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越国君主勾践生平简介以及历史评价

越国君主勾践生平简介以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750 更新时间:2024/1/4 18:04:16

勾践出生于春秋末期,死于战国时代。他的父亲为上一任越国君主。据传勾践祖先是夏禹。因为大禹死后葬于会稽也就是现在的浙江一带,他的子孙后代建立庙宇代代祭祀他,勾践的祖先最早被派到会稽祭祀大禹,之后在这个会稽建立了国都也就是越国。

勾践和当时的吴国夫差为宿敌,事实上整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是彼此争战。勾践早期,被吴国打败,便向吴国请求投降讲和,并用献出了越国绝世美女和宝物。战败后,携带妻子和大臣去往吴国作为人质,留下文种在越国。勾践在吴国两年,装疯卖傻,受尽屈辱,居住在夫差父亲的坟墓旁边,为吴王牵马匹,妻子雅鱼被吴国使节玷污而不敢言。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没有什么威胁了就放勾践回到越国。

勾践回国后一方面向吴王讨好称臣,用各种礼物贿赂吴王,另一方面暗自发奋图强,养精蓄锐,誓死报仇。他和妻子雅鱼省吃俭用,每天都刻苦用功,实行多种改革策略,鼓励越国人民生产和生育,并且任用贤臣改革图强。著名的卧薪尝胆就是出于勾践这时期的事迹。勾践回国后,穿粗布衣衫,住茅草屋,每天都会在自己面前掉着一粒苦胆品尝,以提醒自己勿忘耻辱勿忘失败之苦。这样过了二十年,越国的人丁逐渐兴旺,粮草充足,实力强盛。终于在吴国放松警惕,留下太子和老弱,带兵外出签订联盟之际,兴兵讨伐吴国,打败吴国,最终令吴王夫差自尽。

此后,越国实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江浙一带的霸主。

关于勾践的成语有哪些

勾践是越国君王,他先败后胜,先弱后强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们先来看看勾践的长相,成语里说勾践是长颈鸟喙。

这个成语来自他身边一直跟随他起起落落到最后辅佐他复国的范蠡对他的评价。长颈鸟喙字面意思是说动物长长的脖子鸟的嘴巴,用来比喻阴险狠毒人的外表特征。如果有人被评价为长颈鸟喙,那你可能要多想一想,是不是这个人并非忠诚厚德之人,而是腹黑阴险呢?范蠡这样评价他,应该是来自多年来的深刻了解,虽然说的是面相,但是范蠡的看法是正确的,认为这个君王可以共患难却很难同富贵。

对于这点,还有一个成语叫大名难居,指的也是关于勾践的事迹。大名难居意思是盛名之下其实不好相处,出于史记范蠡言,当时越国灭吴国后声名大噪,范蠡认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后来范蠡最终离开越国,隐居江湖。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指有些名声很好事情很风光的时候,其实真正相处留下来却很难。

对于勾践复仇成功顺利称霸春秋后,对那些曾患难相随的功臣们的作法,还有一个成语可以形容,就是藏弓烹狗。藏弓烹狗字面意思是指用弓箭射完鸟以后就收起了弓箭,把猎物都追捕完得手以后,就把猎狗也煮来吃了。这四个字成语比喻的是君王得势以后,就废弃了功臣,或者事情成功后就把帮过忙的人给赶走这些残忍的手段。与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类似意思。与藏弓烹狗对立的成语是感恩戴德,始终不渝。

我们看待勾践应该想到人无全人这个特点,更何况是春秋战乱频繁,权力之争普遍的时代里的一个国君。勾践身上所有的缺点是一个权力争夺者普遍都有的,他坚强的意志力并非一般人可以做到。

勾践的弟弟稽会是什么结局

春秋末期,长江一带的诸侯国,吴王阖闾英勇善战,成为春秋霸主。越国势力较吴国弱,越王允常主张讲和,屈服吴国,国内大臣也遵循政治软弱外交。

此时越国的太子为勾践。勾践从小雄心壮志,年轻气盛,对吴国外交上立场强硬,与越王多有冲突。越王担心勾践继任后给越国带来灾难,不得不废黜太子,另立勾践弟弟稽会为太子。

稽会年幼,才十岁。稽会有一个亲舅舅叫扶同,痛恨吴国,希望勾践继任王位。扶同对年幼的稽会多有宠爱,然而越王决意驱流放驱赶践至边远地区,立勾践弟弟为太子的时候,扶同亲手谋划,刺杀了稽会。

稽会死后,扶同伤心痛哭,对着年幼的亲外甥说,虽然你已经死去,可你的灵魂越国同在。拿着曾经送给小外甥的宝剑大声呼喊,太子啊,越国的未来就靠你来拯救了。说完自尽于稽会身旁。

稽会的父亲得到噩耗,受不住打击,伤心身亡。勾践接任越国王为,是为越王。勾践发动了对吴的战争,打败了吴王阖闾,越国将领还伤了阖闾的脚趾。阖闾受伤病重死去,儿子夫差当吴王。夫差却打败了勾践,勾践到了吴国当战俘,给阖闾守灵,受尽凌辱。

稽会之死是必然吗?勾践作为越王是否会越国报仇雪耻了呢?自古太子之位的争夺就残酷,就算没有亲舅舅的亲弑子侄,稽会也难以躲过权力争夺产生的厄运吧?

