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古代历史上最孤独而饱受争议的改革家是谁?

揭秘古代历史上最孤独而饱受争议的改革家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684 更新时间:2024/1/9 10:56:42

宋神宗赵顼在历史上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君主,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变法革新,一个在封建体制下不老老实实按部就班,规规矩矩走前人铺就的道路,而在帝国统治下另辟蹊径,穷折腾,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就免不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被押上历史的口水台,口水台虽流长飞短,但其依然掩盖不了宋神宗一生虽短暂却坚定改革的真实面目。晚明硕儒王夫之在《宋论》中就称“宋政之乱,自神宗始”,生前为图变法,遭到后党和保守派势力百般阻挠,孤军奋战,死后被安上祸国殃民的骂名,难得清静,那么宋神宗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君主?

网络配图

宋神宗是英宗的长子,英宗在位仅五年,就因体弱多病而驾崩,做为皇太子的赵顼仅一年就顺利的成为了大宋帝国第六位掌门人,但是因为其父子并非仁宗皇帝嫡传,所以父子二人继承大统后都有点心虚,英宗在如履薄冰无所事事中完成了他的过渡角色,而到了神宗时,仍然逃不掉心头阴影,因为仁宗妻皇太后曹氏的强势存在,所以神宗在平衡帝党和后党的宫闱之争上,以及在支持王安石的变法上可谓殚精竭虑,即使这样仍然未能阻止锐意改革的神宗,为重振大宋帝国的强盛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宋史上说,神宗自幼“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当太子时就非常喜欢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的统治术非常向往,时大宋帝国有一位牛人,即王安石,早在仁宗时就上了改革的万言书,极力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神宗对王安石的主张非常赞赏,也与自己企图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想法不谋而合。而此时的北宋已经到了危机重重风雨飘摇的地步,财政年年亏空,而土地被兼并到了少数大地主手中,宋朝外忧内患,指望四平八稳的过日子,面临的可能就是亡国的危险。神宗的改革,既是时局所迫,更是实现自己抱负的唯一有效途径。

熙宁二年即1069年二月,神宗力排众议,果断地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委以重任,从而揭开了变法图治、富国强兵的序幕。王安石的变法涉及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可谓是对宋朝自太祖以来的旧体制从根本上的全盘改变,其遭受的保守派和顽固派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在内苑禁中,曹太后虽风烛残年,但其号召力仍然不可小视,甚至决定着神宗的命运,而母后高氏不忍心看着儿子的胡折腾遭致非议,就连自己的皇后向后也不是很支持改革,在朝廷上,以宰相韩琦为相的保守派极力抵制王安石的变法,甚至不惜以内阁集体辞职相威胁,神宗均不为所动,为实现自己强国富民的目的而雄心勃勃、孤注一掷。

而这一年,年轻的神宗皇帝才多少岁?22岁,仅仅是弱冠之年,就以如此的决绝和果敢对帝国实行一次手术刀式的革命,神宗的天纵英才和魄力历史上有哪一个皇帝可比?在变法过程中,神宗皇帝显示了他无与伦比的智慧,先是为改革创造声势浩大的舆论氛围,让朝臣们开始自上而下的议论,当以王安石为主的改革派声音渐渐高涨起来时,不露声色的搬开了改革的挡脚石,悄无声息的进行人事任免,把保守派势力代表韩琦和元老重臣富弼罢相,接着一步步把王安石放在了参知政事的重要岗位上,其次简拔了一大批的改革派人士,如吕惠卿章惇蔡确曾布等人,从权力结构上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网络配图

在改革的过程中,年轻的神宗充分信任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领军派人物王安石,对群情汹汹的御史们因变法不当而纷纷弹劾的奏章束之高阁,同时高明的抚慰因保守而下台的元老勋臣,神宗是多么希望王安石的变法能给大宋日薄西山的局面注入一针强心剂,而使大宋成为中华版图上的强国。可惜王安石的变法因急功近利和所用非人,加之推行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改革派与保守势力几成水火,不仅损害了大地主官绅之间的利益,同时大大挫伤了底层民众的积极性,变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抵制和反对。做为皇帝的神宗不能不顾及到他摇摇欲坠的地位,当他的统治受到严重的威胁时,他不可能不向以曹太后为主的后党和保守派势力妥协,他需要适时做出政策的调整,来勉力维持新政。

