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假如项羽过了乌江后世历史会发生什么变化

假如项羽过了乌江后世历史会发生什么变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728 更新时间:2024/2/19 2:20:57

秦王朝非常残暴,各路英雄奋起反抗来结束了秦的统治。但那时的天下还是充满了战争和混乱,其中最大的势力是项羽刘邦,他们为了争着当皇帝,打了五年的战争,项羽的力量由强大变成弱小,刘邦步步紧逼,最后,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包围,成功突围后只余下几十个手下,逃到了乌江边上,最后不愿意过江东,就自刎而身亡。

假如项羽过了乌江,那会怎么样呢?历史也许会被改写。江东是项羽的老家,那里还有千里之地,还有数万人民,更何况汉车暂时没有船可以渡河,项羽修身养性,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广集天下人才,可以东山再起,天下谁主沉浮还是未知。

假如项羽过了乌江,最少项羽还可以逃掉暂时一死,可以找个僻静的地方安渡一生,可以隐居于荒山野岭之中,也可以隐于市井平民之中,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市民,慢慢地平淡地老去,最后死于衰老或疾病。

假如项羽过了乌江,没有这样的假如,项羽果断拒绝了友人提出过江的请求,真真切切倒在乌江边上。作为一个英雄,项羽选择了悲壮的死去,也不愿意愧对江东的父老乡亲,不愿意凄惨地活下来。伟大的帝业已经失败了,心爱的美人也已经死去,就算活着也没有什么生活的意义,项羽轰轰烈烈地活着,也轰轰烈烈地慷慨赴死,从此留下一段壮丽的历史篇章。

历史评论家易中天评项羽评的如何

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著名学者易中天可谓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情有独钟,虽然项羽是刘邦的手下败将,自刎乌江而死,但是易中天评项羽认为,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相反易中天还认为项羽是真英雄,而刘邦不过是运气好的地痞无赖而已。

易中天这样认为还是更多从个人主观想法出发,其实这也是无可厚非,历史本来就是由人来书写的,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不同,自然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就不同。而从易中天评项羽中来看,明显是偏向项羽贬低刘邦的,虽然项羽明明是自刎乌江,而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

易中天评项羽更多的表达了他的阶级偏见,他认为项羽出身名门,家风深厚,而且仪表堂堂,力大无比,又有很多人拥戴,比如很快就招募了三千江东子弟,更重要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一战成名,大败秦军主力,成为推翻秦末暴政的中坚人物,当然是响当当的大英雄。而反观刘邦,根本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劳,如果没有张良萧何樊哙等一帮人的辅佐,刘邦根本就成不了气候。因为易中天认为刘邦不过是一个乡间亭长的儿子,没有文化,没有背景,说白了就是乡间无赖,但是却善于笼络人心,做表面工作,这是易中天所不齿的。而项羽虽然脾气暴躁,但是表里如一,没有那么多心眼,所以易中天一直是推崇项羽,贬低刘邦的。

如何评价项羽在鸿门宴之中的表现

鸿门宴作为楚汉双方核心领导层的第一次正面对决,以刘邦团队的完胜而告终。鸿门宴评价项羽为何?说骄横愚蠢可能过了些,但若说通过亚父范增的那段怒其不争的国骂,暴露出项羽“妇人之仁”的性格特点,恐怕无人会反对。

作为项羽的长辈及军队的首席智囊,范增眼见刺杀刘邦的天赐良机在项羽的熟视无睹中白白溜走,其当时的心情,大概只能用“痛心疾首”来形容。

项羽为何在范增的多次暗示下装聋作哑放过刘邦?分析其心理,除了不屑于采用暗箭伤人的卑鄙手段来除掉政敌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自大,对楚汉双方的实力对比没有一个正确的研判。

众所周知,楚汉双方对峙之初,区区十万汉军在数量和战斗力方面都远逊于雄兵百万的楚军,更何况项羽刚在咸阳战役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基本歼灭了秦军的主力部队,缺乏实战经验的汉军当然更加望尘莫及。这种种优势,都是项羽小看刘邦的内在原因,因而项羽也有其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

然而论政治手腕,莽夫项羽比起城府极深的刘邦来,自然不是一个等级的。

早在赴宴之前,刘邦早已运用政治斡旋的办法“策反”了项羽的叔叔项伯,不但令项伯私下对其透露绝密军事情报,更在鸿门宴最凶险的舞剑助兴桥段中挺身保护刘邦,对这等危险的信号,项羽非但没引起重视,甚至连对叔叔只言片语的责备都没有,这般公私不分,底下众将看在眼里,如何不心寒?所以,从这层意义上来看,鸿门宴评价项羽用人唯亲也并无不妥。

