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史上为使天下信服康熙公示皇宫各项开销

清朝史上为使天下信服康熙公示皇宫各项开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416 更新时间:2024/2/19 18:32:06

“家天下”时代,国家是帝的私产,君主可凭个人意志任意支配国家财产,是无须臣民多作解释的。清王朝定鼎中原之初,民族对立情绪高涨,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种反清武装与朝廷的对抗一直延续到康熙中期,才渐趋于平复。康熙在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后,深知治理一个国家,兵战实为下策,只有以德化、以智略服众,才能让百姓诚心诚意的服从,方能建立稳定的统治。

所以,他一方面推行“偃武修”的措施,广开博学鸿词科吸纳天下英才,希望将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人都招致庙堂之下,为朝廷所用;另一方面,他采用攻心策略,让文武百官、尤其是从明朝归顺的降臣降将进行对比,以明王朝的腐烂败坏、帝王昏庸,彰显清王朝的政治英明、君王能,然后通过官员及文人的传播,进一步消除时人的反清意识。

康熙二十九年(1690),内务府官员在康熙的授意下,把宫中每年的费用列成清单,发给诸王大臣察阅。同时又把前明建造的殿宇、亭台楼阁的名字,以及各宫殿配备的宫女仆妇人数,都一一列了出来,造成册子发给大臣,让他们清算这些宫殿在建造时花费了多少银两,以及前明宫中每年的耗费。

接受了任务的大臣们通过查阅前朝留下的账本,查得前明宫中每年需用银九十六万九千四百两,这笔钱如今已被充作饷银;前明负责宫廷膳食的光禄寺,每年各项钱粮也要用银二十四万余两,如今只用三万多两;每年冬天,前明宫中要用上等木炭一千二百八十万余斤,现在只用一百多万斤;前明的后宫嫔妃之众,各殿宇每年花费在床帐被服、舆轿车子、花毯装饰等方面的费用,需要用银二万八千二百余两,直到清代,库房里还剩有前明宫人的绣鞋数十箱,上面遍饰珠宝,极为华丽。这些费用现在已经全部省了下来。

另外经过清点核实,前明建造的殿宇共有七百八十六座,不论是基址还是围墙院落,所用的木料都是上等楠木,砖则是用山东临清专门烧制的贡砖,经水运运到京城;即使是宫殿里的排水沟,也是用整块的巨石修筑,排污水管的口径粗达数尺,为了防止生锈,全都是用生铜铸造。而到了清代,如果不是非修不可,不轻易修造房屋,所以宫殿的数目不及前明的十分之三;即使修造房屋,所用的材料也都是用普通的砖头松木,绝不乱花钱。看到这些直观的数据对比,大臣们自然是颂词一片,认为前明骄淫坏法,导致人心瓦解,而本朝兴利除弊,清廉为治,遂使兆民归心,取代前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眼看采用的攻心法取得了成效,康熙还怕时日久了,人们容易遗忘,所以他也不忘巩固成果。康熙四十九年(1710),在批覆大学士呈上的奏折时,康熙又重提旧事:“前明的事情,你们听说的往往都是写在纸上的陈言。本朝曾经收用过万历时的太监,所以我对前朝的事情知道得很详细。过去的一日之费,就可抵如今的一年之用。如前朝宫中每年要用脂粉钱四十万两,衣食供应也要用银数百万两,这些花费到我父亲时都已革除了;另外前朝宫中有宫女九千人,内监十万人,供应饭食都成问题,以至于每天都有人被饿死,如今宫中不过只有四五百人而已。”

意犹未尽的康熙,又下诏户部,训诫道:“国家的钱粮,理当节省,否则必导致经费不足。每年免征的银粮数额,以及河工的费用,都还有节省的余地。前明的光禄寺,每年供膳宫中就要一百万两银子的花费,如今只用十万两;前明的工部,每年建房要用二百万两银子,如今只用二三十万两。只有尽力减少开支,方有裨益。”接到圣谕的官员,自然又是一番齐声夸赞,称颂本朝节用爱民,布德施仁,为河清海晏、百姓安居的盛世。

实际上,康熙六次南巡,以及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作为避暑和接见王公贵族的皇家禁苑,糜费巨万,用度也并不比前明节约多少。康熙末年时,国家岁入四千余万两银子,收支也只是勉强相抵,并无节余。只不过,清王朝在确立了稳定的统治以后,老百姓的生活与天灾频仍、兵戈扰攘的明末相比,已经好了许多,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也就此被遏抑,这才是清政权能够为广大百姓所接受的真正基础。