历史上对对勾践的评价

古代很多文人写字都是有自身的价值需求和所在的环境有关。所以我们去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客观综合而且抛开所谓的偏见或者麻木的崇拜赞美。

勾践这个为后人所熟知的名字,他本人真实性格又是怎样的呢?他是一个权力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扩张国土,必然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人的性格必然有优点和缺点。勾践的优点恐怕就是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苦心天不负,努力隐忍而终于从逆境中崛起的惊人意志力。勾践的隐忍表现在他携带妻臣去吴国侍奉君王的日子。虽然这样的隐忍也是因为勾践想复仇,想重新获得权力,但是一个弱者,一个被打败苟且活着的人,从来没有真正放弃重新站起来的希望,就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敬佩了

。而勾践得到人身自由后没有忘记耻辱,刻苦努力,完善自己,隐忍而不发,誓死强国报复羞辱自己的人,这样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又能是几个常人能做到的呢?勾践身上这些坚韧的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然而勾践最大的缺点是很多统治者作为权力顶端都会所犯下的错,鸟尽弓藏,残忍自私。勾践对于在困难时一直帮助他辅佐他,可以说是有恩于他的人,并没有报答,反而是加以迫害。勾践的自私忘恩负义,纵观史实并没有冤枉他。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勾践,他是一个不轻言放弃能忍受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一个对自己狠对别人绝的君王。

勾践事吴的故事介绍

在很久很久之前,吴国把越国打败了。勾践是越国的老大嘛,无奈之下就一下子蔫了,怕被人杀了,就重金贿赂吴国的权臣,让他在吴王面前说好话,吴王也想宣扬一下自己的仁义道德,就没让勾践死,答应他让他来侍奉自己,于是勾践就给吴国当牛做马去了。

那段日子真的不是人熬的,成天辛辛苦苦的工作,还不能抱怨,不能流露出一点哀伤的神色,反正谦卑谦卑再谦卑就对了。见到自己的仇人,明明恨得牙根痒痒,也要卑躬屈膝俯首称臣,各种的献殷勤。平日里给自己的仇人扫地喂马,还让自己的老婆当作奴婢,夫妻两个人就住在什么牛棚啊石屋啊里面,总之就是破破烂烂的房子里面。把自己的女儿献给国君当宠妃(传说中)。因此影视剧在改编的时候,还让勾践的老婆陪别人睡了,来证明勾践夫妇的隐忍和当时身份的卑微。

举个例子,吴王有一次生病了,好像病的还挺严重的。勾践就衣衫不解的伺候着吴王,亲自端饭喂药,还不管恶心的去尝尝吴王粪便的味道,因为据说这样是看病必须的最有效的方式。不管勾践怎么作秀,反正吴王是被感动了,而且感动地一塌糊涂,真的相信勾践归顺了。勾践再上下一活动,权臣跟吴王一提,吴王就大度的大手一挥说,好,勾践,你表现不错,我让你回家了。

勾践就这么回去了,养精蓄锐,最后把吴王逼死了。

勾践是哪个朝代的名将

在西周末年,周幽王灭亡之后,代表着西周结束。诸侯拥立另一个太子为王,叫周平王,他为了避免战乱,往东边迁移,被称为了东周。东周从前公元77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前221年,共有五六百年历史。这五六百年又分割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有两百九十五年,从周平王迁往东边开始到周敬王战国前夕公元前476年为止。战国时期是指春秋后的七国争战,直到被秦国统一灭亡。

相传春秋是鲁国孔子所著,他以年月时间为顺序记录了那一时期发生的事,因为与客观历史基本相符,因此我们都把那时期简称为春秋。春秋也就是那时期春夏秋冬发生的所有事记录。

东周开始到秦国统一,是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到诸侯争战,向封建制度过度的时期。周平王仍是一个奴隶制度君王,但从他开始,君主威望渐渐衰退,各地的诸侯国逐渐开始自立称国,并且彼此争战,扩大势力范围,而东周事实上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之时的风云变化,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这期间各国为了强大自己的实力都争相进行改革。任何有才能有胆识的人,无论是平民布衣还是书生文人都可以发挥他们的才能得到重要。吴越都属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越王勾践就是属于这个时期的人物。勾践也是通过苦心经营国力,最后消灭吴国成为春秋霸王之一。

