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国藩篡改洪秀全死因是何居心?洪秀全真正死因

曾国藩篡改洪秀全死因是何居心?洪秀全真正死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87 更新时间:2024/1/16 21:38:07

曾国藩篡改洪秀全死因是何居心?洪秀全真正死因

过去许多关于太平天国史的论著,都说洪秀全是在清军逼紧时服毒自杀的,现在不少太平天国的论著则说洪秀全是病死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洪秀全之死,由于原始材料记载不一,加上曾国藩篡改史料,以假乱真,因此分歧颇多。

一百多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者,大多认为洪秀全是“服毒自杀”的,所据史料主要有三条:

一是曾国藩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奏称:“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五月间,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

另一条是曾国藩同治三年七月七日奏稿称,洪秀全“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服毒身死,秘不发丧”。

还有一条就是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记载:“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

这三条材料出自当时清政府和太平天国双方的知情主将之手,因此,被史学界的大部分人当成信史。

网络配图

但,当时在洪秀全身边的幼天王洪福瑱在“自述”中却说:“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大王病死了,二十四日众臣子扶我登极。”这条材料自然也无法列在信史之外。

这样一来,洪秀全究竟是自杀还是病死,便成为历史之谜。尽管大部分太平天国史论著都从曾国藩及其刊刻本《李秀成自述》的说法。但都以存疑的办法,把洪福瑱、洪仁玕所记史料罗列于后。如郭廷以在《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中根据“李秀成供状及曾国藩奏报”,认为洪秀全之死“以服毒说为近真”。在罗列了洪仁玕,洪福瑱供词中关于洪秀全之死的文字之后,又说“似洪秀全系病死”。简又文在《太平天国全史》中认为洪秀全自杀是“事实”,但又对曾国藩奏稿中的内容多加批驳,如在“官军急攻”语下批驳说,在洪秀全死前三个月“曾国藩未攻城,天京外亦无战事”。曾国藩奏稿说,洪秀全“服毒”材料来自天王府宫婢黄氏,简又文批驳道:“其言由黄氏宫婢供,伪言也”。可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史学界对洪秀全之死实无定论。

60年代初,藏在曾国藩家中达一百多年的《李秀成亲供手迹》(即《李秀成自述》)正式影印发行,其中关于洪秀全之死的原始记载,有力地证明了洪秀全是病死,并非自杀。

《李秀成自述》刊刻本中有关此事的记载,是经曾国藩篡改过的。李秀成当时正在天京,对天王府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所记洪秀全之死的材料最为后人所重视。为说明问题,现把正伪两段材料摘录如下:

《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此时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候。……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

“此人之病,不食药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药,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

网络配图

曾国藩在刊刻《李秀成自述》时将上述说法篡改成:“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

原稿和刊刻本对照,真相大白,人们历来所据信史系曾国藩所伪造,而李秀成“亲供”原稿则明明白白记载了洪秀全因病而死。再和其他原始记载对照,洪秀全病死更可确信无疑。上述《洪福瑱自述》明确记载“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天王病死了”。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五月初六日条也记有:“闻探报禀称,逆首洪秀全已于四月二十八日病死(彼中之四月二十日)”。当时清、太双方记载是一致的。洪仁玕虽然不在天京,但他在湖州和幼天王会师,自然要谈到洪秀全去世情况,所以他在“自述”中关于洪秀全之死的记述,也为史学界所重视。但《洪仁玕自述》前半部分说:“至今年四月十九,我主老天王卧病二旬升天。”后半部分又说:“天王之自杀,更令全局混乱”。这个自相矛盾的记载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不得而知,不过,《洪仁玕自述》前半部分,即病死说是出自洪仁玕供词原稿,而后半部分,即自杀说,出自英译本,原稿己失,无法查证。但英、中两次翻译受《李秀成自述》刊物本之影响,并不是不可能的。

网络配图

人们也许会问,曾国藩为什么一定要篡改《李秀成自述》中关于洪秀全之死的说法呢?这是因为,湘军攻破南京之后,曾国藩在安庆给清廷的一个奏折中已经说过洪秀全是“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的。而在他到达南京之后,又于七月初四日亲自拟写了七月初七日的奏稿;并在奏稿中重申了洪秀全因“官军急攻,服毒身死”。

这两个奏稿都是在曾国藩看完李秀成亲供前写成的。曾国藩看到李秀成亲供有关洪秀全之死记载和奏稿截然不同,他在把亲供抄送军机处时,把这些文字给篡改了,当不难理解。至于曾国藩两次谎报军情,罗尔纲和周村合写的《洪秀全论》说:“洪秀全因天京缺粮,久吃甜露充饥,致病发逝世。”并在注中说:“曾国藩刻本《李秀成供》所说洪秀全因被围急自杀死,乃是曾国藩为着要向清廷报功而盗改的。”

