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最大贪污犯是朱元璋?国库之外私设小金库

明朝最大贪污犯是朱元璋?国库之外私设小金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54 更新时间:2023/12/18 11:13:37

古代的皇帝是怎样花钱的?看似这是个无需讨论的话题,因为在帝制时代,整个中国都是皇帝一个人的,那么他当然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了。但是,为了花的方便,皇帝也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内库——也就是区别于国库的皇帝的私人小金库。这在历朝历代都有,到了明朝,称之为内承运库。

明代的内库,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按照史书的记载,朱元璋对待内库的态度却是前后矛盾的。起初,明太祖并不想设置内库。他认为,皇帝享有四海的,理应不屑于为了积蓄私财而设立内库。他还批评太宗设内库,是有失贤明的错误举措。在明太祖看来,宋太宗设立私人库藏,存私房钱,很是小家子气。但明太祖为食言?一则,内库尽显皇帝的权威,就像山呼万岁一样,尽管不靠谱,却是很受用。再就是,明太祖是位自信满满的主儿。他起身布衣,对民间疾苦有切身体会,对官员的各种小心思看得透彻,他甚至自恋地认为,天下的事没有能够瞒得过他的。

所以,明太祖设立了内库,并将其功能定位于:天下为公。这样,明太祖就很得意了,设置了内库并辅以必要的制度,既消除了宋内库的弊端,又可以在彰显唯我独尊的同时很好地为国家服务,且能显摆明太祖的治国才华……可谓一举数得。

事实上,洪武一朝的内库,也确乎按朱元璋的本意,大致是遵循了“天下为公”的理念,其作用也主要是用于“出财”而非敛财,其中较为见的是赏赐、抚慰百姓和臣下。

按照明太祖的理想,内库实际上是国家性质的,相当于“国家基金”,其支出用途主要是供国家物质性表彰、荣誉性赏赐或者成为表现皇恩浩荡的“福利”而福泽万民。

明太祖自以为找到了一个两全的法子解决内库和军国社稷的矛盾,通过给内库的功能以“天下为公”的定位,而实现既能使皇帝享有蓄私财的特权,又不至于过度地加剧社会矛盾,使社会处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上。而且,他认为自己已经给后世子孙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并坚信这种惯例可以延续下去。就这样,明太祖天真地幻想着大明的江山永固。

明太祖的愿望是好的,但也是不切实际的。尽管明太祖在设立内库时,主要考虑的是将内库所藏作为国家财政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周济。但是事实上,内承运库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贮藏着缎匹、金银、珠玉、象牙等奢侈品,这就不可避免地预定了一种奢靡的基调,为后世子孙的敛财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明太祖使用特权是为了彰显个人魅力、治理国家。那么明代中后期的皇帝就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了而滥用特权了。那些不肖子孙最喜欢做的就是默许、放任臣下为内库聚敛钱财。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内库的设立,是作为一种有瑕疵的制度存在的,它体现的是“个人特权”!这与“天下为公”的理念,本来就是彻头彻尾的冰炭不同炉!它同皇权一样完全游离于监督制度之外。而专权又为制度的缺陷提供了保护伞。可以说,内库与皇权相互支撑,最终共同摧毁了明朝的有序和稳定。

明朝的中后期,皇帝为了骄奢淫逸,将挪用国库银到自己的内库视为常态。他们无限扩大和利用了内库的特权,肆无忌惮地盘剥百姓,侵吞国库银,使得明王朝愈来愈趋衰败,明太祖的理想自然也随之灰飞烟灭。

皇帝本人是特权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只要保证皇帝本人的特权。明中后期的皇帝们便容忍臣下使用没有对皇权产生威胁的特权。他们甚至跟贪污官员沆瀣一气,分成赃款。或者通过抄家的方式直接把赃款据为己有。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文种对越王勾践说的七种杀人方法是哪七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种

    吴王夫差见勾践已经完全臣服,忠心不贰,遂深信伯嚭,越发重用他了。一天,夫差问伯嚭:“寡人想广建宫室,你看建在哪里合适?“伯嚭说:“我看建在姑苏这个地方不错,前王虽然也修筑了些宫室,但都不成规模,大王可以扩建此台,宽能容六千人,高能望一百里,聚歌童舞女于上,可谓人间之极乐矣!”夫差采纳了伯嚭的意见。于

