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布当初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曹操又是怎么看待吕布的

吕布当初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曹操又是怎么看待吕布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95 更新时间:2024/2/19 14:52:1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布投降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望着城外沂泗之水,听着四面震天的鼓声和叫骂声,飞将吕布不住的摇头叹息,天要亡我吕奉先!曹孟德(曹操),我非败于你之手,而是败给了这个乱世。想当初丁建阳拜我为主簿,我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虽然丁建阳待我不薄,又认我为义子,但是总是感觉我们之间差一些,似乎他不是一个我应该辅佐的民主。想我吕布一身武艺,驰骋于千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三军之众取主帅首级如信手拈来,可是,那丁建阳(丁原)完全没有逐鹿中原的野心,放着手下万余并州健儿不用,只是蜷缩一隅,妄图做他的太平刺史。吕布的一腔热情活活被他的懦弱淹没了。

虽为他的义子,却完全没有一丝父子之情。之后的一次友人的夜访,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吕布那渐渐暗淡的雄心,再一次燃起。

董仲颖(董卓),一代枭雄。虽然他们之间确实有父子之情,但是他为人凶暴,虽有野心却无其能,安于享乐,寡信于人。最主要的就是夺妻之恨,自古以来仇恨莫过于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而这两条他都占了。当初吕布斩杀义父丁建阳已经让我落下一个不忠不孝的恶名,现在你又抢走了我心仪的女人,再加上你目无天子独揽朝权,不务国事,滥杀百姓。我已经错过一次,不能再错。

记得虎牢关时,有个叫张飞的家伙口出狂言,骂他为三姓家奴。虽然当时勃然大怒,但是事后想想也对。自己的错必须承担,而且那次如果不故意放水,估计除了那个红脸汉子,那个黑脸的张飞和黄脸的刘备都得死在我的戟下,如果时间富裕的话,将那个红脸汉子斩于马下也是没有问题的。本来诛灭董贼之后,应该安享太平,可惜子师(王允)不肯听众人之言,一定要对凉州部众斩尽杀绝。酿成惨剧,所帅朝廷部众,不听号令,被凉州部杀的一败涂地。可怜子师大人命陨长安,血溅皇城。先后多次投奔袁绍袁术,刘备。

可惜除了刘备,那几位都不成气候,华而不实。刘备虽然诚信待我,但是吕布和那黑脸张飞之间的仇早在虎牢之战就已结下,即使是吕布曾有不杀之恩与他,他也不可能舍弃兄弟之情向吕布说话。而且寄寄人篱下的日子也不好过。好在一次机遇夺得徐州,可惜,兵微将寡。虽然可以打败曹操十次,他依然是他的曹刺史,依然兵多将广。而吕布只败了这一次。侯成勇而无谋,不足为大将;宋宪谋而寡断,非大将之才,他们三个人如果在一起还多少有些作为,如果分开都是碌碌之辈。高顺,好兄弟。

但是吕布不想用,虽然为人耿直,但是所说之话屡屡不让吕布顺心,虽然爱其之才,但是实在不愿让他为大将。郝萌,如果他不打算造反,其实也算是好兄弟,可惜他野心过大。曹性和成廉都是骁将,可惜不足为将军之才。唯一只有文远(张辽)兄弟可堪大任,可惜性子太直,认死理。最后就是臧霸了,这个人能力很强,很有治军之道,但是实在摸不清这个人的性格,说他义气,但是总透着一种匪气,本身是黄巾军出身,虽然不厌恶黄巾军,但是多少有些别扭,并不是看不起他,只是有些拉不下脸面。

不过看在他义气的份上,还是认他这个兄弟。想想这些兄弟,这场战役结束后,还有几人能活着。投降吧,城里的百姓为我军将士受罪太多了。想吕布虽然没有爱民如子虚名,但是体谅百姓之苦还是懂的。这城破之日为期不远了。想那曹孟德不会二次屠杀徐州百姓吧。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你们啊!“大人!我们冲出去拼了吧。横也是竖也是死!“平时不温不火宋宪突然冒出这么一句,看来兔子急了会咬人这俗语是真的。开城投降吧。为我们并州军留下点骨血吧。吕布说道。众将跪倒在地“我们不降!拼了吧!

