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敬妃很是深受明神宗的宠爱,但她死后留下怎样的谜团?

李敬妃很是深受明神宗的宠爱,但她死后留下怎样的谜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847 更新时间:2023/12/20 16:16:39

万历年间的后宫之中就发生过这样一个疑案,死者是宠爱仅次于郑贵妃的李敬妃,在史书中,有人认为她是因病去世,也有人说她是被人所害,是非纠葛不断。就在她离世近半个世纪后,她被孙儿追封为太皇太后,这或许是她万万也想不到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戊寅,册封端嫔周氏为端妃,李氏为敬妃。—《明神宗实录》

李敬妃的来历相当神秘,她的家世、生年等一概未知,她最早出现在史料记载之中是在万历二十二年,她在十月诞育了皇六子朱常润,十一月与端嫔一同被册封为妃。在现有史料中明确记载,周氏封妃前的地位是端嫔,而没有写李氏的任何封号,也就是说李氏是由没有任何位分的宫人直接被册封为敬妃的。根据皇长子生母王恭妃的册封情况其实也可以印证这一点。换句话说,李氏应该也是宫女出身。

虽然同是宫女封妃,但意义决然不同,王氏封妃是因为她所生之子乃是皇长子,又有慈圣皇太后的压力,万历帝不得不封她为妃,李氏则不同,此时的后宫已经有了好几位皇子,皇六子的出生并没有特别的意义。与敬妃同时册封的周端妃也能证明敬妃的殊宠,周氏当年与郑贵妃同为九嫔之一,这么多年了,即使诞育了皇五子朱常浩,朱翊钧也没有任何表示,这次与李敬妃同时册封,没准还是搭了敬妃的顺风车。

始贵妃李氏宠亚于郑氏。—万斯同《明史稿》

李敬妃的异军突起让原本一家独大的万历后宫平添了许多变数,原本静谧的咸福宫也变得喧嚣热闹起来。盛宠长达十数年的郑贵妃终于有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三年后,李敬妃再次生育,诞育了皇七子朱常瀛,接连生育二子,李敬妃的恩宠自然是不浅,眼瞧着万历帝要再次加封敬妃,恰在此时,生育仅仅十一天的李敬妃突然薨逝。

敬妃李氏薨逝,传旨封为皇贵妃,礼仪照世庙皇贵妃沈氏例行,营葬吉地礼部请遣官于天寿山悼陵左右相择。—《明神宗实录》

李敬妃的薨逝让万历帝十分悲痛,他当即传诏追封李氏为皇贵妃,一应大礼均照嘉靖帝的沈皇贵妃例行,并命礼部前往天寿山选一块风水宝地来安葬爱妃。礼部恭上李氏的谥号为恭恪惠荣和靖,其中第六字“靖”有的史书记载为“静”,很有可能是为了避讳明光宗生母王氏追封为皇后时的谥号“孝靖”,故而才改为“静”字。

一向吝啬的朱翊钧还特意褒奖了为李氏题写铭旌、圹志的辅臣,还赐下了银、钞,这对万历帝来说并不常见,可见万历帝对李敬妃的宠爱,也足见这些辅臣办事用心,让痛失爱妃的朱翊钧稍有安慰。

大学士张位、沈一贯题本:今日司礼监陈矩到阁,发下礼本,为传奉事,内议皇贵妃李氏营葬。口传圣谕:“皇贵妃李氏伺候敬谨,诞生皇子,准葬于寿宫右穴,内阁议拟里看此。”—《万历帝起居注》

可对于万历帝来说,这一切还不够,就在万历帝下旨在天寿山为皇贵妃选吉地两天后,他突然改变心意,他想把爱妃葬入自己的皇陵地宫右室,还传旨内阁商议此事。

此事绝不简单,明朝以左为尊,左室乃是皇后千秋后所葬之地,右室应葬之人地位仅次于皇后,如果皇帝没有继后,就应该把储君生母葬入。此时的王皇后活得好好的,左室自然是她去世后应葬之处,而万历帝至今仍未建储,他心仪的储君是皇三子朱常洵,而按礼而言,应该立皇长子朱常洛,那么有资格葬在右室的应该是王恭妃,或者万历帝心中的郑贵妃,怎么就轮到李敬妃了。

其实,当初明英宗的刘敬妃去世,朱祁镇也给儿子朱见深留下遗旨,命钱皇后千秋后,与刘敬妃同葬入自己的皇陵地宫,甚至都没有想到朱见深的生母周氏,此事因不合礼制,且有周太后的阻挠并未成行。万历帝如今想办此事自然也不容易,群臣出言阻止,一说不合祖制,二说没有先例,弄得万历帝也只能在天寿山另选吉地了。