标签: 项羽

更多文章

  • 明朝的皇帝多荒唐但为何没有一个是软骨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棣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中,明朝无疑是最特殊的一个。当家管事的有28年不上朝的皇帝,有天天不干活玩木匠的皇帝,也有一辈子就喜欢一个比自己大十七八的女人的皇帝。但小编想说的是,明王朝再不堪,他也从来没有向任何一个外民族弯过腰、低过头。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 中国历史最憋屈的一个上将 战前斩将无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云

    要提起《三国意义》的蜀汉五虎上将,当然要值得说一说的就是赵云了。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人品极佳。网络配图可惜却是历史上最憋屈的一个上将。要论阵前斩将赵云第一无争议。据载不轻易安排他去请战。如果张飞和和黄派忠他们有意外他输了,赵云后方接应可以起到驱敌作用。这是诸葛用兵的高明之处。网络

  • 芈月儿子秦昭襄王:戎马一生疯狂战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芈月,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四年,齐、魏、韩,三国因为楚国的原因与秦国结盟,背叛了合纵的约定,联合在一起攻打楚国。楚国派遣太子芈横到秦国作为人质,秦国发兵救楚国,攻占了蒲阪(山西运城永济市西)、阳春(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封陵(山西运城芮城风陵渡)。秦国再攻打韩国,又攻占了武遂(山西运城垣曲)。秦昭襄王六年,秦、韩、魏

  • 梅毒还是天花?同治皇帝的死因慈禧根本不在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同治

    在封建时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皇帝是国家的象征也是赖以维系的最高统治者,所以每一位皇帝的生死都是牵动着一个王朝的运转。而清代去世时最年轻的皇帝——同治,他的死因更是留下了诸多谜团。根据清末在清朝担任海关税务的英国作家濮兰德所著《慈禧外纪》记载,关于同治之死早在1873年就已经是“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

  • 伴君如伴虎 揭秘这两位名臣如何虎口脱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翦

    伴君如伴虎,老虎常有伤人意,臣子每天离家上朝,晚上回不回得了家,还得两说着。尤其是功高震主、挟不赏之功的大臣,因君主内心忌惮于他,更是不知哪会儿就让皇帝找个借口给办了。帮秦始皇扫清六国的大功臣王翦和帮汉高祖打天下“功第一”的萧何,挟震主之功,他们是怎么做,才得以善终的呢?他们选择的都是“自污”的策略

  • 后人对清朝大臣张廷玉的历史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大臣张廷玉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后却得到入庙的殊荣。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中进士入官,在康熙年间入内阁担任学士、吏部副长官。雍正继位后,张廷玉颇受赏识与重用,开始在政场上大显身手。他协理翰林院文

  • 后人对唐代名将李愬为什么都赞誉不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名将李愬

    在对李愬简介前,先应该了解一下唐朝中期的政治局势。当时唐朝廷对地方藩镇失去了控制,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这些藩镇势力最大的,吴元济就是其中之一。他勾结河北藩镇,为祸唐代宗、德宗两代。到了唐宪宗的时候,在朝廷的极力主张下,才将其戡平。而平定吴元济的那个人,正是唐代名将李愬。李愬的父亲名叫李晟,也是一位名

  • 揭秘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为啥没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萧统

    在历史上博学多才的君王有很多,他们舞文弄墨,笔走龙蛇,却很少有像萧统这样的。萧统是浮生乱世的一朵白莲,盛开于奢靡之中,不妖冶不张扬,活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过自己的自在生活。他潜心著述,其《文选》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至后世形成“文选学‘,萧统的出现,为乌烟瘴气的南朝梁注入了徐徐清风。网络配图《梁书》:

  • 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的九个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九将是指在玄武门之变中为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的九个将领,据《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记载:“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九将为: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

  • 历史中的甄嬛,为何被康熙称为有福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甄嬛

    在《甄嬛传》里,甄嬛虽然成了宫斗的最终大赢家,却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她的亲人、朋友、爱人,最后几乎都离开了她,纵享深宫荣华,却也是无人分享。如此,实在难以说得上是她的幸还是她的不幸。不过甄嬛的原型,历史上的孝圣宪皇后,乾隆生母,钮枯禄氏,倒真的是一生福禄双全,还曾被康熙称为有福之人。网络配图可不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