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伯温和姚广孝:谁才是大明朝天下第一谋士

刘伯温和姚广孝:谁才是大明朝天下第一谋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22 更新时间:2024/2/10 19:25:37

明朝的历史是由和尚创立的,却随即也是由和尚打破,朱棣一生中能改变他命运的,只有两个人,朱元璋、姚广孝。一个是他亲爹,一个是他谋士。这谋士却非同寻常,而是一个被称为天下第一谋士的姚广孝。一个合格的谋士必须要符合两个原则,一个是看清局势,另一个是胸有韬略。很显然姚广孝在谋士毕业证书上,这两项技能肯定都是A。而朱元璋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因为判断力,如果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判断藩王会作乱,以他的手腕,朱棣必死无疑。但是他相信了血浓于水。老朱只相信亲人,其实是他最致命的弱点。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傅友德、冯胜都死了,只因为他们不姓朱。在朱元璋的逻辑里,全天下人皆不可信,但亲人除外。农民,这就是农民的观念,亏他做了几十年的皇帝,脑子里还是小农思想。他如果他多读几本书就知道,隋、唐、宋、元哪个不是同室操戈的?为了那至尊无上的宝座,亲情,算啥。况且还是叔侄关系。

一个悲催的王子

朱棣是否想造反,不知道,但是朱允炆是发现了他的这个叔叔很难对付,历史总是惊奇的相似,我们之前说过主父偃的”推恩令“,果不其然,朱允炆又想重演一次。纵然朱棣不想造反,但朱允炆已经在策划如何推倒这个叔叔了,却错估了实力。汉武帝用主父偃的时候,他的实力是强过其他诸侯的。但朱允炆却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的脑海里依然是,汉景帝时期七王之乱,依然被剿灭,但是谁是他的“周亚夫”?似乎他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失策啊。所以学了鬼谷子至少会具有权衡实力的能力嘛。衡量双方的实力之后,我们发现朱允炆的团队虽然人多,但是大多是儒生。而朱棣的团队大多是战将和谋士。如果说从文化上来讲,朱棣的团队肯定大多没毕业的,而朱允炆的团队全是清华北大,甚至剑桥牛津的。人多,在某个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战争不是吟诗作画,更不是拼学历比长相,而是血与火的较量。

有时候,一个人能否改变一个时代,是个问题,但一个牛人肯定能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比如朱元璋、比如刘伯温,比如朱棣,比如姚广孝。姚广孝就是这样的牛人,其实喜欢阴谋的朋友应该多了解这个人,典型十足的阴谋家。他的一生就是阴谋的一生。被称为黑衣宰相,隐藏在明帝国背后的黑手。但是作为一个屌丝想逆袭,方法有很重要,但绝对不是吹牛,而是要刻苦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比如阴阳之术。吹牛是没用的,有多大本事,聪明人几句话就能问出来。比如简单的一句,你的模式和逻辑在哪里?大阴谋家姚广孝就是能吃苦耐劳,能独立思考的人,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是从他帮助朱棣夺取大明江山的事迹上来看,他的苦没白吃。

朱允炆需要一个能参谋能打仗的人,但是能打的都被他爷爷杀光了。而他身边却是一群饱读诗书的人。儒家修身,提高品德没问题,但放在战争却是个大问题。你面对饿虎般的敌人,你要感化他们,结果只有被吃掉。但是他太高估自己的实力。他毅然决然“削藩”。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建文帝继位,并实行削藩之策。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此时的朱棣,时不我待,只能见招出招。此时的朱棣已经羽翼丰满,谋臣与将士的团队都具备。1399年六月,朱棣决定起兵,并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奉天靖难。大明最终的赢家叫朱棣。

谁才是第一谋士

其实相比姚广孝,我更敬重刘伯温,但可惜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得,悲催的是遇上一位多疑的皇帝。被杀是命运使然,纵然他看清了局势,但命运已经不再眷顾他。我们上篇说过刘伯温判断错了朱元璋的阴阳,太过聪明,却不得不为聪明埋单的故事。纵然他最终请辞,但为时已晚,因为朱元璋已经准备好了囚笼,只有一种人让他放心——死人。

而当朱棣得了天下之后,姚广孝却学起来张良,选择半退隐,继续做一个和尚。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姚广孝造反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人说没用目的,错,绝对有目的。他和刘伯温的动机不同,刘伯温是本来不愿意,到深陷局中,进退维谷。而姚广孝却是因为看清了局势,他判断朱棣最终能成功,而他只是在帮朱棣扫清障碍而已,如果说原因嘛,或许是因为不甘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和尚吧。荣华富贵并不能打动他,在他看他人活着,应该做一件大事情。姚广孝深知只要他做一个和尚,他就能活下去。这才是阴阳高手。从道德层面上,刘伯温算是第一,但从命运上,姚广孝才是。

姚广孝是大阴谋家,但是却成就了朱棣,有人说这不科学,因为按照传统思维,姚广孝才是那种罪名昭著,臭名远扬的人,怎么能成功呢?其实很简单,在朱棣眼中只有两种人有用的人和没用的人。而在朱允炆的眼里也有两种人儒生和粗人。促进并不是树立道德模范,而是要相互作用。纵然姚广孝是一只饿虎,而朱棣却是驯兽者。换句话说,历史只认实力。关于谁成就谁,其实这个问题很无聊,典型的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不管是刘伯温也好,姚广孝也好,他们只是在恰当的时机与皇帝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成就的关系。也就是鬼谷子里说的阴阳相求的关系。如果有人绝对痴迷皇权,不妨想想崇祯皇帝是怎么死的。

