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荆轲刺秦失败仍被列入四大刺客真相

揭秘:荆轲刺秦失败仍被列入四大刺客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38 更新时间:2023/12/30 19:22:35

荆(jīng)轲(kē)(?~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人,中国战国时期着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因为被夏无且(jū)的药囊击中,被秦王拔剑所杀。荆轲,字次非,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

网络配图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fánwūjī),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肢解而死。

以上便是有关于荆轲此人一生的故事的大概内容。

为什么四大刺客里会有荆轲的原因。

其实只能说真的没有特别复杂,单纯是因为《史记·刺客列传》里一共就记载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荆轲。其中不在四大刺客之列的曹沫……他就没正儿八经刺杀,只是威胁了齐桓公一下,顶多算半个刺客。《史记·刺客列传》六千余字,记录曹沫的不过寥寥二百余字,所以他就被排除在外了。剩下的四人,豫让和荆轲都未能成功,可见成功与否并不是判断是否入选“四大刺客”的标准。

网络配图

首先,四大刺客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第二个版本是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在第二个版本中,刺杀失败的豫让被换成了要离,要离为了刺杀庆忌上演了一处苦肉戏,实在是惨烈。为什么替换的是豫让不是荆轲,也很好理解,因为荆轲刺秦更有名。如果有个“五大刺客”,豫让肯定位列其中,有个“六大刺客”曹沫也能算在里面,甚至于其实有个“十大刺客”的版本,还有无名氏在里面。所以“X大XX”这种东西,主观性实在太强了。小编觉得以下几个观点便也铸就了荆轲为何刺杀失败而被列入四大刺客行列的原因。

1、记载的地方有名。荆轲刺秦记载于太史公的《史记·刺客列传》,《史记》的分量自不必说,而且太史公似乎偏爱荆轲,《刺客列传》共六千余字,荆轲的事迹洋洋洒洒占了一半。除此之外,汉之后的刺杀很少能够列入正史,有名气的刺客就更少了。

2、对历史进程影响大。荆轲刺杀的对象是秦始皇,他可以说是燕国灭国的导火索,燕国的灭亡又直接推动了秦国统一的步伐。天下命运,一刀之间。

3、故事性最强。荆轲刺秦,不管是杀田光自尽、樊於期之死、准备匕首、送行,其计划之周密,准备之充足,人员配备之强劲,描写之详细,感觉秦始皇不死都不正常。可秦始皇偏偏就没死。而且荆轲刺秦涉及的人物非常多,田光、樊於期、荆轲、太子丹、秦舞阳、高渐离,各有各的特点,甚至荆轲死后,高渐离的行刺也可以重新写一篇故事了。4、最具有艺人气息的刺客。其实这条跟上一条很相似,太史公在描写荆轲上绝对下了狠功夫,刻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忠义形象。荆轲绝对是最上镜刺客。荆轲刺秦中最出名的不是荆轲刺杀秦王的过程,而是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我们看看太史公是怎么描写这一段的。

网络配图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上一页12345下一页人们穿着白衣白帽去给英雄践行,到了易水,临走的时候,高渐离击筑,荆轲唱着小转音,歌声太好听了,太感人了,旁边的人一会儿哭一会儿怒。除了送行,太史公描写荆轲在秦殿之上的那段也颇为精彩。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网络配图

我们再来看看同是《刺客列传》里记载的聂政,太史公对他刺杀时的描写: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荆轲的行动虽然没成功,但是造成了秦国的政策改变,导致燕国提前灭亡,把齐国孤立出来,一年后,秦灭齐,战国结束,秦朝建立。对于百姓来说,跟刺杀有没有成功比起来,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应该是精彩的故事。传唱度高的自然就有知名度。

对于文人来说,太史公着笔墨大篇幅描写的荆轲,必定有其独特的闪光点,如果非要罩上什么高大上的外衣的话,荆轲刺秦发生在战国末期,反映了六国对于秦国武装的抗争。他是燕国灭亡的导火索,推动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标签: 荆轲

更多文章

  • 三国趣闻:馒头是不是诸葛亮在过河时发明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

    关于馒头的由来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据说在三国时期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可谓鞠躬尽瘁、劳心劳累。蜀国南边占据云南、贵州一代的南蛮洞主孟获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家伙,时常骚扰侵袭蜀国边境,诸葛亮决定教训一下这孙子。古人迷信,泸水一代瘴气很重,就有人向诸葛亮提议用南蛮俘虏的人头来祭祀泸水河神。诸

