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南:不怕丢官的改革先锋

项南:不怕丢官的改革先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71 更新时间:2024/1/9 13:00:47

1981年2月10日晚,项南在全省电话会议上强力推行包产到户,一地委书记尖锐提问:“过去第一书记廖志高说不能搞包产到户,现在又说要大力推广包产到户,我们到底是听第一书记的,还是听务书记的?”

他是上世纪80年代主政福建省的改革元勋,力倡“要允许改革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他的从政生涯波澜起伏,他的身上集中了一个改革者的艰辛与荣耀——

2008年10月,项南的后任、曾经也在福建为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特为纪念项南诞辰90周年填词一首,词中褒扬项南“骇浪惊涛,从容渡,常存锐气”。

作为改革干将,“锐气”一词之于项南,似乎再恰当不过。就算他终因福建“晋江假药案”去职,但留给福建的背影,也并不落寞。

推行“包产到户”

1980年的福建,虽同广东一样是先行改革开放的两个省份之一,但旧观念依然顽固。安徽搞“包产到户”时,反对最坚决的几个省份中,就有福建,海外华侨亦曾多次进言想要一个福建籍官员主政福建。

1980年12月18日,时为农机部副部长的福建人项南面见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受命入闽的项南被告知,到福建后,要“坚决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此时的项南,已经62岁,虽然过早谢顶,但依然精力过人。他身材魁梧,目光温和,为人有坦荡之誉。此前曾出访欧美,改革意识亦属坚决。

初到福建的项南,在福建省党代会上作了名为《谈思想解放》的发言,声明要清除“左”的思想影响,“主要在省、地两级党委……而关键又在省委。”这已然很直接的发言却未能让人警醒。春耕迫在眉睫,但因福建反对“包产到户”,农民积极性匮乏,各地竟无春耕迹象。

农时已紧。1981年2月10日晚,项南在全省电话会议上强力推行包产到户,一地委书记尖锐提问:“过去第一书记廖志高说不能搞包产到户,现在又说要大力推广包产到户,我们到底是听第一书记的,还是听常务书记的?”

项南从容作答:“既不要听第一书记的,也不要听常务书记的,要听中央的。”这个充满政治智慧的回答宣示了变革的合法性。他在会上说,“不要再怀疑了,不要再动摇了,更不要站在对立面。”一个月后,全省94.5%的生产队落实了生产责任制。

1981年2月10日晚,项南在全省电话会议上强力推行包产到户,一地委书记尖锐提问:“过去第一书记廖志高说不能搞包产到户,现在又说要大力推广包产到户,我们到底是听第一书记的,还是听常务书记的?”

革新争“第一”

当时的政治逻辑,上任伊始,一般务求稳定低调。但对改革者项南来说,只能选择放手去做。

他初到福建便提议不再“以粮为纲”,这在当时颇有些“大逆不道”的意味。但项南态度坚决,说要因地制宜念“山海经”,农林牧副渔多业发展。

1981年4月底,项南又表态:福建要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即个体经济和合资经济)同时存在,并要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

想招商引资的项南接见了4批外商,听到的却是两个抱怨:交通和通讯。航空基本是零,福州机场只能停中小飞机,而厦门无民用机场。从福州到厦门,汽车甚至要走一天。通讯就更糟糕,1980年,一位法国商人从福州巴黎挂长途电话,等了两天两夜都没接通,怒而离开。

修机场要得到军方的同意,军方说厦门离金门那么近,金门的炮把飞机打下来怎么办?项南说,金门也有民航客机起落,他们就不怕被我们击落?在军事上究竟是我们怕台湾还是台湾怕我们?军方一听,便没什么意见了。中央无法给钱,项南就从科威特的一个发展基金那里借到2200万美元修机场。为了显示经济特区的海外视野,项南给新机场取名为“厦门国际机场”。

此后,福建从美国银行借钱装备远洋船队,从约旦借钱买燃气轮机,还在日本发行了两批私募债券——在当时看来,这简直是惊世骇俗。

解决通讯问题,项南更冒了一个险:他引进了日本富士通公司的程控电话交换机,此时该机型还处于试用阶段,因而价格也低。事后证明项南的冒险和日本的技术一样颇为成功,福建通讯设施一时超过了香港和新加坡。

