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刘邦可能是史上最有人性的开国皇帝?

为什么说刘邦可能是史上最有人性的开国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572 更新时间:2024/1/24 0:55:29

每当看到、听到有人骂刘邦是无赖小人的时候,我总忍不住要想替刘邦说几句话。一个令千百年来的中国人引为自豪的伟大王朝的开创者,怎么可能会是一个无赖小人呢!这样的人物,可以说是历史和百姓选择的结果,如果他是无赖小人,那么,历史和百姓岂不都是瞎子盲人?

刘邦被当作悲剧英雄项羽的对立面,被视同无赖小人,甚至被说成是厚脸皮、黑心肠的代表人物。我认为,这是中国人非理性的“妇人之仁”泛道德评判的一种结果。这样的“刘邦”,是被抹黑、扭曲、丑化了的刘邦,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刘邦。真实的刘邦,是富有孝心、爱心、人性的宽厚之人。他由于出身寒微,文化修养有限,身上有不少毛病。但是,他知错能改,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知人善任。可贵的是,做了皇帝之后,他仍然能保持平民的本色:战场上,身先士卒;处理政事,不刚愎自用。始终没有因为权力的登峰造极而迷失自我,丧失人性,戕害苍生。我认为,刘邦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人性的开国皇帝。

刘邦为人,固然有不拘小节,粗放乃至粗鲁之处。例如早年做亭长时,“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往儒生帽子里撒尿。但是,他的心地是宽厚的。这一点,史书有明白的记载。《史记·高祖本纪》:“仁而爱人,喜施,意裕如也,常有大度。”早年在王媪、武负的酒馆里喝酒,常常会付给酒家几倍的酒钱。进关中后不杀归降的秦王子婴;与百姓约法,只有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秦朝一切法律。秦地百姓闻讯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但是,刘邦下令,不得接受。这使百姓更加喜欢他,“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一统天下之后,刘邦在洛阳宫举行庆功宴会。席上刘邦给与会的诸侯将军们出了个题目,让他们说说“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两位将军认为主要原因是,刘邦“与天下同利”,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刘邦对此回答不以为然,称其“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自己总结的成功原因是,他能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杰,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出手阔绰、不滥杀百姓、不居功自傲,都是刘邦大度宽厚的有力证据。

相比之下,被人们奉为英雄的项羽,实际上是一个妒贤嫉能、杀人如麻的暴戾之人。项羽是猛将不假,但是他显然猛得有些过头。烧宫室,坑敌军,烹谋臣,史书中屡见记载。究其原因,跟他们的出身不无关系:刘邦是抗暴的平民,项羽是复仇的贵族。

没错,刘邦的成功道路上,装神弄鬼之事不少。母亲刘媪在野地里与蛟龙野合产下刘邦,隆准(高鼻梁)龙颜、大腿有七十二黑子的异相,酒馆醉卧身上显龙形,善相面的岳父吕公推重,神秘老者看刘邦及其家人相貌均“贵不可言”,送徒役至骊山途中夜斩白帝所化白蛇,秦始皇言“东南有天子气”及藏身芒砀山时上方常有云气……所有这些装神弄鬼的事情,在那个人们普遍迷信、相信王权神授的年代,对于一个平民出身的造反者,是不可少的手段,无可厚非。就像陈胜吴广的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藏书鱼腹、夜间潜入祠堂高呼“大楚兴,陈胜王”口号之类。实际上,这些手段,也的确起了作用。“诸从者(徒役)日益畏之”;“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杀了沛县县令,推举新长官,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刘邦于是成为沛公。项羽是楚国贵族出身,世代做着楚国将军。起义之时,自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用不着像刘邦这般操心费事。