由此可见,李敬妃在这段时间是极得万历帝宠爱的,从下旨让敬妃葬入皇陵地宫的风波来看,这段时间李敬妃的恩宠甚至超过了郑贵妃,联系史料中关于李敬妃的死亡谜案,更让人觉得甚为可疑。

明代官方对外只说李敬妃薨,一般来说,没有说特意说因何而薨,就是指正常死亡或病逝,以李敬妃由宫女晋封才三年推断,她年龄不会很大,至多应也不超过三十岁,这很明显不会是寿终正寝,如果她不是因为外力致死,死于产后并发症的可能是极大的。当然,这是先假设她是非外力死亡做出的推测,史书上可不这么认为。

始贵妃李氏宠亚于郑氏,郑氏因其疾,使御药房内监张明纵药阴杀之。—《明史稿后妃传》

明遗民万斯同曾参与清朝官修《明史》的修撰,编修成《明史稿》一书,最终定本的《明史》正是在此书的基础上修撰而成,《明史稿》中明确指出,李敬妃就是死于郑贵妃之手,郑贵妃利用了李敬妃的产后之疾,命人用药暗害,这很符合犯罪动机驱动犯罪的推理。

试想,李敬妃之死,最大的受益者不就是被分宠的郑贵妃吗,从李敬妃死后万历帝对她的态度来看,这个动机是成立的,而除了郑贵妃外,其实后宫之中还有一位受益者。

所生两皇子,派与中宫王老娘娘为慈母,共育咸福宫。—刘若愚《酌中志》

李敬妃之死的另一位受益者就是王皇后。众所周知,王皇后无子,只有一个女儿,故而王皇后常年受制于郑贵妃,而李敬妃一死,她的两个儿子皆归于王皇后抚养,当然,妃嫔离世,没有儿子的皇后抚养妃嫔的孩子这是很正常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王皇后并非没有嫌疑。

不过,王皇后之后的种种作为似乎洗清了这一嫌疑,她处处帮扶皇长子朱常洛,并没有因为皇六子、皇七子是她的养子就为他们争储。不仅如此,从常理推断,后宫嫔妃百花争艳远胜于一枝独秀,对于位列中宫的皇后更是如此,李敬妃的崛起是王皇后乐见其成的,多少年了,终于有人能够制衡郑贵妃,王皇后即使想霸占李敬妃的孩子也不会想失去制衡郑贵妃的人,何况她是中宫皇后,如果提出想抚养李敬妃的一个孩子,万历帝应该也不会拒绝,不必用这种激烈手段,得不偿失。

那么,最大的嫌疑还是落在了郑贵妃身上。

很多人认为,万斯同其人对郑贵妃是有很大成见的,当然,这怪不得万斯同。万斯同的老师是一代名士黄宗羲,其父黄尊素乃是东林后七君子之一,东林党在万历末期和泰、天、崇三朝影响深远,而因为国本之争和明末三案,东林党对郑贵妃可以说是毫无好感,万斯同受到老师的影响,自然对她有很深的成见,故而他虽然言之凿凿,但并不能轻易认为就是郑贵妃害死了李敬妃。清朝官修《明史》最终也删去了这一句。

神庙贵妃李娘娘有疾,郑娘娘名下太监张明,医治不效薨逝。—刘若愚《酌中志》

万历二十九年,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因感异梦而自施宫刑,入宫后跟随司礼监大太监陈矩,他在崇祯年间写了一本记述宫廷见闻的史书,名曰《酌中志》,他就是刘若愚,这本史书意义非常,他以一个十分鲜见的角度记述历史,而且是外界知之甚少的宫廷史。

根据刘若愚的个人经历,他的确应该知道很多宫廷见闻,所以,他记述李敬妃是因病医治无效而死,可信度相当高。但是,他也指出,这个给李敬妃医治的御药房内监张明是郑贵妃的手下,而且,他以一种十分隐晦的手法在这句话之后写到:

彼时积言有如淳如衍之事,自此郑娘娘无有与分宠者矣。—刘若愚《酌中志》

这句话中的淳于衍就是当年霍光的夫人霍显派去阴害许皇后的人,所谓“淳于衍之事”指的是借病人疾,以医治为名暗害之,不过刘若愚记述十分谨慎,只说当时很多人都说李敬妃就像汉代的许皇后,而张明就是明朝的淳于衍,那明朝的霍显不也就一目了然了。然后,刘若愚接着又说了句,自此后再也没有人和郑贵妃分宠了,上下两句话结合起来就发现很奇怪,刘若愚到底是帮郑贵妃开脱,还是说就是她所害呢?这似乎只能让各位文友自己判断了。

