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晚清官场上最叛逆的官员

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晚清官场上最叛逆的官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633 更新时间:2024/1/13 6:20:30

钟叔河先生整理编辑的《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上中下三册,足有七八十万字。这套书我买了数年,当年也曾看过一次,开卷即抛。不是书的内容不好,我提不起兴趣,不然我何必破费去买?问题出在书籍的质量。

我买的书并非毛边,但这三卷书居然书页有无数处没有裁开。这个毛病,在我喜欢躺着阅读的人,真是要命。读上三两页,就不得不抬起身来,找可以裁页的尺子或刀子,而这些东西,床边照例不备,于是只能手撕,从上到下,往往撕得歪歪扭扭,大为丧气,不堪其扰,看不多久,就抛开了。

今夏重新拿出这三卷大书,决定从头到尾细看一番。看这书,大抵是学习曾国藩的齐家治国之道,看一个不世出的“古今完人”是如何自律律人,如何忠君爱国,如何忠孝两全,如何孝悌忠信,如何在身后建专祠,配享文庙吃冷猪肉。曾国藩这人,是坚定的孔孟信徒,儒家精神贯注其间,不但忠信孝悌,还不贪不淫,爱民如子,关心照顾族人,从品格上看,简直很少瑕疵,然而这种“完人”,生活中并不可爱,因为律己严,自然律人也比较严苛,左宗棠看不惯他,李鸿章与他也不能始终,大家最熟知的就是催李早起之事,他可知矣。咸丰同治间,曾国藩文治武功,声望高到极点,影响广被遐迩,为很多读书人效仿。其实,曾国藩是很难效仿的,即使是他的弟弟们,家书这么循循善诱,简直可说是絮絮叨叨,但听者不无邈邈也。试想,如何真的照他说的做,说一遍就可以了,何必反复三复直到无数遍呢?就拿澄弟(曾国璜)和沅弟(曾国荃)两人来说吧,这两位与曾国藩性情和兴趣一点都不相近,曾国藩叫他们请人种菜,澄弟就找理由推托,叫他们不要住在城里,澄弟一度跑得很勤,沅弟更是骜不驯,曾国藩做翰林时,曾一度叫曾国荃到京城读书,曾国荃受不了那种拘束,闹着要回家,使这位老兄大为不满和难堪,自己的言传身教竟然很难对乃弟施加明显的影响。

曾国藩认为照他这么做人,是人生正道,立德立功立言才能成功,其他都不行,其实,这是相当错误的,左宗棠何尝不成功,曾国荃何尝不成功?

九弟曾国荃不是读书科举的料,他后来也只是一个优贡,相当于举人,还不及举人过硬。但他善于打仗,特别是围点打援,攻坚克难,下安庆克金陵,曾国荃的是将才,这点曾国藩远远不及。当曾国荃还没有功成名就时,曾国藩长兄如父,又身居高位,对弟弟们要求这,要求那,兄弟们唯唯诺诺,不敢反驳,或偶有反对意见,也不敢多说,因此他们的回信并无精彩,后来,弟弟们年龄大了,曾国荃且也高官厚爵,还为曾国藩挡了无数流言暗箭,在乃兄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今非昔比,慢慢高大起来,曾国荃的信也就真心情流溢,精彩起来了。

曾国荃虽然八股文、古文不怎么出色当行,但文学才能则不在乃兄之下,甚至有所超越。不妨看看曾国荃的这段谈懒的文字:

弟去年匆匆又懒一年,今且四十六岁矣。懒也懒不出一个明堂,做好汉也做不出一个明堂。未曾一日发愤,便要三月耳聋,五日背疼,七日心忡。惟全不问书和籍,也不理笔和墨,偏能一觉睡到大天光,一餐两个半碗饭,满行满走,快乐无忧。可见天生我,教我懒一世,且再懒四十六年,便是九十二岁,值得值得。懒得我此心活泼坡地,大儒气象或亦不是过也。程氏谓溺于汉学者为玩物丧志,弟初不知有汉,无论唐宋。凡属积字成句,积句成文之类,谓皆不可玩,玩则未有不丧志者也。兄闻此语,得毋笑其狂悖,而怜其终身昏盲不醒不睹乎?两儿蠢钝,过于乃翁。懒则无愧肖子,然则坟山房分之说,或亦有征欤?只得听其自然而已。把背问解,非吾性之所能任也,负之负之。(同治七年十二月廿一曾国荃致曾国藩)

这一段说得太畅快了,简直就是对曾国藩屡屡训诫的一个反抗:我和我儿子都是又懒又蠢,言下之意却是我不是同样享受了成功的快乐,而且还活得比您更自由自在。“和尚”也要伸伸脚了。这是作为弟弟的曾国荃的扬眉吐气之时,曾国藩也拿他毫无办法。

在同治十年三月二十日的信中,曾国荃针对曾国藩的理学语道学气,又用这样的话挡了回去:

此次又蒙以理学语相勖,弟又漫听而漫应之,其实弟践履专尚不理之理,不学之学,日日以闲耍快活为务,俟兄七十归田之日,始知此为真乐矣。

这样的信是曾国荃真情的偶一发抒,也是对曾国藩人生观的大不以为然。兄弟异途,是性情与兴趣的先天相斥,也是对乃兄过去的“压迫”的总反击。

我喜欢这样的曾国荃,这是理学的叛逆,也是晚清官场的叛逆,难怪他做官总做得那么不顺,备受各方的攻击,但,这是保持个人真性情必需的代价吧。

标签: 曾国藩曾国荃晚清

更多文章

  • 北魏文成帝:史上唯一14岁就开始当父亲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魏文成帝,后宫,皇帝

    我国的百姓在历史上一向重视传宗接代,很多人辛苦了一辈子,挣了一些钱,如果到死去前没有一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有何用。对于世袭的王朝,为了自己的家族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传宗接代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帝王们过早地对其子女进行性启蒙教育,这种做法最早也起源于皇室。在身在朝廷中的皇太子或小皇帝在

  • 夏姬:祸乱四国克死裙下之臣的古今第一荡妇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夏姬,春秋战国

    变脸大少楚庄王芈侣一夜之间脱胎换骨,先灭庸国,再臣宋国,接着问鼎中原,最后大败晋国,完成珠峰登顶,一览众山皆小,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奇故事。但盛极必衰,这个千古不移的真理也迅速普照大楚。不过,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引领这普照之光的竟然是一连串荒诞不经的淫乱故事和一个

  •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不太被重视的英雄排行榜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英雄,

    1. 先轸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爆发。战争开始前不久,晋军统帅郤缺病故,先轸被破格提拔为三军统帅。先轸在城濮之战中创造了谋略战争。在此之前的战争,包括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战争双方都讲究“以战为礼”,是用一种类似体育比赛的风格去打仗的。而先轸毫不客气的使用了战术和谋略来对付楚国人。退避三舍,将敌

  • 揭秘:范仲淹轰轰烈烈的改革为何以失败告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范仲淹,宋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已成为激励志士仁人的千古名句。但范仲淹的主要事业并不是写散文,而是北宋中期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总的来说,宋仁宗赵祯在1022年登基之后,还不算坏皇帝,可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内外交困的仁宗在巨大压力下不得不考虑改革了,此际,他想起了范仲淹。本来范仲淹还有动摇,也许仁

  • 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袁崇焕诛杀毛文龙错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崇焕,毛文龙,明朝

    清顺治七年,明降将孔有德领兵攻陷桂林,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顺治九年,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兵败,举火自焚。图为靖江王府。 (资料片)袁崇焕对不听调度的毛文龙终于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先斩后奏把他杀了,消息传出一片哗然。然而,崇祯皇帝却作出了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回应——表扬了袁崇焕。这是个什么信号

  • 灭吴第一功臣:古今罕见的传奇名将是何许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功臣,名将

    司马炎素有灭吴统一中国的大志,于是任命羊祜为荆州各路军马的都督。晋国的荆州与吴国的荆州是两国最长的边界地,因而也是晋要灭吴最关键的地方。羊祜自任荆州最高长官后,整顿吏治,加强战备,特别是对东吴军民采取怀柔政策,为晋灭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就了协助司马炎统一中国的丰功伟业。羊祜用计使吴国撤去了驻石城的

  • 一代明君李世民也难免吃错药:生死问题上亦贪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李世民,皇帝

    李世民是一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皇帝,难以免俗的一点是,他也想长命百岁,最好能长生不死。这点追求,在那个时代,可以理解,这就是对利益最大化最贪婪的奢望。贞观二十二年(648),王玄策率军攻破中天竺,带回来一位洋和尚——那逻迩裟婆寐。这位那逻迩裟婆寐自称会长生之术,正对李世民的胃口,于是对这位那逻迩裟婆寐

  • 三国猛将张飞的另一面:著名画家尤其善画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三国,张飞,

    于《三国演义》极事夸张张飞勇猛、鲁莽的性格,使人误以为张飞只是个猛将、莽汉,殊不知张飞还有文雅的一面。张飞故里的父老乡亲都说张飞是个书画家,还说张飞善画美人淑女。古代武将,大抵以武见长,通常被称之为武夫,归入粗人一类。张飞也是个武将,勇猛异常,虽有其粗的一面,可不是个一味粗鲁的莽汉。他粗中有细,巴西

  • 李自成最终失败的原因:因其对政权没有规划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自成,崇祯,大顺,

    在李自成看来,既要彻底打败明朝统治者,又要战胜关外和四川与他争夺天下的满族及张献忠强大的军事力量,由他一个人统一关内,君临天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思想动向,我们从李自成进京后的一系列言行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他既没有派重兵去山海关外防御满兵,也没有派强大的武装继续讨伐明军。他把在北京获得的大量金银

  • 明朝将军马芳:从奴隶到将军的蒙古骑兵大克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马芳,明朝,将领,蒙古

    执政四十五年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从来被看做奇葩一朵:最爱修道炼丹,二十多年不上朝,用人也眼歪,大奸臣严嵩一帮人,在他眼皮下贪污腐败二十年。每当后人回顾这段历史,总能闻到浓重的乌烟瘴气味。但是这朵“奇葩”,其实业绩颇多:他在位的前半段,整大臣够狠,用人却也够准,明朝行政廉洁高效,工商业蓬勃发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