项南努力创造和维护着一个又一个“第一”:他在争议声中,坚决支持福建和日本日立公司合资建设“福日”电视机厂,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家电企业;他同样坚定地支持中国烟草业第一家合资公司——厦门华美卷烟有限公司。在项南的努力下,厦门还成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地方航空公司。

因为痛感外界对福建了解太少,1981年10月,项南提议福建安排了一次“港澳记者团”访闽之行,开风气之先。所邀报纸中,左、中、右皆有,这无疑是有政治风险的。项南说,福建要吸引外资,“还需要新闻界的朋友多多帮忙”。多年之后,这句话成为中国官员的常用语。

与守旧思想交锋

主政福建的项南深知自己改革先遣队的角色。邓小平说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提供方向,至于具体水深水浅,就要看一线的“地方大员”了。项南常以年轻时候唱的《开路先锋》与同僚共勉,说自己的任务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1981年春夏之交,一个流言从北京传到沿海,说特区要取消。1983年,有关特区的传言再度出现,有人认为改革开放将旧中国和许多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好的东西也引了进来,对改革者大加伐挞,将特区比作“旧中国的租界”。

1981年2月10日晚,项南在全省电话会议上强力推行包产到户,一地委书记尖锐提问:“过去第一书记廖志高说不能搞包产到户,现在又说要大力推广包产到户,我们到底是听第一书记的,还是听常务书记的?”

环境有些惨淡,项南和任仲夷,这两位地方大员时常保持热线联系,互通观点。在指责之声甚嚣尘上之时,项南针锋相对:“旧中国的租界,是主权在他人,特区是主权在我,怎么能和旧租界相提并论?”

有关政策要“收”的说法延续到了1984年,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5个年头。刚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履维艰,难点在于企业缺乏活力,毫无自主权可言。当年2月7日,邓小平在厦门视察时对项南说:“我们的开放政策,不是收的问题,而是开放得还不够。”给予明确的支持。一向超前的项南建议:厦门特区可以变成“自由港”,“货物自由进出;人员自由往来;货币自由兑换”。小平思考片刻说:“前两条还可以,后一条不容易。”

这年3月,福建的一些厂长经理们给项南写了一封信。第二天,这封项南亲自拟好标题的呼吁信发表在《福建日报》的头版头条,题目是《请给我们“松绑”》。《人民日报》全予以转载,福建给企业“放权”的影响迅速波及全国。当年5月,项南在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说,应该让“包”字进城。

之前项南就曾公开表示,“我们从开放到现在,因为放权出了乱子的事情,在福建还找不到一个;可是由于不放权,影响改革开放进展的事情可以找出不少。”这些话,在一些人听来,并不顺耳。

1981年,全国经济调整之际,乡镇企业因为“私生子”的地位,饱受质疑,甚至有被勒令下马之。在福建,项南态度坚决,说乡镇企业要“勇敢地上,要排除一切阻力往前冲”。1982年,全国开展打击走私贩私、打击投机倒把的“双打”斗争时,项南再次挺身而出,说福建经济犯罪要打击,乡镇企业要发展,两者并不矛盾。

6年后,在浙江,邓小平终于对乡镇企业给予了明确的肯定。此时,项南已经去职。

黯然去职

1985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项南说,“要允许改革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他说自己就好比是一个新疆姑娘,满头的“小辫子”让人家抓。

1985年的春天,已经有传言说,项南要下。胡耀邦曾对项南说,我听到一些对你的反映,说你“处事偏右”。项南说,省内有人对改革不满,胡耀邦说,“不必理会,太费精神。”

项南曾经因为青年是否应该跳“迪斯科舞”一事和当时的一位高官争论。这位高官认为这会激发青年人“狂热放荡”的状态。项回信说,“由我们规定青年该跳什么舞,不该跳什么舞,不甚妥当”。

当时有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的困难,是因为乡镇企业跟国有企业抢资源、抢市场。项南说,一切优惠政策都倾向于国有企业,怎么就让乡镇企业争走了呢?这不很可笑吗?还不是你不行吗?

