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田园诗人陶渊明隐居田园真的是自愿?

田园诗人陶渊明隐居田园真的是自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292 更新时间:2024/4/2 21:15:15

陶渊明,字元亮,名

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他有首《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古今传诵、流芳百世的饮酒之歌,刻画了一个远离世俗的人间仙境,让我们不自觉地从尘世的喧嚣之中摆脱出来,从中得到内心的宁静。我们不禁会问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美的诗歌?他有什么样的奇特经历呢?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陶渊明9岁丧父后,家庭衰微,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

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甚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网络配图

太元七年(382年),陶渊明18岁时,前去投奔父亲生前的挚友谢玄。谢玄其时正担任兖州刺史要职。他热情地款待了陶渊明,并让陶渊明与其子谢焕一起读书习武,准备过段时间正式起用陶渊明。不料,不久陶渊明就接到家中来信,说母体欠安,嘱其速回。陶渊明回家不久,谢玄就因当时专权的皇族会稽王司马道子

人的猜忌和攻击,抑郁成疾,溘然长逝。

陶渊明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不知所措,于是天天借酒浇愁。慢慢地,陶渊明嗜酒成瘾,每次喝酒总是一醉方休。

喝醉后,他就坐在宅树之下或吟诗作赋,或放声长啸,常年如此,遂成癖好。陶渊明喜好饮酒,他直接写酒的诗有二十余首,但是他并未嗜酒如命,反而是“饮而不 乱”。

后世形容人对某种事物的极端喜爱迷恋程度,用的就是“陶(渊明之)醉”一词,也都证明他对酒的好饮,止于陶醉而已。他所留下与酒有关的故事,也可以见证他在醉与醒之间的分寸。

陶渊明不只爱酒,更爱菊花。陶渊明的前妻陈氏,知书达礼,温柔贤淑,她与陶渊明结婚六年,育有四子,由于生育过密,加之平日操劳过度,身体虚弱不堪,在一个灾荒之年香消玉殒,魂归天国。陈氏的早逝,对陶渊明是一个沉重打击,陶渊明于是将对爱妻的情思全都寄托到菊花上,他将菊花与酒结成一体,自酿成菊花酒,既满足他的口腹之欲,也满足他的精神升华。

由于家里境况也是一日不如一日,自从续弦翟氏进门以后,他那伤痛累累的身心才得到了抚爱和慰藉,他不忍心让翟氏也去重蹈陈氏的覆辙,跟着自己去挨穷受苦。在好友庞遵的再三劝说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但是,陶渊明发现了桓玄篡权的野心,于是,借母丧辞职回家。

后来桓玄叛晋,被刘裕

刘毅等击败后,挟持晋安帝到江陵,陶渊明投奔到刘裕身边,但不久,他却发现刘裕剪除异己、任人唯亲,这使他感到失望,于是打算辞职隐居。陶渊明的堂叔陶夔

不同意陶渊明的隐居,对他说:“你再去归隐田园,固然很好,可是你想过没有,你年龄已大,又不善理财、孩子尚小,家境贫困,这往后的生活又该如何去维持?

我的看法你不如走一条中隐之路。”

网络配图

何为中隐?指的是做地方上的小官。陶渊明思索再三,接受了他为彭泽县令的朝廷任命。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后,由于督邮发

难,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于是离开了官场,真正走上了回乡隐居之路。

陶渊明在隐居后得知刘裕篡权称帝,这使得他复兴东晋的梦想彻底落空,于是改名为陶潜,拒绝任何官方来往。陶渊明的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

“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

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

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

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

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他穷不改志,也不求“嗟来之食”。有一次新任江州刺史檀道济送来厚礼,并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他以无功不受禄而拒收。

网络配图

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陶渊明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不久,陶渊明走完了他63个春秋的人生旅程。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陶渊明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代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

标签: 陶渊明

更多文章

  • 明英宗不是一个好皇帝!竟谋杀了自己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英宗

    关于明英宗朱祁镇和景泰帝朱祁钰的故事,相信大家看完《女医明妃传》以后应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过飞哥在这里不得不说,《女医明妃传》除了服饰值得夸赞以外,其它方面都乏善可陈。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话题,那就是景泰帝朱祁钰到底是怎么死的?大家注意,朱祁钰死的时候才29岁,年纪轻轻,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何突然

