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居正不给隆庆皇帝建陵 而用了一个废弃的陵园

张居正不给隆庆皇帝建陵 而用了一个废弃的陵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34 更新时间:2024/2/6 10:40:27

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间六年,算是明朝一个比较中庸的皇帝,没有大的作为,也没有大的过失。

即位之初,穆宗颇有节俭之风,在朝政的处理上,也不乏振兴之举,面临着世宗遗留下来的严重财政危机和不安定因素,他任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一些出色的政治家。虽然没有形成“中兴盛世”的局面,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世宗朝遗留的一系列政治危机。

隆庆六年,穆宗在乾清宫病故,年仅十岁的神宗朱翊钧即位,称万历皇帝。

网络配图

万历皇帝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先帝选择风水宝地,新建陵寝。礼部左侍郎王希烈奉神宗之命前往天寿山为穆宗选择陵地,最终选中了永陵左侧的潭峪岭。同年的六月,神宗又命张居正与司礼监太监再去陵区审视。

回京后,张居正对神宗说:送终的事情重大,寻找陵地的风水应该考虑详尽,他建议参照嘉靖年间选永陵的事例,派遣礼部工部以及钦天监通晓地理阴阳的官员,一同前往察看。

于是,神宗再次派出相关官员前去察看,回来后在张居正等人的建议下,神宗决定采用大峪山作为穆宗陵寝的修建地点。

那么为什么选好的潭峪岭不用,而用大峪山呢?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大峪山的“风水”优于潭峪岭。张居正对大峪山有一番描述。他说那里“山川形势结聚环抱,诚天地之隩区,帝王之真宅也”。而潭峪岭,则人多认为不吉。明朝中叶,虽然对风水之说不再过分追求讲究的情况之下,但尽量选择吉而葬,面子上看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其二,张居正是个务实的政治家。关键的原因是,大峪山有现成的玄宫和部分地面建筑,稍微修整一下,陵园就可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省时省力,节约大量开支。

那么问题来了,大峪山的这个陵寝是谁的?又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呢?

这就要回到嘉靖皇帝时期的一些历史了,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朱厚照在他的淫乐窝--豹房病死。死后没有子嗣继承皇位,所以孝宗皇帝的弟弟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得以继承皇位,即世宗皇帝。

网络配图

世宗即位以后,在经过“大礼仪”之争以后,于嘉靖三年四月,追尊自己的生父原兴献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尊生母蒋氏为章圣皇太后。同年将已经死去的兴献帝修葺陵园,称“显陵”。这时大臣为了讨好世宗皇帝,建议将埋在湖北的献皇帝陵寝迁回北京,改葬天寿山,这正中世宗的心意。

随后,世宗命工部办理此事,而尚书赵璜认为不能改葬,理由是:皇考体魄所安,不可侵犯;山川灵秀所萃,不可轻泄;国家更本所在,不可轻动。他主张像太祖朱元璋不迁皇陵,太宗朱棣不迁孝陵一样,不把显陵迁往天寿山。礼部尚书等大臣也极力反对,世宗只好作罢。

事隔十几年后,世宗的母亲章圣皇太后蒋氏于嘉靖十七年病故,世宗忽然又下诏在天寿山营建显陵,打算把父母合葬于天寿山。他还亲自到天寿山选择陵址,见大峪山是个建陵的好地方,马上命令武定侯郭勋和工部尚书等人负责建陵。

可是没过多久,世宗又变主意了,他说:“迁陵一事,朕中夜思之,皇考奉藏体魄将二十年,一旦露风尘之下,撼摇于道路之远,朕心不安。”并打算将母亲蒋氏也南葬于显陵。他让锦衣卫指挥赵俊去湖北显陵,“开启玄宫,审视大内”。但回报后说玄宫渗水。

世宗不放心,亲自去湖北显陵察看,命重新建造显陵,以待合葬。世宗在回京的路上,沿途经过庆都母墓,他灵机一动,又想效仿尧父母异陵而葬的故事,不迁父亲的棺椁,而将母亲葬于大峪山。

嘉靖十八年,世宗亲自视察大峪山工程项目,又对大峪山表示不满意,如此来来回回的改变主意,这座新建的陵园便空了下来。而穆宗生前没有建陵,此时正好用上。

网络配图

隆庆六年七月,工部尚书朱衡视察工地回来,向神宗汇报了玄宫的情况,他说为献皇帝修建的玄宫里面非常干净气派,神宗听了很高兴,随即让礼部议定发丧事宜。

同年九月,穆宗皇帝的棺椁葬入陵内,改名昭陵。像这样利用别人建造的玄宫埋葬帝后的,在明朝是唯一的一例,不过也不算屈就了穆宗,毕竟也是自己亲爷爷的陵寝,而且也是按照帝王规格营建的。

