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煮酒论英雄之曹操和刘备

煮酒论英雄之曹操和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924 更新时间:2024/2/11 11:16:57

《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曹操坦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自己也好,关张也好,无数三国的读者也好,就此认为刘备真的是和曹操并列的英雄。当然,多年之后,刘备果然成功,成为天下三分蜀汉国主。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刘备后来的成功就把当初曹操的评价当真。要想知道当时曹操的心意,还必须立足当时曹操的言行来进行分析。我们首先看看刘备投靠曹操之后,有哪些“英雄”事迹。

1、参与董承“衣带诏”,密谋除曹操。

演义第二十回,讲到许田打围事件,汉献帝回到皇宫极为生气、失望。本以为自己从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魔掌中走出,汉室终于迎来了曙光,没想到董卓等人不过是恶狼,曹操却是猛虎。董卓时代的汉献帝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子,一晃多年过去汉献帝已经长大,加上几年的安定生活,渐渐不再满足做一个傀儡皇帝,于是召见国舅董承,密谋除去曹操。

后来,董承邀请刘备参加。得知终于有一个可以报效汉献帝的机会,刘备一口答应,但是在见到参加密谋者的名单之后,在商量行动的细节之时,刘备却反口说:““切宜缓缓施行,不可轻泄。”完全不像一个急皇帝之所急的大汉皇叔。正因为刘备的消极怠工,才导致最后除贼行动失败。

网络配图

2、后园种菜,韬光养晦。

古人在不危险的时候,经常会做出一些行为,以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比如说刘备种菜。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刘备做些什么,而在于刘备做出许多之后,众人的反应如何。

刘备后园种菜确实也骗倒了一些人,比如说张飞、关羽。这两人责备刘备,你不关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老百姓)去种田,这是为什么呢?张飞关羽担心刘备是不是吓傻了。刘备假装神秘不肯说。其实刘备除了骗倒了智力低下的心腹之外,几乎就没有骗倒任何人,尤其是曹操。

有一天,许褚和张辽带着十来个人忽然来到刘备府上,要刘备去丞相府一游。刘备大惊,曹操是不是准备要杀掉刘备呢?在刘备心中,可从来没有想过真心臣服曹操,虽说刘备来到许都,曹操对刘备很是不错,提拔刘备担任左将军,并允许汉献帝刻意拉拢刘备,封八竿子打不着的刘备做皇叔。曹操用尽手段想要收服刘备,刘备表现的也很是顺从。此时曹操邀请,当然不能不去,不敢不去。

一见面,曹操就说:“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刘备面色如土。莫非曹操发现了什么?要知道刘备前不久刚和董承等人密谋,衣带诏一旦事发,刘备等人绝对没有活着的可能。曹操的回答马上让刘备心安许多。曹操拉着刘备的手,携手来到后花园,说:“玄德学圃不易!”所谓“学圃”,就是学种田。曹操早就收到消息,刘备在家里学种田呢。想必曹营的众将许多会笑话刘备没有志气,和关张一样,但是曹操和手下几个谋士那都是明白人。曹操此处说刘备学种田不容易,当然不是真的认为刘备毫无志向,恰恰是刘备过分掩饰自己的内心,反倒让曹操起疑。于是曹操才会特意邀请刘备,观其行,听其言,来确定刘备是不是对自己构成威胁。

曹操的试探很成功,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就把刘备吓得面色如土。但是曹操也不想就此撕破脸,从第十七回我们就可以知道,曹操一直是想把刘备收入帐下,让刘备的英雄之气为自己所用。曹操用人一向唯才是举,只要有才不问出身。换句话来说,曹操从不看重什么出身,对于庸碌贵族没有什么兴趣,他用的人才必须是勇冠三军的悍将,是运筹帷幄的谋士,是独当一面的英雄。驾驭英雄的君王,才是真正大气魄的君王。

于是,曹操说,你刘备学种田很不容易,刻意伪装也是很辛苦的啦。曹操的话语中本来含有讥讽之意,可书中说刘备却“放心”了许多。看来,论起诈术,曹操过刘备远矣。

网络配图

曹操在青梅煮酒之时讲了一个当初征讨张绣时发生的小故事。那一年曹操征讨张绣,路上缺水,将士口渴。可是放眼四望,根本没有水源。这时候曹操用马鞭虚指前方,说,前方有梅林。将士们听到,嘴里都有了口水,于是口渴稍微好了一点。在演义当中,罗贯中当然是要表面曹操的奸诈。但是除了奸诈,曹操为什么要在此时讲望梅止渴的故事?

