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檀道济为何被比作万里长城 檀道济三十六计

檀道济为何被比作万里长城 檀道济三十六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969 更新时间:2024/1/4 18:31:26

檀道济 万里长城

檀道济是南有名的将领,他一生戎马倥偬,战功卓绝。因为有檀道济镇守于南宋边境,使得北魏不敢轻举妄动,于南宋而言,檀道济堪比万里长城。然而,檀道济功高震主,惨招冤杀,南宋做出了自毁长城的蠢事。

檀道济画像

432年,檀道济因屡屡立下大功而被加官进爵,后来又奉命前往寻阳镇守。436年,宋帝病重,刘义康执掌朝政大权。他一直忌惮檀道济在朝廷中的声望,担心有朝一日檀道济会谋反。所以在宋文帝身体每况日下之际,他决定先下手为强,矫诏将檀道济召回了京城。

檀道济的妻子在他临行前曾提醒过他,此次召他入京十分蹊跷,可惜檀道济不以为然,没有把妻子的话放在心上,就这么进京了。结果檀道济到了京城后,就被刘义康给抓了起来。刘义康看着围捕他的人,一把将头巾扔到了地上,大喊道:“你这是在坏掉万里长城啊!”之后,檀道济和他的儿子们,总共十一个人,以及檀道济的许多心腹,都被抓了起来,处死了。

北魏的将领听到檀道济的死讯后,高兴地大声呼喊:“檀道济死了,南方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的人了!”

檀道济死后,失去万里长城守护的南宋在与北魏的交战中就处于被动地位了。北魏曾步步紧逼,南宋则节节败退,直到退守至长江北岸。两军隔岸对峙,宋文帝百感交集,这个时候的他是那么想念檀道济啊。可惜的是,檀道济再也无法像万里长城那样守卫南宋,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冤死了十四年之久了。

檀道济三十六计

檀道济是南宋的名将,他足智多谋,沉稳静,骁勇善战,立下了无数战功。但也因功高震主,而招来宋文帝的猜忌,招致杀身之祸。檀道济凭借着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总结出了三十六计,这也是他为后世留下来的珍贵的军事著作遗产。

檀道济画像

三十六计也被称为是三十六策,其中包括了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三十六计”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而著书成册是在明清时期。《三十六计》是依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各种作战经验,通过一次次地总结,而编成的兵书,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三十六计”这个词比它著书成册的时间要早上很多。据史书记载,这个词语最早是出自南宋名将檀道济之口,书上的大意是:“檀道济有三十六策,走为上策,你们父子应该逃走。”这句话其实就是说,当败局已定,没有任转机的时候,只有后退才是最佳的计策。后来,这句话被很多人沿用,就形成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也许是这句话富含的哲理太过深刻,也许是它概括地十分精辟,引用这个词的人就越来越多了。于是,就有人著作了《三十六计》这本书。

后来,有人发现了一部隋代玉简《三十六计》,将其成书年代上推千年。有人说写下《三十六计》的人就是南宋的檀道济。这些玉简册共计66片,共计919字,玉简册首片刻“三十六计”四字。

《三十六计》这部书的作者是谁还有待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檀道济是最早说出这个词的人。

檀道济唱筹量沙

檀道济是南宋名将,他虽出身寒门,但是却极富军事才华,一生戎马倥偬,征战无数,战功赫赫。当年,檀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时,还流传出了一个唱筹量沙的故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檀道济画像

430年,刘义隆北伐,檀道济奉命都督各路军事。然而交战激烈,宋军不敌,不久就战败了。不仅如此,宋军的粮草吃紧,无法长期维持。当时,在檀道济的军中,有一个士兵逃到了魏军的军营,并把宋军粮草吃紧的事情告诉给了魏军的主要将领。于是北魏就心生一计,派军围困宋军。此时,宋军看到大量的魏军,心生畏惧,士气低落,军心动摇。

檀道济见到此景,就命令部队在原地安营扎寨。到了晚上,檀道济就与一些士兵一起清点粮食的数目。只见士兵的手里拿着竹筹在统计数目,还有的士兵在量米。这一幕被躲在营外的魏军探子给看到了,于是探子立马回去报告主帅说檀道济的军营中还有充足的粮食。魏军将领得到这个情报就认为之前的逃兵是檀道济使得诈,现在不能与其久战。于是就把那个告密的人给杀了。然后,下令撤军。

