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刘墉,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357 更新时间:2024/1/17 6:59:00

因为影视剧的播出,“宰相刘罗锅”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他刚直不阿,心怀百姓,是正义与智慧的化身。但历史身上的刘墉,既非宰相,也非罗锅。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一次,刘墉参加殿试,乾隆当主考官。当乾隆看到刘墉是罗锅时,就戏弄他:“你能以罗锅为题作诗一首吗?”刘墉马上吟出一首诗:“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

乾隆听后,十分佩服刘墉的才华与胆量,同时又很惭愧,当场钦点刘墉为状元。

还有一次,刘墉入朝为官,上朝叩拜姿势很是奇特,令满朝文武官员捧腹大笑。乾隆见刘墉原本就驼背,跪得又很滑稽,就打趣说:

“刘爱卿,你这么一拜,不就成了罗锅了吗?”

刘墉当即磕头高呼:“谢主隆恩!”乾隆与大臣面面相觑,刘墉笑着说:“按大清律,皇帝赐封臣子封号,封一个字,臣下每年就可多拿2万两俸禄,皇恩浩荡!”弄得乾隆哭笑不得。

刘墉以智慧化解了尴尬,确实高明。

以上有关“刘罗锅”的传说,十分有趣,但大多是民间误传。历史上虽没有关于刘墉仪表堂堂的记载,但他至少也是身体端正,绝非驼背。

因为,清朝选拔官员很严格,有四个标准:身、言、书、判。“身”指体貌端正。“言”指表达清楚。“书”指字体俊秀。“判”指断事精准。

这四项中,“身”是第一位,如果刘墉是“罗锅”,第一关就会被刷下来,毕竟如此形体,有损大清形象,出身再高也当不了官员。

那,“刘罗锅”的称呼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刘墉是嘉庆的老师,被尊为“刘阁老”,“阁”与锅读音相近,“阁老”在流传时成了“锅腰”,“锅腰”在京城方言里叫罗锅。所以刘墉就成了“刘罗锅”,传言有趣。

可见,民间传闻的可信度并不高。还有一些影视作品误导,说刘墉出身贫苦人家,而真实情况则刚好相反。

刘墉,于1719年出生于山东诸城,曾祖父是顺治时期进士,祖父是康熙时期清官,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时期重臣,地位很高,可与后来的和珅相比拟。

刘墉所在的刘氏家族从曾祖父开始到侄孙刘喜海,一共经历5代,出了35位举人,11位进士、2位大学士,可见刘氏家族是当之无愧的名门望族!

刘墉从小饱读经书,聪明灵秀,但他在30岁之前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直到33岁时才因出身高门第破例参加了乾隆主考的殿试。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刘墉才华出众,在众考生中脱颖而出,在殿试时被乾隆钦点为状元,后因父亲刘统勋极力反对才作罢。

