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丞相毁誉参半 现代眼光看并不“丑陋”

曹丞相毁誉参半 现代眼光看并不“丑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84 更新时间:2024/2/21 3:13:05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最近在安阳县安丰乡发掘一座东汉大墓,据一些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认定这就是古籍记载中的曹操高陵。此说一出,这位1800多年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再次浮出水面,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人物。

网络配图

曹操(公元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在《三国演义》和传统戏曲里,曹操是一个被定格了的大奸臣,戏台上扮演他的脸谱,酷似丑角形象,因此“白脸曹操”也成了一句民间俗语。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的生平事迹究竟是怎样的?本文将为您略述一二。

“铁面无情”的青年官员

曹操出生于东汉末年一个大官僚家庭。祖父曹腾,是能够左右朝政的宦官集团中的成员,被封为费亭侯。宦官就是“太监”,无法生子,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据说原姓“夏侯”,来路不明。曹嵩的官也当得很大,做到了太尉,是大臣中地位最尊贵的“三公”之一。

尽管曹操出身显赫,但他在年轻时并不是纨绔子弟,而是很有作为的青年官员。他20岁时被举为孝廉,有了做官的资格,当了洛阳北部尉,这相当于京城洛阳一个区的治安官。

那时的洛阳,皇亲贵戚经常横行不法,曹操一到职,就严肃法纪,命人制作了十多根五色棒,悬于衙门左右,申明“有犯禁者,皆棒杀之”。大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依仗权势,违禁夜行,曹操就命部下用五色棒将蹇图活活打死。这一来,骄横不可一世的贵戚们,吓得全都老实了。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曹操获军职———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去攻打颍川的黄巾军,获胜之后,升为济南相。当时济南下辖各县的县官,多半依附权贵,贪赃枉法。曹操一到职,就大张旗鼓整顿吏治,一次就免去了大部分的县官,引起很大震动。违法作乱之徒闻曹操之名,都纷纷逃避,以至“一郡清平”。朝廷后来又提拔曹操为东郡太守,但曹操深感政治太黑暗,就托病归乡,读书游猎,做了一个隐居者。

动乱之中成为一方豪雄

在家隐居了没多久,曹操就因家世显贵,被任命为皇帝的亲信武官———典军校尉,重返洛阳。

网络配图

中平六年(189年),西凉刺史董卓借着剿灭黄巾军的名义,率大军进入洛阳,废少帝,扶立献帝,后又杀太后和少帝,自封为太师。如此乱政,引起了很大混乱。董卓想稳定局面,就拉拢曹操,上表奏请给曹操升官;但曹操不肯与董卓合流,遂改名换姓,潜逃出洛阳。

曹操到了陈留,就“散家财,合义兵”,拉起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决心讨伐逆贼董卓。

不久,关东各州郡的长官联合起兵,共讨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副盟主。可是联军统帅们惧怕董卓,十余万大军聚集在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不敢向洛阳挺进。曹操激于义愤,带领自己的一支人马向西疾进,与董卓军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大败而归,他本人也受了箭伤。

此后,青州(今山东临淄北)黄巾军发展迅猛,连破兖州郡县。曹操受邀任兖州牧,率军进攻黄巾军,“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军击败,俘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编其精锐,组成了自己的主力军,号称“青州兵”。

这时的曹操,俨然是一个小有资本的军阀了,急欲扩张势力。初平四年(193年)秋,他进兵徐州,包围了郯县。不久因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再征徐州。在这个期间,曹操麾下的青州兵所过之处,大肆杀戮,竟至“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从这时候起,曹操的性格上也开始显现其相当残忍的一面。

“战官渡”奠定北方统一大业

董卓败死后,曹操的谋士毛玠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建议,曹操欣然采纳。建安元年(196年)八月,他亲往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献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从此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一策略,是曹操在汉末群雄中迅速崛起的关键。随后,曹操即被献帝封为大将军、武平侯。

曹操在这一时期成功地进行了屯田,解决了军粮不足的问题。待到兵强马壮后,他便从建安二年(197年)起,发动了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

建安三年九月,曹操东征徐州,擒杀宿敌吕布。同年十二月,曹操亲自率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迎击当时实力最强的军阀袁绍。曹、袁两军开战后,相持近二个月,曹军势弱,日渐不支。

恰在此时,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了曹操,建议曹操偷袭袁军的粮仓乌巢。曹操依计,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趁夜从小路偷袭乌巢,在四面放火。袁绍闻讯,只派了很少的军队去援救,结果乌巢不保,被曹军“尽燔其粮草”。败讯传来,袁军溃散,被斩首七万余。袁绍狼狈逃回黄河以北。