标签: 康熙

更多文章

  • 清朝的道光皇帝为何选择无能的奕詝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道光

    在满清的皇帝中,咸丰帝奕詝大概算是无能的了。不仅无能,还悲催;不仅悲催,还荒淫。说他无能,是因为在他的皇帝生涯中,他没有做出半点政绩,真的是半点都没有;说他悲催,是因为他在位期间,外忧内患,连绵不休,外有英法联军发动的鸦片战争,一直打进北京城,内有洪秀全发动的太平天国起义,让满清丧失了半壁江山;说他

  • 史上最年轻的暴君以杀人为乐却被大臣暗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暴君

    后废帝刘昱是史上少有的暴君,且以杀人为乐。泰豫元年四月,明帝驾崩,作为长子的刘昱继位,继位之后的刘昱由于忌惮太后,和外臣不敢过于放肆,但是之后的他变得开始放纵。史书记载,无所顾忌后的刘昱常以杀人为乐,并且以亲自解刨尸体为乐趣,只要有一天没有杀人,刘昱并觉得没有乐趣了。因此,惨遭刘昱毒手的人不在少数。

  • 诸葛亮若不死蜀国真的会有一天取得胜利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三国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历史。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周瑜等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君主谋臣武将都在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了辉煌的历史。我最关心的是蜀汉。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诸葛亮北伐祁山震荡宇内,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都被很多人传为佳话。夷陵之战,四万精兵损失严重,刘备命丧白帝城。南中叛乱,东吴和蜀汉之间

  • 历史揭秘:刘禅为何不娶关羽的女儿为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禅

    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攻占了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并且对手下的文官武将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随着刘备身价的上升,刘禅也做上了太子,此时的刘禅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于是诸葛亮就做媒,让刘禅娶了张飞的女儿。这一切看起来十分自然,但是通过仔细对比,就能发现一个问题,此时关羽的女儿也到了婚嫁的年

  • 清朝官史:曾国藩为何不得咸丰帝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曾国藩

    自太平军起事后,咸丰可算是遭够了罪,白天黑夜地翻过来忙,都觉得时间不够。更让他觉得晦气的是,花了那么多力气,成效却越来越低。前线送过来的奏折,不是说这里让人给捅了一刀,就是说那里挨了一棍,久而久之,皇帝的自信心大受打击,都不怎么敢相信自己也能赢了,直到曾国藩的崛起。湘潭大捷点开了喜庆的炮仗,然后岳州

  • 张献忠:比洪秀全的残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献忠

    说起历史上最残暴放纵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中大概人们都认为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后宫不仅想历朝历代皇帝一样拥有三千佳丽,而且更有王后、王妃,以及以及她们下辖爱娘、嬉娘、妙女、姣女、姹女、元女等上千嫔妃。“幼天王”洪天贵福1864年10月25日在江西石城荒山被俘。他向清军写了一份

  • 秦始皇暴政背后的三个“刽子手”: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

    一汉代时,有个超级聪明的大学问家,叫贾谊。他写了篇文章《过秦论》,标题的意思是说:讨论一下大秦帝国所犯的严重错误——之所以研究已经灭亡的王朝治政得失,是以史为鉴,警示来者,避免重蹈覆辙而已。贾谊在他的《过秦论》中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

  • 为何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却留下了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并吞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中央帝国,应该说为中国的统一、为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制度的建立开了先河。正是有了秦始皇的创举,才使后世的帝王有了皇帝的称谓和尊严,更有了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和地位。按理说中国历代凡是当上皇帝的人都应该感谢秦始皇才对,因为是秦始皇的创举才使他们成为大权独揽、

  •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守边16年竟鲜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谥武毅。山东蓬莱人。但有一说是山东济宁人,另一说是安徽定远人。明朝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嘉靖、万历年间,率戚家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成为明朝的抗倭将领

  • 项羽与刘邦 项羽到底生刘邦什么气?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邦

    1、鸿门宴,一次偶然的吃喝许多人印象中的鸿门宴,是一个充满杀机、布满陷阱的一个局,是项羽为了在饭桌上解决刘邦而设的一个圈套。更有甚者,还危言耸听,称其为史上最危险的一次饭局。其实,真正的鸿门宴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险。这顿饭基本上还是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只是范增在其间增添了一个“项庄舞剑”的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