刘邦做了皇帝之后,仍然保持着平民的本性。做了皇帝的刘邦,处理军国大事之余,还是五天一次向父亲刘太公请安问好,如普通百姓人家父子般行礼。在太公家令建议下,尊太公为太上皇,才解决了高祖“人主拜人臣”、“威重不行”的问题。父亲刘太公被接到长安后,因为见不到少年时代那些屠贩朋友,买酒吃饼,斗鸡蹴鞠,很是郁闷。刘邦于是照老家丰县原样,在长安附近修建了一座城镇——后来被叫做新丰,接来父亲的所有老朋友,住到那里。击溃叛乱的黥布,返回长安时路过老家沛县、丰县,大排筵宴,喝酒吃肉,找人演唱自己作词的《大风歌》,与父老乡亲同乐数日。丞相萧何奉命修建未央宫,修成之日,刘邦见宫阙壮丽,十分生气,怪萧何太铺张浪费了。听过萧何“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解释之后,这才转怒为喜。做了皇帝的刘邦,竟然还屡次亲率军队出征。刘邦的出征,不同于当今政客们毫无危险的政治秀,征途之上,是充满艰难与危险的。其中,汉高祖七年征讨白土、曼丘臣、王黄立故赵将赵利为王造反那次,天寒地冻,士兵有百分之二三十被冻掉了手指。刘邦自己也在平城被匈奴军队围困了整整七天,差一点死在那里。汉高祖十二年,在追击叛将黥布的时候,刘邦为流矢所中。最后,又因拒绝吕后所延请良医的治疗,丢了性命。可见,战场之上,刘邦是亲冒矢石冲在前面的。不像现代战争的高级指挥官那样,躲在远离危险的指挥所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刘邦垂危,吕后问萧何之后,谁是宰相人选,刘邦依次推荐了曹参、陈平、周勃。吕后还继续往下问,刘邦答以“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刘邦不喜欢跟吕雉所生的儿子刘盈,觉得他太优柔寡断,几次想要立跟自己宠爱的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但是,因为刘盈采纳张良计策,请出商山四皓为自己撑场面,刘邦最终也只能感叹刘盈“羽翼已丰”,打消了废刘盈太子另立赵王如意的念头。害得自己心爱的戚夫人与赵王如意,日后都惨死吕雉之手。《史记·吕太后本纪》云:“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种种迹象表明,终其一生,刘邦都不失为一个富有人性的正常人,而不是残暴的君主。

刘邦的如下两件事,大约是最受道德家们诟病的:汉高祖三年,家人被楚军掳去。刘邦只在路上见到刘肥、刘盈两个儿子。“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不久,刘邦占据彭越,经常劫掠楚军粮草。项羽很是恼火,弄了大砧板,把刘太公放在上边,告诉刘邦,不赶快投降,就烹了他爹。不料,刘邦回答道:“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足以证明刘邦是不孝不慈之人。当时形势,十分危急,刘邦也是自身难保。项羽在彭城大破汉军,刘邦仅以数十骑借大风沙天气脱险。同时,刘邦也并不是不管家小,只顾自己逃命。刘邦是做过去沛县救家人的努力的,“求太公、吕后不相遇”。把儿子推下车,恐怕是一种策略,收买手下将领人心,如同刘备的假装摔襁褓中阿斗。吾翁而翁,貌似无耻,实则是刘邦的聪明之处。他预料到父亲和妻子是有惊无险,会安然归来的。因为,他了解项羽的脾气,他有项伯会替他说情。

要说刘邦是小人,项羽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项梁在定陶兵败战死之后,楚怀王率宋义、项羽、范增等北上救赵,让刘邦西征入关。跟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当时的情况,秦军强大,诸将想要先入关,是十分危险的,捞不到任何好处,一般将领都不愿意接受这差事。只有项羽,报仇心切,才愿意跟刘邦一道西征入关。怀王手下的一班老将都认为,项羽为人“僄悍猾贼”,所到之处,坑杀无遗;而且陈涉多次进攻秦军,陈涉、项梁相继失败。这种情况下,不如另派仁厚长者,以仁义之名告谕秦国百姓,使其归降。秦国百姓受秦王朝苛政统治之苦为时已久,若是派遣仁厚之人前去,不施暴力,应该可以占领。而项羽僄悍,不适合担当此任。“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最终没有准许项羽的请求,派遣刘邦西征。果然,刘邦收编陈涉、项梁散兵之后,一路向西。在郦食其、张良的帮助下,又接受了陈恢的约降建议。结果,刘邦军队率先进入函谷关,到达霸上。秦王子婴带着帝玺符节,在路边等着刘邦,准备归降。相比之下,鸿门宴之后,项羽进入关中地区,“屠烧咸阳秦宫,所过无不残破”,秦地百姓大失所望,只是因为害怕,不敢反抗。项羽入关之后,派人报告怀王,怀王答复是“如约”。项羽怨恨怀王不肯让自己跟刘邦一同西征入关,而让他北上救赵。公然扬言:“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雍也。”于是,表面上尊怀王为义帝,实际上不再听命于他。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辖梁、楚九个郡;将刘邦立为汉王,辖巴、蜀、汉中,有放逐的用意。不重诺言,岂是盖世大英雄之所为?很难想象,楚汉战争的结局倘若是楚胜汉败,西楚霸王建立的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王朝。我估计,跟秦朝相差不多。

