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逼杀功臣:傅友德杀两子再到御前自刎

朱元璋逼杀功臣:傅友德杀两子再到御前自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956 更新时间:2024/1/19 7:10:47

“蓝玉诛,友德以功多内惧,定远侯王弼谓友德:‘上春秋高,行且旦夕尽我辈……’太祖闻之,会冬宴,从者彻馔,彻且不尽一蔬。太祖责友德不敬,且曰:‘召二子来!’友德出,卫士有传太祖语曰:‘携其首至。’顷之,友德提二子首以入,太祖惊曰:‘何遽尔忍人也?’友德出匕首袖中,曰:‘不过欲吾父子头耳。’遂自刎。太祖怒,分徙其家属于辽东、云南地,而王弼亦自尽。”

网络配图

王世贞《高帝功臣公侯伯表序》说:“然至蓝氏之诛累,而几若扫矣。夫以冯宋公、傅颖公之雄,而卒不免死嫌。”也就是说,“蓝玉党案”预示着君权与将权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蓝玉死后,他们在劫难逃。

冯胜、傅友德是明朝初年战功显赫的大将,被朱元璋册封为宋国公、颖国公,论战功仅次于常遇春、徐达。两人事功相似,结局也一样,都被皇帝“赐死”。也许由于这样的缘故,《明史》把二人的列传放在了同一卷,张岱的《石匮书》也是如此。

冯胜、傅友德不同于汤和、徐达、李文忠等将领,并非朱元璋的嫡系。冯胜原名冯国胜,和他的哥哥冯国用都喜欢读书,精通兵法,而且武艺高强,元末天下大乱,他们“结寨自保”,成为占山为王的绿林豪杰。朱元璋把他们收罗到自己麾下,冯国用成为“亲军”头领。冯国用阵亡后,亲军由冯胜率领。此后冯胜跟随徐达、常遇春征战,屡建战功,洪武三年册封为宋国公,岁禄三千石,赐予免死铁券。

傅友德的情况更加复杂,元末他跟随“大盗”李喜喜入蜀,李喜喜兵败后,他投奔明玉珍,不受重用,便改投陈友谅。朱元璋攻打江州,他率领部下投向朱元璋。如此朝秦暮楚,却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洪武三年被册封为颖川侯。他跟随征西将军汤和出征四川,中流矢不退,率将士殊死战。朱元璋在《平西蜀文》中盛称“友德功为诸将第一”。以后他率领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平定云南,进封颖国公,岁禄三千石,赐予免死铁券。

洪武二十年(1387),冯胜以征虏大将军的头衔,率左副将军傅友德、右副将军蓝玉,统领二十万大军围剿元朝残余势力,获得完胜。随着冯、傅、蓝三将的声望大振,猜忌也随之而来。有人告密,冯胜向元朝丞相纳哈出之妻勒索金银珠宝,强娶纳哈出之女。朱元璋勃然大怒,剥夺冯胜的大将军职务,命他到凤阳闲住,从此不再带兵打仗。此后唯一的工作,就是和傅友德一起,到山西、河南训练新兵。

网络配图

晚年朱元璋对于功臣宿将日益猜忌,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特务机构锦衣卫头目诬陷蓝玉“谋反”,当即被处死,同时株连大批将领。冯胜、傅友德的功劳和声望都在蓝玉之上,王世贞《高帝功臣公侯伯表序》说:“然至蓝氏之诛累,而几若扫矣。夫以冯宋公、傅颖公之雄,而卒不免死嫌。”也就是说,“蓝玉党案”预示着君权与将权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蓝玉死后,他们在劫难逃。

汉朝韩信临死前的感叹:“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后世一再重演。《明史·汤和传》有一段话颇堪回味:“帝春秋寖高,天下无事,魏国(徐达)曹国(李文忠)皆前卒,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汤和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从容对皇上说:臣犬马齿长,不堪再接受驱策,愿得归故乡,求得一块安放棺材之地,以待骸骨。朱元璋听了大为高兴,立即赏赐他一大笔钱,在凤阳营造府第。主动放弃兵权的汤和,终于得以寿终正寝。冯胜、傅友德没有汤和的智慧,对于“不欲诸将久典兵”的帝意揣摩不透。《明史·冯胜传》有一段话和《明史·汤和传》惊人相似,但二人结局迥然不同:“时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冯)胜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冯)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逾二年(即洪武二十八年,1395),赐死,诸子皆不得嗣。”所谓“数以细故失帝意”,不过是借口,“赐死”是必然结局,而且“诸子皆不得嗣”,完全否定了先前在“免死铁券”中的承诺:“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

至于如何“赐死”,语焉不详。张岱《石匮书》说得比较清楚:冯胜妻家的亲戚告发,他在家中埋藏兵器。朱元璋把冯胜叫来,请他喝酒,说:“我不问。”一名大将军家中收藏一点兵器,不足以构成死罪,况且“免死铁券”明确宣告:“除谋逆不宥,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于是只能用不露痕迹的形式—请他饮毒酒,也就是《明通鉴》所说的:“上召(冯)胜饮之,酒归而暴卒。”人们一看便知“暴卒”的原因,但不敢明说,美其名曰“赐死”。

网络配图

颖国公傅友德的“赐死”方式略有不同。洪武二十六年(1393)他和冯胜一起被“召还”,次年赐死。至于“赐死”的原因,《明史·傅友德传》没有明讲,《明通鉴》有所补充:定远侯王弼与冯胜、傅友德同时从军中召回京师,适逢蓝玉被处死,傅友德内心恐惧,王弼对他说:“上春秋高,旦夕且尽我辈,奈何?”朱元璋通过内线获悉此事,决定赐死。

