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东汉名将马援为何不入云台二十八将?

揭秘:东汉名将马援为何不入云台二十八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77 更新时间:2024/1/10 1:21:14

东汉名将马援东汉初名将马援,论战功、数政绩、凭操守,完全可以作为开国勋臣之一,受东汉王朝的表彰和封赏。然而,东汉明帝命人画的云台阁中兴二十八将画像中,没有他的像。不但如此,他还因谗人陷害,身后受谤蒙冤。这是为什么呢

公元25年刘秀做了东汉开国皇帝后,并没有效法他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狡兔死,走狗烹”,屠戮开国功臣,而是对他们论功行赏,令其颐养天年。刘秀死后,其四子汉明帝刘庄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推行对功臣的优待政策,不仅从开国元勋中选出了号称“二十八宿”的二十八位功臣,还命人为他们画像,并放置在洛阳南宫的云台阁里,以示表彰和感念。

出人意料的是,先后任陇西太守、伏波将军,爵封新息侯,无论战功、政绩还是操守在东汉初都屈指可数的马援,不但没有进入云台阁中兴名臣画像之列,反而因谗臣陷害,死后蒙受冤诬。对此,当时就有人百思不得其解。据《后汉书》记载,东平王刘苍看了云台阁二十八功臣画像后问汉明帝:“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明帝笑而不答。明帝的这种态度,可就让人纳闷了。

志存高远战功赫赫

马援是扶风茂林(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其祖上本不姓马,先祖赵奢为战国时代赵国将领,赵惠文王因其功绩卓着及善于驾驭马匹,特赐爵号“马服君”。于是,赵奢的子孙便以“马”为姓。《东观汉记》说,马援身高七尺五寸(按出土的东汉铜尺计算,合今一米七七),“容貌如画”,是一位身材高大、面目俊美的大帅哥。其人足智多谋,且口才特好。皇帝召见他,他对答如流。他给皇太子、诸王讲故事,皇太子、诸王都听得入了神。

马援12岁丧父。他有三个哥哥,大哥当河南太守,二哥、三哥都在京城为吏。哥哥为他请了老师,教他读《齐诗》。他不习惯老师一字一句解释课文的死板的教学方法,向哥哥提出,要到社会上闯荡一番。哥哥很支持他,大哥马况鼓励他说:你会是大才,但要晚成。

马援不依赖哥哥,而是小小年纪就去了边郡,以放牧为生。后来他发达了,管着几百户人家,有牛羊数千头,谷数万斛。他曾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说:人发了财,贵在能救助他人,否则就是“守钱虏”(守财奴)。他散尽自己的钱财,分给弟兄朋友们,并且毫不惋惜。后来跻升高位,他常劝诫一些官员:“凡人为贵,当使能贱。”就是说,富贵日子能过,贫贱的日子也应当能过。

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马援先是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后见隗嚣难有作为,而刘秀宽宏大度,有汉高祖气度,乃脱离隗嚣,投奔刘秀。刘秀征隗嚣时,召诸将讨论方略,诸将议论纷纷,多犹豫不决,认为帝王之师行动应当持重,不宜深入险阻。刘秀把马援召来,告诉他诸将的意见,马援力排众议,主张毫不迟疑地发起进攻。他说:隗嚣手下将帅已经离心离德,我军乘此机会发动攻击,有必胜的把握。他又“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即用米做成军用地形图(现在叫沙盘),指着它讲解山川地形、敌我形势及我军进攻路线。马援的方略为刘秀所采纳,军队发起进攻,把隗嚣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马援胸有韬略,常常参与军事决策。《后汉书》说:“(马援)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每有所谋,未尝不用。”在军事上,光武帝对他言听计从,十分倚重。马援又先后率军平定西羌、远征交趾、出兵边塞、平乱武陵,为华夏版图的统一,为东汉政权的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马革裹尸气概非凡

马援不但以功绩名垂青史,而且他的一些名言也千古传诵。

“马革裹尸”的成语相信好多人都耳熟能详。毛泽东、周恩来都曾不止一次赞扬马援“马革裹尸”的精神,要人们学习这种精神。据《广西党史》1996年第1期载安明撰《毛泽东周恩来赞叹的伏波将军及其他》一文,上世纪60年代初,应非洲某国革命者的请求,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派一位中将去这个国家,帮助那里的人民开展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这位中将没有接受命令。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说道:我建议我们的高级干部都读读《后汉书》里的《马援传》。又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马援之后,是一代不如一代哟。随后,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精神,同这位中将作比较,批评了个别高级干部怕死,还不如古代的马援。

“马革裹尸”的成语,就是由马援的一段话演化而来。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曾对人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这段话是说:朝廷面临着匈奴、乌桓的威胁,男儿要志在边疆,英勇作战,不惜牺牲,以保卫自己的国家;万一牺牲了,就用马皮包裹,运回内地埋葬。

“马革裹尸”,多么豪迈,多么旷达,多么悲壮!从这段话,可以想见马援胸襟之博大,品格之高尚。

马援为东汉的建立和巩固征战一生。他62岁时,见朝廷军队在武陵(今属湖南)失利,向朝廷请求带兵出征。光武帝怜其年老,没有批准。马援对光武帝说:我还能披甲上马呢。光武帝令人牵来一匹马,让马援试骑。马援敏捷地上了马,跨着马鞍回头望光武帝,一副自信的样子。光武帝笑着说:“矍铄哉,是翁也!”意思是说,这个老头精神真旺健,勇气可嘉。于是同意马援领兵远征。