网络配图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官渡之战”,此战显示出曹操高明的军事家素质,从此统一北方再无障碍。

“火烧赤壁”成了他永久的痛

曹操此时的势力,朝野已无人可及,于是他废去原先最尊贵的“三公”,恢复丞相制度,自任汉朝丞相。后人称曹操为“曹丞相”,就是由此而来。

待北方基本平定之后,曹操又率军南征荆州刘表。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曹军进至新野(今属河南),刘表病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正屯军于樊城,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陵撤退。曹操闻讯,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今属湖北)将刘备追上,击溃了刘备军,进占江陵。

曹操如此大举南进,意图是相当明显的,就是要完成统一战争。据守江南的吴侯孙权,感到了巨大威胁,就命大将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联军抵抗曹操。

曹操率大军从江陵东下,到达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双方决战一触即发。由于初战不利,曹军遂暂驻乌林(今湖北洪湖东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面对强敌压境,东吴统帅周瑜用计,命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赴曹营诈降,船上装载柴草,灌以膏油,驶至距曹营二里之处时,一齐点火,借风势直冲过去。曹营舟船顿成一片火海,水军溃败。曹操只得率军从华容道(今湖北监利西北)撤回江陵,后又黯然北撤。

就这样,“火烧赤壁”导致曹操的统一战争半途受挫,未能完成“克定天下”的大业,成为他的终身之痛。

人间至尊荣华已经看淡

赤壁之败,并没有影响曹丞相在朝中的权威。不久,汉献帝又册封他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

这个“魏国”并不是独立国家,而是献帝赐给曹操的封地,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献帝还仿照汉初丞相萧何旧例,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

几年后,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地位在刘姓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曹操遂在邺城建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旒冕、车服、旌旗之制。此时的曹操,名义上还是汉臣,实际上已与皇帝无异。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率救援樊城,与关羽对峙。孙权趁机袭杀关羽,劝曹操自立为帝,群臣也都纷纷劝进。曹操自感功成名就,对皇帝这个名号并不热衷,他不想废献帝自立,只是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公元220),曹操率军返回洛阳。当月,病逝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曹操去世十个月后,其子曹丕就以魏代汉,自立为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在病故之前,就写好了两份遗嘱,第一份叫做《终令》,叮嘱要在“(邺城)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意思是要以山上原有的高度为墓基,不要在墓顶封土和种树。稍后一份遗嘱叫做《遗令》,说死后要“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此外,还提到自己藏有一些名香,可以分给婢妾。她们若无事可做,可以学习织席卖钱。这两份遗嘱,主要是主张丧事和善后都要俭朴。

网络配图

曹操死后葬于“高陵”,这个高陵究竟在哪儿?古代既有说在邺城的,也有说在安阳的,还有说在漳河边埋下了“七十二疑冢”的。其中“疑冢”的说法,晚至宋朝才出现,显然不大可靠。

曹操之子曹丕的《策文》、曹植的《诔文》都描述了曹操的葬礼,说曹操死后葬在邺城之西,入殓时穿的是补过的衣服。《三国志》和《晋书》中,也有司马懿等人护送曹操灵柩到邺城入葬的记载。

曹操的历史功绩不应磨灭

对曹操的功与过如何评价,历来争论很大。关于他的主要功绩,一般认为有三;

一是恢复了北方的农业经济。汉末动乱,百姓流离失所,不堪其苦。曹操重视民间疾苦,就在大办屯田的同时,采取了各种措施,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

二是抑制了豪强兼并。曹操在控制了中央政权后,全面推行了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主张:“夫刑,百姓之命也。”起用了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干练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化乱为治”,使“百姓喜悦”。

三是整顿了社会风气。曹操用人不重虚名,要求官员要“明达法理”,厉行法治。他还提倡吏治廉洁,“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在他的提倡下,社会风气大为改变,“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

从总体上看,在曹操治下的北方,政治较为清明,经济逐渐恢复,货币价值稳定,百姓赋税负担相对较轻。他所进行的统一事业,也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进步的。若以现代的眼光看,“曹丞相”脸上的丑陋白色,是完全可以去掉了。

至于曹操为什么长期以来背负“奸贼”骂名?这与古代正统史观有关。虽然最终“篡汉”的是曹丕,而并非曹操本人,但曹操生前威仪如天子,完全架空了皇权,被后世一些士大夫视为“篡逆”是不可避免的。此外,他在政治斗争中的一些残酷手段,也一直遭受后人诟病。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康熙不搞死他清朝可称霸:列强无一能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