王安石的两次罢相,都是宋神宗的无奈之举,虽然与变法的成败休戚相关,但某种程度上不如说是与王安石个人的秉性相关,王安石这个人,虽然很有学问和本事,但是人际关系太差,且又不懂得如何去化解积怨太深的矛盾,而且对反对派下手太重,即使是在改革派内部,他仍然是孤立的,他虽奋勇而前却丝毫不能防御从后面射向他的暗箭,所谓智商高而情商太低。王安石的一意孤行和不讲策略以及睚眦必报让他树立了太多的对立面,也导致了不遗余力支持他的神宗在政治上的被动,神宗不可能拿自己的政治地位做赌注,他更不想看到因一个人的失败而导致自己的理想灰飞烟灭。

就在王安石被打入冷宫后,保守派势力欢欣鼓舞,以为祖宗不可变之法又回来了,天还是他们原来那个死气沉沉的天,他们太低估他们的君主宋神宗了,神宗明确下诏说明新法“间有未安,考察修完,期底至当。士大夫其务奉承之,以称朕意。无或狃于故常,以戾吾法。敢有弗率,必罚而不赦”。当王安石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后,神宗仍然不改初衷,除部分新法略做调整后,新法基本上得以贯彻执行。元丰年间,神宗干脆自己亲自主持改制,他绕开容易引起争论的理财问题,而把注意力放在整顿冗官和强化军兵保甲问题上。元丰三年,神宗又正式动官制改革,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体制改革,此次改革虽然局限性很大,但是神宗终生不愿碌碌而为的活着,为着自己的终极理想而奋斗一生的改革者做法,即使唐宗宋祖也未必就会有这么大的勇气。

网络配图

宋神宗还堪称史上最模范的皇帝之一,史料载,他从不游猎饮宴,营造宫殿,忙起来常常废寝忘食。他励精图治,强力改革变法,一心富国强兵,直至累倒病倒,以37岁的年龄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神宗在位18年,这18间他无时不刻想着增加宋室软硬实力,无论文治武功都想有所建树,虽然在对西夏作战中因国力和历史上重文抑武原因以及用人不当而两度失利,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所见到的皇帝大多尸位素餐,而象神宗这样具有远大政治抱负、怀有以雪数世前耻的政治气慨的君主实在难得,而神宗朝,也是宋朝自我救赎的最后一次尝试,可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宋神宗终其一生都是孤独的,做为最高统治者生前所领导的波澜壮阔的改革既不被他那些皇亲国戚们认可,也不被那些耆旧勋臣们所赞同,甚至不被他治下的民众所理解,死后还一直被腐儒们所误解,然其激流勇进的改革者精神还是让人敬佩的。至于王老夫子将宋朝灭亡的原因归罪于神宗,不过是以结果论英雄而已,这对宋朝这位开一代先河,最有作为最有抱负矢意改革以挽大宋狂澜于既倒的君主而言是欠失公允的。而王夫之代表的这种言论,之所以广有市场,是因为正人君子因循守旧,而视改革者为妖孽,恰如神宗朝保守派为维护自己利益,而对改革派大加打压,打压的结果不过是回到旧有格局,而依然改变不了宋室衰亡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宋神宗锐意改革的回光返照,因此而更显得那样令人扼腕叹息和悲壮。

标签: 宋神宗赵顼

更多文章

  • 李白终生未科举 并非清高而是政审不合格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白

    李白终生不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为什么呢?在唐代,一个读书人不去参加科举考试,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那时候要出人头地,通常有两条途径:若是王公贵族的后人,可以享受“政府”特殊照顾;如若不是,又想上进,正规的渠道就是考进士。网络配图唐代的进士文化对诗人的人格影响很大。哪些人诗写得雍容华贵,哪些人诗写得苦大仇深