其实,那个晚上,魏军看到的其实是檀道济故意设下的假象。当时士兵量的并不是粮食,而是一代代的沙子,只不过在沙子的表面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米而已。檀道济就凭着“唱筹量沙”成功地蒙蔽了魏军的双眼,并顺利地撤退了。

标签: 檀道济

更多文章

  • 南宋名将岳飞简介 宋史是如何评价岳飞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岳飞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

  • 他为中国圈回百万平方公里领土 慈禧下令:不准告他状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左宗棠,慈禧,林则徐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素有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称。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无一不是进士出身,放在今天,就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根正苗红。唯一的例外则是左宗棠,他三次赴京会试,均名落孙山,无奈只得回家务农——我们知道,在等级森严的晚清,没有一纸文凭、既不是官二代又不是富二代的人,是很难进入政坛的。如

  •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吴三桂为什么反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三桂

    吴三桂是哪个朝代的吴三桂,字长伯,明朝时期辽东人,祖籍位于江南高邮,今位于江苏高邮,其父吴襄任职锦州总兵。明朝崇祯年间吴三桂手握重兵,任职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吴三桂其人在武术上极有天赋,崇祯皇帝初登基时,开科取士,吴三桂为当届武状元,后来秉承父业,任职都督指挥。吴三桂是哪个年代的吴三桂是明清交替时

  • 关于成侯邹忌为齐相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成侯邹忌,邹忌的故事

    邹忌是齐国的相,而田忌是齐国的将,正所谓将相不和,两者相争必有一亡,两人一直就感情不合,互相不把对方放在眼里,还喜欢互相猜忌,邹忌的部下,看着自己的主子这样烦躁,就来献计了。田忌被陷害后,逃亡楚国我的主人啊,你既然这么不喜欢田忌,那你可以利用一下齐王对您的信任啊,就说田忌骁勇善战,大王可以安排田忌率

  • 固伦恪靖公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历史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固伦恪靖公主

    固伦恪靖公主,听这封号就知道这是一位清朝公主,她的父亲是人称“千古一帝”的清圣祖康熙皇帝,她的母亲是康熙帝后宫的一位贵人,郭络罗氏。固伦恪靖公主生于康熙十八年己未五月二十七日寅时,是康熙皇帝的第六个女儿,因为前面有早夭的孩子,所以实际序齿为四公主。清朝的公主,大多数都是用来联络蒙古各族的政治工具,固

  • 曹丕怎么死的 曹丕之死众说纷纭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丕

    曹丕怎么死的曹丕在位六年,统治期间,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加,版图得以扩大,多次击败羌胡、鲜卑等族的进犯。但曹丕三次征吴,均无功而返,公元226年,曹丕回到洛阳后一病不起,临终前托付曹叡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树不坟,葬于首阳陵。关于曹丕的死因有众多说法:1、劳累,魏建立初期,曹

  • 司马懿的父亲是谁 司马迁和司马懿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懿父亲名叫司马防,生有八个儿子,司马懿为次子。司马懿给孩子起名,因为名字中都有达,所以就是历史著名的“司马八达”。而司马懿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司马防画像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在历史上并不是很有名。在世期间没有担任过特别重要的官职,也没有建立过大的功绩。曾经担任过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

  • 他一生跟水打交道 最终被皇族叛贼切断水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郦道元,水经注

    北魏时期,诞生了一位著名的水文学家、地理学家。他自幼博览群书,年轻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人物掌故、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郦道元。郦道元一生猎奇涉险,不畏险阻,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把一生

  • 汉明帝刘庄靠母为储隐忍不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庄

    汉明帝刘庄靠母为储汉明帝刘庄刘秀原本立的太子是刘彊,但那是在他最宠爱的皇后阴丽华还没有为他生孩子之前,等到阴丽华生下刘庄后,就已经注定刘彊的太子位将要不保。刘秀很宠爱刘庄,在刘庄少年时代,就请来经学大师桓荣教他学习,并让他在自己身边学习和观察政务,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刘庄能掌握大量知识,增加统治的能力。

  • 揭秘乾隆传位嘉庆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

    乾隆为什么选嘉庆乾隆皇帝有十七个儿子,但是却没有出现康熙朝代时候“九龙夺嫡”兄弟相残的局面,主要一方面是因为乾隆皇帝实在是一个非常有成就的皇帝,做这样一个皇帝的儿子,长期在父亲的光芒背后很难有什么大的动静。另一方面,乾隆皇帝的这些儿子们基本上没有遗传到乾隆皇帝的优点,基本上都资质平庸,没有突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