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雍正皇帝怎样从杀人狂变成萌大叔?

揭秘雍正皇帝怎样从杀人狂变成萌大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019 更新时间:2024/2/10 12:43:21

脏活干得多,得罪人也多如果在民间做一个调查,看看清朝的皇帝里谁的知名度高,估计雍正排不到前三。康熙乾隆溥仪,都比雍正更有名。老百姓即便知道雍正,更多也是从各种段子、传说中得知的,而这些关于雍正的传闻,多数都是负面的。雍正评价不高,主要原因还是他得罪了人。准确地说,是得罪了有话语权的人。雍正从康熙手里接过的,是一个因连年战乱,国库已经空虚的国家。整个国家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而雍正偏偏是个独裁属性很强的人,曾在养心殿悬挂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这幅对联可从正反两方面理解:正面的是,雍正勤政爱民,治理天下亲力亲为,而不是仅仅被天下人所奉养;反面的是,全天下都得听我一人的!

网络配图

一方面是必须改革的现状,一方面又是有能力的独裁者执政,于是一系列举措袭来:实行火耗归公,增加朝廷收入;推行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打破旗人的优越感,重用汉人;大兴字狱,禁止反对声音。而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每一样都妨碍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火耗归公打击了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得罪了贪官污吏;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得罪了地方上的土豪;重用汉人得罪了满人;而文字狱则得罪了天下读书人。这些被得罪的人,有一个统一的称谓:他们都是有话语权的人。于是,雍正被“黑”的历史从那时就开始了。文艺表现:篡位、被刺杀成为他的标志在关于雍正的各种传说中,篡改遗诏“传位于四皇子”和被吕四娘报仇割头,是两个主要的传闻。民间传说中,康熙因为儿子太多(一共24个),兄弟之间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

两次立二儿子为太子,都因种种原因给废掉了。后来康熙决定采用密诏的形式,将传位诏书写好后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康熙死后,皇四子胤禛第一时间带着亲信赶到,取下诏书后发现写的是“传位十四皇子”。胤禛亲信临时在“十”字上加了一横一勾,改成了“于”字,诏书就变为了“传位于四皇子”,胤禛得以顺利继位。二、1990-2010

勤勉雍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劳模。

网络配图

“历史背景:腐败严重

雍正的反腐事迹被人记起上世纪90年代以前,文艺作品中的雍正一般都是反面角色。用现在的话讲,他在绝大多数作品中扮演那个被打的大boss,影视剧讲述的也就是主角如何一步步逼近大boss,并最终打败了这个大boss的过程。进入到1990年代,国家从上至下掀起的反腐风暴,使雍正的形象发生了转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腐败问题,投机倒把等现象很不得民心。198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从我做起”的廉政措施,下定决心要“坚决惩治腐败,带头廉洁奉公、艰苦奋斗”②。仅1989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贪污受贿案16000多件,比上一年同期增加60%。③在反腐一步步深入的大背景下,连年征战花钱如流水的康熙,七下江南花钱同样如流水的乾隆,所受的关注降低了一些。

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记起了那位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当差,让贪官污吏恨得牙根痒痒的雍正爷了。文艺表现:电视剧《雍正朝》将雍正拍成了人民公仆河南作家二月河从1984年动笔开始撰写《康熙大帝》,直到1996年写完《乾隆皇帝》,完成了他的“帝王系列”三部曲。其中,三卷本的《雍正皇帝》写于1990至1992年,正是反腐风暴最猛烈之时。当然,作家有自己的写作节奏,他可能是无意之中碰巧写于此时。但这种巧合也让《雍正皇帝》成为他“帝王系列”三部曲中最受人关注的一部。三、2010至今

萌叔雍正:四爷很忙,故宫很调皮。

网络配图

文艺表现:四爷很忙

雍正很萌某个频道,四爷正在和若曦暧昧,切频道,四爷正在和怜儿缠绵,切频道,四爷喜欢晴川,切频道,四爷娶了甄嬛……总结起来,就是四爷很忙。以上是2011-2012年间流传于网络的一句玩笑,因为那段时间,几部以雍正皇帝为主角的穿越剧、历史剧扎堆播出,好几个雍正轮番出现在电视上,轮番与各种姑娘谈情说爱。此时的雍正早已不是那个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的勤苦帝王形象,不再是屡遭暗杀、残暴乖戾的暴君形象,甚至不再有半碗汤泡饭那种细节。对广大观众来说,站在若曦、晴川、甄嬛们面前那个穿龙袍的男人,不过是古装版的霸道总裁罢了。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接地气”是所有传播物的第一要务。电视剧如此,很多高门槛的地方亦如此,比如故宫。如今见多识广的网友,不断津津乐道于台北故宫的纪念品如何接地气,如何让普通人看得懂,这也逼迫着北京的故宫要自我求变,更接地气。于是,雍正爷又有了用武之处。

