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政平庸的汉桓帝为何要处罚痛骂自己的臣子

为政平庸的汉桓帝为何要处罚痛骂自己的臣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16 更新时间:2024/1/24 16:02:11

就算是不被众人理解,刘陶依然坚持自己的行事标准,坚持自己的为政主张,以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即“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刘陶年轻是在洛阳太学读书,本来,年青人专心求学,等待时机,正常出仕就好。可刘陶是个眼睛里揉不了沙子的人,看到当时大将军梁冀倚仗自己有太后撑腰,在朝中独断专行,而汉桓帝称帝多年,却竟然无子,天下多个地方连年灾荒,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现象,刘陶忍受不了,于是慷慨上书,抨击国政。

网络配图

毛泽东青年时期曾经写过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其中有个名句,叫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词句很是慷慨,可是指点的时候是痛快,可却会遭到被指点的粪土们的疯狂反扑。毛泽东自己也不是到后来才意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空有书生意气是远远不够的。而刘陶的上书,不但是批评了了那些粪土级别的万户侯,更是把锋芒直接指向了万万人之上的皇帝。

在奏折中,刘陶首先高度赞扬汉高祖刘邦,能够从布衣起事,成就大业,在称帝之后依然勤政爱民。然后痛批汉桓帝,“既不能增明烈考之轨,而忽高祖之勤,妄假利器,委授国柄,使群丑刑隶,芟刈小民,雕敞诸夏,虐流远近,故天降众异,以戒陛下”。汉桓帝不但不能继承先辈帝的丰功伟业,而且连最基本的勤政都做得很差,并且把至高无上的王权,交托给外戚势力(梁冀),导致奸佞当道,百姓流离。正因为汉桓帝失德,上天才降下灾异,警告皇帝,警告世人。可是刘陶说,你汉桓帝不但不知道醒悟,反而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乐,导致天下混乱,官员残暴不仁,百姓冤死者众多。然后,刘陶非常恳切的希望汉桓帝能够吸取暴秦灭亡的教训,明白汉哀帝、汉平帝宠幸外戚导致国家混乱的恶果,重用贤臣李膺等人,“摧破奸党,扫清万里”。

网络配图

可是,奏折呈上之后,毫无回应。汉桓帝既没有同意刘陶的主张,也没有把刘陶抓起来治罪,而是束之高阁,悬而不问。汉桓帝为政多年,虽然平庸,却还知道善恶。刘陶在奏折中抨击汉桓帝重用梁冀,本是事实。可是刘陶光从大义角度考虑,却没有从汉桓帝自身的角度考虑。在汉桓帝看来,自己的皇位之所以还算巩固,那就是有大将军梁冀等人力挺。包括后来的汉灵帝宠信十常侍等宦官势力,一样是皇帝们考虑到借助外戚、宦官的势力,可以打击异己,更好的巩固自身的地位。

刘陶光从国家,从大义角度看待问题,提出建议,也就难怪汉桓帝会不受理了。没有治刘陶的罪,已经是汉桓帝爱惜人才,体谅刘陶报国之心了。一个人,如果希望对方能够接受自己的建议,首先就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在对方和己方之间追求最大的双赢。如果刘陶能够在汉桓帝巩固皇权和汉朝百姓的富足安康之间找到一条更为有利的双赢之路,汉桓帝未必不会听从。

网络配图

后来,有人上书朝廷,说现在老百姓贫困的根本原因,是钱的面值太小,提倡铸造大钱。汉桓帝把这件事情下到朝廷公卿讨论,刘陶上书,阻止铸造大钱。刘陶认为,天下百姓的贫困,关键不在于钱的面值,而在于朝廷没有推行善政。只要朝廷推行善政,听从百姓的呼声,自然就可以百姓富足。汉桓帝一看有理,也就听从了刘陶的建议。不过,刘陶的建议看起来光鲜,其实空有口号,很难落实,于是汉朝的经济依然混乱,老百姓的生活依然贫苦。

