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纪晓岚一日能吃十斤肉 爱吃零食不吃饭

纪晓岚一日能吃十斤肉 爱吃零食不吃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56 更新时间:2024/1/16 17:33:15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数千年来,人们饮食变化其实不是很大。从饮食来讲,清代饮食主要有三个差异:民族差异,地区差异,贫富差异。就其主要情形而言,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和饮料三大类。这里,来说说清人饮食的趣闻。书上说纪晓岚一生米不入口,面食偶尔食之,三餐以精肉为主,配以茗茶一壶,一顿能吃上两三斤肉,真的么?请详细讲一下

网络配图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通过近年影视剧的戏说和各种媒体的传播,已经成为今天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他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达。有清一代,象他这样,历事三朝,盛名一时的文人,并不多见。

一般介绍纪晓岚的文章,都要提到的是他的学术成就,如他主持修纂了中国文化史最大的一部类书--《四库全书》,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影响深远,及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博大精深等等。当然,对于纪氏,现在流行的说得最多的还是他的风趣幽默。我们这里要说的倒不是纪晓岚一生的为官与治学,我们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一面,说说纪晓岚的吃。

一般印象中,以为纪晓岚既是一位著名文人,当然是一付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在饮食方面,他也与一般书生大异其趣。清人昭梿在《啸亭杂录》卷十中这样记载纪晓岚:“北方之士,罕以博雅见称于世者,惟晓岚宗伯无书不读,博览一时。

网络配图

所著《四库全书总目》,总汇三千年间典籍,持论简而明,修词澹而雅,人争服之。今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粒,真奇人也。”年纪到了八十岁,仍能近女色,每天食肉达数十斤之多,而且常年不吃一粒谷子,难怪要说他真是一位奇人了。与他纪晓岚同朝为官的协办大学士英和曾看到他吃饭的情形:到了吃饭时间,仆人捧上来烤肉一大钵,约有三斤左右,纪晓岚一面与人说话一面大块吃肉,不一会的时间,肉已吃完而吃饭的事也就结束了。平时的饮食中,纪晓岚基本不吃米饭,面食或偶尔一吃,主要食物就是肉类。请客时,纪氏“肴馔亦精洁”,但作为主人的纪晓岚只不过举举筷子请大家吃,而他自己“只肉一盘,熬茶一壶耳”。

纪晓岚的饮食习惯与众不同,他从不吃饭,一日三餐都吃菜,特爱荤的,尤喜食肉,猪肉、羊肉、兔肉、蛇肉、鹿肉、牛肉,来者不拒,但唯独忌食鸭肉,据说他一吃这玩意儿就会反胃。为此,和绅多次抓住他的这个短处使坏,在乾隆皇帝面前讲纪晓岚爱吃鸭子,乾隆皇帝信以为真,凡君臣宴间,从不忘给纪晓岚送上一盘鸭肉,弄得纪晓岚吃也不好,不吃也不好,很是狼狈不堪。

网络配图

纪晓岚还有一个习惯,滴酒不沾,凡喜庆宴席或亲朋好友会聚,一律以茶代酒。在电视剧《乾隆朝》中,他被发配新疆,和珅特地前往饯行,纪晓岚喝酒了,这其实是编导们的“创新”,绝非是纪晓岚破例之举。

纪氏饮食的另一特点就是平居之时,零食从不离口。他只要在家,案台上必定陈放各种干鲜果品和榛子、栗子之类,“时不住口”。由于人们对纪晓岚这种特殊的饮食习惯无法解释,就传出了纪是火精托生,也有人因他常年吃榛、栗之类,认为他是猴精转世。

标签: 纪晓岚

更多文章

  • 雍正为何要圈禁忠心辅佐自己的功臣隆科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隆科多

    胤禛刚登基,对隆科多非常信任,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他的意见,一派君臣和睦相协、同舟共济的景象。但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已经对他有所责难,并开始有步骤地打击隆科多。为什么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雍正的态度就转了一个大弯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权结党,已对雍正的皇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隆科多曾自

