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顺治死亡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顺治死亡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57 更新时间:2024/2/10 18:42:17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里子时,深宫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就在顺治驾崩后的第三天,不满八岁的康熙登上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皇宫中很快恢复了平静,但是让人们迷惑的是,24岁的顺治皇帝,一向身体强健,从未听说有什么疾病缠身,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对于顺治皇帝的死亡,《清世祖实录》中的记载异常简短,“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为什么关乎生死的大事,以寥寥数字敷衍了事,甚至对死因只字未提?面随顺治死因存在的种种疑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档案研究专家李国荣决定,从尘封多年的历史档案中,解开这个困扰史学界多年的谜题。

网络配图

作为记录顺治皇帝生平最权威的档案——《清世祖实录》中有一段关于顺治死前的最后记录。顺治患病是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到初六顺治已经是病入膏肓。《清世祖实录》中用了200多字记载了顺治死前的活动,而描述他的死亡却仅有11个字,时间,地点,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的线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仅如此,清朝皇室家谱《玉牒》中也仅仅只是记录了顺治驾崩的时间,对于顺治皇帝的死因依然是避而不谈。

同样让人费解的,是顺治临死之前留下的遗诏。因为在整篇遗诏中,顺治开列了多达十四条的朕之最。为什么顺治会对自己平生所为如此内疚自责?这样的自责似乎很不符合一代天子离开人世时最后的心情。

相传,顺治皇帝迷恋上了一位江南名妓董小宛,而顺治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对此极为不满,设计害死了董小宛。然而就在董鄂妃死后刚过百天,宫中传出顺治驾崩的消息。短短一百天里,贵妃去世,天子驾崩,为什么这一切如此巧合?

当时一位很有名气的诗人吴梅村,写下了一首《清凉山赞佛诗》。诗中写道:“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当时顺治皇帝与董小宛的故事传得沸沸扬扬,人们不免猜想,吴梅村在诗中所写的陛下,不会就是顺治皇帝。此外,诗中还写道:“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千里草——草下千里重叠,这分明是个董字。于是,人们更加确信诗中的妾,指的就是董小宛。而陛下,无疑就是深爱着董小宛的顺治皇帝。反复研读吴梅村的诗句,人们对其中的一句诗,百思不得其解:“八极何茫茫,日往清凉山。”据吴梅村笔记记载,诗中的清凉山,指的就是佛教圣地五台山,顺治生前从未到过五台山,为何诗中会说顺治“日往清凉山”?

网络配图

清宫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顺治皇帝14岁那年,在遵化打猎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在山洞内静修的法师。从这以后,顺治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顺治十四年,在太监的精心安排下,20岁的顺治在京师海会寺,同高僧憨璞聪见面。憨璞聪对佛法的阐释深深触动了顺治。从此,顺治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顺治崇佛已久,而且早有出家之意,董鄂妃死后,他曾经一度伤心欲绝,无心朝政,病逝于养心殿也许仅仅是个对外托词,顺治并没有死,而是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了。

据《起居注》记载,康熙即位后不久,孝庄皇太后曾多次带着他上五台山礼佛。

此类活动本可以在北京举行,可他们偏偏不远千里来到五台山。如此看来,顺治在五台山出家修行,也许才是隐藏在礼佛背后的真相。

子之变的时候,慈禧太后西逃,当地要接待她,就从五台山借了一些用具。有人说那些用具跟宫廷用具相似,可能是顺治当年用过的。

如果将这些细节综合起来,关于顺治死亡之谜似乎可以还原成这样的一个过程:孝庄害死了董小宛,顺治心灰意冷之下,以病逝为托词,到五台山出家为僧。而孝庄唯恐此事为天下人所知,于是便假借顺治之名,伪造遗诏。遗诏中的种种自责,无疑也就是孝庄强加给顺治莫虚有的罪名。

对于这样的说法,李国荣却持有不同的意见。因为从顺治的感情基础和思维方式分析,遗诏中的自责并非不合情理。顺治入主中原以后,面对着一切都感到陌生。因此,他必须尽量的去熟悉与适应这一切,甚至背离他自身原有的一些传统习俗。这就使他陷入一种困惑与矛盾之中,在他内心深处常常有几分自责的成分。同时,顺治受到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影响,曾经一度笃信基督教,形成了感恩所得、自我忏悔的性格。在位期间,他屡次下诏白责,并要求各种文书不能称自己为“圣”。

网络配图

在顺治朝的翰林院学士王熙的《自撰年谱》,李国荣找到了关于遗诏撰拟的记载,没有想到,在书中还意外的发现了关于顺治死因的线索。书中写道,在王熙应召进入养心殿以后,病榻上的顺治帝对他说,朕得了痘症,恐怕是好不了了。所谓的痘就是天花,顺治皇帝从患病到驾崩,只有五天的时间。他的病症与天花病极为相似。那么顺治皇帝会不会就是天花病死去的。

重新审视之后,顺治出家的说法又有疑点浮出水面。董小宛的丈夫——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详细追忆了自己和董小宛的相识:己卯初夏,他和董小宛第一次见面。己卯——也就是明崇祯十二年,这一年董小宛16岁,而顺治才两岁。

