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宋代以后文人做官梦想得到“文正”谥号

为什么宋代以后文人做官梦想得到“文正”谥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232 更新时间:2024/1/2 8:58:46

纵观历史,宋代以后,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绝对不会轻易把这个谥号赐赠给臣子的。能得到这个谥号的人,不管是本谥还是追谥,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是在文坛声名鹊起、在政坛功绩斐然、在民间深受敬仰的人。

宋代的谥举乃是承唐谥之风,经历了从文贞到文正的变化,据史书言是为避宋仁宗赵祯名讳故。自此之后,“文正”之谥可以说经元、明、清前后四朝相续不断。众人耳熟能详的获得此谥的人有宋代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等,元代有耶律楚材等,明代有方孝孺等,清代有曹振镛、曾国藩等。司马光言:“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大而言之,经天纬地曰文,内外宾服曰正;小而言之,博学多才曰文,忠直守节曰正。《逸周书?谥法》对于“文正”二字做了全面系统、精辟独到的解释,在此不一一阐述而尽。

中国的汉字是字音藏义、字形藏理的,文化的“文”加正直的“正”是政治的“政”字。我们再回头去看这些人在历史长河中为世人所留下的光辉轨迹。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为政清廉,刚直不阿,官至参知政事,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绝唱,遗《范文正公集》传世。耶律楚材,元代著名民族政治家,促进蒙古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人,官至尚书右丞,撰《湛然居士文集》留世。

方孝孺,明代著名文学家,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官至文学博士,传《逊志斋集》于世。曾国藩,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晚晴四大名臣之首,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著《冰鉴》存世。这些人的共性是在文学方面具有极高才能,最终在政治方面颇有建树居于高位。“文”、“正”、“政”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亦可窥其一斑。

文化的内涵无比丰富,粗略浏览便可看到十几种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也是意见纷纷,莫衷一是。“文”之一字,我们姑且说它为文字、文章、文学、文艺、文化,都是界定内的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不管是文字、文章、文学、文艺它都是文化的一种形式而已。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文论》中有言曰: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他认为文章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经国之大业”,有利于治国;二是“不朽之盛事”,有益于立身。这是首次将文学与治国大业和自我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连结在一起,富有一种威严浩大的帝王气,使得文学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为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因为“自觉”,才走向了自觉时代的前奏,提高了文学的地位。文学地位的提升,又增强了文学自觉意识,从而增强了治国大业的文化精神。

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指出:文所以载道也。文以载道是文学社会作用的深刻表述。一篇文章、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我们将眼光仅仅停留在这篇文章上、这部作品里,那我们看不到更高远的东西,收获不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借用佛家《楞严经》中的话来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手指。“文”与“道”的关系,正如这手指与明月的关系,我们应当顺着手指看到更高远处的“月亮”,而不是停留在“手指”上。这充分说明了文化作为一种介质的指引作用,通过习“文”将其所载之“道”充分体悟出来,然后付诸实践,经世致用。

文化是增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软实力。上世纪朱光烈先生在《知识就是力量吗?》一文中提出了一个被认为是时代性的命题,即“文化就是力量”。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未来发展和繁荣文化的总纲领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要求领导干部要“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并且提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等具有深远指导思想的论断。

可以说一定的社会文化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而政治又通过社会舆论引导文化的方向,二者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至此,我们回归到“文”“正”“政”三者之间的关系话题,可以确切地说习文以养浩然正气,“文”“正”相融以从“政”。李昉、范仲淹、司马光、耶律楚材、方孝孺等、曹振镛、曾国藩等人,博学多才(文)而又直道不挠(正),最终蜚声文坛、显赫政界、留名后世,若无其文抑或不足以为政也。古为今鉴,我们当勤以广才,善养正气,积蓄文化力量以为政治建设服务。

标签: 宋代文人

更多文章

  • 秦国一代名将蒙恬如何甘愿死于赵高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一代名将蒙恬

    蒙恬是秦始皇时代的人,从他祖父那一代开始,他们家就一直为秦国服务。到了蒙恬这一代,他们家在秦国拥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任命蒙恬为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对抗匈奴。蒙恬是秦始皇最坚定的支持者,更是秦国数一数二的奇才,长期与匈奴角逐于大漠之上,使他对怎样赢得胜利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彻底御敌于