  • 汉成帝为讨赵飞燕姐妹欢心 两次处死自己幼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成帝

    赵飞燕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肥环瘦燕”中的“燕”,就是这个人。此处的“瘦”,不是皮包骨头的意思,而是飘若天仙、轻若无骨那种韵致。走路一摇三摆,风拂杨柳,万种风情,胜过现代T型台上走猫步的模特儿千倍,不是因为绝代丽人的特质,她才不会被皇帝老儿看中呢。批判这样的美女,有点于心不忍,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不

  • 宋江为何要毒死对他忠心耿耿的李逵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江

    李逵为梁山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死在征战阶段,却死在了相对来说的和平年代,尤其是死在他最崇拜、最信赖的人宋江手里。众所周知,李逵把宋江当作最可信赖的朋友,把宋江的话句句当作真理,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执行。宋江为了邀朱仝上山入伙,要李逵杀小衙内李逵就杀小衙内。要李逵打死殷天锡为柴进报仇,李逵就无条件

  • 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

    核心提示:一天,有人从濠州捎来一封信,是孩子时的伙伴写的,劝他到红军队伍里来。背地里读了,越发一肚皮心事,在大殿上踱过来,踱过去,以口问心,以心问口,反复计较。猛然省悟,把信就长明灯烧了,还是下不定决断。过不了几天,同房的师兄偷偷告诉,前日那信有人知道了,要向官军告发,好汉不吃眼前亏,还是赶快上濠州

  • 贪官和珅曾是反腐先锋 得到过乾隆皇帝高度赞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和珅

    和珅是清朝被揭发出来并被处死的最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他也曾经作为“反腐败”的先锋,查获一桩桩腐败案件,并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那么,和珅有着怎样的“反腐高招”?他又是如何从“反贪能臣”一步步沦为清朝最大的蛀虫?网络配图提起和珅,大家都知道他是清朝第一大贪官。但是又有谁知道,和珅并非一当官就贪,他也曾

  • 真实的秦桧:曾是力主抗金反对求和的强硬派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桧

    南宋秦桧是著名的投降派人物,他因陷害抗金名将岳飞而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不过,很少人知道,他原本却是个力主抗金、反对求和的强硬派。网络配图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进攻东京汴梁,当时还在国子监担任学正(掌学规与训导)的秦桧慷慨上书,告诫朝廷金人贪得无厌,别指望通过割地来满足他们的欲

  • 曹操如何凭一条锦囊妙计打败孙权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

    提起锦囊妙计,网友们想到的可能就是诸葛亮,其实三国之中,曹操也使用过锦囊妙计,而且还用得非常成功。用七千人吃掉了孙权的十万大军。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后第二年,孙刘在荆州火拼,曹操乘机占领了汉中。刘备妥协后送给孙权三郡,自己率军

  • 溥仪为何放弃救妻子:不愿日本医生要为其导尿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溥仪为何放弃救妻子

    若说,在溥仪的脑海中,始终占有非常重要地位,而又在他的生活里来去匆匆的一位妻子,那可以说就是谭玉龄了。她也是满族人,姓他他拉氏,原是北京的一名中学生。一九三七年,溥仪与婉容的感情业已破裂,于是他经过北京的一个亲戚介绍后,从北京将她接到了伪满洲国的首都——“新京”。异常神速,二人结了婚,他将她册封为“

  • 玄奘法师回忆:古印度国王是怎样评价唐太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戒日王

    王曰: “尝闻………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丧乱率土分崩,兵戈竞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盛德之誉,诚有之乎?大唐国者,岂此是耶?”对曰“然。………大唐者

  • 中国古代10大天才级名将:霸王项羽居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项羽

    导读:要说中国古代真的是涌现出了很多能打的名将,但是,要说是天才级别的当属以下这10位了。他们个个用兵如神,在历史上流传下了一段佳话。1、项羽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