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己巳之变是皇帝不信任明末重臣袁崇焕吗?

己巳之变是皇帝不信任明末重臣袁崇焕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972 更新时间:2023/12/7 7:20:47

努尔哈赤在1616年的时候自立为可汗,三年之后开始明朝发动进攻,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年,1629年清朝军队兵临北京城下,这场战争被称为己巳之变,那么己巳之变背景是什么呢?

这场己巳之变的主战双方分别是以皇太极为主的后金,以及以崇祯皇帝为主的明朝。双方在这场己巳之变发起的时候,各自背景都并不相同。

从后金方面的背景来看,由于皇太极的父亲,也就是后金的第一代可汗努尔哈赤在攻打山海关的时候病逝了,而皇太极虽然得到了汗位,也是在按照努尔哈赤之前定下来的攻击路线在打,但是他手里的权力并没有得到完全的集中,因为与他一起掌权的还有三位大臣,所以至少是在政治上皇太极是受着压制的,而打仗最需要的就是军事上的力量,但这个时候的后金其实已经因为长期征战导致四周都是敌人了,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想要继续攻打明朝的京都是很有难度的。

另外,那个时期后金的经济背景也是一个大难题,因为饥荒的影响,难民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在这种各个方面都对他不利的大背景下,皇太极一方面做出要和明朝和谈的样子,另一方面快速出兵解决东西两面的争端,这个举措,就是在为之后的己巳之变打下一个基础。

而己巳之变的背景在明朝方面就是另一种情况了,崇祯皇帝虽然从上位开始就表现出了他的政治才能,但是他对军事方面的认知却并没有这么敏锐,明朝当时守边关的是袁崇焕,这个人在行兵方面是很有才能的,所以他曾经两次向皇帝上书,请求将蓟门安排重兵,但是都没有受到皇帝的重视。

以上这些就是己巳之变背景的简单描述了。

己巳之变过程

清朝原本的国号是后金,而在清朝还是后金的时候,皇太极率领的清军和明朝之间展开过数次大战,其中意义最大的就是己巳之变,也就是清军进攻京城的这场战争了,那么己巳之变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己巳之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四步来看:第一,皇太极想要成功的夺得京城,就一定要突破长城,作为边塞地区的一到守护线,长城的作用是非重要的,皇太极最后决定从蒙古绕到长城边缘,对长城发动突袭并成功之后,后金部队很顺利的就走到了距离京城才150公里的遵化;第二,在这个过程中,明朝方面的反应其实也并不慢,明朝大将袁崇焕迅速派兵前去遵化,但是他派去的兵马全部都在路上就被灭了,袁崇焕又立刻反应过来,亲自带兵去到蓟州,想截住皇太极的兵马,但是皇太极却带兵悄悄潜过去了,当袁崇焕得到消息的时候,皇太极就已经直奔京城而去了;第三,皇太极到达北京城外之后,就在他第一次发动进攻的时候,袁崇焕到了,第一次的交锋,后金损失严重,在双方的第二次交锋中,皇太极用了一招反间计,目的就是为了让明朝的崇祯皇帝怀疑袁崇焕的忠心,从而打破对京城久攻不下的僵局,这个计谋最终成功了,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亲自拿下;第四,虽然袁崇焕这个明朝大将已经被拿下了,但是面对依旧守卫坚固的京城,皇太极看似是以失败告终,但其实,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这个时候能不能攻下京城就已经不是最要紧的了,于是后金军队开始向北撤退。

己巳之变的过程,其实重点就是皇太极和袁崇焕双方的对决,而在这个过程中,袁崇焕没有输给皇太极,而是输给了君臣之间的不信任。

己巳之变结果

后金在1629年开始举兵向明朝国都京城,也就是北京展开进攻,而且一度兵临城下,这一大事件被称为己巳之变,那么,己巳之变结果是什么?

己巳之变结果是后金并没有成功攻下北京,并在之后主动撤回北面,对于这个结果,看似北京是被明朝方面成功的守住了,而且还让后金撤了兵,这应该是一场明朝方面取得胜利的战斗,但事实上并不是。己巳之变中,双方有两个最主要的人物,一个是后金的可汗皇太极,一个是明朝的大将袁崇焕,一方攻一方守,两个人最终结果却完全相反,皇太极当然是率兵回了北方,而袁崇焕则是被明朝崇祯皇帝下令压进了大牢,袁崇焕的入狱,可以说给明朝方面带去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作为明朝还能拿得出手的几名大将之一,袁崇焕的本事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他曾经多次打败过后金,但最终这位战功显赫的将军,还是没有得到他所效忠的皇帝的信任,而袁崇焕被压进大牢的时机,其实对皇太极来说也是很有利的,他所攻打的辽东地区,因为没有了主将而逐渐溃散,所以皇太极才能继续领兵在北京附近进行掠夺,虽然最终并没有成功将北京攻下,但因为在中途得到自己打下的数座城市又回到了明朝手中,于是皇太极又对这些城市重复的进行了一遍攻打,并都留下了满人看守,即使是在战争中,皇太极也没有忘记对明朝官员进行招降,更重要的是,就在1630年的八月,袁崇焕被皇帝下令处决了。

