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仁宗究竟为什么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

宋仁宗究竟为什么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47 更新时间:2024/1/22 10:21:46

在帝制时代,皇位继承人的确立,事关皇权的传承、国本的巩固,所以,每当新皇帝上台后,通常都要把立储——选定太子的事儿纳入首要议事日程。但北宋仁宗皇帝赵祯似乎是一个例外,而且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外——他于乾兴元年(1022)二月即皇帝位,到嘉佑七年(1062)八月,历经四十年才确立太子,时间跨度之长,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宋仁宗曾有过三个儿子:长子杨王赵昉,次子雍王赵昕,三子荆王赵曦,皆早亡。他之所以迟迟不立太子,没有儿子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不难想象,作为一个万民臣服、拥有四海的皇帝,啥都不缺,缺的就是儿子——若大的家业没人继承,放在谁身上谁不着急?宋仁宗肯定着急。至和二年(1055)初,46岁的宋仁宗得了一场大病,病的不轻。他的病是不是与立储有关,只能留待博学的君子考证了。皇帝病成这样,接班人的位子还空着,一旦山陵崩了怎么办?一些大臣沉不住气了。

网络配图

最先找宋仁宗谈这件事,希望把太子定下来的是宰相文彦博。病中的宋仁宗同意了。文彦博和宋仁宗都谈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的是,如果按照文彦博的建议在这个时候确立太子,这个太子肯定不是宋仁宗的亲儿子。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宋仁宗的侄子宗实,即后来的宋英宗皇帝。《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四《英宗之立》有这样一段记述:

仁宗景佑二年春二月,育宗室子宗实于宫中。宗实,太宗之曾孙,商王元份之孙,江宁节度使允让之子也。帝未有储嗣,取入宫,命皇后抚鞠之,生四年矣。

也就是说,因为自己的儿子早亡,宋仁宗把自己的侄子宗实接进宫里,当儿子养,希望他将来接自己的班。宋仁宗即位的时候,是乾兴元年(1022)二月,那时候宋仁宗十二岁,把侄子宗实接进宫里的时候,是景佑二年(1035)二月,宋仁宗应该是二十五岁。在这样的岁数——正是一个人生育年龄最好的时候,就做好了这样的准备,显然在立储的问题上,宋仁宗是有两手打算的。不过,他最希望的还是这期间自己能生一个儿子,狗皮贴不到羊身上。或许正因为这样的心理,宋仁宗病好了以后,便把立储的事儿撂下了。

皇帝说话不算数,如此食言,惹急了一个大臣,他就是知谏院范镇。知谏院是个什么官呢?宋制,谏院是负责规谏讽谕的机构,其长官称为知谏院。范镇认为关于建储的事儿自己给皇帝提建议正对口。于是,在嘉佑元年(1056)的五月,理直气壮地给宋仁宗上了一道疏,奋然说道:“天下事尚有大于此(立储)者乎!”并三次觐见陈述自己的观点,以至于痛哭流涕。宋仁宗也很感动,但就是不松口,并以委婉的语言安慰范镇说:“朕知卿忠,卿言是也。当更俟二三年。”宋仁宗为什么说要等个二三年再立太子呢?他还是希望能生个儿子,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儿子。

网络配图

这样又过了两年,嘉佑三年(1058)六月,刚刚就任宰相的韩琦向宋仁宗又提起立储的事儿,说的很坦率、很直接:“陛下何不择宗室之贤,以为宗庙、社稷计?”意思是,你没有儿子可立,就在宗室子侄里选一个嘛。但宋仁宗回答的更坦率、更直接:“后宫将有就馆者,姑待之。”就是说,后宫妃子马上就要有生孩子的了,看看生啥再说。这分明告诉韩琦,宗室子侄再贤,也比不上亲生的呀。

但宋仁宗似乎命里注定没儿子的命,后宫生的偏偏是个女儿。按理说,这回他该听大臣们的劝说,把立太子的事儿拿到桌面上了吧,可宋仁宗还是拖着不办。这时候,刚刚担任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部部长)的包拯也出来说话了:“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夫万物皆有根本,而太子者,天下之根本也,根本不立,祸孰大焉!”说的义正言辞。但任凭你树梢怎么摇晃,树根就是不动弹。宋仁宗对包拯这样说道:“徐当议之。”一句话把包拯打发了。

网络配图

宋仁宗“出尔反尔”的这种态度,尽管叫人摸不着头脑,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有两点:一是他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眼目前没有,只能等有了再说,这就需要时间;二是他不想把皇位传给宗室子侄,但大臣们又总给他施加压力,所以,他只能拖得一时是一时。然而,宋仁宗盼儿子想传位给儿子,固然是事实,但在这个过程中,宋仁宗也不是不想立宗室子侄为太子,这一点也同样是事实。说宋仁宗只想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儿子,不想传给自己宗室子侄,显然站不住脚。

那么,宋仁宗为什么终于确立了自己的侄子宗实为太子了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盼了四十年,宋仁宗始终也没有盼来一个儿子,只好认命,只能退而求其次;再一个就是宗实的父亲——汝南王赵允让已死,宋仁宗认为宗实能实心实意给自己当儿子;赵允让死的时间是嘉佑四年,嘉佑七年其子宗实就被立为太子,仅仅相隔三年的时间,联系宋仁宗在建储问题上的种种顾虑,我以为,这不说是问题的关键,也绝非偶然吧?