刘墉考中进士后,进翰林院做了3年编修,后担任乡试、会试正考官,3次兼国子监,还编修过《四库全书》,还是清朝四大书法家之一。

刘墉学识渊博,为官也很清廉。他前期在各地做地方官,刚直不阿,被人们称为“刘青天”,《宰相刘罗锅》就有事件原型。

1780年,刘墉出任湖南巡抚,他核查灾情,撤销2名知县与1名知州;开仓放粮,接济灾民等,不久当地民生丰足,百姓感恩戴德,称刘墉为“包公再世”。

刘墉为人刚正,最被人称颂的是查办山东巡抚国泰案,此案当时轰动全国,在民间称颂甚广 。此后刘墉被调到京城,任命为吏部尚书,后又兼工部尚书。

但调京后,刘墉就变了,开始谨小慎微,失了早年锐气。史载,刘墉见和珅位高权重,是乾隆身边红人,就对和珅等人虚与委蛇,不再得罪官场同僚。

1787年,刘墉为官就“小错不断”,次年还发生乡试舞弊案,刘墉被弹劾受处分。后来教皇子读书的师傅们几天没开课,总师傅刘墉难逃其责,再次遭到乾隆训斥。

一系列的犯错,让刘墉错失被授予大学士的机会,他没进过军机处,没有接触到大清的权力中心,因此后世称他为“宰相刘罗锅”,也是不合适的。

刘墉在为官前后,判若两人,令人费解!巧合的是,刘墉犯的错总是不大不小,也不足以赔上身家性命,只是遭到乾隆骂而已。

不管刘墉从刚直到圆滑,还是从谨慎到糊涂,这都是他的为官之道。史上凡能全身而退之能臣,哪一个不明哲保身?刘墉看透了这点,才不会功高盖主。

而的确,那些平庸糊涂、不功高盖主的官员更得乾隆喜爱。事实也证明,刘墉以这种方式得到了善终,于1804年85岁高龄去世。

刘墉虽一生清廉,但没有做到不失刚正,因此嘉庆帝赐他谥号“文清”,而非“文正”。有文正谥号的也有一个人,那是曾国藩,也叫曾文正。

刘墉的案例,其实非常适用于我们现在的职场、官场和商场,为人不可锋芒毕露,该隐藏锋芒时,就不可得意忘形。

韩信蓝玉的狂妄,世人皆知,结果自然是身首异处。史上很多案例都说明了,当你没法改变世界时,就只有去适应它。这不是当逃兵,而是明哲保身,智慧处世。

否则,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那就真的是愚蠢至极了!

标签: 刘墉清朝

更多文章

  • 康熙皇帝驾崩之后 雍正为什么处死他身边的老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康熙,雍正

    还不了解:康熙和雍正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驾崩当晚,雍正为何要立刻处死侍奉康熙60年的太监?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268年(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为296年),共有12位帝王。在这12位帝王中,最成功也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属康熙、乾隆

  • 后世对吴王阖闾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阖闾,吴国

    吴王阖闾,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到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在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515年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后继位。他重用伍

  • 司马迁是如何评价燕昭王的?有哪些与燕昭王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燕昭王,燕国

    燕昭王,姬姓燕氏,名职(一说名平,误),战国时燕国第39任国君,在位共33年,燕王哙庶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流亡在韩国。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引发燕国内乱。子之三年(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他被赵武灵王派人送归。即位后,卑

  • 鄂邑长公主是什么身份?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鄂邑长公主,汉朝

    鄂邑盖长公主, 汉武帝的大女儿,汉昭帝的大姐,母亲不详。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汉武帝后元二年二月十四日(前87年3月29日),一代雄主汉武帝驾崩,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由于皇帝年幼,而刘弗陵生母钩弋夫人又被汉武帝赐死,因此群臣经过商议后,决定由昭帝唯一在世的

  • 韩信之前都没有打过仗 萧何是怎么知道韩信的能力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信,萧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韩信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韩信之前根本没怎么打过仗,萧何是怎么了解他有将帅之才的?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中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见,人才什么时候都不缺乏,缺乏的是能够认识和举荐人才的人:伯乐

  • 长平之战棉被秦军的围攻,赵括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括,战国

    赵括,马服君赵奢之子,也叫马服子,战国时赵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长平之战,是赵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秦国打垮了六国之中最后一位劲敌。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那场世纪之战,寻找赵国战败的原因,拥有数十万大军的赵括,为何连突围都做不到。古代战争史上仅此一例的一比一包围赵国内力雄厚,堪称五绝

  • 甘茂简介:战国中期秦国名将,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甘茂,战国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甘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甘茂,姬姓,甘氏

  • 雍正是怎么夺得皇位的?详解雍正的心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雍正,清朝

    雍正是怎么夺得皇位的?胤禛的手段是韬光养晦,冷眼看其它皇子争的你死我活,我自如青山不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胤禛手段一:打亲情牌。这一招可是最管用的一招,康熙晚年时期为了能够选一个出色的继承人也是费尽了心思,看到他的诸位皇子为皇位争的你死我活,康熙的内心是非常害

  • 唐朝时期禁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最后走向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禁军,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唐朝的禁军,分为南衙禁军和北衙禁军,两者的组成成分和职责都不尽相同,本篇就介绍一下自唐初到安史之乱前两衙禁军的发展历程,看他们如何从

  • 吴应熊是什么身份?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应熊,清朝

    1653年,由昭圣皇太后主婚,吴应熊与建宁公主成婚。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吴应熊,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之子。他的这一生,可以称得上没有做过自己的抉择,他的婚姻是政治上的联姻,而他的死,也是受父亲吴三桂的牵连。吴三桂大家都耳熟能详,历史上叛乱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