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昭陵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完工,由于修建的时候比较仓促,后来又有修整,整个陵寝共耗银一百万两,比起神宗的定陵八百万两来,穆宗实在是给张居正省下了一大笔开支

标签: 张居正

更多文章

  • 历代均有皇帝喜欢寻欢青楼 同治皇帝最倒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同治

    中国历朝历代,那些贵为九五之尊的帝王,都是坐拥三宫六院、有三千佳丽伴其左右的风流皇帝。然而即使这样,还是不能够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总是试图走出皇宫,到那些烟花柳巷妓院之中寻求更大的刺激,那么中国古代有哪些皇帝是沉湎于青楼的呢?青楼乃是烟花柳巷之地,更是被一些道学先生骂为伤风败俗之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

  • 揭秘王朝中唯一能镇得住慈禧的男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慈禧

    奕訢的硬骨头,后来体现在敢与慈禧太后相对抗。慈禧有一宠臣,欲从紫禁城正门出去办事,门官不允许,称其违背祖训(此门是皇帝本人进出的御道),双方就争吵起来。慈禧偏袒自己的走狗,要奕訢和刑部处死一点不给面子的门官。奕訢严词拒绝。慈禧很下不来台:你算老几?敢顶撞我?奕訢不服软:我是恭亲王。慈禧威胁:我撤了你

  • 清朝名将年羹尧为什么沦落到家破人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年羹尧

    年羹尧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他是雍正皇帝的亲信,也算雍正的大舅子之一。因为他的妹妹嫁给了雍正,但不是正牌的皇后。但是雍正即位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却对年羹尧一再的训斥。把他一贬再贬,最后干脆赐年羹尧自尽。作为雍正手下的三大宠臣之一,年羹尧究竟做了哪些事,以至于雍正皇帝忍无可忍,要对让痛下杀手。从年羹尧的行

  • 机智的名嘴小"晏子" 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晏子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夷维(今山东莱州市平里店镇婴里村)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网络配图1.孔子赞晏子: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春秋中期,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

  • 宋徽宗是怎么死的?为何会死在土坑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徽宗

    记得小的时候看过一本关于宋朝和金国打仗的小人书,有一个画面一辈子不能忘记,就是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人坐在一个土井里望天叹息。当时就很奇怪,为什么要把人放到井里?网络配图现在明白了,“坐井观天”并不是对这两个宋朝皇帝的“特殊待遇”。金初制定的刑罚里有一条关于如何关押犯人的,就是挖深数丈,宽数丈的大坑当监

  • 康熙如何评价日本?一针见血 尽显日本民族特性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如何评价日本?

    在《康熙起居注》中记载了康熙帝对日本的不少评价。作为古代一位卓有建树的帝王,康熙帝看人待物,见识不凡,对日本的评价,也可为一针见血,深入骨髓,说到了日本的民族特性。网络配图在康熙三十年的记载中,如是记载:“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

  • 黄飞虎的妹妹商纣王的妃子是长什么样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黄飞虎的妹妹

    武城王黄飞虎世代是为商王朝服务,为商王朝守卫边疆。历来黄飞虎家族和商王朝和睦相处,黄飞虎家族也享受着商王朝的高官厚禄。到了黄飞虎这一代同样延续了这种美好的关系,黄飞虎被封为了武城王、黄飞虎唯一的妹妹也被商朝的大王封为妃子,他们一家都享受着荣华富贵。如果不是纣王太过昏庸、残暴,欺负、调戏、逼死黄飞虎的

  • 对皇位痴迷的元妃萧耨斤:为夺皇位和儿子争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妃萧耨斤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曾经出现过非常多的能够改变历史的人物,其中就有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做萧耨斤,那么辽圣宗与萧耨斤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说起萧耨斤这个人不能不提的人还要说她的丈夫,也就是当时的皇上辽圣宗,辽圣宗当时有一位非常宠爱的妻子,这个人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齐天皇后,但是唯一值得人们感

  • 汉武帝的另类立储君定律:杀妃立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武帝

    19世纪,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道出了一句具有铁律性质的警世格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其实,阿克顿的说法只能算是一种温和的描述。因为绝对权力所导致的岂止是腐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在自然层面上这样评价女人:“本性上比较软弱,比较冷淡,女人比男人富有同情心……”而古罗马历史

  • 赵高祸秦真相:父母兄弟妻儿死于秦手 要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高

    一提起秦朝的赵高,大家想到的是指鹿为马篡改诏书,制造秦朝宫廷政变,滥杀无辜,最后杀死秦二世,造成了秦朝的灭亡。这些都是赵高的B面,是断章取义,如果联系赵高的人生前半段,得出的结论就会天壤之别,下面我们抛开个人之见,听一下赵高的A面。网络配图赵高是赵国人,从小天资聪慧喜欢读书,父亲、母亲加上兄弟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