后代有传他属于五代十国的吴越之争,这实在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虽然春秋和五代十国颇为类似,都是战争和混乱,但一个是公元前几百年一个是公元后几百年,两个时代相差上千年,而且五代十国里的吴越并非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争战。勾践明显是公元前春秋时期的越国君主。

更多文章

  • 也先与明英宗 明英宗为什么不要也先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英宗

    也先与明英宗也先,也就是绰罗斯·也先。根据历史的记载,也先在明代时期是蒙古族瓦刺部的首领。瓦刺部落在也先的统治下达到了全盛时期。然而雄心勃勃的也先并不满足于此,他在位期间还降服了女贞部落及朝鲜。甚至以明朝廷拒绝与瓦刺贸易为由,向明朝发动多次进攻。《明妃传》也先剧照明英宗,也就是皇帝朱祁镇。九岁的时候

  • 隋炀帝真的弑父了吗 秦始皇和隋炀帝的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

    隋炀帝弑父可能很多人对于隋炀帝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在很多的史书的描述中,隋炀帝也是一个非常残暴的昏君,特别是对于隋炀帝弑父这一段,很多的人们都大肆的批评。都说隋炀帝是历史上不忠不孝,并且非常好色的一个皇帝,其实,对于隋炀帝弑父这一段,我们并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隋炀帝杀了自己的父亲。隋炀帝剧照有一种说

  • 马谡注定会失街亭的三个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谡

    三国马谡马谡,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生于190年,卒于228年,享年39岁。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今为湖北宜城南),为三国时期蜀汉侍中马良之弟。马谡共有兄弟五人,并在五人中年龄最小,但五兄弟个个都才气过人,被人们称为“马氏五常”。马谡画像马谡原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国,曾相继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

  • 揭秘三国时期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国时代是笑傲群英的奇才,能让诸葛亮高看的是委实不多。然而,有一个却不在此列,诸葛亮不但对其非常的看重,还费尽心思将其拉龙至刘备麾下。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个让诸葛亮由衷地公开称赞说这个人比自己强:“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的人就是就是刘巴。刘巴,字子初,荆州零陵人。出身官宦世家

  • 汉宣帝刘病已有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宣帝刘病已,刘病已有几个儿子

    刘病已的一生有过六个儿子:汉元帝刘奭、淮阳宪王刘钦、楚孝王刘嚣、东平思王刘宇、中山哀王刘竟、馆陶王汉元帝刘奭汉元帝刘奭画像汉元帝刘奭是刘病已与妻子许平君所生的孩子,也是未来西汉的第十一位皇帝。他多才多艺,能够写一手好字,琴棋书画,无不样样精通,令人叹为观止。可惜他太过谨慎,优柔寡断,不善朝政,在统治

  • 历史上真实的噶尔丹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噶尔丹

    噶尔丹叛乱噶尔丹在兄长被杀死之后很快就夺得了政权,作为准噶尔地区的领导人他一直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经过多次战争之后在西域地区几乎达到了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地步。这时候他开始通过攻打乌兰布通地区威胁北京,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噶尔丹叛乱事件,那么噶尔丹叛乱具体发生了哪些事情呢?电影《阿努哈屯》中的噶

  • 历代名将弱爆了:他一人降服三十六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名将

    东汉刚建立时,西域各国主动前来朝贡、归附,但是都被刘秀婉言谢绝。刘秀身经百战,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之一了。西域的重要性,他用脚趾头都能想的到。之所以要放弃西域,隐忍北匈奴,还不是因为囊中羞涩嘛!打仗,说到底拼的就是一个字“钱”!没钱不要紧,当不了富二代,那就去当富二代的爹。光武帝执政期间

  • 揭秘杯酒释兵权为何会进行得那么顺利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初年,一个开国君主解除开国功臣权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有很多,例如刘邦在当上皇帝以后,就设计害死了韩信。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也杀死了不少老部下。赵匡胤剧照在杯酒释兵权这个故事中,赵匡胤并不只是为自己考虑,他也是为整个大宋朝考虑。在五代十国时期,很多武

  • 孝圣宪皇后有几个孩子 孝圣宪皇后朝服相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孝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是乾隆皇帝生母,雍正帝的妃嫔,也是我们熟知的电视剧《甄嬛传》中钮钴禄甄嬛的原型人物。孝圣宪皇后算是清朝比较幸福的皇太后了,雍正帝在位时她的位份不低,乾隆登基后就更不用说了。孝圣宪皇后有几个孩子孝圣宪皇后只有一个儿子,就是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

  • 刘备为什么要立刘禅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

    刘备为什么要立刘禅为太子刘备为人,本是“喜怒不形于色”。老婆糜夫人在长板坡为他跳井殉情死了,他一点表示都没有,但心里肯定是痛苦的很,后来从三个儿子里,一定要选最蠢笨的阿斗做接班人,大概也是为了报答阿斗的老妈糜夫人。刘禅,一直以来被大家热议。也有很多读者问,刘备难道就刘禅一个儿子吗?非要选他继位?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