吕布长叹一声,太晚了,早在围城之日就已注定了战败的结果。如果能早日出城搏战,似乎还有一线生机。可惜妻儿老小,跟随吕布半生没得一天安慰日子,那个苦命的孩儿,还有那楚楚可怜的妻子。”现在还是你们的大人,敢抗命么!侯成,你去!前几天我不还打了你板子!“大人,我那是甘心领罪!“魏续跪在地上,脸冲地一动不动,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此刻已经泪流满面。看到几个将领都不动手,吕布命令随身亲卫取来绳索,把自己绑了,一步一步的向城楼下走去,他身后传来了众将的悲鸣声。已经死的太多人了。

曹操惊愕的看着眼前这个高大的汉子,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男人,一个可以为他驰骋天下,荡平诸雄的男人。我军中将领虽多,但是大多武艺平平。只有几个也是靠勇力著称,真正武艺高强的将领,也只能算是夏侯表哥。其他诸将统军还行,但是真到阵前两将对决,还真是挑不出几个。曹操是真心希望能得到吕布。但是突然间吕布站在面前时,曹操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尤其是看到那一脸奴相,低声下气乞求活命的样子。他实在不敢相信这是人称飞将军的吕布。

标签: 吕布曹操

更多文章

  • 代善如此骁勇善战 最后继承皇位的人为何是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努尔哈赤,儿子

    你真的了解努尔哈赤儿子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历史上,努尔哈赤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物,作为建州女真部的世袭酋长,在其父祖死后,努尔哈赤继承职权,还得到明朝辽东总兵扶持。努尔哈赤仅仅从十三副盔甲起兵。经过30多年的战争,先后吞灭了部落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等,多次击败了海西女真

  •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传位给多尔衮 于情于理都不会传位给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努尔哈赤,多尔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努尔哈赤传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前几年的时候清宫剧非常盛行,在清宫剧的影响下,很多人都为多尔衮感到惋惜,认为努尔哈赤最喜欢多尔衮,曾有意将汗位传给他。但由于是突然死亡,努尔哈赤没有立下遗嘱,导致汗位被皇太极抢去。(努尔哈赤)但是说实话,在历史上努尔哈赤并没有特别

  • 宋英宗是怎么对待宋仁宗的妃子和女儿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英宗,宋朝

    曹皇后嫁给宋仁宗,那就是嫁给了悲剧。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曹皇后好歹也是大家闺秀,爷爷是开国元勋曹彬,父亲也在朝为官。可是她嫁给宋仁宗以后,却各种受气。宋仁宗是个非常好色的皇帝,他后宫的妃嫔不计其数,其中独宠张贵妃。甚至打算为了张贵妃把曹皇后给废了。但是曹皇后温良淑婉,根本找

  • 身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嵇康,曹魏

    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之死,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嵇康是曹家的女婿,他的夫人是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第二,嵇康自命清高,不愿给司马家打工。第三,既不愿出仕,却又跑出来多管闲事。第四,钟会火上浇油,扬言嵇康乃“当代卧龙”。有这么四点原因,就足以让司马昭对嵇康下死手了。其实以上任何一点,都可以让司马昭灭了

  • 李渊的祖父李虎有着什么功绩?为何会让百姓谈“虎”色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虎,李渊

    仔细研究唐朝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虎”是一个很特殊的文字,如有涉及到这个“虎”字的事物,都会很巧妙地找其他别称来代替。追根究底,就是因为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姓氏中带有“虎”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李渊的祖父李虎有着什么功绩?为何会让百姓谈“虎”色变?李虎,南北朝时期北魏至西魏的将领之一,与大将军独孤信

  • 辽王朱宪为何会被废?与张居正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辽王朱宪,明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xx的故事。明世宗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张居正于荆州府江陵县一位秀才家中出生。张居正,贯湖广荆州卫,军籍。荆州府学生,治《礼记》。字叔大,行二,年二十三,五月初五日生。曾祖诚,祖镇,父文明,母赵

  •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那他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成吉思汗是人们对他的尊称,历史上的铁木真还有另一个名字孛儿只斤·铁木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成吉思汗另一个称呼,了解历史的人对孛儿只斤·铁木真肯定不会陌生,他是蒙古帝国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他的尊称就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孛儿只斤氏,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族,元代追

  • 探索李白的发家史,他的影响力为什么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白,唐朝

    说到李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最近读唐诗,最喜欢的还是李白。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甚爱饮酒作诗,善剑术,爽朗大方,放荡不羁,喜交友,名副其实的社交达人和旅游大V。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 在《宋史》中,专门有传记载着哪些有关韩国华的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国华,《宋史》

    韩国华,字光弼,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初期大臣,宰相魏国公韩琦之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个性纯直,颇有时誉。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中进士,授大理评事。景德四年(1007年),拜太常少卿,出知泉州,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迁右谏议大夫,封南阳县男,

  • 揭秘:历史上的晋惠帝司马衷真是个白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惠帝司马衷,西晋

    众所周知,汉末三国的历史最终以西晋统一中国结束。但西晋的统一仅仅维持了二十多年,随后而来的则是混乱程度更胜汉末三国的东晋十六国。而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个主要原因被学界公认:西晋的二代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是个昏君。有些学者和文章更是