《明史》对这场己巳之变结果其实早就有了定论,明朝输了,因为可以守住明朝的人却被明朝的皇帝亲自下令杀了。

标签: 明末重臣袁崇焕

更多文章

  • 黄帝以后第一伟人 为何却被儿子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帝

    有一篇著名的文章中痛惜北方少数民族之患,列举了商周以来四千年只有四位是历史之光,一曰赵武灵,二曰秦始,三曰汉武,四曰宋武(刘裕),把赵武灵王誉为黄帝以后第一伟人。赵武灵王有什么样悲喜人生?他为什么会被自己的儿子活活饿死?他的陵墓在哪里?听小编慢慢道来。网络配图赵武灵王名赵雍,是战国中后期赵国的雄主,

  • 中国史上五大杀神 哪个才称得上是杀人如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

    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变更,都会带来一场血流成河的杀戮。然而,有些却是杀人成性来形容,简直如同地狱修罗,杀神一般,可谓每过一处,赤地千里。如果说到第一杀神的话,那么大家就认为应该是杀神白起,毕竟当年其曾经坑杀过40万的降卒。但是却有一人比起白起还要疯狂的,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下。五,忽必烈(元朝)其是元

  • 草莽皇帝成就霸业 最后却死在自己儿子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温

    封建王朝延续了两千年,作为封建王朝的特产“皇帝”自然少不了。皇帝多了自然就会出现几个奇葩。唐朝末年的朱温则是奇葩中的一个代表。因为他有一个特殊爱好,这个爱好还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曾经爱好这口的李元昊被自己的儿子给宰了,开开心心的领了盒饭了。这便是朱温喜爱让自己儿媳侍寝,这个爱好日后也间接导致朱温死在

  • 揭秘中国历史上的最强谋士 神机妙算定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嘉

    中国历史上的足智多谋之人颇多,但能辅佐君主建功立业的人却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有不少传奇谋士,他们神机妙算,未卜先知,堪称神人,令人敬畏。那么谁才是您心目中的最强谋士呢?七、郭嘉三国时代曹操谋士,足智多谋,算无遗策,帮助曹操统一北方,只是可惜英年早逝。曹操认为自己赤壁战

  • 揭秘夏朝末年商汤王为什么会成为商朝的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商汤王

    夏朝统治末年,国君昏庸无道,民众苦不堪言,那时的国君迷信于君王之位永固的说法,便不把自己的子民当回事,拼命压榨民众的财富。夏朝最后一个国君桀,荒淫无道,残忍暴虐,民众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夏桀还以太阳自比。他说自己就是那太阳,太阳不消失,他就不会灭亡。民众为了脱离夏桀的统治,暗暗诅咒太阳,表示想和太阳

  • 万贵妃:她没有皇后的名分却能操纵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万贵妃

    明朝中期,曾经发生了一件天塌下来的事情,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的蛊惑下,御驾亲征瓦剌军,却导致惨败,自己也成了敌人的俘虏。然而,这位被俘的明英宗却没有因此丢了性命,反而最终回到了明朝的首都北京,天顺元年(1457),英宗发动政变,夺回了皇位,自己的儿子朱见深又被重新立为了太子,而他正是后来的明宪宗成化皇

  • 神奇!韩国史书中竟记载了中国皇帝朱棣的隐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

    大韩民国(韩语:대한민국),简称韩国,别称南韩或南朝鲜。明成祖远征漠北之战(1409年、1414年、1422年、1423年、1424年)史称“永乐北伐”。共五次亲征北元残余势力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个部落,明成祖朱棣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故。网络配图继永乐二十一年明军出师徒劳无功之后,永

  • 司马炎有26个儿子 为何选择白痴儿子继承大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司马炎

    司马炎一生英明神武,功绩卓著,建立了晋朝,结束了诸侯纷争的三国时代。但他此生最大的无奈就是立了个傻子做皇帝。网络配图他是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后袭其父亲的爵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公元279年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

  • 李治为何会痴迷于武则天?其实无关“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高宗

    很多人都会为唐高宗李治痴迷於武则天而感觉到诧异,武则天比李治大四岁,且在名义上又是李治的庶母。即便是钟情於武氏,也没有必要为之“废后立武”。后来的李隆基对杨玉环那般地宠爱,也没有将之立为皇后。那李治为何不顾群臣们的激烈反对,非要立武则天为皇后呢?网络配图从早期的萧淑妃宠冠后宫,到后来李治对韩国夫人(

  • 东晋名士谢万北征:谢万北征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晋名士谢万北征

    谢万是东晋名士,关于谢万简介,《晋书谢万传》中也有提及。通过谢万简介得知,谢万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学者。公元320年,谢万在陈郡阳夏出生。谢万年轻时,就有很高的才气,加上谢万懂得推销展示自己,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谢万此人。谢万二十岁时,他被东晋朝廷选任为司徒掾,而后朝廷让谢万担任右西属一职,但是谢万谢绝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