  • 路易十四的王后是谁 路易十四的情妇有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路易十四的王后

    路易十四的王后是西班牙的公主,她和他的丈夫既是夫妻也是表兄妹。但这场婚姻并不成功,却又并非不幸。路易十四的王后画像路易十四的王后身材矮小,好在路易十四身体并不高大。路易十四的王后没有权力的欲望,她好静,喜欢交谈,喜欢被围绕。路易十四认为她并不聪明,因为她直到去世都没能很好的学会法语。路易十四的王后对

  • 岳飞被杀后二十年平反 岳武穆又是何时才有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岳飞

    我们知道,岳飞一生之志,便是恢复中原、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然如果说前两个宋高宗还没得话说,则最后一条,他口里虽未必讲,心中实不愿。于是,一心想着此事的岳飞,便成了他巩固皇帝的牺牲品,时在西元1142年,岳飞39岁。网络配图20年后,宋孝宗赵昚(音:慎)即位,岳飞获得平反。平反,当然不会一蹴而就,而是

  • 揭秘黄帝的后代们为何出生都是这么的离奇?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帝的后代们

    传说中,帝喾(音“库”)是继黄帝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帝王。相传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因在高辛领有封地,所以被称为高辛氏。三十岁那年,他接了颛顼的班,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的领导人。帝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后来的商朝、周朝都到他这里来寻根。帝喾简直就是帝王的宝库,后世王朝的开国者一旦搞不清楚自己家族的来路,就要到他

  • 揭秘:孔子弟子贤者居多为何偏偏喜欢颜回?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孔子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是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于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这在其三千弟子中是唯一的,可以说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是最喜欢颜回的,孔子将这种喜欢溢于言表,丝毫不加以掩饰,在那么多的弟子中孔子为什么单单最喜欢颜回呢?下面小编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孔子喜欢颜回的原因。网络配图首先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凡事

  • 闯王李自成起义其实是历史潮流的必然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起义的原因有很多,他的起义是历史的大势所趋,只不过他很好地顺应了这个大势。确切的来说,李自成起义的原因有三。一是明末裁驿,导致当时的他失去饭碗;二是明末混乱,民不聊生;三是李自成的个人所具有的反抗精神。明崇祯初年,“节俭”的崇祯皇帝为了节省国家开支,贴补皇宫专用。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发

  • 朱元璋为何钟情胡寡妇?她是朱元璋的初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因大肆诛杀功臣宿将,所以留给后人一个残酷无情的形象。但人的性格毕竟是复杂,具有多面性,就拿朱元璋来说,其实一向以残忍冷酷示人的他也是一位性情中人。少年时他曾爱慕一位孀居胡姓女子,被其家人拒绝后,朱元璋依然对她念念不忘。十几年后,朱元璋迎娶了她。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网络配图根据文献资料的

  • 末代皇帝溥仪为什么表示退位正合适?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譞之孙, 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氏。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

  • 惊天内幕:诸葛亮选择刘备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有一个特点就是杰出的追随者都是带有一大批人的。就是世家与英豪结合!曹操起兵,同族的曹仁、夏侯惇等人相随,纠集沛国谯县乡里少年几千人。初时无多少地盘势力,靠镇压黑山起义军,封东郡,以东郡程昱、陈宫为幕僚;191年,荀彧转投曹操。 后曹操又靠镇压青州黄巾,升为兖州牧,掌控黄巾三十万众。此为后来曹

  • 为什么张飞能在当阳桥吓死夏侯杰?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飞

    长坂坡单骑救主是赵云一辈子最光彩的时刻,凭着这一件事就能声震天下,名传千古。赵云毕竟还七进七出,杀得血染征袍,紧接着守在当阳桥的张飞就牛多了,以逸待劳,三声大吼独退曹家百万兵。更夸张的是,曹操身边的夏侯杰被惊得肝胆碎裂,倒撞马下而死。张飞的吼叫为什么会具备这么大的威力,能活活把人吓死呢?而死的又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