    在清朝以前,中国作为东方强国称霸世界千年。无论是在汉朝创造的“丝绸之路”,还是在明朝进行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都充分的展示了中国作为大国的雄风,遥想当年,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还处我们中国所称的“蛮夷”阶段。怎奈到了大清王朝,仅仅经过康乾盛世,就迅速的走向了衰败直至灭亡。网络配图正所谓成也萧何,

  • 命可以给钱不能给的曹魏大将 曹操堂弟曹洪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操,曹洪

    据说古代打了败仗受伤,最害怕的是伤到了腿,因为伤了腿就不能跑,逃走保命的机会渺茫。同理,将军没有了马,就如同伤了腿一样,其危险程度会极大增加,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能给你一匹马,这无异于将自己的半条命给了你。曹操手下大将曹洪,就曾经演绎过这样的故事。网络配图那是在诸侯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等人害怕董卓兵

  • 出生即为平民百姓的大汉草根皇帝刘病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病已

    从刘病已的生平来看,他无疑是一位草根皇帝。虽然他是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自从太子一族被杀害后,刘病已命运注定颠沛流离。接下来,我们便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草根皇帝刘病已的生平经历吧!刘病已出生后,便已是位囚徒。在掖庭令张贺的保护照顾下,刘病已得以健康成长。从刘病已居住和生活环境便可知,虽然刘病已

  • 战无不胜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情话是给谁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拉美西斯二世

    拉美西斯二世不仅给埃及带来了长达几十年的兴盛,而且还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爱情财富。他的拉美西斯二世情话久久流传至今,成为爱情最美的宣言。读拉美西斯二世情话,似乎看不出他是战无不胜的法老,而是一位坠入爱河的年轻人。奈菲尔塔莉是拉美西斯二世最喜欢的王妃。拉美西斯二世写过的情话,大多都是写给他的奈菲尔塔莉王妃

  • 十三阿哥整顿户部 辅助四哥雍正长达8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十三阿哥

    至此,如果我们仅仅对雍正帝对其兄弟的迫害感兴趣,而忘记书写他对兄弟的友爱之情的话,就不能说是公正的。不得不说,八阿哥和九阿哥对于他们自己的悲剧,应当负有与雍正帝同样的甚至大于他的责任。他们执着于满洲时代的朴素的家族制度,认为父子兄弟应当团结一致、忧乐同享,像君臣这样的做派和形式主义背离了满洲的国粹。

  • 宋仁宗尊师送字不画马:太监索字争宠被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做了皇帝后,虽勤于政事,却没有放弃自己以前的业余爱好--绘画,处理完政事后,依然喜欢拿起画笔画上几笔。赵祯最喜欢画的是马,闲暇的时候,他总是不断地画马。网络配图当时,许多大臣和太监纷纷收藏他画的马,期待以后能增值。赵祯的老师也向赵祯求一张马图,赵祯笑着说:“我怎么能给

  • 金废帝海陵王: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无耻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金废帝海陵王

    中国历史上最淫荡、最无耻的帝王恐怕要算是金废帝海陵王。海陵王完颜亮,本名迪右乃,小字元功,是辽王宗干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大氏。太祖天辅六年(公元1122年)完颜亮生,皇统九年十二月丁巳夜,完颜亮即位,是为海陵王,嫡母图克坦氏、母亲大氏并尊为皇太后。网络配图海陵王即位后,定宠妃十二人,并立惠妃图克坦氏

  • 拓跋珪:往谋士脸上吐唾沫的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拓跋珪

    北魏拓跋珪的兴起,与后燕慕容垂的军事支持是分不开的,两个政权之间结为亲家,关系密切。随着北魏逐渐强盛,拓跋珪不甘心当慕容垂的附庸,想摆脱后燕。后来,因北魏拒绝为后燕提供马匹,后燕则伺机扣押了北魏使者,两国之间的矛盾已成白热化。网络配图太元十九年(394年),后燕灭掉西燕,这样华北地区能与后燕争强斗胜

  • 埃及艳后:为拯救国家与多名英雄人物有染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埃及艳后

    埃及艳后算是古埃及时期的最后一位女王,她不仅拥有角色的面貌,还具备聪慧的头脑。关于她的一生可以用两个字来表述,那就是“传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埃及艳后的一生。埃及艳后从小就生活在富贵的宫廷中,在她大概8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去世了,并留下遗嘱说由她和她的异母弟弟一同来治理国家。但事实上,他

  • 隋唐五大猛将竟没有李元霸 第一名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琼

    第五名:秦琼(?—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猛将,力大无比,勇冠三军。若论使槊,在唐军之中可排第三。初为隋将,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后与程咬金投奔李世民,南征北战,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隋唐演义》中说其用枪和锏,史无考证。秦琼的兵器是大铁槊,拔城破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