  • 康熙帝为朱元璋扫墓为何必三跪九叩?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康熙

    去过南京明孝陵的人,都会发现朱元璋的墓前,立着一块大石碑。石碑上,写着4个大字:治隆唐宋。这4个字的意思就是,朱元璋对国家的治理,胜过唐宋。唐宋盛世,闻名历史,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整顿吏治,反贪打虎,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更胜于唐宋盛世。如此赞誉,出于谁手?写这4个字的,不是别人,是康熙皇帝。网络配

  • 汉哀帝刘欣的风流情史:为何不爱江山独爱美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哀帝,刘欣

    朱孝天版的《楚留香传奇》里有句歌词唱得好:江山如画却独爱美人。古往今来的许多风流皇帝无不是美人中间摆,江山百姓靠边站,譬如北齐后主高纬、陈后主陈叔宝等等,都是泡妞有方、治国无方,好端端的一座江山被他们整得改了姓。但这些皇帝即使再不务正业,一旦触及自己的皇位,他们还是会拼命反击的。比如高纬同志,一上台

  • 三国军事家诸葛亮最忌惮的蜀汉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

    表面看来,刘备请出诸葛亮,并任命为军师,对之言听计从。其实则不然,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情同手足。张飞这个人性格憨直,对知识分子又很尊重,和诸葛亮配合默契。倒是关老爷,其实骨子里看不起诸葛亮,因此这让诸葛亮心里极为不爽。有人说诸葛亮担心魏延,其实那倒不用担心,后期的诸葛亮贵为丞相,魏延不过是丞相手下的一

  • 历史上有名的一代雄主 为求贤士曾三年不说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丁

    武丁,子姓,名昭,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武丁,子姓,名昭,是商王盘庚的侄子,商王小乙之子。相传,武丁少年时期遵父命行役于外,与平民一同劳作,得以了解民众疾苦和稼穑艰辛。武丁继位后,想使商朝复兴,但没有得力的大臣辅

  • 康熙后宫秘史:晚年竟奢淫至极纵欲无度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网络配图康熙年间有位格格

  • 爱新觉罗·奕纬:清朝厌学被父皇踢死的皇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子

    皇子是天潢贵胄,除了皇帝没有人敢动他们一根汗毛。皇子夭亡大部分是因染病而终,少部分死于政治斗争或是战死沙场。有这样一位皇子,他生在和平年代,却英年早逝,他并不是因病而终,也不是死于政治角逐,而是因为厌学被父皇活活踢死。这就是清道光皇帝旻宁的长子——爱新觉罗·奕纬。网络配图爱新觉罗·奕纬,1808年—

  • 慈安死亡之谜:慈禧丑事败露为保自身毒死慈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慈安

    慈安太后,又称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慈禧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慈安一叫,她就乖乖地过去了,为了震慑这个作风败坏的女子,慈安拿出了先帝死前写的一封诏书,诏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谁图谋不轨,就可以任由她随意处置。当时年纪轻轻的慈禧一看,吓得直接就瘫在了地上。

  • 玄烨得了哪种烈性传染病 却为他赢得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

    康熙帝的父亲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其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即历史上有名的孝庄皇太后),6岁即位,24岁去世,一生共有后妃19位,生有八子六女。史上的顺治帝是一位感情至上、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人。在他的意念之中,爱情第一,一切服从于感情。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女,但她虽然

  • 匡衡凿壁借光之后:苦学成宰相却因贪腐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匡衡

    汉代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据说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上不起学,可他特别渴望读书求知。怎么办呢?匡衡白天要帮助父母干活,只有晚上能读书,聪明的匡衡想出了在墙壁上凿孔引邻家的烛光读书的办法。网络配图书籍在汉代是很宝贵的,像匡衡这样的贫苦之家不可能拥有丰富的藏书。匡衡为了读书,去乡里藏书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