李敬妃逝世后,王皇后将两位皇子悉心教养,一位受封为惠王,一位受封为桂王,在崇祯帝朱由检被大顺军攻破北京,自尽景山后,在江南的诸位明朝藩王就开始了群雄逐鹿,其中桂王朱常瀛的儿子朱由榔也得以在广东建国,他追封已经逝世将近半个世纪的祖母为孝敬太皇太后,这可能是李敬妃怎么也想不到的。

李敬妃的前面大半人生成谜,有记载的历史只有三年,但是她却为明朝留下了一个火种,这让明朝在南方又延续了十数年的生命,这也算是一世传奇了,几百年过去,天寿山上的皇贵妃墓尤在,无言地倾诉着李敬妃曾经的荣光和传奇。

标签: 李敬妃明神宗

更多文章

  • 赵良栋:凭借自己的嗅觉躲避了一场灾难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良栋,清朝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机智勇敢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不过我们今天并不讨论李云龙,而是讨论古代的一个将领,叫做赵梁栋的人。赵良栋是古代一个非常出名的将领,作战勇猛,智力还非常的高,胆子大心还细,可以说占据了各种优点。俨然是一个古代李云龙,并且还凭借自己的嗅觉躲避了一场灾难,挽救了很多战士们的生命。

  • 曹植斗不过曹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三国

    三国时期的魏国是在魏蜀吴三国中最强大的一个。曹操建立了魏国,称魏王之后,他的家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在曹操身上,也发生了与康熙九子夺嫡相似的事情,只不过参与争夺魏王的只有两个王子。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孩子,一个是二子,另一个是三子。两人都非常的优秀,曹操称魏王之后,就已经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最终

  • 雍正皇帝即位以后,他将哪三位亲王女儿收为养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雍正,养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并于次年改年号雍正,胤禛成为了康熙末年夺嫡之争的最终胜利者。雍正帝即位后,一面打击曾经的政敌八阿哥胤禩等人,一面重用拥戴有功的十三阿哥胤祥(封怡亲王)、十七阿哥胤礼(封果亲王)、十六阿哥胤禄(庄亲王),还加封废太子胤礽之子弘晳为

  • 三国正史中,刘备手下的十大重臣属于哪一类臣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正史中,刘备手下的十大重臣属于哪一类臣子?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忠臣、能臣、纯臣是有区别的,这区别不仅仅是字面上,更在深刻的内涵中。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都可以算能臣,但是他们对大汉天子刘协有多少忠心,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我们可以说曹

  • 海兰珠、董鄂妃和珍妃为什么如此受宠?她们有什么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海兰珠,清朝,董鄂妃,珍妃

    海兰珠、董鄂妃、珍妃这三人都是清朝不同时期最受宠的嫔妃,她们为什么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三人受宠的原因,是一个可难可易的问题,简单分析无外乎长相可人,性格讨喜,但是美貌活泼,通情达理的人,清宫内从来都不缺,因此,这就把话题引向了难的一面:这

  • 伯邑考作为姬昌长子为何不是姬姓?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伯邑考,商朝

    大家好,说起伯邑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嫡长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兄长,母太姒。姬昌明明是“姬”姓,而姬昌的二儿子姬发也是“姬”姓,那为什么作为姬昌长子的伯邑考,名字之中却没有“姬”这个姓呢?事实上,在先秦文献的记载中,周武王兄弟几人的名字前面都是没有“姬”姓的,这个姓氏是后人加

  • 潘凤当初和三国第一猛将齐名 潘凤最后为何华雄一刀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潘凤,三国,吕布

    对潘凤实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潘凤一己之力能打败颜良文丑,更是能和吕布打成平手,潘凤最后为何死在华雄手里?说起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想必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吕布、关羽、张飞等数一数二的名将,他们各自身怀绝技,在尔虞我诈的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为流传的英雄人物。

  • 历史上刘备与曹操的一生中有哪些出色表现?终成一方霸主靠的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汉朝

    三国时期人们经常用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来排名。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绝境求生,全靠武技。曹操和刘备的武功都很高,演技也都不差。把碧眼紫髯的小字辈孙权孙仲谋排除在外,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曹操和刘备在生死关头的出色表现,看看他

  • 如果挟天子的人换成刘备的话 局势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汉献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挟天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操迎回汉献帝获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无上优势,与诸侯交战不仅师出有名,而且也极大便利了其收揽人才的速度。那假如当时迎回汉献帝的是刘备而不是曹操,东汉末年的局势又将会如何发展呢?我认为刘备一样会“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是具体形式跟效果

  • 曹操请华佗来治病 神医华佗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华佗

    对华佗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华佗是三国时期的著名神医,那各位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是否遭自曹操的毒手?虽然华佗确实被曹操所杀,但并不是像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小说中说曹操一直被头痛所困扰,因此找来神医为他治疗,但是华佗却说要只好此病,需要劈开曹操的头颅。曹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