  • 揭秘春秋时期的小国外交:宋国死要面子活受罪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时期的小国外

    楚军包围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国不敢对抗楚国,只是派人忽悠宋国“顶住,我们就来了”。这一回,宋国被围了8个月,悲惨到什么程度呢?反正“易子而食”这个成语就是这次发明的。最终,宋国人还是投降了,“城下之盟”这个成语也是这次发明的。宋国的策略下,死要面子,结果面子基本上也没有,城下之盟签了,其他国家还

  • 揭秘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策制定者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始皇

    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个人非常厉害,他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的得力助手,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个书法家。网络配图人生能确认的最早的漢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也许还有更早的文字,但尚未发现。甲骨文当时也不叫甲骨文,是清末考古发现的,锲刻在龟甲和牛骨头上的文字。可以肯定当时更多的是把文字写在木板竹板或布帛上,

  • 盘点:中国历史上太上皇的八个类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太上皇

    导读:什么是太上皇,太上皇就是在位皇帝的在世老爸。太上皇听起来威风凛凛,实际上却有很多苦衷。中国历史上的太上皇也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太上皇的八个类型。坐收渔利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刘邦在他父亲眼里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刘小三,直到他斩蛇起义,刘老爹才拿剃

  • 李元霸神力无敌 一对擂鼓瓮金锤重800斤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元霸

    说起隋唐英雄,最厉害的绝对非李元霸莫属,一对擂鼓瓮金锤,天下无敌!正史上的李元霸原名叫做李玄霸,生卒年为(599年~614年),字大德,是唐高祖李渊第四个儿子,十几岁就去世了,死后被封为卫怀王,绝后无子。网络配图今天我们要说的李元霸是《说唐》、《隋唐演义》、《兴唐传》、《瓦岗英雄传》中的小说人物李元

  • 历史上惟一获得“皇帝”名号的宦官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宦官

    东汉后期的清流派名士是一群非常特殊的人。他们身无分文,却不必为衣食发愁。他们不是权贵,却能让权贵屈尊。皇甫规,字威明,出身于 西北豪强,官至度辽将军,是东汉后期最著名的将军之一。他不怕勇猛的羌人,不怕权势遮天的宦官,唯独惧怕名士。解甲归乡之后,有一位曾经担任雁门太守的同 乡前来拜访,皇甫规非常冷淡地

  • 中国最善炒作的君王是谁:齐桓公用茅草换黄金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齐桓公

    黄金为什么这样美丽?只因近期经济不美丽。美债欧债波涛汹涌,浪卷起千堆血泪,曾经性感美艳的理财产品只是一个经济寒冬的干瘪童话,呜呼,还是黄金靠得住,在暗淡的经济暮色下,黄金的光芒,像是壁炉里的火焰,能给穷途的投资人一丝温暖。网络配图是不是黄金储量多的国家,也会显得很美丽?有个国家,黄金储量天下第一,自

  • 可七步成诗的曹魏第一才子曹植的可恨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魏第一才子曹植

    世人了解的曹植,大都来自他的一首小诗《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多数人都对曹植同情不已,有才嘛,不但有才,而且行文之间尽显无奈悲伤。而其兄曹丕却往往被认定为奸邪兄长,对弟弟迫害不已。曹丕当然心狠手辣,两兄弟争夺太子之位十来年,哪里还有什么兄弟情分,都恨不得把对方一口吞

  • 汉武帝曾派遣船队出海 打开通往海外贸易道路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曾派遣船队出海

    从太空俯瞰地球,深邃的天幕上,大面积的海洋把它装点成一颗蓝色的玻璃球。蓝色的边缘,壮丽蜿蜒的海岸线勾勒出七大洲轮廓。而在亚欧大陆的东面,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悠长的中国海岸线上明珠般镶嵌着星罗棋布的港口。过去2000多年里,从这里出发,闪耀着东方魅力的丝绸穿越了三大洋,连接希腊、罗马、埃及、波斯、印

  • 历史上的姜子牙是否如封神榜中那样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子牙

    真实的姜子牙虽然没有小说里的仙术,但其智慧,在中华5000年历史里能望其项背者,也是寥寥无几。姜子牙在商朝时当过官,商末民不聊生,纣王暴政年年,姜子牙辞官离开商都朝歌,隐居于蟠溪峡。据说曾在磁泉边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钓鱼,因而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法。网络配图姜子牙静待多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