五千年文明史上,贵为开国君主者,像刘邦那样,能始终坚守平民人性的,似乎没有第二人。

标签: 刘邦开国皇帝

更多文章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皇后:武则天称霸排行榜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上的,十大皇后,阴丽华

    中华民族历史上皇后的人数远远多于皇帝,她们千姿百态,人才辈出,有才华出众的,有美貌无比的,有贤德善良的。十大皇后分别是唐高宗之后武则天,清太宗之后孝庄,辽景宗之后萧绰,汉文帝之后窦漪房,宋真宗之后刘氏,汉高祖之后吕雉,汉光武帝之后阴丽华,唐太宗之后长孙氏,明太祖之后马秀英,明成祖之后徐仪华。No.1

  • 庞统和诸葛亮:学者重评伏龙与凤雏才志高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庞统,诸葛亮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能安天下呢?谋士才志存在时间、空间和阴阳差《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

  • 如何客观评价贾诩?历史上的贾诩究竟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诩,评价

    贾诩简介贾诩者,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官至太尉,谥曰肃侯。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曹操6谋士之一。东汉末年,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

  • 老黄忠真的“老”吗?黄忠的年龄是个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忠,年龄

    一般人提到黄忠,都爱在其名字前加上“老将”二字,那么,历史上的黄忠究竟有多老呢?黄忠在《三国演义》里第一次出场,是关羽请缨攻打长沙之时。关羽颇为自矜,诸葛亮以言相激:“今长沙太守韩玄固不足道,只是他有一员大将,乃南阳人,姓黄名忠,字汉升,是刘表帐下中郎将,与刘表之侄刘盘共守长沙,后事韩玄,虽今年近六

  • 揭秘:风流天子唐玄宗那鲜为人知的“跨国之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玄宗,杨贵妃,跨国恋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一首唐诗常常激起先贤后人对唐玄宗李隆基一世风流的遐想。唐玄宗后宫拥有三千佳丽,不过最让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那为“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风流天子唐玄宗与“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杨贵妃天上人间的爱情,成就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传世之作--《长恨歌》。其实

  • 一辈子打败仗真是难 中国古代草包将军大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败仗,草包,将军

    导读: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我们所看到的是官员多如狗,名将满地走,然而在这其中不乏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接下来就由小编来具体列举几位一辈子都在吃败仗的草包将军。1,李广利俗话说,一个将军打败仗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打败仗,李广利身为汉武帝统治后半段的最高军事统帅,居然能够完成这个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实在

  • 民国第一“混世魔女”:穿男装玩手枪娶“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令俊,宋美龄

    孔令俊孔二小姐,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行政院长孔祥熙的二千金,“第一夫人”宋美龄的干女儿。她从小便撒野成性,在学校最喜欢挑起同学打架斗殴,自己则作壁上观。10岁出头,她就学会射击,13岁即会开车。孔二小姐不着女装,留大背头,或西装革履,歪戴礼帽;或商贾打扮,手持折扇,口叼雪茄,令人莫辨雌雄。有人

  • 中国古代十大天才级别名将排行榜:谁能当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名将,项羽

    中国古代十大天才级别名将排行:1、项羽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

  • 盘点三国十大谋士排行:诸葛亮竟只排第六?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十大谋士,诸葛亮

    三国为期不长,但其头绪之纷繁,态势之复杂,人才之杰出,故事之精彩,几乎空前绝后无与伦比。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削平群雄三分天下,当然有赖于他们的自身素质。其中,收揽人才,善用谋士,可以说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郭嘉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

  • 大明王朝的统一之路:明太祖朱元璋北征蒙古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统一,蒙古

    导读: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国为肃清蒙古胡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大规模统一战争。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弃大都(今北京)北逃后,一直滞留在近塞地区,并多次举兵南犯,以图复辟,均被明军击败。元朝残余势力虽由此日渐衰弱,但在北方近塞仍盘踞若干要地。明太祖朱元璋为彻底消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