首先,之前故事和眼前景象有关联。

曹操邀请刘备赴会,一边喝酒,一边平常青涩的梅子。——许多人以为曹操刘备喝得是青梅酒,或者是以把青梅放在酒里煮,都是想当然,不符合原文。正因为曹刘煮酒品梅,曹操才会说起当初和梅有关的故事。

当然,曹操讲这个故事还有两个意思。其一,告诉刘备,我曹操足智多谋,就算是三军口渴,我也能有奇思妙想,解决难题。曹操征战多年,对行军用兵之道的造诣,确实远在刘备之上。曹操刘备几乎同时起兵,可是多年过去,曹操成为雄霸中原的大汉丞相,而刘备却沦落成仰人鼻息的丧家犬。对比之下,高下立判。其二,曹操在说这个故事之前,是刚刚讽刺刘备学种田不容易,为了不让气氛太尴尬,曹操讲个故事打个叉。应该说,曹操讲故事的效果不错,刘备放心许多,两个人开怀畅饮,其乐融融。

当然,曹操还没有真正放心刘备,曹操虽然喜欢招纳英雄,但是英雄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夺取天下大志的人物,一种是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物。对于第二种人,曹操当然是非常喜欢,比如他手下的荀彧、荀攸、郭嘉之流。对于第一种人,曹操则心有顾忌,一方面想要收揽,一方面又怕难以驾驭。但总的来说,曹操还是颇有君王的霸气,比如对待杀害自己子侄的张绣,曹操就给了许多优厚的条件,善待张绣。比如曾经大败曹操的张鲁,曹操因为听到张鲁不肯焚烧财宝,很赏识张鲁的爱民之心,对张鲁也是高官厚禄,让其安享晚年。但是,对待哪些死不悔改,一心想要和曹操对抗的人,曹操杀起人来,那绝对不会手软!

于是,曹操想要看看刘备归顺自己之后,是不是放下了争夺天下的“野心”,是不是能够为自己所用,于是才有了著名的品论英雄的一幕。

网络配图

当时大雨将至,天气阴沉,云气变幻。手下人就说天上有一片云像龙。曹操和刘备就靠着栏杆观看。这时候曹操就说,刘使君你知道龙的变化吗?刘备当然装傻,说不知道。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你刘玄德也走遍天下,必然知道当时英雄,请你试着告诉我有哪些吧。

曹操的语气看似委婉,其实很冲,刘备当然明白,于是谦虚,我刘备肉眼凡胎怎么认识英雄。曹操说,你别谦虚啦。曹操当然看得出刘备装傻。被逼的没法子,刘备只好开讲。刘备先说袁术、袁绍、刘表,再说孙策、刘璋,最后说到张绣、张鲁、韩遂等人,刘备的评价比较中平,是世人比较庸碌的看法。比如袁术称帝,雄霸淮南,是以首先讲明。袁绍四世三公,关系网强大,现在雄霸冀州,于是刘备第二个夸袁绍。之后一个比一个衰,最后的张绣、张鲁、韩遂等人,都被曹操攻破,最后投降曹操。

而曹操对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比如说袁术,不过是冢中枯骨,说袁术已经称帝,早就失去天下人心官心,一如枯骨,了无生意,注定败亡。袁绍好谋无断,贪图小利并非英雄,刘表虚名无实,坐观成败,都不值一提。曹操的评价其实看得很深。如果简单来对比,可以发现,刘备说的都是表面现象,而曹操看到的才是民心向背,人性的根本。

