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抗倭英雄胡宗宪:没他根本摆平不了倭寇!

抗倭英雄胡宗宪:没他根本摆平不了倭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26 更新时间:2024/1/26 19:51:52

胡宗宪,祖籍安徽绩溪,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抗倭能能臣。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可以说如果大明朝没有胡宗宪的话沿海的倭寇根本无法摆平。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渐次平息了浙江的倭患,并开始剿灭了福建的倭寇。在历经多年的血雨腥风之后,大明朝的海疆终于有望恢复往日的平静了。

网络配图

可这也应了那句古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窟,走狗烹”。胡宗宪作为可以节制数省军务的封疆大吏,一旦倭患平息了,他手中的重权反倒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

与胡宗宪多年抗倭斗争相伴的是他多次遭到弹劾,但因其抗倭有功,嘉靖皇帝都一直保全他,所以每次都是有惊无险。可是,如果他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旋涡,前景就不是那么美好了。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捕。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在朝中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

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这年年底,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时人王世贞曾说:“我知道绩溪(胡宗宪)的功劳,可他被华亭(徐阶)所压制,不能表白他的冤屈。”看来,这一切都是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直接操纵的,胡宗宪自然无力与其抗争。

很快,嘉靖帝就下令将胡宗宪的一切职务悉数罢免,并将其逮捕入京。此时的胡宗宪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任何一条罪名都能置他于死地。

胡宗宪到京以后,嘉靖念其抗倭的功劳,改变了主意,降旨道:“宗宪不是严嵩一党,自任职御史后都是朕升用他,已经八九年了,现在如果加罪于他,今后谁为我做事呢?让他回籍闲住就好了。”

胡宗宪再次得到嘉靖的庇佑,给了他一条生路,但是仕途终于到此为止了。嘉靖四十二年春天,胡宗宪带着无尽的委屈和不甘心回到了老家。

网络配图

胡宗宪想全身而退,他的政敌们却不想就此罢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御史在抄家中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应的信件,信中还附有自拟圣旨一道。

这道假圣旨让嘉靖帝大怒,他下令对胡宗宪降旨问罪。胡宗宪被押解进京打入了诏狱。在狱中,胡宗宪写下了洋洋洒洒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递交上去之后,如同石沉大海,迟迟没有结果。

胡宗宪彻底失望了,他写下了“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

胡宗宪的死,虽然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也是他自己亲手埋下的祸根。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谷应泰评论其“才望颇隆,气节小贬”。困扰大明王朝多年的倭患在胡宗宪手上得到控制,这对胡宗宪的才干来说是最大的肯定,但他的为人的确不够光明磊落,而且还有几点致命伤。

首先,胡宗宪与赵文华及严氏父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嘉靖亲口说胡宗宪不是严党,但是言官们弹劾胡宗宪是严嵩、赵文华的死党绝不是空穴来风。

赵文华当年赴浙江祭海时,曾与总督张经有过节,因此他怀恨在心,不顾当时抗倭大局,也不顾张经立下的赫赫战功,上疏对张经构罪陷害。胡宗宪在这件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身为巡按御史的胡宗宪竟然追随赵文华也上疏弹劾张经,这种助纣为虐的做法,反映了他在道德上的缺失。胡宗宪踏着这些忠臣的尸骨,从此青云直上,步步高升。

网络配图

其次,胡宗宪侵吞军饷、生活奢靡,这是不争的事实。胡宗宪通过在浙江加派额外赋税聚敛了大量的钱财,有“总督银山”之称。其中有一些花费在招抚抗倭上,但大多数还是供自己挥霍。

据说,有一次胡宗宪宴请杭州织造太监和李子元等人,居然用了两百名侍女陪饮,到了晚上,这名太监拿出五两金子表示感谢,胡宗宪冷笑一声,不予理睬。李子元仅拿了一两金子,被胡宗宪当场扔到了水里,还笑着说:“你这是在侮辱我吧!”。

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是他人生中的亮点。他所表现出的胆略的确可圈可点,称的上是一位能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结交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也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

一个有才无德的人能不能得到重用呢?嘉靖皇帝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他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简单干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对曾经做错的事也要付出代价,尤其是胡宗宪触犯皇权的行为,更要严惩。

嘉靖皇帝对胡宗宪屡次保全,让他尽展其才,胡宗宪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厄运降临之时。

