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第一个投降满清的明朝将领李永芳结局如何?

第一个投降满清的明朝将领李永芳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45 更新时间:2024/3/6 19:25:44

朝代更迭之际,总少不了叛国投敌的人。投降,这个词汇很让人不齿,但为形势所迫,为苟且偷生,很多人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走上了这条苍凉之路。永芳,这个名字优美的明朝将领,就是第一个投降满清(当时称后金)的变节之人。

李永芳,生年不详,明朝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万历年间就成为抚顺的最高军事长官,手下六百余人。抚顺虽然地方不大,却紧邻后金老巢赫图哈拉(今辽宁新宾),是大明帝国防御努尔哈赤的第一道战线。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叶赫部时,曾与李永芳有过接触,且有书信来往,故二人彼此比较熟悉。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以所谓的“七大恨”为由,秘密起兵伐明,其需要闯的第一关就是抚顺。努尔哈赤所部以请求入市贸易为借口,赚开关门,随即以大军包围了抚顺城,李永芳成了瓮中之鳖。努尔哈赤派人给李永芳送去了劝降书,一方面以许婚、升官来劝诱,一方面则以屠城相威胁。面对窘境,李永芳嘴上答应投降,但仍排兵布阵准备守城作战,最终寡不敌众,城墙被敌军攻占。迫于无奈,缺乏军人血性的李永芳率余部近六百人“冠带乘马出降”,成为明朝第一个投降满清(后金)的将领。

当时,努尔哈赤的实力并不雄厚,有这么一支明军归附,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意义上看,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尽管李永芳曾做过抵抗,但努尔哈赤仍大喜过望,以不失前言的姿态对其极力加以笼络,“授永芳三等副将辖其众”,并把亲孙女(第七子阿巴泰之女)许配给李永芳为妻。从此,李永芳改头换面,成为满清(后金)的一员,并竭力为努尔哈赤效力。对于李永芳投降变节一事,史书称“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

李永芳投降后,鉴于其特殊身份,努尔哈赤交给他的主要任务是窥探消息、收买明将,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间谍、策反活动。你别说,李永芳守城懈怠,但这个还行,每天一百两的银子没白花,其派出的谍探遍布辽东,腐朽的明将一个个被打动,愿为内应的有之,开门投降的有之,甚至连远在关内京师的情况,也被探听出来。辽阳之战、沈阳之战、四平堡之战,努尔哈赤接连大捷。李永芳也因功被提拔为总兵一职。

李永芳有光鲜的一面,也有羞愧、窝囊的一面。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萨尔浒大战结束时,李永芳曾进入被俘的朝鲜元帅帐中,用箸在地上划字,写了一句“如俺不孝不忠之人,足下必丑看矣”,表露了他作为叛臣的羞愧心态。天命八年(1623年)五月,李永芳担心消息不确实,贸然出兵不利,故劝努尔哈赤暂不兴兵镇压复州军民反抗,结果遭致努尔哈赤的严厉斥责,几个儿子也被捆绑囚禁。不久,李永芳又因刘兴祚投奔明朝一事受到牵连,被革掉总兵之职。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天聪元年(1627年),李永芳随阿敏(努尔哈赤侄子)征朝鲜期间,不过遵循皇太极的意思提了几句中肯建议,就被阿敏大骂“蛮奴”,还要杀了他。事后,一赏罚分明的皇太极听说了这件事,没有给李永芳任安慰。在皇太极看来,他只是一个变节的奴才,为他犯不着得罪同宗兄弟。由此,自以为对满清忠心耿耿的李永芳受到严重刺激,自此之后不再发一言。天聪八年(1634年)五月,皇太极论功行赏,“分别诸臣功次,以永芳归诚最久,予三等子爵,世袭罔替”。但这个爵位和殊荣,丝毫不能挽救李永芳受到道义和屈辱双重折磨的心灵。不久,李永芳就悒悒而终,带着无尽的憋屈离开人世。

李永芳的子孙深得满清历代皇帝信任和器重,其四世孙李侍就被破格提拔为满洲都统。当时,有很多人提出异议,但乾隆皇帝驳斥吏部"满官不授汉军"的理由之一就是"李永芳孙,安可与他汉军比也"?可见李永芳在清朝的影响。对李永芳降清一事,乾隆皇帝曾说"律有死无贰之义,不能为之讳",最终还是被列为“贰臣”,不过是在甲等。

标签: 李永芳努尔哈赤明朝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中默默无闻赵云如何成为三国第一男神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赵云,五虎将