哪知这次出兵很不顺利。因天气太热,加之水土不服,士兵多生病死去,军队几乎丧失了战斗力。马援也患了病,只得命士兵在山上凿洞,钻进山洞里躲避暑气。就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军中还有人搞内斗。中郎将耿舒因在行军路线上跟马援意见相左,他的意见未被采纳,便对马援心怀不满,想借机报复。于是他通过其弟耿弇上书朝廷,把军事失利的责任都推给马援,诬告他像西域商人,每到一处就停下来,以致坐失战机,遭致失败。光武帝听信了耿舒的话,派虎贲中郎将梁松作为钦差大臣,骑驿站的快马,迅速赶到武陵,监督马援的军队。冤家路窄,原先就记恨马援的梁松,不但在武陵跟马援见面了,而且奉圣命来监督他。已不被朝廷信任的马援很快就病故了。梁松连死者都不放过,还想借故陷害于他,以报宿怨。

马援这次出征,病死军中,实现了他“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的壮志。然而,当“马革裹尸”运回京城的时候,朝廷并没有依照惯例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相反,马援的新息侯印绶被追缴,并且他差点儿死无葬身之地。

标签: 马援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更多文章

  • 揭秘:一代贤后孝庄太后和康熙皇帝的祖孙情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孝庄,康熙,祖孙

    孝庄与康熙: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努尔哈赤的儿媳,皇太极永福宫庄妃,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她机智过人,善于谋略,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两辅幼主,权位并隆,是清朝唯一的一位太皇太后。她对清朝贡献大,故事也多。孝庄太后和多尔衮的关系,有种种传闻和故事。传闻最广的,当今家喻户晓

  • 一代智者范增为何抱憾而终?项羽因何不能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智者,范增,抱憾而终,项羽

    一代智者范增:70岁之前的漫漫长夜,范增喜欢呆在家里,默默无闻,爱好琢磨问题,研究奇谋诡策,有机会就给周围那些深陷困境的人们出点好主意,指出哪里的路有坑,哪里的路走过去没事儿,帮助大家过好日子。日子长了,大家都知道这人很有主意、脑子相当好使,对于同样的事儿,他总是看得更透彻,当别人想破脑袋只看到一步

  • 周瑜墓在哪里?三国历史名将周瑜陵墓未解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瑜,三国人物

    周瑜墓在哪?说起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周瑜,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当年那场赫赫有名的赤壁大战。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年),曹操率军南下,周瑜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蒲圻的乌林赤壁,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范例。此役一举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使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得以

  • 五千年悬案:貌美杨贵妃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玉环,杨贵妃

    杨贵妃为何没能成为皇后?白居易《长恨歌》生动地描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杨贵妃生前,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诗句;杨贵妃被赐死后,有“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诗句。《明皇杂录

  • 乾隆生母的三种雷人说法:乾隆帝出生地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的诞生地至尽还是一个迷,因而后世男满面对呀的生母为何人有些捕风捉影。其中最盛行的便是其生母是避暑山庄的宫女李金桂还是雍正帝的熹贵妃,后来的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之争。对于这个问题,不仅小说家以浓墨重彩大加渲染,某些治史者也言之凿凿。这样一来,清代正史官书中所谓乾隆帝“诞于雍和宫邸”的所法反到被冷

  • 虞姬死后尸首异处之谜:虞姬究竟被埋在哪儿?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虞姬,秦汉

    虞姬死后尸首异处之谜:她是一个绝世美人,有着令人羡慕的容颜;她是一个静定的女子,为了自己的爱人、为了自己的信仰,敢于横刀自刎、壮志牺牲;她一生跟随项羽打天下,最后项羽兵败而被迫自杀……这个奇女子就是历史上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大美人虞姬。虞姬为了不落入自己男人对手的手中,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选择自刎。

  • 慈禧曾引领时尚:坐奔驰车最喜欢摄影和巴黎香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慈禧,时尚,香水,奔驰

    慈禧引领时尚:以往很多图书将慈禧太后描写成刁钻毒辣、不可一世的末世“女王”,这只是由于政治权威湮没了她的女人特质。这位讲究品位、时尚的“老佛爷”,率先接触并享受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现代物质文明,她享用电灯,乘坐奔驰车,最喜欢摄影和巴黎香水,她的意识形态在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而这也

  • 李自成死因:一代闯王李自成兵败后被谁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自成,明清,明末清初

    李自成死在哪里?李自成兵败以后结局如何?自清初以至现在,只就死地和终年来说,已知的至少有14种说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说李自成死于兵败之后,第二类说李自成兵败之后削发为僧。那一代闯王李自成兵败后究竟被谁所杀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明史研究会副会长林金树和他的同事杨志清认为,

  • 历代文人为何编造乾隆身世?乾隆皇帝的生母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乾隆帝

    历代文人为何编造乾隆身世?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6年登基,为清代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乾隆帝即位前为宝亲王。雍正帝登基后就将其秘密立为皇太子,立储诏书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这也成为以后清朝的定制。雍正帝驾崩后弘历继位,是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在位六十

  • 蒙古帝国最传奇的女性:一生生过四位皇帝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蒙古,传奇女性,皇帝

    蒙古帝国传奇女性:古今中外,同一个女人生出几个皇帝的事情虽然不多,可是也从来没有少过。中国有北朝娄太后,欧洲则有法国的凯萨琳太后。三人为众,那她们所生的儿子群可算是帝王众多。虽然这些帝王在吾辈小民看来,都是难以企及的人物,但是一山更有一山高,比起另一位母亲的帝王儿子们来说,他们就实在是芝麻绿豆的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