标签: 胡宗宪

更多文章

  • 残忍至极:朱元璋死后陪葬人数无法估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重启活人殉葬制,这算是他帝王生涯中最大的一处败笔,也是最为后人所病垢最多的一点。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朱元璋的殉葬规模究竟有多大朱元璋死后埋葬时运用了虚冢的反盗墓策略,在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让人分辨不清哪个里面才是朱元璋,而这一度成为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可能有人觉得这是空穴来风,但这有史书

  • 若非吴三桂年迈延误战机康熙未必胜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三桂

    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康熙下令撤藩,吴三桂怒起兵反清,后因吴三桂未趁机过江北上再者年老体弱,起兵失败,康熙终平定三藩。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十九,玄烨谕令,将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这种发泄仇恨的奇特做法,堪称首创。网络配图对于死了四年之久的吴三桂,康熙竟如此地气急败坏、恨之入骨,因为这

  • 杀的辽人不敢来犯的大宋猛将 运气原来这么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继隆

    想要成为名将,不止要有过人的文韬武略,有时候还要有运气,否则,在瞬息万变、险象不断的战场上,指不定一个流矢、一颗石子就结束了你的名将梦。比如大宋最牛武将之一的李继隆,就是一位运气非常好的牛人。作为能够配享太庙的五位将领之一(另外四位是潘美、曹彬、曹玮、韩世忠),李继隆绝对有资格称得上名将。网络配图李

  • 女皇武则天得势后 为什么要整死她的亲人们?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

    如果说武则天为人极其阴险残忍,这一点本人是比较同意的。武则天善用权术,有仇必报,为人残酷,不仅对外,对自己的亲人亦是如此。武则天有几个哥哥,就是被她本人给整死的。在旧唐书中记载,她的两个族兄也就是她的堂兄,一个叫武惟良,一个叫武怀运。都是被她用计谋给弄死的。武则天她先是派人下毒给魏国夫人。为什么要给

  • 慈禧柔情的一面:善待情敌 把情敌当成好姐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

    慈禧在历史上的形象多是刻薄寡恩,心狠手辣,看过电影《垂帘听政》的观众一定对电影里慈禧残酷迫害咸丰帝的另一个妃子丽妃的情节印象深刻。在影片中,慈禧与丽妃是一对情敌。许多野史或戏剧中,将丽妃描写成慈禧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丽妃冒险保留咸丰帝的遗诏,事情败露后,她含恨而死。有的文艺作品将丽妃之死处理为慈禧效

  • 康熙和咸丰:一个因读书咯血一个纵欲吐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咸丰

    据《清史稿》等史料记载,康熙是历史上读书最勤奋的皇帝,没有之一。十八岁时曾因读书过劳,至于咯血,但仍不肯休息。而历史上另一个皇帝,也是清朝的,也累得吐血了,但他却是纵欲所致。这个皇帝就是咸丰。史书言其“声色之好,本突过前朝”, 终因荒淫过分而吐血身亡。历览前朝兴亡事,成由勤俭败由奢。百川在本文中就以

  • 变态好色明世宗为何要活活烧死了自己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璁(1507年~1566年),又作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这位走了狗屎运上位的高富帅就是今天这个故事的男主角。话说,嘉靖帝做了10年皇帝还没有儿子,于是乎,善于拍龙屁的大臣就进言,鼓捣皇帝面向全国来一场大型豪华选秀大赛。华丽丽的120多位“淑女”被选入宫,咱们今天的女主也是其中一

  • 诸葛亮平生最憎恨的不是政敌李严 那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

    对三国有些了解的朋友,也许会知道,在蜀国国内,诸葛亮也有一个平生最大的政敌,那就是李严,这个蜀国本土派的代表性人物,这个刘备去世前摆明了就是用来平衡,用来向诸葛亮分权的托孤之臣。 而这个李严不管是在演义中还是正史里,确实也曾故意不发粮草而影响了诸葛亮北伐,让诸葛亮无功而返。 那么诸葛亮平生最憎恨的人

  • 三国孙权的故事:唯一被谥为“大皇帝”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

    三国孙权的故事:据传他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第22代孙,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生来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孙权有好几个“之最”:他寿命最长,活了71岁;主政时间最长,执掌东吴政权长达52年之久;去世最晚,死于252年

  • 汉宣帝比汉武帝文治武功还牛?为何这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宣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派军数次大破匈奴,匈奴正是在他的打击下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辉煌,同时也是在汉武帝在位时期,朝鲜半岛并入我大汉国土,南方的疆域也有所扩展,如今越南的大部分地区也都在汉朝版图内,他前期奉行文景之治的治国方略,汉朝国力之强可称世界第一,在治国的意识形态上他独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