    网络时代的赵云,已不仅仅属于三国,属于某些英雄的传说,更多时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大众心态的体现。在一次网上“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投票活动中,赵云在十几位英雄中占37%,遥遥领先;在一些三国游戏论坛中,他的历史、文化、情感……一切都被炒得沸沸扬扬,众说纷纭。然而走出了网络与游戏文化的赵云,除了完美,似

  • 梁元帝的皇妃徐昭佩:最早与和尚通奸的后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梁元帝,徐昭佩

    梁元帝萧绎字世诚,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梁书》记载他博览群书,才思敏捷。著作等身,什么《注汉书》、《周易讲疏》、《老子讲疏》等等,绝对称的上那个时代的畅销书作家。可惜的是承圣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谨、宇文护率军五万南攻江陵。江陵城被攻破后萧绎一把火烧了自己十四万卷的藏书,他的著作现今也仅存《金

  • 秦始皇称帝竟至于短短十一年却被誉为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秦朝

    说到秦始皇,大家可能都知道秦始皇兵马俑,长城等等,但这些可能还不足以被誉为千古一帝,包括他还有许多的暴政,所以,他是否名副其实呢?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位皇帝,而这个皇帝的名字也是他发明的,取三皇里的皇,加上五帝里的帝,合称皇帝。大家回忆一下,是不是以前都是称为什么什么王的啊?而就是没有叫皇帝的

  • 明朝崇祯皇帝是怎样用人的?是用完就杀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崇祯,皇帝

    用一个杀一个最后全盘玩完先谈明朝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很有明君色彩:不好色,私生活不仅检点,而且简朴;但他喜欢杀人,对犯了错误的部下,更是从不轻饶,袁崇焕的下场,三百年之下还让人寒心。崇祯不仅杀了袁崇焕,对其他能臣也猜忌颇多、非常苛刻。例如“五省总督”陈奇瑜招抚义军失败,把责任推给了

  • 三国才女教育女儿如何当好媳妇 不要太张扬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才女,教育,

    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三国东吴时期,有户姓虞的人家嫁女儿。出嫁前,虞姑娘的母亲这样教育女儿:“女儿,你嫁到夫家去之后,千万不要表现好。”虞姑娘大为纳闷,别人家都是教育女儿要体贴丈夫,孝顺公婆,做个贤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驾崩后很快就入葬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太祖,朱元璋,明朝

    据《明史·太祖本纪》载:“(五月)甲寅,帝不豫……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辛卯,葬孝陵。”《明史·恭闵帝本纪》亦载:“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诏行三年丧。”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的癸未日为公元1398年的6月24

  • 揭秘:历史上的西施为何出名吗?原来是她的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四大美女,西施

    她是历史上一位与西施同名,两人还是好姐妹,西施成为了广为人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民间说她比西施还要美上三分,但是这样的美女却为何默默无名呢?郑旦,是中国春秋末年越国美人,与西施同时齐名,同被越王勾践选为献吴国美人中的一员,用以迷惑吴王夫差。在越教授以礼仪,习以歌舞。精通剑术,容貌堪比西施,与西施

  • 揭秘:毛嫱比西施还美但毛嫱为什么没有西施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毛嫱,西施

    提起“美女”,我们可能想到的是中国四大美女——貂蝉、西施、王昭君、杨贵妃。其实,这四个人为什么会榜上有名,主要是她们在政治上都干有一些不同的事情,影响比较大,所以才会比较出名。其实,真就论“美女”来说,在春秋时期,还有一个能够与西施齐名的,同样也被称为“美的化身”的还有一个——毛嫱。那么,毛嫱究竟是

  • 张廷玉:大清王朝中唯一配享太庙的异姓汉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和珅,纪晓岚,张廷玉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功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清朝太庙前殿为祭祀主殿,中殿供奉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龛,中殿后界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世先祖。前殿东庑以功勋王公配享,前殿西庑为满臣功臣配享。整个清王朝296年历史,有资格配享太庙的异姓大臣只有12人,仅有一名汉臣

  • 揭秘:东吴猛将周泰为何能被列为三国战神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东吴,名将,周泰

    周泰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是吴国的一名猛将。在孙策时期加入孙策军,和他一起进来的还有同乡蒋钦。两人跟随孙策左右。因为表现的特别好,被孙权要了过去。周泰也没有让孙权失望,他英勇善战,多次救孙权于危难之中。身上的伤疤不计其数,就像身体上纹身一样。吴国的其他将领,如朱然、徐盛等人都对周泰的勇猛很佩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