关于“赐死”的细节,《明史》与《明通鉴》都没有记载。查看《石匮书》终于明白,并非用酒毒死,而是采用了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手法:“蓝玉诛,友德以功多内惧,定远侯王弼谓友德:‘上春秋高,行且旦夕尽我辈……’太祖闻之,会冬宴,从者彻馔,彻且不尽一蔬。太祖责友德不敬,且曰:‘召二子来!’友德出,卫士有传太祖语曰:‘携其首至。’顷之,友德提二子首以入,太祖惊曰:‘何遽尔忍人也?’友德出匕首袖中,曰:‘不过欲吾父子头耳。’遂自刎。太祖怒,分徙其家属于辽东、云南地,而王弼亦自尽。”

张岱倾向于认为:冯胜“积战功久”,但“时时见骜”;傅友德与常遇春并称“虎将”,但“喑鸣跳荡”,是他们“不以正毙”的原因,似乎有失片面,也和他后面的感叹自相矛盾:“古大将创立功业,得以令终者,代有几人哉!”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如果吕布五虎将同在一个决斗场:谁能笑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吕布

    五虎将,又称五虎大将,五虎上将等。在三国演义当中,其分别指的是蜀国中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吕布,三国当中的第一位猛将,当年在虎牢关曾经大战三英而没败,可谓无人能挡其勇。但是大家有没有假象过,如果六人互不认识,根据其实力,脾气和年龄方面的因素,将他们安排在一个决斗场里面,到底谁才是最后的

  • 揭秘李常茹和拓跋余:都是爱而不得的可悲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常茹和拓跋余

    由小说《庶女有毒》改编的电视剧《锦绣未央》即将上映,剧中主要人物的定妆已经曝光,精致的妆容,华丽的服饰引得小说迷们惊叹不已。在这部剧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李未央,整部剧都是围绕着她展开的。在剧中她最早的威胁就是来自于李府中各个姐妹的陷害,李常茹就是其一。通过《锦绣未央》李常茹简介来了解这个人物形象。李常

  • 刘备称帝早有预谋,一个细节暴露刘备称霸野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

    刘备是东汉末年,逐鹿中原的枭雄之一,后与曹丕、孙权三分天下,成蜀国之主。从历史记载和小说家言来看,刘备从最初起义到蜀国称帝,称霸天下走的每一步棋都是在时势之下迫不得已的选择,而他本人为人处事都是仁义为本,从未透露出丝毫称霸野心,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刘备少年家境贫寒,与母亲编制草鞋为生。后与关、张桃

  • 周厉王以“专利”治民:引发史上第一次平民暴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厉王

    中国有确切纪年是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这一年召公和周公合作,共同执掌周王权力,处理国政。在此之前的历史,只有王号而没有年代,从共和元年开始,后来的历史都记载了国王或皇帝在位的年数,使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了准确的系年。公元前九世纪中叶,西周王朝曾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国中没有天子,国政由周公、召公两个贵

  • 生恩不如养恩大 薄情皇帝雍正竟然逼死生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

    1723年,雍正即位,就在不久之后,雍正的生母,康熙皇帝的德妃乌雅氏毙,死因不详,死后被追封为孝恭仁皇后,彼时距康熙皇帝驾崩仅仅半年。德妃死得如此诡异,在民间就广为流传着德妃被雍正所逼,撞柱而死的说法。事实果真如此么?网络配图据说,德妃乌雅氏相貌端庄秀美,雍容华贵,天性淡泊名利,处世为人低调。在勾心

  • 一个皇帝的狗血剧 杀生母抢儿媳又被儿子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元昊

    客观来说,这个狗血剧的男主角——李元昊还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他继承王位后,发展经济,强化军事,团结番邦,让部落实力与日俱增,逐渐有了与宋朝抗衡的实力。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有了足够底气的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修建宫殿,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造西夏文,并颁布

  • 年仅21岁就为自己修墓 这个墓真的有毒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万历

    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他10岁登帝位,在位时间48年。但是,被后人极为盛传的是他30年都不上朝,沉迷酒色、怠政荒诞几乎成了他的代名词。网络配图万历皇帝还是一个挺想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从年幼到成年,他处处受到大臣们的牵制,更像是一个被长期囚禁在紫禁城中的囚徒。他用一种无声的方式拒绝这

  • 秦皇汉武的皇权之治:古代帝王的为帝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

    自古以来,秦皇汉武经常被相提并论,他们同样雄才大略、功勋卓著,却遭遇了迥然相异的历史命运:秦始皇建立的强大王朝速兴速亡,享国仅仅十四年余,而在汉武帝时期奠定坚实基础的汉王朝却绵延四百余年。这一鲜明对照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关注和思考,驱使我们进一步去探索有关秦汉皇权政治的若干问题。网络配图 日本著名学者西

  • 曹魏五谋臣助曹操打江山 谁是五谋士的领头羊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

    在三国时期群雄鼎立的时候曹操因为其枭雄之气和手下一群能人志士慢慢奠定了最后的疆土霸业。曹魏五谋臣是其中给曹操作用最大的功臣。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可谓天下之精英。让曹操爱不释手。1、谋主: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称得上是曹操五谋臣的领头羊。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

  • 秦始皇算经济账:修长城比派兵打匈奴更省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