,和其满腔的抱负,构成了崇祯帝,崇祯的内心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一种是自卑,原来自他童年的经历,一种是自信,来自于权力和责任,在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格中,崇祯走得是极其辛苦。

在面对问题时,崇祯既想要逃避问题,又必须要面对现实,这让每次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刻,崇祯总会犹犹豫豫、摇摆不定,尤其是面对议和、南迁这种敏感的问题,他真的已经无力去抉择了。

在巨大的付出后,崇祯得到的却是无比的失落,他一心要重振大明,但无力回天。事实上,崇祯做得已经够好了,一个每日只睡几个小时,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衣服打着补丁,如此帝王,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历朝皇帝。

崇祯当然知道活着比死了好,只是他无法给列祖列宗一个交代,估计朱元璋见到崇祯也只会说一句:“孩子,你辛苦了!”

标签: 崇祯明朝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崇祯帝朱由检是最惨的亡国君主?他都经历过哪些惨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明朝

    崇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中国两千多年华夏史上,有很多昙花一现的朝代,它们缔造过辉煌,也终究逃不过被淘汰的命运,就亡国之君而言,国破家亡是烙印在心里的耻辱,祖宗辛苦打下的基业在他们手中就此断送,那种从高空坠落深渊的绝望感油然而生,这种亡国之君的心路历程,崇

  • 臧霸为曹魏立下过大功,却被曹丕夺去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臧霸,曹魏

    臧霸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臧霸虽然名气不高,但他也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员名将。199年,臧霸开始投靠曹操,为曹家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可是二十多年后,他却被曹丕夺去了兵权,免为闲职,默默无闻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直到243年,臧霸才再度被人提起,他的灵牌得以从祀

  • 南宋唯一的明君,揭秘宋孝宗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孝宗,宋朝

    宋孝宗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南宋的这些皇帝中,最贤明的当属宋孝宗了!宋孝宗名叫赵昚,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自幼被宋高宗赵构收养。1162年,赵昚继承皇位,在位期间颇有一番作为,后世称之为“乾淳之治”。可是到了1189年,身体健康的宋孝宗却主动退位,将皇位

  • 完颜守绪:金朝第九位皇帝,死后尸体被乱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完颜守绪,金朝

    从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开始,到1234年金国被蒙古和南宋联合灭亡为止,金国一共存在了12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金国一共传了10位帝王。这10位帝王中,有的善终了,有的死于非命,其中死的最惨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觉得非金哀宗完颜守绪莫属。公元1223年12月份,金宣宗驾崩,作为皇位继

  • 第一个提出围魏救赵计谋的人是谁?真的是孙膑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膑,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第一个提出围魏救赵计谋的人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362年,魏惠王将魏国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打算以中原为根基,开疆拓土,经过开凿鸿沟,修筑长城,选拔武卒等措施,魏国盛况空前,国力鼎盛,笑傲中原。魏惠王东迁后,中原呈现

  • 李恪是什么身份?拥有两朝皇帝的血脉,却无缘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恪,唐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李恪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唐太宗李世民下一任皇帝是李治,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李治不是长子,还有三个哥哥排在他前面,可惜因为一些原因,最终都与皇位无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那个李世民最喜欢,并且文武双全,有着两朝皇帝血脉的

  • 朱祐是什么人?他是如何辅佐发小刘秀成就汉朝霸业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祐,汉朝

    “云台二十八将”之朱祐,如何辅佐发小刘秀成就大业,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朱祐,东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的经历说来也是特殊,他从小便与刘秀兄弟一同长大并由于志向相同,因而关系良好。等到刘秀兄弟率领军队起义之后,他便一直跟随在他身边,先是平定了河北地区

  • 赵云临死前一直重复的两个字是什么?诸葛亮听完后脸色大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云,三国

    赵云临死前一直重复的两个字是什么,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三国时期,刘备,关飞,张羽,孔明,赵云等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密无间的,完全不像曹操如此的不相信自己的部下。也正因为如此,哪怕刘备的军力完全比不上曹操,但最终还是和曹操等人建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就算刘备已经

  • 中国名人故事之再造唐朝的郭子仪,郭子仪与李白之间有什么佳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郭子仪

    郭子仪,今陕西华县人。他出身于一个中层官吏家庭,是通过武举考试走上政治舞台的。唐玄宗天宝八年(749),为横塞野军使,天宝十三年,为天德军(合内蒙乌拉特前旗北)使,兼九原(今内蒙乌拉特前旗西)太守与朔方节度使右兵马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郭子仪在军事上大显身手

  • 郭侃是什么人?蒙古帝国中的汉人将领,郭靖的历史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郭侃,宋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郭侃的故事。说起《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大家并不陌生,但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郭靖的历史原型——郭侃大将军。郭侃,是华州郑县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华县,出生于公元1217年,他是大唐王朝中兴名将郭子仪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