由于《李秀成亲供》影印出版,曾国藩篡改史料骗局被揭穿,洪秀全死因之谜已初步解开,近年来有关太平天国史论著,大多改变了“自杀”说的看法。当然也还有一些人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标签: 曾国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去世后 扶苏蒙恬拥兵三十万为何不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始皇建造了大秦帝国,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秦始皇本想让自己的王朝传万万代,可是没想到这个庞大的帝国仅仅存在了两代。秦始皇死在了东巡的途中,那么秦始皇立遗嘱的事情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根据史学家推测,秦始皇本来想传为与扶苏的,但是被赵高篡改了遗嘱,改成了胡亥,还

  • 此人是一个书生 关羽刘备却都是栽在他的手中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陆逊

    俗话说得好,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三国时期风起云涌,是我国文化,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诞生了很多名士,比如说曹操的荀彧,郭嘉,刘备身边的诸葛亮,刘巴等等都是名家,而在东吴最有名的却是一个小小书生。网络配图陆逊家族是江东的名门望族,因此陆逊小的时

  • 刘罗锅与和珅这对“欢喜冤家”竟然是一对师徒!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罗锅

    刘罗锅实际就是刘墉,清朝的政治家,还是有名的书法家,生于山东诸城,从进士一直到体仁阁大学士等职,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他们之间的故事有很多,电视荧屏中的欢喜冤家,那么历史上他们的关系又是什么样呢,刘墉和和珅竟然有着神奇的师徒关系?刘墉和和珅都是大学士并且

  • 皇太极猝死之谜 :他真正死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太极

    导读:关于皇太极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世野史更有是史上最离奇香艳谋杀一说:皇太极是被多尔衮或多尔衮与庄妃合谋害死的。凭什么这样说呢?不过是因为“大妃阿巴亥之死”“孝庄下嫁多尔衮”两件谜案。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戎马一生的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故宫清宁宫阖然长逝,享年五十有二,葬于清昭

  • 专横的慈禧太后 原来这辈子最怕这个软弱的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

    后宫妃嫔如林,宫女如云,大家都依附皇帝为生。一朝被宠,平步青云,光宗耀祖;一旦被边缘化,只能眼见“红颜暗老白发新”网络配图清朝满、蒙、汉各八旗,共二十四旗,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清室的奴隶,其秀女只能做“宫女子”。咸丰二年(1852)二月,道光帝的丧期一过,二十一岁的咸丰帝按照皇家规矩,迫不及待地进行了

  • 最牛丞相妻妾比皇帝都多 靠妻妾活了一百多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最牛丞相

    张苍生于战国末年(公元前256年),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是汉初有名的贤相。曾拜师于荀子门下,与李斯、韩非等人是同门师兄弟。在秦朝,张苍曾担任过御史,后因犯罪丢官,被迫四处逃亡。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刘邦路过阳武时,张苍就投奔了刘邦。张苍是汉朝开国功臣之一,也是汉初著名的宰相。他是读书人出身,擅长律历(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对李世民说了哪四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渊

    史书对于李世民是歌功颂德,甚至于说唐朝的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的。其实不然,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和兄长李建成也是一个极具智慧,很有魄力的人,但他们的功绩却被李世民所掩盖。俗话说:“成王败寇”,人们对于成功者是歌颂赞扬,对于失败者无限抹黑,但一些事情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网络配图 不管唐朝的天下是谁打下的,我们只

  • 揭秘:导致荆轲刺秦王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荆轲刺秦王

    一、目光短浅,生性多疑据记载,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受尽屈辱,逃回燕国后,一心想着要报复秦王,就在这时,秦国大将樊於期得罪秦王,被秦王追杀,诛灭全族,自己只身逃了出来,逃到了燕国,燕太子丹收留了他,太傅鞠武听说后苦劝燕太子丹,不可收留樊於期,否则必与秦国结怨,对燕国不利,可以让樊於期入匈奴,然后燕国

  • 慈禧太后的养子光绪最宠爱的妃子结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慈禧

    珍妃怎么死的?直接说珍妃,大家可能会感觉到非常的陌生,但是如果说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大家是不是会熟悉一点呢?而珍妃就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妃子。虽然光绪皇帝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高压之下,但是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光绪皇帝好歹是一国之君,为什么他的妃子会离奇死亡,而这又跟慈溪太后有什么关系呢?慈禧太

  • 胸襟狭小到这种地步?周瑜竟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周瑜

    周瑜是东汉末年著名人士。周瑜生于公元175年,卒于公元210年,享年36岁。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才,屡次帮助孙策和孙权争夺天下。在《三国志》中,对周瑜有详细的记载,周瑜长相俊秀,又足智多谋擅通音律,和孙策是很好的朋友。周瑜21岁时,和孙策一起征战沙场,平定了江东一带。随后,孙策遭到刺杀而亡,他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