标签: 汉桓帝

更多文章

  • 受刘邦荣宠一时的戚夫人命运为何惨淡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戚夫人

    戚美人产下一子。刘邦非常高兴,取名如意。刘邦常说:“这个孩子像我,甚合我心意。”刘邦称帝后,立吕雉为皇后,吕后所生之子刘盈为太子;封戚美人为夫人,刘如意为赵王。吕后老谋深算,心计颇深。当刘邦对如意的夸奖之词传入她的耳朵里之后,吕后凭自己的政治嗅觉,隐隐感到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老色鬼要废长立幼了。的

  • 皇帝司马昱竟曾发遗诏允许桓温适时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昱

    司马昱(320年—372年),字道万,晋元帝少子,初封琅蚜王,后封会稽王。公元371年十一月,权臣桓温以卑鄙恶毒手段除掉司马奕后,于同月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司马昱是桓温扶持的傀儡,他跟桓温交往多年,很了解桓温的手段和野心。在位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司马昱一切听命于桓温,即便这样,还整日战战兢

  • 南唐后主李煜竟然也写书论 教大家如何书写书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煜

    李煜(九三七年——九七八年),即李后主,五代南唐国主。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国亡后为宋所俘,后被毒死。善诗文,音乐、书画,尤工词。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中主)的作品,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网络配图《书述》言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

  • 揭秘朱温贪恋儿媳妇的美色 儿子们争相孝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温

    朱温这个人确实很有本事,可以称得上是一时枭雄,可惜这个人有一个很大毛病,而且是道德上的污点,这个毛病后来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什么样的毛病这么严重呢??朱温是个大色狼,而且是个“扒灰佬”。朱温好色好到连自己的儿媳妇都不放过的地步,他经常地让自己的几个儿媳妇去“侍寝”。他的几个儿子也是极为无耻的人,就利

  •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何会饿死宫中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他虽然生在春秋时期,称不上皇帝,但是他的功绩名声比起日后的很多皇帝都要更胜一筹,他在中国古代是明君的象征,而且他任用管仲最后称霸天下的事情更是得到了无数人的尊重。齐桓公时姜太公的后人,是齐襄公的弟弟,当年齐襄公继位之后,齐国混乱,管仲等人保护着公子纠去了鲁国,而齐桓公小

  • 刘邦为何没有杀张良 因他和韩信等人这方面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张良,韩信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以无人可比的谋略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然而,刘邦在除掉韩信、英布、彭越、卢绾等开国元勋之后,为何没有除掉谋略超群的张良呢?其实,除了张良曾经在刘邦危难之际救过刘邦的性命和大汉王朝建立后急流勇退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他和韩信、卢绾等人不同——不掌权、不爱权。网络配图先来说说张良在刘邦

  • 节度使刘济是死于亲生儿子的毒害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节度使刘济

    刘济生于757年,卒于810年,是唐朝的卢龙节度使,节度使刘济是继承了其父亲的卢龙节度使的位置,而其父亲节度使的位置来自于当时的卢龙节度使朱滔,刘济不像其他的节度使不听朝廷的命令,他对朝廷非常的恭顺,后来曾经为朝廷的征伐立下了功劳,所以得到了朝廷的青睐,屡次得到升迁。节度使刘济是长子,据说当时母亲生

  • 揭秘历史上被别人打过耳光的皇帝是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存勖

    李存勖(885-926),沙陀人,李克用长子。幼读《春秋》,略通文义。成人后,状貌雄伟,有熊虎之姿。学习骑射,勇武过人。青年时,随父征战,机敏有谋略。李克用曾被朱全忠所困,地盘狭小,兵力不足,非常悲观。李存勖说:物极必反,现在朱全忠恃其武力,穷凶极恶,吞灭四邻,还时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应

  • 揭秘:抗倭名将戚继光竟然这么怕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戚继光

    明朝著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他年轻的时候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来又在北方修建长城,抗击蒙古内犯十

  • 真实武大郎:家境殷实与潘金莲白头到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大郎

    武大郎和潘金莲是《金瓶梅》中的人物。历史上真有此二人。据考证:大郎武植,系山东清河县武家那村人。他自幼崇文尚武,才力超群,少年得志中了进士,在山东阳谷做了知县。资助过武大郎的一位同窗好友因怀才不遇,家境日渐贫寒。于是,千里迢迢来投武大郎欲谋一官半职。开始,他受到盛情款待,可过了半年也没听其提及做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