对于孙策的评价有些不同,刘备认为孙策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在刘备看来,孙策只不过是一勇而已。之前我们也讲过,江东无猛虎,孙策称霸王。孙策称霸江东,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运气。曹操评价孙策只不过是借父亲的名气,并非英雄。这也有一定道理,孙策能够夺取江东和得到孙坚部下比如朱治等人的支持,以及江东名士张纮等人的支持密不可分。应该说,如果孙策死后,没有孙权继任,孙家的基业很快就会被刘表或者曹操吞掉。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世事总有许多无常。

两人一一列举当世诸侯之后,刘备智能说,除此之外,我不知道什么人还配叫做英雄了。曹操到此才说出自己的本意,在曹操看来,什么人才配称作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在曹操看来,堪称英雄的人必须具备两项基本要素,第一是要有大志。这个大志并非是当大官,赚大钱,而是为帝称王,打下属于自己的江山。第二是要有谋略,光有大志还不成,还必须有成就大志的能力,有包藏宇宙的本领。毛宗岗评价说,曹操此语满是自负,确实,曹操就是自负,人家有资本自负。曹操当时虽然还只是天下第二强,但挟天子令诸侯,已经有成为天下第一人的潜质。

刘备装傻,说:“谁能当之?”毛宗岗评价说刘备此语甚妙,不但不自认为是英雄,也似乎不知道(不认为)曹操是英雄。其实我认为此语谈不上妙,不过是继续装傻而已。

关键一句出来了,面对刘备提问,曹操回答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网络配图

我们看看这句话说出之后,刘备曹操的变化。刘备吃了一惊,手上的筷子掉在地上。刚巧天上打雷,刘备就借口说是因为怕雷,所以掉了筷子。回到家中,刘备和关羽张飞说起这件事情,刘备说: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

刘备的这句话有两个“故”字值得品味。第一处,刘备说自己是故意掉了筷子,假装自己很害怕,以打消曹操的疑心。第二处,还是为了打消曹操的疑心,有故意说是怕打雷。其实,原文中刘备是真的吓得掉筷子,而借口打雷,不过是随机应变,谈不上什么故意。刘备故意在兄弟面前夸大自己,美化自己。

那么,曹操呢。书中写到,经过这一事变之后,“操遂不疑玄德。竟被瞒过”。但仔细品味原文,品味曹操心里,就可以明白,曹操不怀疑刘备,是在曹操看来,刘备根本不配做当世英雄,更不会成为自己的威胁。

也就是说,所谓的青梅煮酒,所谓的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耳,不过是曹操试探刘备的话语,根本不是出自曹操的真心。事情发生之后,曹操更是断定刘备绝对不能威胁到自己,于是才放刘备出门。

之后,袁术骚扰徐州,刘备主动请命率军到徐州征讨袁术。一方面,曹操觉得刘备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另一方面也命令自己的心腹车胄等人监视刘备行动,于是就让刘备率领军队出征袁术。但是,曹操判断失误,刘备夺取徐州,杀掉车胄,背叛了曹操。造成这一现象的,正是曹操根本没有把刘备当成自己的劲敌,更不要说什么“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占据徐州之后,曹操大怒,再征徐州,结果刘备望风而逃,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

网络配图

可以这么说,无论是在徐州之战时,还是在多年之后刘备割据益州称王,刘备一直都被曹操打压。刘备之所以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一,有许多必然因素,比如刘备的大志,但是也有不少偶然因素,比如赤壁之战时曹军发生大规模瘟疫。如果可以把曹操和刘备放在一个天平上称量,双方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标签: 曹操和刘备

更多文章

  • 揭秘岳飞私生活:竟遭第一任妻子抛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岳飞

    岳飞虽然有过两次婚姻经历,但观其一生,应该说在婚姻生活方面还是相当严肃的。在他那个时代,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来说,妻妾成群,纵情宴乐,实属正常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关于他的婚姻家庭生活,评书《岳飞传》虽然有所介绍,但有许多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凭空添加了许多演义的成分。上个世纪,史学家们曾对岳飞的婚姻

