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努尔哈赤为何对明朝宣战?努尔哈赤有多恨明朝

努尔哈赤为何对明朝宣战?努尔哈赤有多恨明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406 更新时间:2024/1/24 5:37:53

恨,不仅仅是因为有多大的仇,有的时候一个人要恨另一个人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很合理的理由。而大明和努尔哈赤之间确实是有矛盾的,而种下这个仇恨的正是当时的辽东猛人,成梁先生。李成梁是个很会打仗的人,会打到几乎一辈子都在打仗,可是实话实说,他还是个不大懂得政治的人。

所谓政治,就是有固定爱好的一群人,聚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然后呢整天想出各种办法,以此来达到对付别人,弄垮别人,并在打击别人的同时壮大自己的一种复杂的斗争形式。而李成梁不懂得政治,因为他只会打仗,而且很会打仗。他不但自己会打仗,还教会了敌人如何去打仗,当然这个敌人暂时还是他的朋友。

有那么一天,这个朋友翻脸了,这让李成梁深深的感到了恐惧,他这才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但却有翻脸的朋友。七大恨,努尔哈赤,你真够狠的。

这第一件大恨,还要回溯到三十五年前,从这件事上,我意识到,种下仇恨也许仅仅需要几天的光景,而忘记仇恨可能就要花掉一辈子的时间,也许还要更长一点,所以我们的字典里有了这样的形容词,父债子偿。很不幸的是,努尔哈赤在这漫长的三十五间并没有忘掉对大明朝的仇恨,而且还很用心的他记下了。

万历多少年多少月,对努尔哈赤来说,是耻辱的一天,因为他一天内失去了三个亲人,他爸爸,他爷爷,还要阿太,一个关系很乱的亲戚。其实死并不值得畏惧,但窝囊的死去是件很没有面子的事。觉昌安他爷爷,塔克世他爸爸是怎么死的,不是叛逆,也没有异动,仅仅是因为在不适当的时间到过一个不适合的地点,古勒城。清史里面如下的记载着——“我祖宗与南朝看边进贡,忠顺已久,忽将我二祖无罪加诛,恨一。”

所谓的第二件大恨,在我看来,就是家大人对自己的亲戚家子侄的态度而已,有的好些,要什么给什么,就像是明朝对待叶赫一样。对有些相对不那么好些,要什么总要拖欠一下再给,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你说都是亲戚家的孩子,有道理对他好,对我不好么。于是清史上记下了这第二件恨事----“我与北关,同是外藩,事一处异。恨二。”

这第三件大恨,在当时却是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明朝的汉人偷摸的到努尔哈赤的地方去挖人参,结果被杀掉了。大明要讨个说法,于是努尔哈赤就给了大明朝一个说法,在边境处决了几个被羁押的哈达俘虏。要说这实在算不上什么事情,可你要知道,这几个俘虏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女真人。清史里面也写下了这第三件恨事——“汉人私出挖参,遵约伤毁,勒要十夷偿命,恨三。”

第四件大恨,起因于明朝曾经帮助过叶赫,并且欺负过自己。努尔哈赤可能忘记了,大明朝曾经也很无私的帮助过他,无数次的欺负过叶赫部。但这显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叶赫部欺负我时,你还参加了。叶赫曾经是海西女真的四部之一,明朝在开原叶赫的附近,筑了一个“镇北关”,因此叶赫也常被混称“北关”。四恨就是——“北关与我,同是属夷,卫彼拒我,畸轻畸重,恨四。”

第五件大恨,是女人的问题,你要知道女人一旦写进了历史,尤其是漂亮的女人,那总是要出问题的。努尔哈赤看上的女人,我相信那绝对不是一般的美女。这个美女有个很好听的名字,东哥,这个女人是叶赫部一个贝勒布扬古的女儿。在万历二十一年的时候,布扬古出于某种阴暗的目的,就答应把一个十四岁的妹妹送给努尔哈赤,去给努尔哈赤做小老婆。

要不说答应了的事情就要老老实实的做到,不然有的时候后果是很严重的。努尔哈赤很有理由气愤,因为他等这个许诺等了太久太久,足足有二十二个年头之多。晚一点也就罢了,可偏偏这布扬古他忽然改变了计划,还把他这个妹妹(三十六岁的老姑娘了)嫁给别人了,喀尔喀的一个子,努尔哈赤活活的被戴了一顶绿帽子。

于是,愤愤难平的努尔啥赤一口咬定,是明朝有意要自己难堪,这才教唆布扬古这么干,布扬古才会变卦。历史上记载着如下几句话——“北关老女,改嫁西虏,恨五。”

第六件大恨,其实是土地的问题,女真人很不讲道理,为了发展自己的畜牧业,居然强占了柴河、三岔、抚安等多处大明朝所属的土地。大明朝也很宽大,只是告诉女真人,这我说了算,你们赶紧给我滚蛋。这在努尔哈赤看来,也是一恨。——“逼令退地,田禾丢弃,恨六。”