标签: 宋仁宗

更多文章

  • 因一场病孝庄让康熙当皇帝 彻底改变了清朝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

    众所周知,康熙可谓是清朝最出名,也是最有能力的一个皇帝。他6岁登基,成为皇帝,在位61年,有很多功绩,被称为千古一帝。其实,康熙之所以在六岁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太子,秒杀了顺治其他儿子,成功上位。并不是因为他6岁的时候有多聪明,也不是因为6岁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帝王才能,更不是因为有什么预言使得康熙被顺治帝

  • 岳飞鞍前马后的两个人 史书为何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岳飞

    熟悉岳飞的人、不管是通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评书等等途径,有两个人是必须知道的,也是流传广泛,深入人心的两个人这二人虽然武功不及诸位名将,但是对于岳飞的忠心确是当仁不让的。网络配图这就是岳飞的两个保镖,张保和王横。描写此二人最经典的名句就是:“马前张保,马后王横”。笔者小时候看小人书时,对这句话可是

  • 揭秘:平凡的杨家将为何能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平凡的杨家将

    杨家将故事流传了近千年,历久弥新,令人难忘。杨家将故事是如何家喻户晓的?这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赞杨业、杨延昭“ 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并且指出杨家将故事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广泛流传。欧阳修的这

  • 史海钩沉: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是由军妓所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友珪

    核心提示:《旧五代史》称“友珪,小字遥喜,母失其姓,本亳州营妓也”;《资治通鉴》称“郢王友珪,其母亳州营倡也”。不论是“营妓”、“营倡”,还是“逆旅妇人”,都是古代“军妓”(相当于近代的慰安妇)的别称。在正史记载中,朱友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网络配图关于朱友珪的出生,各种史籍的记载

  • 慈禧秘史:慈禧太后一生之中唯一讨好的男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秘史

    说起慈禧身边的男人除了她的丈夫咸丰黄帝无人不想到的是太监安德海、太监李莲英,还有一个就是恭亲王。似乎是慈禧先认识了恭亲王之后才被送进宫中选作贵人。慈溪和恭亲王的绯闻在当时似乎是掩盖得很好,但是八大臣也看出了慈禧其中的猫腻。尽管慈禧玩尽了权术,最终还是逃不过生命的终结。要说慈禧这一生最用心讨好的人莫非

  • 齐国刑法太过苛刻:晏子是如何巧谏齐景公减刑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晏子是如何巧谏齐景公减刑

    春秋时期,齐景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和地位,也为了顺利地收取各种税赋,他制定了一系列高压政策,凡有作奸犯科者,无论轻重与否,一律严惩不贷。为此,有的人失去了双脚(罪行稍轻的,则砍去一只脚或一只手),有的人失去了双手,有的人失去了双耳……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这种残酷的统治下,老百姓苦不堪言,怨声

  • 残暴成性:朱棣为何一次处决后宫三千宫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

    提到,大家都知道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那么它“暴”到什么程度?据说他曾经一次性的杀了三千宫女。是什么造就了一代暴君朱棣呢?阿斌来为大家揭秘。从小不得志,怀恨在心他虽然也是皇族子孙,但他老爸就是不重用他,任他哭着喊着,就是冷落他,这让他十分痛恨。网络配图后来他老爸死后,他干脆把侄子的皇位抢了过来,这还

  • 韩信背水一战:3万新兵大破20万赵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信

    围绕韩信的典故有很多,比如胯下之辱,滴水之恩等,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说得是韩信背水一战的英雄事迹,赶紧来看看吧。楚汉之争中,代国(山西北方),燕国(河北北方,也就是今天首都那一片),赵国(河北南方)这三个国家依附于项羽,在彭城外围(江苏徐州)形成一道天然缓冲区;为嘛这三个国家就能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呢?网络

  • 无能皇帝爱哭穷:道光穿补丁袍子 卖官获利千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道光皇帝

    核心提示:在中国历史上,道光皇帝以提倡节俭出名——他自己经常穿着带补丁的袍子上朝,可同时他在卖官方面也“出手大方”。他在位30年,年年有卖官的记录,仅卖地方官所得就有3388万两白银,如果再加上卖京官所得,数目就更大了。网络配图看到这个标题,有的读者可能会纳闷:若说普通百姓,穷苦人家,日子过得吃了上

  •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在后期三十年不理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翊钧

    在整个明朝这段历史中,一共有多位皇帝。其中朱翊钧就是其中的一位。朱翊钧除了明神宗这个称号以外,还有万历帝的称号,因为他统治国家时期,一片好景,便有了万历中兴的年代称号。因为从小在母亲的陪伴下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样便为他以后登上皇位用恰当的方法来治理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亲政以后,仍然过着十分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