标签: 雍正

更多文章

  • 乾隆时被判死罪的贪官为何仍重获重用 异地当总督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

    乾隆皇帝虽明确规定:凡官员犯有侵贪、亏空、苛索、贿赂、欺冒、挪移、盗库等贪污行径,一经发觉,严惩不贷,强调“不可为贪官开幸生之路”,并以“斧锁一日未加,则侵贪一日未止”,实施严刑峻法。然而,专制政治赋予了统治者在执政过程中很大的随意性,故而乾隆帝个人的权力和意志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其主要表现为:网络

  • 苏克萨哈与鳌拜的殊死较量中为什么会输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苏克萨哈与鳌拜

    作为清朝四大辅臣之一的苏克萨哈,身担重任,却最终被灭族。关于苏克萨哈是忠臣还是奸臣的争论从来没有间断过。也有人将苏克萨哈和鳌拜放在一起比较,具体来讨论苏克萨哈到底是忠是奸。那么到底苏克萨哈是忠臣吗?苏克萨哈原本是多尔衮的亲信,可是他为了得到顺治皇帝的欢心,让自己能够有更大的权力,举报了多尔衮。使得多

  • 揭秘苏克萨哈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克萨哈与多尔衮

    苏克萨哈在康熙时期是四大辅臣之一,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是因为顺治帝对他的赏识和重用。顺治帝重用苏克萨哈,这主要是由于苏克萨哈举报了多尔衮的关系,苏克萨哈多尔衮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苏克萨哈原本并没有多么大的权力,只是多尔衮手下的一个亲信。苏克萨哈虽然没有多大的权力,却十分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在

  • 历数中国史上官员的离奇死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官员

    导读:想要成为高官,拥有更大的权力,必然也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历史上不乏有权有权的官员,但是能善始善终的属少数,大多数人都离奇死亡。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了一下这些离奇死亡的事件。一、韩信官方记载中,韩信以谋反之名被吕后残杀,其死法细节可谓颠沛流离曲折离奇。高祖刘邦重用韩信时,曾赐他四个不死:见天不死、

  • 算尽明朝三百年 刘伯温却算不出自己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伯温

    导读:他辅佐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他的一首《烧饼歌》 算尽了大明三百多年的历史命运,他就是刘伯温。网络配图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就是烧饼。一天早上,朱元璋正在吃烧饼当早餐,刚咬了一口,就有内监通报:“国师刘基觐见!”交谈之中,于是刘伯温摊开笔墨,写了三首诗。《烧饼歌》之一燕子不日飞入京,永

  • 西汉名声不好的馆陶公主:开启公主养男宠之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馆陶公主

    馆陶公主其实是我们如今所属的河北人,她的出生时间是在西汉时期。根据历史记载,其实馆陶公主的名声一点都不好,并且当时的皇帝,对于这位长公主在也是极其不怀好感的。所以,就将这位长公主随便嫁给了一个权势很一般的人。但是,嫁人之后的馆陶公主实际上并没有安安分分在家相夫教子,甚至在私底下开始与另外一个男人私定

  • 贤后卫子夫一生克勉谦虚为何最后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贤后卫子夫

    历史上唯一一个死后获得独立谥号的皇后和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后,卫子夫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个事实真相很悲凉,却也很现实。一代贤后卫子夫,和汉武帝相伴了49载,经历了大汉朝最鼎盛的初创时期,一生克勉谦虚,即使最得宠时的卫氏一门五封侯的震天功绩,和汉武帝对他十几年的专宠,都没有让她据此为傲,心生骄纵,反而更加

  • 太平天国中因为单挑而阵亡的猛将 能力出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永安建制时始封六王,并且确立国号为太平天国(其中“天”字两横上长下短;“囯”字内为“王”字)。经过韦昌辉杨秀清的变乱之后,洪秀全为了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滥封王爵,五等王爵共计2700多人。尤其是第五等王爵,无字可封,便统统用列王称号代替,其中大部分都是洪秀全的同族宗亲,亲信鹰犬。既没能力,也

  • 史上最勤政的皇帝 超越所有帝王却留下恶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雍正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当中,共出现422位皇帝。如果我们对这些皇帝进行一项评比,看谁最勤于政事,恐怕非清朝的雍正帝莫属啦!但是雍正帝也是一位极具争议的皇帝,他虽然为政勤勉,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却被人骂的最多,甚至留下恶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网络配图一提到雍正帝,人们肯定会想到

  • 诸葛亮千古留名竟全靠炒作?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

    导读:诸葛亮博学多才,精通天象的技能,使他成为了三国时期的焦点之一。若说起他的英雄事迹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可是没有绯闻的名人不算名人,小编今天不是要夸诸葛亮如何机智,而是来黑诸葛亮的。并且详细解析一下诸葛亮怎样通过自我炒作达到了千古留名的地位。网络配图话已至此,那些诸葛亮的脑残粉可以悄悄离去了,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