如果解决了阴阳问题,或许能对提升鬼谷子理解有很大帮助,这里的阴阳不是说炼丹、迷信,而是一种思维方法。阴阳是矛盾,却相互转化的关系,当天道运行到以阳为属性的时候则采取行动,当运行发展到以阴为属性的时候则采取避藏的状态,遇阳则出,遇阴则入,阳转化的最终形态是阴,但是到了阴又会反向转化成阳,阴阳是不断变化运动发展的。阳动则德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阴静则形成(寒风凛冽,暗中生长)。以阳求阴,则德服人,以阴结阳,则以力求之。阴阳相求,则用捭阖之策。这就是天地之道,是游说的基本法则,取得万事之先机,才是方圆的门户。

标签: 刘伯温姚广孝

更多文章

  • 杀伤力如此诡异!揭秘不为人知的三国特种兵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三国名将,马超,张绣

    看金庸名著《神雕侠侣》,对神雕侠杨过的江湖号召力很是佩服,为了给郭家的二姑娘过生日,杨过一声令下,叫来数百名武林怪杰捧场子。这个队伍虽然是杨过临时组建的,有些像乌合之众,但战斗力却十分牛气,不但包圆了蒙古两个先锋千人队,还奇袭“白虎团”,烧了蒙古大军的屯粮之所,显然具备了特种作战的某些特点。就《三国

  • 康熙其实是孝庄侍女苏麻喇姑培养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

    苏麻喇姑是康熙祖母的侍女,按年纪来说的话苏麻喇姑是康熙的祖辈,因为孝庄皇后生前就视苏麻喇姑为姐妹。苏麻喇姑跟着孝庄作为陪嫁侍女到了皇太极那边,1636年,皇太极称帝,孝庄在皇太极封的五宫后妃中排名第五,第一是她的姑姑,第二是她的姐姐,所以孝庄并不是非常受皇太极宠爱。苏麻喇姑画像苏麻喇姑因为生活在草原

  • 昔日宠妃温僖贵妃遭康熙冷落多年究竟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温僖贵妃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为康熙帝在位时的宠妃之一。她出身满洲镶黄旗贵族,与孝昭仁皇后同为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家世十分显赫。温僖贵妃图据清宫档案记载,温僖贵妃于康熙早期入宫,曾在康熙二十二年时,为康熙诞下皇十子胤䄉,继而被晋封为贵妃,一度得康熙帝爱幸。后因秉性桀骜,干涉朝政,及其子胤䄉谋反事宜而遭致康熙厌弃

  • 解析宋武帝刘裕为什么要诛杀晋恭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裕

    宋武帝刘裕是很多人心目当中的大英雄,他从一个平民成为帝王,这当然可以表明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刘裕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他曾经将东晋安帝司马德宗活活勒死,后来还对众人称皇帝是突然离世的。刘裕画像在三年之后,他更杀死了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这一切都让后人对这位千古一帝充满了质疑。那么,刘裕

  • 大汉贤后卫子夫最后的结局为何是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卫子夫

    纵观整个大汉王朝的宫廷史,恐怕除了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之外,没人能担当起“贤后”的美名。即使吕后那么强悍的女人,对待汉高祖刘邦的侍妾,也被妒忌蒙蔽了双眼,在丈夫死后,用最恶毒的手段制造“人彘”,简直骇人听闻。而出身歌女,身份卑微的卫子夫,尽管在后宫中也是一步一步艰难爬上来的,却从未想过加害别人,

  • 朱棣成功登位后是如何对待自己弟弟朱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棣

    朱棣夺了皇位后,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就是为已经被朱允炆砍掉官职的藩王恢复名誉。这个举动不仅仅是拉拢人心,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明白:削藩,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他首先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旧日的封号。可对于在靖难之初曾经许诺与他“平分天下”的宁王,朱棣却不是这么简单地恢复名誉。我们知

  • 一代名相诸葛亮:真能借来东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曹操掳到铜雀台去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ll月。当时,曹操率兵50万,号称80万,进攻孙权。孙权兵弱,他和刘备

  • 历史上没有后台的刘恒为何能够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恒

    刘恒的皇帝之路让人十分的好奇,因为刘恒既没有受宠的母亲,也没有强大的势力,但是最终他却登上了皇位。究竟是什么原因帮助他成功的当上了皇帝呢?其一,刘恒的妈妈当年薄夫人不受宠,又没有当大官的各个兄弟,在朝廷上构不成势力。大臣们都想着自己捞取好处,自然希望一个没有根基的人做皇帝,那么这样很好控制。网络配图

  • 朱棣为何斩草却不除根:朱棣秘养朱允炆幼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

    朱棣为何斩草却不除根:朱棣秘养朱允炆幼子自古以后天家父子无亲情,猜忌阴谋是他们之间发生最多的事情,皇位面前绝没有兄弟、叔侄之情。明朝朱棣为杜绝隐患,一登基便开始了疯狂的“斩草除根”行动,但耐人寻味的是“斩草”却故意留了“根”。朱棣剧照据记载朱标出生于1355年,1392年病死,是朱元璋的长子,虽然《

  • 崇祯皇帝自缢背后的不甘:崇祯皇帝的遗书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崇祯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杀死了自己的妻女,选择了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缢身亡。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而是选择了自尽呢?事实上,崇祯皇帝在能够跑的时候犹豫不决,没有逃跑,到最后想要逃跑的时候却跑不了了。崇祯皇帝画像其实在李自成的军队逼近北京城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劝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