董鄂妃并非董小宛,她也并非使孝庄设计害死的。事实上,董鄂妃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夭折,悲痛不已,因伤成疾而去世的。据僧人传记《续指月录》记载,爱妃辞世,顺治万念俱灰,决心遁入空门。顺治十七年十月,高僧茆溪森为顺治在万善殿举行了皈依佛门的净发仪式。然而之后的记载却将故事引向了出人意料的结局。顺治皇帝剃光了头发要出家了,这个消息激怒了孝庄,她火速叫人把茆溪森的师傅,玉林琇召回京城。玉林琇到北京后,听说弟子茆溪森为顺治剃发,当即叫人架起柴堆,要烧死茆溪森。顺治得知这件事情后,无奈之下只好决定蓄发留俗,不再出家。

从种种史料和迹象推断,顺治患天花而去世,这似乎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但是令人费解的是顺治患病去世,应该属于正常死亡。然而清宫档案为什么对顺治的死因只字未提,讳莫如深,难道顺治死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标签: 顺治

更多文章

  • 匪夷所思!此人一生手握军权为何却拒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称帝

    曾国藩曾在太平天国运动威胁清王朝统治时,通过组建了湘军,掌握了地方大权,至1863年湘军攻下南京之后,曾国藩已控制了整个统治集团,就军事实力而言,他比清政府已超出了很多,若是曾国藩振臂一呼,从满朝人的手中夺回统治权话,应当说是并不困难,但他没有这么做。曾国藩为何却拒不称帝?可以归结为三点原因:忠君报

  • 战功赫赫的蒙恬吞药自杀前为何说自己死有余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蒙恬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名将世家,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

  • 历史上举世无双的抠门皇帝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道光

    清朝的道光皇帝是清朝唯一的一位嫡长子继承的皇帝,道光刚刚登上皇位之时清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那时的清朝吏治腐败、武备张弛、国库空虚、内部斗争频频,鸦片盛行、西方列强入侵。道光在位时期处于历史的转折点,虽然道光事必躬亲、独断朝纲很想有一番作为,并且也采取了一系列得措施,但很多内政事物上均无起色。这样勤政

  • 汉灵帝刘宏:竟然是一个标价卖官敛财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帝

    中华历经沧桑,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段尘封的历史中,奇人奇事不可胜数,光是皇帝里面就有不少“奇人”,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有诗词斐然的,有不爱做皇帝爱当将军的,有爱当木匠的……不一而足。网络配图可是要说到皇帝贪财,却颇有些不可思议。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臣,莫非王臣。做了皇帝,要什么有什

  • 汉武帝野史:巫蛊之祸汉武帝竟自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生开疆拓土,治国理政,北逐匈奴,战功显赫。然而,这样一位杰出的君主,却有自己难言的苦痛。晚年时,他迷信巫术,一手制造了“巫蛊之祸”,并因此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妻儿与皇孙。晚年多疑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40年登基,公元前87年去世,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四年。他统治的前期和中期属于汉朝的鼎盛时期

  • 刘盆子:揭秘中国历史上唯一双目失明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帝

    历史发展趋势总是必然的,人生命运总是注定的,像汉室后裔皇帝刘盆子即是如此。面对历史前进的车辙,刘盆子无法改变,做了赤眉军的傀儡,任人摆布;面临亡国之际,刘盆子回天乏术,毅然投降了刘秀(即汉光武帝),得到优待,安享后生。网络配图然而就在刘盆子投降刘秀不久后,又遭遇他生命中最不幸的事情:因病双目失明。这

  • 此人每500年投胎一次 辅佐四位帝王成就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姜子牙

    民间流传一句话叫“先姜尚,后孙膑,五百年前诸葛亮,五百年后刘伯温。”姜子牙、孙膑、诸葛亮、刘伯温代代相传,每隔500年投胎转世。姜子牙死后五百年转世为孙膑,孙膑死后五百年转世为诸葛亮,诸葛亮死后五百年转世为刘伯温。第一世就是姜子牙。姜子牙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因其先

  • 朱元璋一生杀了那么多贪官 为何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也算得上历史有名的皇帝,从一个乞丐,和尚到最后称帝,一生充满传奇。在自己称帝以后,总结元朝灭亡的经验,并结合本生的经历,对贪官采用及其严重的手段来进行反腐。朱元璋领导的反腐是史上最大最严的反腐肃贪运动,据说杀了15万人,杀人之多,为几千年封建历史所罕见。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没有达到反腐的根

  • 西汉大将李陵投降匈奴是不是被逼无奈而为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陵

    关于李陵投降,这个消息传回长安之后,京城中的大臣深知汉武帝习性,知道他这次必然会勃然大怒,为了明哲保身,不惜趋炎附势,不断地诉说李陵的罪责。就因为这起事件,导致司马迁受到了宫刑,还诛杀了李陵的三族,也许有些人觉得这样处置有所不公,但是合乎情理。在这次攻打匈奴的战役中,主将是李广利,他是汉武帝的亲信,

  • 野史秘闻:乾隆为何如此器重史上第一贪的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

    和珅是众所周知的大贪官,也被后世称为中国历史第一贪。和珅贪污的总额高达八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十年的国库储备。那为什么和珅又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大臣呢?和珅的行为乾隆皇帝是真的不知道呢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网络配图首先,和珅的长相在当时算得上十分的潇洒帅气,古代人喜欢以貌取人尤其是乾隆这一点尤为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