  • 后宫揭秘:明清皇帝临幸嫔妃要过几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嫔妃

    古代皇帝的后宫美女如云,佳丽荟萃,甚至有的皇帝连自己究竟有多少嫔妃也记不清。而这么多妃嫔每晚都在等待着皇帝去宠幸。因此后宫对于嫔妃侍寝的管理制度应运而生。这种管理,到了明朝达到了一个相当完整严密的程度。虽然形成了制度化,可是,其中充满了荒唐、压迫和无耻。网络配图这种制度化管理,首先是对皇帝性生活的管

  • 曹操好色那点事儿:娶25个妻子,还惦记儿媳妇儿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还是毁誉参半的,与他同时代的人对其评价很高,认为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陈寿·《三国志》),而宋朝之后,统治阶级为了倡导正统思想,认为曹操“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BUT,我们今天不谈曹操的是非对错,我们要谈的是历史上那个好色的曹操。网络配图曹操是英雄

  • 为什么唐朝大将秦琼和尉迟恭会成为门神?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秦琼,尉迟恭

    春节将至,老家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大门上都会粘贴对联和门神,粘贴对联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喜庆的气氛,且每年的对联内容都不一样,今年是“万事顺心成大事,春风得意展宏图”,到了明年可能是“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网络配图粘贴门神的目的呢?农村的说法是为了驱邪镇鬼,把不好的东西堵在外面,不让他们进屋,

  • 慈禧为何讨厌珍妃?还剥光她的衣服痛下狠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慈禧

    “金井一叶坐,凄凉瑶殿旁。残枝未零落,映日有晖光。沟水空留恨,霓裳枉断肠。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这首晚清侍读学士恽毓鼎为珍妃而作的《清宫词》让无数人唏嘘不已。在尘封的历史的光影中,珍妃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子,她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聪明伶俐,九岁便能作诗,赋有“月影井中圆”的诗句,从中可以想见她的才情

  • 宋襄公凭借什么才能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襄公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忙着扩张实力,但这宋国却只是一个小国,那么为什么宋襄公能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呢,宋襄公的位置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宋襄公曾经主持过诸侯的会盟大会,当齐国因为齐桓公的去世霸主地位动摇的时候,宋襄公想要拉拢周边国家继承齐国的辉煌,匡扶周正。但无奈自己只是小国,不

  • 洪宣娇为何自称天父之女为掩盖与杨秀清奸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洪宣娇

    太平天国洪宣娇是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叫杨云娇,洪秀全因她是“天父”之女,认其为妹,改名洪宣娇。她是萧朝贵的妻子,生卒年不详。洪宣娇在太平天国的创建以及成长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根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洪宣娇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曾参与过天京事变,可谓

  • 太平天国 翼王石达开为何过不了大渡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太平天国,石达开

    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率军来到紫打地(今安顺场)。如果当天渡河,太平军应该有很大机会可以逃出去。结果,石达开有一位妾当晚为他生下一子,高兴之余,他下令部队在河边休整,庆祝三天。网络配图这下子真是错过机缘,第二天一大早,大渡河上游山洪暴发,河水暴涨,任谁也难以逾渡。此外,当地忠于清政府的土司王应

  • 成吉思汗大难临头时为何丢下自己的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吉思汗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枭雄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曹操、再比如成吉思汗。这些人,在拉拢人才打天下这方面,的确是无人能出其右,也往往有神来之笔;但在对待妻女方面,似乎又无比地差劲,甚至比普通百姓还要差好几个档次,正像《三国演义》里刘备那句臭名远扬的表白:“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网络配图可以说,刘备的说法,虽

  • 揭秘:道光皇帝为何成了最抠门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抠门

    作为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即使在道光时期危机四伏的大清朝,皇家的奢侈生活也还是能保证得了的。可是这个道光皇帝,却厉行节俭,为了节俭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甚至忽略自己的生存需要。他到底有多节俭?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即清宣宗,通称道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