1986年,项南因为福建“晋江假药案”而受到牵连,曾经被他夸为福建“一枝花”的晋江陈埭镇出了“假药”。虽然项南严厉查处,自己5次检讨,但终被处以“党内警告”。项南依然性格不改,他离开福建时说,从此和福建“一刀两断”,别人以为他绝情,实际上他是不想因为自己影响接任者。

去职之后的项南,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扶贫活动中。他担任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会长,依旧是精力过人,四处奔波。只是很少谈及自己在福建的5年岁月,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朋友。

一直到1997年的时候,项南对秘书说自己想回到福建,“安静地呆上5年,好好整理些旧事。”然而天不遂人愿,这一年的11月10日,项南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项南曾说,自己当初离开福建,应该会有人高兴,有人惋惜,“但前者会是少数人。”是非功过最终都将由时间证明,如同贾庆林的词中所说,曾经的项南,令“八闽百姓至如今,犹铭记”。

八宝山送行当日,项南哀荣备至,前来送别的有朋友,也有曾经的对手。

标签: 项南改革

更多文章

  • 李安简介:李安是个“怕老婆”的电影大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安,怕老婆

    李安生于台湾屏东潮州,祖籍江西永安市得安县,所以他的名字里有个“安”字。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的李安,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家风甚严。李安作为长子,从小受的教育是长大要读书做官,而他偏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电影和表演。1973年,在两次高考落榜之后,他作了一个让父亲十分愤怒的决定——考取了中国台湾艺专戏剧电

  • 延参法师是哪里人:这个和尚为何这么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延参,和尚

    延参法师,字明超,号糊涂山人,现任河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沧州市水月寺住持、邯郸市蟠龙寺住持、景州开福寺名誉方丈、天津南开画院名誉院长。走红网络之前,延参法师创作过很多书画作品,出版过《苦心菩提》、《问心集》、《水月集》、《念佛集》等书,却只是在佛教界小有名气。2009年,

  • 历史上有没有岳飞之子岳云? 岳飞长子岳云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岳云,岳飞

    岳云(1119年—1142年),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长子(一说养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杰出英雄。他慷慨忠勇,颇有父风,在反抗金兵侵略战斗中屡立奇功,百战百胜。却于绍兴十一年除夕和父亲岳飞及部将张宪一起惨遭杀害,死时年仅23岁。岳云生于钦宗年间,是民

  • 咸丰帝怎么死的? 清朝咸丰皇帝是病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咸丰帝,清朝皇帝,咸丰怎么死的

    咸丰帝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他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咸丰优柔寡断,迷于酒色,荒废朝政,误国殃民,留下千古遗憾。慈禧是咸丰的皇后,生前,咸丰帝十分宠爱慈禧太后,在政治方面,咸丰帝还不如自己的老婆慈禧呢。那么这位无能的皇帝咸丰帝是怎么死的呢?当年咸丰带着

  • 咸丰皇帝简介 历史上咸丰帝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咸丰帝,咸丰皇帝,咸丰简介

    清朝咸丰皇帝个人基本资料简介:中文名:爱新觉罗·奕詝别名:清文宗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圆明园出生日期:1831年7月17日逝世日期:1861年7月在位时期:公元1850年~1861年职业:皇帝主要成就:通过肃顺重用曾国藩、胡林翼等人代表作品:紫碧山房用杜甫诗韵得二律最得意:运用智巧登上皇位

  • 朱元璋简介 朱元璋史上最传奇的草根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简介

    朱元璋简介: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

  • 朱元璋妻子马皇后简介 马皇后一生经历年事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马皇后

    马氏,女,明朝的开国皇后,民间又称大脚皇后。马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之妻,地方戏曲和部分野史称之为马秀英,但《名史》上未见记载。生于元朝至顺三年(1332年),死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享年57岁。死后入葬孝陵,谥号孝慈皇后。马皇后一生经历年事表:元朝至顺三年(1332年),马氏在宿州市灵璧

  • 明宣宗朱瞻基简介及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宣宗,朱瞻基,简介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幼年就非常受祖父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他和父亲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明宣宗当政十年,重点在治理内政方面。主动从交阯撤兵,节省了财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中国各族人民与交阯

  • 明朝历代皇帝简介:明宣宗朱瞻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宣宗,朱瞻基

    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朱棣醒来以后正在

  • 西汉后少帝刘弘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汉,刘弘,少帝,简介

    西汉后少帝刘弘(?―前180年),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汉惠帝刘盈之子,生母不详,西汉第四位皇帝,前184年6月15日-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前184年6月15日,继任帝位,即后少帝。前180年9月,吕后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努力后,吕氏家族力量被铲除。朝臣认为少帝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子,应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