  • 一统北方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因何事被太监谋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拓跋焘

    核心提示:宗爱此时此刻后怕起来,拓跋焘喜怒无常,性情不定,说不定哪一天想起儿子的好处来,把自己给喀嚓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个邪恶的念头涌上他的心头。次年二月宫里传出拓跋焘驾崩的死讯。宗爱谋杀了拓跋焘,谋杀过程过于机密,史书没有载明用什么手段。网络配图这个太监是拓跋焘近来最宠信的,名叫宗爱。他出身

  • 秦始皇残忍至极:将同母兄弟装进麻袋摔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残忍至极

    公元前238年(即始皇九年),有人告发嫪毐是假太监,与太后私通,生有二子,并与太后密谋“如果皇帝死了,咱们的儿子就可以当皇帝了”,潜台词可以理解为,皇帝如果死得早,嫪毐的儿子就可以早当皇帝;而嬴政时年二十二岁,所谓“密谋”犹如诅咒,弑君篡位看来也极有可能发生。始皇帝闻报大怒,立即派人调查,果然属实。

  • 汉朝版锦衣卫:汉武帝创立的绣衣使者逼死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创立的绣衣使者逼死太子

    汉武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支秘密警察,这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对于这类特殊力量,汉武帝给他们冠名曰“绣衣使者”,也称作“绣衣御史”、“绣衣直指”、“绣衣执法”、“直指绣衣”、“直指绣衣使者”等,有时也简称“直指”。网络配图据考证,“绣衣使者”最早出现于元

  • 嘉庆为什么杀和珅,嘉庆皇帝杀和珅的二十大罪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嘉庆为什么杀和珅

    第一条:家内藏金银数千万之巨第二条:下人刘全财产也巨大,达到20万之多。第三条:和珅名下店铺众多,身份首府大臣于民争利。网络配图第四条:“家内银两及衣服等件,数逾千万第五条: “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所藏眞宝石顶有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第六条:家内所藏珍宝,内珍珠手串,

  • 揭秘李世民为何爱上嫁过5次的48岁“半老徐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

    历史上迷倒君主的MM不计其数,然而,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却还能让美女成群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寥若辰星、屈指可数。萧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一举摘下了历史上最抢手女人的桂冠。萧皇后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语言可能根本无法描述,从她年近五十仍让李世民看得丢了三魂六

  • 揭秘:司马迁写《史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别名太史公,男,汉族,公元前145年农历二月初九生,属相猴,星座白羊座,陕西省韩城市人,历任汉武帝刘彻的警卫秘书,西汉朝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西汉朝廷办公厅主任。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星象家。史学代表作品有《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星象学代表作品《

  • 揭秘道光皇帝为何要踢死自己的大阿哥?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光

    道光皇帝是清朝中晚期的当权者,关于他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那就是他一觉踢死了自己的大阿哥,这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历朝历代的皇帝刚即位的时候,有两件事情得赶紧忙活,一个是修坟墓,一个是生皇子,只要皇上登了基,这两件大事就必须提上日程,当然从帝国发展的角度来说,提前修坟墓是为了死后能够更奢华,更显身份

  • 中国大器晚成的十位名人:刘邦竟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

    导读:在中国的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物大有人在,他们有过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们经受数年的考验,从而成为了有名的人物。然而,有太多的人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不被我们知晓。十大着名人物之一姜尚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

  •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 赵高乱秦终列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奸臣

    导读:奸臣者,国之蛀虫也,他们在位时欺上蒙下,罪行罄竹难书。历史上有些奸臣一手遮天,连皇帝都不能幸免于他们的毒手。他们搅得朝池混乱,百官莫不侧目。更有甚者威胁国祚,断送国运。网络配图NO.1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赵高(秦朝)赵国人,生而受宫刑。及长,强健有力,通狱法,秦始皇闻之,遂以其为中车府令,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