  • 揭秘:历史上戚继光贿赂张居正不可告人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戚继光

    戚继光贿赂张居正秘密: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又字文明、汝谦,号南塘,晚年号孟诸,山东蓬莱人。他从戎四十余年,身经百战,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他训练的“戚家军”战无不胜,威震天下。但因与张居正关系密切,戚继光晚年遭弹劾解甲归田,两年后猝然去世。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

  • 唐高宗昏庸之谜:为什么被人们严重低估?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被人们严重低估?李治字雉奴,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在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诸子中排行第三。由于他得了风眩病,眼睛无法看东西,就让武则天替他处理政务。武则天最后控制了朝廷大权,于是人们对唐高宗的昏庸就坚信不疑了。不过,一些人有不同的看法。李治是唐朝第三代君主,在位33年。由于病弱,655年

  • 知人善任:汉高祖刘邦高超的用人术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

    知人善任,对很多人来说,践行之委实不易。而刘邦却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刘邦年少“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才混了个泗水亭长的升斗小吏,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洗牌中,他居然力挫群雄,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他成功的法宝是什么呢?一句话,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汉王朝建立的整个过程证明:张良

  • 历史故事:襁褓中的皇帝汉冲帝刘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冲帝

    汉冲帝刘炳,继位的时候年仅两岁半,是东汉王朝的又一个娃娃皇帝。冲帝的生母是虞贵人,虽然虞贵人的儿子做了皇帝,但是受益的是梁太后及其娘家梁氏家族。梁家上一代掌门人梁商,不愧为一代忠良和仁厚长者,他一生谦恭谨慎,忠君爱国,赢得了朝野的普遍支持。但是老子英雄儿浑蛋,梁家的新一代掌门人——梁商的儿子梁冀,却

  • 大唐荣耀:唐明皇为什么虐太子如虐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明皇

    我们在《大唐荣耀》的第一集里面可以看到,唐玄宗的太子李亨(即日后的唐肃宗)因为亲戚获罪,怕被牵连,在唐玄宗面前磕头求饶,而唐玄宗对他看也不看一眼,任他出丑露乖,自己则悠闲的欣赏杨玉环的霓裳羽衣舞。虽然真实政治中李亨不至于蠢到公然求饶,把矛盾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但历史上他确实被他老子打压得窝囊至极,当

  • 潇洒帅气的公孙瓒为什么失败:公孙瓒被谁所灭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公孙瓒

    公孙瓒死于199年,字伯珪,辽西令支(河北迁安)人,他的长相异常潇洒,帅气,五官精美且声音洪亮,聪明伶俐而且从小家庭条件优越,但是由于家里母亲地位卑贱,结果只是当了个郡中小吏。直到后来得到了涿郡刘太守的赏识,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了给公孙瓒,公孙瓒才算是时来运转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公孙瓒工作勤恳认真,一路

  • 他是和尚却精通兵法 明朝历史上最神秘的军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姚广孝

    姚广孝,法名道衍,出生于1335年,于1418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现在的江苏苏州人,姚广孝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佛学家,他最为人知的就是策划了靖难之役,协助朱棣坐上了皇帝之位。姚广孝是一个很神秘的人物,人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支持朱棣谋反,在朱棣做了皇帝以后他还是保持着以前的作风,也令人难以捉摸

  • 裴度开创了唐朝的“元和中兴” 成就堪比郭子仪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裴度

    唐朝曾经有过一位著名的宰相郭子仪,这位在安史之乱之中扭转了唐朝局势的伟人也因此被搬上荧幕,所以我们在很多电视剧中都能看到他伟岸的身影,不过在唐朝,却还有一个人他堪比郭子仪,而此人也同样在唐朝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网络配图此人就是唐朝中期时候著名的政治家裴度,这位伟人曾经一段经历至今也还被后人津津乐道,在

  • 清宫未解之谜:咸丰帝喝鹿血暴毙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咸丰

    当他还是皇子的时候,身体就很瘦弱。比如,《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文宗体弱,骑术亦娴,为皇子时,从猎南苑,驰逐群兽之际,坠马伤股”。身体本来就不好,还摔伤了腿,真是祸不单行。所以,当他和奕訢陪同道光帝到南苑打猎的时候,他知道肯定败给奕訢,便求教于他的老师杜受田。网络配图 杜受田足智多谋,给他出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