第七件大恨,是朋友的事情,昔年的“辽阳无赖”萧伯芝(子玉)作了明朝的特使,到了他的地盘上很有派头,还对努尔哈赤颇不客气。清史里面记载——“萧伯芝大作威福,百般凌辱,恨七。”

有了这七大理由,努尔哈赤算是放心了,理由是有了,那就进攻吧。他第一站选择了抚顺,因为抚顺有个李永芳,对大明来说,李永芳不过是个小小的总兵,还不是正的。

但对努尔哈赤来说,李永芳却很重要,因为他是一个可以出卖一切的人,他不但出卖了他自己,也出卖了他的国家;收服了抚顺后,他又来到清河,里应外合,很容易的就拿下了清河,顺便杀死了那的守将邹储贤。如此大的动作,身为远东总兵的张承胤自然不敢怠慢,亲自带了一万多人试图到清河讨个说法,结果也被努尔哈赤给杀死了。

标签: 努尔哈赤清朝明朝

更多文章

  • 更始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是西汉皇室的哪一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更始帝,西汉,王莽

    刘玄(?—25年),字圣公,是西汉皇室后裔,王莽新朝时期,加入起义的军队,被拥立为更始皇帝。后来消灭了王莽争权,定都长安,可是因为朝政腐败不久又被起义推翻,投降后被杀。刘玄原本是西汉皇族后裔,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不过因为王莽篡位,所以西汉已经灭亡,刘玄也流落民间无权无势。当时,反对

  • 宣太后与兵马有有关系吗?宣太后想谁为她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宣太后,兵马俑,春秋战国,秦国

    秦宣太后的晚年无权无势,是很悲惨的。在这样的形势下,秦昭王不可能为宣太后修建大规模的陪葬墓。因此,规模巨大的兵马俑陪葬墓与宣太后是没有关系的。退一步讲,秦宣太后有大规模陪葬墓的话,也不会用兵马俑陪葬。因为,宣太后没有领兵打过仗,生前没有同兵马在一起,死后怎么会用兵马俑陪葬呢?!宣太后住在王宫里,是需

  • 宣太后芈月的最后结局是什么?芈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芈月,宣太后,春秋战国,秦国

    芈月,何许人也?秦惠文王的妾室,秦昭襄王贏稷的母亲,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这样出色的女人在帮助自己儿子坐稳江山后选择了全身而退,芈月的结局可谓善始善终。芈月依仗自己娘家兄弟魏聃的力量平定了秦秦武王突然驾崩后的纷乱局面,取得了王位争夺的胜利。可惜贏稷登基时年龄尚幼,芈月协助幼子代理朝政,以太后的

  • 慈禧为何能够统治晚清47年?她发动了什么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慈禧,咸丰,清朝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人之一,如果让你选出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三位女人,你会选谁呢?小编觉得是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位。她们都以女子的身份长期实际统治过一个王朝,这在以男人最尊的古代封建社会中是相当罕见的。慈禧是咸丰皇帝的嫔妃,生下了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这也使慈禧可以

  • 丰绅殷德和十公主有孩子没?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和珅,丰绅殷德,清朝

    丰绅殷德一生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有和珅这样位高权重的父亲,有着固伦和孝公主这样的贤妻,让他过了半辈子的“权势滔天”的日子,不幸的是和珅早逝,自己受到牵连虽然侥幸保下一条小命,却也是从此断了自己的一生繁华。那么历史上丰绅殷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一生有什么作为呢?丰绅殷德是清朝年间大贪官和

  • 李定国两蹶名王的故事讲什么?他的军事才干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定国,郑成功,南明

    李定国是个优秀的将军,他十岁开始戎马,历时三十多年,关于他的事迹少有败迹,所以李定国是一个很善于用兵的人,李定国用兵,善于诱敌设伏,其实在磨盘山血战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李定国的用兵才能,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李定国两蹶名王的故事,从中看李定国的军事才能。1652年,清军南下,定南王孔有德进攻贵州,吴三桂进攻

  • 北宋权相蔡京的故事 蔡京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蔡京,宰相,北宋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

  • 北宋权相蔡京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蔡京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蔡京,宰相,北宋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

  • 李鸿章“富甲天下”?资产大约合人民币10亿元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鸿章,财富,晚清,

    李鸿章有钱是毋须赘言的,他经营中国数十年,不可能不经营自家一辈子,他洋务中国一代人,不可能不帮着五个兄弟“脱贫致富”。实际上就连跟他一辈子的几个洋务大员,洗一下身子都能洗出八两油来。可是他到底有多少钱就众说不一了。梁启超说:“世人竞传李鸿章富甲天下,此其事殆不足信,大约数百万金之产业,意中事也。”好

  • 唐顺宗李诵最后是怎么死的?唐顺宗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顺宗,李诵,唐朝

    唐顺宗李诵,唐德宗李适长子。上位以后,从事改革德宗以来的弊政,贬斥,废除宫市,停止盐铁进钱和地方进奉,并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史称“永贞革新”。不久患中风。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结部分官僚和藩镇,逼其退位,传位于太子李纯,贬王伾等人,史称“永贞内禅”。又贬斥韩泰等八人,史称“八司马事件”。次年病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